《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时间:2024-11-28 09:12:11 俊豪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首先从检查学生的预习导入,问学生谁了解杜甫?谁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找学生说。不过课上还是要强调一下诗人、写作背景

  介绍诗人: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家乡是洛阳。(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回忆“朝代歌”,“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以此让学生对诗所反映朝代有所感知。对朝代有个时间概念,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与营养。)

  时代背景;当时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失地相继被收复,诗人听到这一喜讯后写下了这首诗。因为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诗人流落四川的剑外,无时无刻不盼望早日结束战乱,结束背井离乡之苦,回洛阳安居。

  (2)进而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个很好铺垫。)

  2、抓字眼,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指导个别字的读音。

  (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圈点批注的自能读书的习惯。)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A: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我指着地图这样说: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如此介绍学生便有了空间的概念,明了了这几个表示地名词语之间的关系了。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B:古今异义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一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了障碍,为“放手”让学生自学作了铺垫。二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理解诗的句意及全诗的诗意

  4句诗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这里的设计只是对诗的意境的初步体验,犹如蜻蜓点水。要使头脑中对诗的意境体验更具体、更丰富,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悟诗情。)

  3、想意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教学设计的问题是: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了顺利解题,我设计了让学生边听配乐范读,便展开想象,走近作者,完成问题)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我分为三点进行教学:①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②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③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

  5、扩展延伸。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这首古诗后,可提问: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如课内我们学过的《绝句》,《江畔独步寻花》,课外可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如《望岳》、《春望》、《恨别》等,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学习的积累,拓展学习的范围。

  6、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欲狂爱国情感

  7、随想:

  我觉得用海洋来形容语文知识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是为了学语文而学习。语文知识的摄取应是多角度、够深度、多层面、全方位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收录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某一单元,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经典诗文,引领学生感受古人在面对家国之事时的真挚情感与高尚气节。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情感奔放,一气呵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以及急欲返乡的迫切愿望,极具感染力与艺术价值。它不仅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外“明快奔放”的`一面,更是反映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动荡社会与转折的珍贵文学史料,对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情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对诗意理解有初步方法,像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然而,对于杜甫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认知较浅,难以深刻领会诗歌蕴含的复杂情感与深层内涵;在诗歌韵律、节奏把握和通过炼字体会精妙之处方面,还需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同时,从体会情感升华至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高度,在思维转化上也需要搭建恰当的教学支架辅助提升。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句大意,掌握重点字词“却看”“妻子”“青春”等在诗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情境想象等学习方式,体会诗人情感变化,品味诗歌语言精妙,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感受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入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情怀及对国家统一、安定生活的热切期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培养珍视和平、心系家国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精准理解诗句含义,明晰诗意脉络,感受诗人从“初闻喜讯”的惊喜到“畅想归乡”的激动这一系列情感跌宕,体会诗歌明快节奏与强烈情感表达间的关联。

  2. 教学难点

  穿越时空,洞察杜甫欣喜背后历经战乱、饱经沧桑的复杂心境,领悟“家国一体”情怀在诗中的深沉体现,理解本诗作为“诗史”片段承载的时代厚重感。

  五、教学方法

  1. 诵读法:以多种形式诵读贯穿全程,如初读正音、精读悟情、品读赏韵,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逐步走进诗人内心。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杜甫听闻喜讯、与家人分享、畅想归途等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示战乱与收复画面,激发想象,助力情感理解。

  3. 小组合作法:针对诗意理解、情感探究重点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汇聚集体智慧,促进思维碰撞,培养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借助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山河破碎图片,引出时代背景介绍,提问学生:在这样动荡时局下,人们最期盼什么?激发学生思考与兴趣。

  2. 揭示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导学生从题目推测诗歌大致内容,分享预习时对“官军”“河南河北”等关键词了解,顺势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诗歌,扫清障碍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注生字词。教师重点指导“裳”(cháng)、“还”(huán)等易错读音。

  2.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纠正,接着教师范读,强调诗歌节奏韵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停顿划分,学生跟读、模仿,达到初步读顺读熟。

  (三)理解诗意,感悟真情

  1.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尝试理解诗句大意,圈画出不理解字词,小组内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代表分享诗句理解成果,逐句解读,教师适时追问、点拨疑难。如讲解“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询问“却看”动作体现诗人怎样心态,“漫卷诗书”细节反映何种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家人情感共鸣及归心似箭。

  3. 结合对诗句理解,引导学生梳理诗人情感脉络:首联写“初闻喜讯”的震惊与喜极而泣;颔联展现与家人互望、同享喜悦;颈联流露“归心似箭”,急切收拾行装;尾联畅想“归乡路线”,沉浸狂喜。设置情境想象,让学生化身杜甫,描述每阶段心境,加深情感体悟。

  (四)精读赏析,体会精妙

  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用词、句式特点,提问:诗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精妙,能突出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分享。如“满”字绘初闻时泪水失控,尽显激动程度;“放歌”“纵酒”勾勒出诗人豪放不羁、畅快淋漓状态,突破往日沉郁风格。

  2. 对比阅读杜甫其他诗作,体会本诗节奏明快独特性,从押韵、对仗等角度赏析诗歌韵律美,总结本诗语言艺术魅力所在。

  (五)拓展延伸

  1. 补充安史之乱史实资料,讲述杜甫生平坎坷、创作历程,探讨本诗创作与时代关联,引导学生理解杜甫“诗史”美誉内涵,感悟其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精神实质。

  2. 组织学生分享古今爱国诗词,拓展阅读视野,强化爱国情感共鸣,鼓励课后收集整理爱国主题诗词集。

  (六)课堂小结

  回顾全诗内容、情感脉络与艺术特色,强调杜甫在国家命运转折时刻情感抒发,呼吁学生铭记这份深厚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珍惜当下和平生活。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录制朗诵音频或视频,融入个人理解的情感表达。

  2. 以“杜甫归乡”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或写一篇短文,描绘想象中杜甫返乡情景,体现其欣喜之情。

  七、板书设计

  中间主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 - 惊喜涕零)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见亲 - 共享狂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畅想 - 急切归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规划 - 归心似箭)

  左侧副板书:重点字词释义

  右侧副板书:诗歌情感脉络与艺术特色(情感变化、语言精妙、韵律特点)

  此板书简洁直观,依诗句顺序呈现诗意与情感,辅以字词、特色解析,助学生把握全诗核心,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被安排在高年级学段。本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春,那时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整首诗情感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的极度喜悦之情,同时饱含着对国家重归统一、百姓得以安宁的殷切期盼,充分展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强烈的家国情感,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情感教育意义。从诗歌体裁特点看,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是学生研习七言律诗这一形式的绝佳范例,对体悟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大有裨益。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积累一定量古诗,对诗歌常见意象、情感表达有初步感知,具备基本诵读能力,能把握节奏韵律简单赏析诗句。不过,对于杜甫所处动荡时代背景,理解仍较浅,难以深切体会诗中复杂深沉情感脉络与精妙语言艺术。且在体会七言律诗严谨结构、对仗特色对情感强化作用方面,尚需教师引导启发,深挖诗歌内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读写、理解“蓟北、衣裳、涕泪”等字词,流利、有感情诵读全诗,精准背诵默写;明晰七言律诗格律特点,精准找出对仗诗句,阐释其对表达情感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资料查阅、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品析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轨迹,提升诗歌鉴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切感受杜甫听闻官军胜利收复失地后的狂喜与爱国热忱,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其对古典诗词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紧扣“收”字,梳理诗人狂喜情感展现脉络,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等诗句,体会情感浓度与真挚度;体会诗歌用词精妙,像“满”“欲”等字对强化情感效果,感受七言律诗韵律、对仗美。

  2. 教学难点

  洞察诗人复杂情感层次,于喜悦下潜藏多年战乱后对太平生活渴盼、对国家命运牵挂;领悟诗歌借景抒情、叙事抒情融合手法,理解诗句背后深厚文化与时代内涵,体会杜甫“诗史”风格独特价值。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奠定知识基础,系统讲解背景、格律;诵读法贯穿全程,以读促悟,依不同层次诵读体会情感;情境教学法创设“听闻喜讯”“返乡畅想”情境,拉近学生与诗意距离;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讨论诗句妙处、情感表达,激发思维碰撞,培养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杜甫画像,讲述杜甫坎坷人生与“诗圣”美誉由来,引出“安史之乱”话题,提问学生联想战乱画面,渲染动荡氛围,顺势导出写于战乱平息时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激发探究热情。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主读诗,标注生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意;教师范读,强调“裳(cháng)”读音、节奏停顿,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跟读、自由读、分组读,达到通顺流利、读出韵律,整体感知诗歌欢快基调。

  3. 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逐句理解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点明喜讯来源地域与内容;“初闻涕泪满衣裳”抓“涕泪”“满”体会惊喜激动致落泪;“却看妻子愁何在”想象家人反应烘托喜悦;“漫卷诗书喜欲狂”以“漫卷”“喜欲狂”展现迫不及待;“白日放歌须纵酒”借“放歌”“纵酒”强化快意;“青春作伴好还乡”感受返乡憧憬;“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明晰归乡路线,描绘急切返乡之景。教师巡视引导,答疑解惑,全班交流完善诗意理解。

  4. 精读感悟

  聚焦“喜”情,设问题链:诗人多“喜”?何处最显“喜”?引导学生品析词句,从动作、神态、心理找依据;探讨诗歌格律对仗,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地名对精巧、节奏明快,强化归心似箭,体会形式与内容融合;联系时代背景,展示战乱惨象资料,对比今昔,理解喜悦饱含对国家重生、百姓安定祈愿,深挖爱国情内涵。

  5. 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杜甫同期诗作,体会情感异同,感悟诗人风格多样;开展“我讲杜甫故事”活动,学生分享搜集逸事,加深人物认知,拓展文化视野。

  6. 课堂小结

  回顾诗歌内容、情感与艺术特色,强调杜甫爱国精神、诗歌价值,激励传承古典文化;学生分享收获体会,教师总结升华。

  7. 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依诗意绘手抄报或写短文描绘杜甫返乡情景,强化知识理解运用。

  七、板书设计

  中间主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惊喜落泪)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狂喜之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快意畅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急切归乡)

  左侧副板书:重点字词释义,助理解诗意。

  右侧副板书:七言律诗特点(格律、对仗、韵律),明晰体裁规则。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诵读与情境创设效果佳,学生读中悟情、入境体会。但部分学生对复杂情感与艺术手法领悟慢,今后应多给个体思考、表达机会,提供分层探究任务;引入多元拓展资料,借多媒体展示,助学生跨越时空,与诗人共鸣,提升教学实效,让古典诗词魅力扎根学生心田。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聆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一消息,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彰显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外的豪放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强烈的情感波澜。同时,学习此诗对于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体会诗歌意境以及感悟诗人心境大有裨益,也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理解诗词大意,对诗歌的节奏、韵律也有了一定感知。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杜甫不少反映社会现实、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作,对于杜甫的风格有初步印象。然而,要精准把握本诗中诗人复杂且浓烈的喜悦之情,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体会杜甫从长期愁绪满怀到狂喜状态的.心境转变,仍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诗歌情境,与诗人共情。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准确理解诗句含义,掌握重点字词意思,如“却看”“漫卷”“青春”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品味诗歌语言艺术特色,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理解国家安定对百姓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狂喜的心情,感悟诗歌明快的节奏和韵律,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乍闻喜讯、泪洒衣衫的激动之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里与家人同享喜悦、手忙脚乱收拾书卷的欢快画面。

  2. 教学难点

  领会杜甫在诗中蕴含的深沉爱国情感,理解本诗作为“生平第一快诗”在情感表达、语言运用上独特的艺术价值,体会诗人从历经战乱痛苦到一朝得闻喜讯心境的急剧转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复杂情感层次。

  五、说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配乐读、师生共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受诗歌节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起伏。

  2.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还原历史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创作背景,更易走进诗人内心。

  3. 小组合作探究法:针对诗歌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促使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分享见解,培养合作交流能力与自主探究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以一段介绍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灾难、百姓深陷水火的视频资料开启课程,展现战争导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画面,引发学生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与感慨。随后提问学生:“在这样动荡黑暗的时期,百姓最渴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出杜甫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一喜讯创作此诗,激发学生探究诗人心情的兴趣。

  2. 初读诗歌,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错误,如“裳”在诗中读“cháng”。

  (2)借助注释、工具书,同桌互助理解“蓟北”“却看”“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等字词含义,全班交流汇报,教师适时补充、强化理解。

  (3)教师范读,读出诗歌节奏韵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跟读、模仿,再进行全班齐读,达到通顺流利朗读的要求。

  3. 精读诗歌,体会情感

  (1)首联解读

  引导学生聚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提问:“忽传”体现了消息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明“忽传”突显喜讯来得突然,而诗人多年饱受战乱之苦,国家收复失地意味着和平有望,积压的悲愤、忧愁瞬间化作热泪,激动之情难以自抑。学生结合理解有感情朗读,读出惊喜、激动之感。

  (2)颔联探究

  赏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设置情境:“假如你是杜甫,此时转头看向家人,会是怎样一番情景?”组织小组讨论,模拟场景。学生能感悟到家人同样愁容消散,共享喜悦,而诗人“漫卷诗书”的动作尽显狂喜下的迫不及待、手忙脚乱,从细节处彰显喜悦之情。小组代表分享后,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诗人与家人间的情感互动。

  (3)颈联、尾联品味

  针对“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利用多媒体展示回乡路线图,配合轻快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一路畅行、高歌纵酒,在明媚春光里归心似箭的画面。提问:“从这些诗句能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和计划?”学生体会诗人急切返乡、渴望重归安宁生活的憧憬,读出豪迈、畅快之情,感受诗歌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节奏,领略“快诗”风貌。

  4. 总结全诗,领悟情怀

  回顾整首诗,梳理诗人情感脉络,从乍闻喜讯的涕泪交加,到与家人同庆的欣喜若狂,再到畅想归乡的急切豪迈,点明这层层递进的情感背后是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国家命运与个人悲欢紧密相连,诗人多年心系国家安定,此刻终得偿所愿,喜悦溢于言表。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收获,对杜甫心境与诗歌情感有完整认知。

  5. 拓展延伸

  展示杜甫其他反映战乱与家国情感的诗作片段,如《春望》,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情境下情感表达异同,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多元性理解,拓展古典诗词积累。

  6.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强化记忆与书写规范。

  (2)仿照本诗,用诗歌形式写一件自己生活中极度喜悦之事,锻炼诗歌创作能力,抒发真情实感。

  七、说板书设计

  黑板正中板书诗歌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左侧按诗句顺序依次罗列重点字词释义,如“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儿女”等,帮助学生巩固字词理解。右侧梳理诗人情感脉络,从“初闻涕泪”的惊喜激动,到“喜欲狂”的狂喜,再到“放歌纵酒、急欲还乡”的豪迈急切,以箭头串联,清晰呈现情感层层递进,凸显“生平第一快诗”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怀与热烈情感基调,辅助学生把握全诗主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思路。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杰作,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于安史之乱即将平息之际。杜甫因战乱流离失所,携家带口辗转至四川梓州。当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时,他欣喜若狂,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喜悦,更蕴含了深厚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和生僻难懂的典故,是学生学习古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字词,还能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如“涕泪”“闻”“青春”等。

  2.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感。

  3. 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作者“喜欲狂”的心情,进而体会作者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难点在于理解诗中地名及古今异义词的含义,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意。

  四、教学方法

  我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通过学生质疑、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弄清楚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诗中地名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明了这些地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诗文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通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杜甫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抓字眼,明诗意。自由读诗,读准字音,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重点解释古今异义词和地名,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障碍。

  3. 想意境,悟诗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诵诗句,品诗味。通过多次诵读,让学生读出诗歌所包含的情感,进而理解杜甫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5. 作业设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等,来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搜集杜甫的其他诗作,选择一首喜爱的理解后背下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六、板书设计

  板书将清晰地反映本诗的结构和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回忆本课的教学内容,背诵本诗。

  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谢谢大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通俗易懂,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和生僻难懂的典故,字里行间洋溢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国家统一、人民安定的热切期盼。

  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习本课生字词,如“涕”“洛”,理解诗句,把握内容。

  2.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感。

  3. 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其原因,深入理解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将以“读”为本,通过多次诵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结合时代背景的介绍和古今异义词的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通过学生质疑、分组讨论等学习方式,进一步弄清楚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最后,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将回忆并应用之前学过的古诗学习方法,如弄懂字词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等。同时,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学习,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等。

  四、说教学程序

  1.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导入新课,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杜甫及其写作背景。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被平定,诗人听到唐王朝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

  2. 抓字眼,明诗意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然后,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接着,教师重点讲解古今异义词和表示地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最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全诗诗意。

  3. 想意境,悟诗情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提问“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和爱国情感。

  4. 诵诗句,品诗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情感,将进行多次诵读训练。首先,让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然后,教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模仿;最后,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直至能够熟练背诵。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5. 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杜甫的其他诗歌,选择一首喜欢的进行背诵和理解。

  (3)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将清晰反映诗歌的结构和主旨,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内容如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欲狂(心情)

  爱国情感(主旨)

  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地点)

  妻子(古今异义)

  青春(古今异义)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通俗易懂,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和生僻难懂的典故,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因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喜讯而无比激动的心情,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更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篇目。

  二、说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如“涕”、“洛”,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歌内容。

  2.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 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本,通过多读、反复品味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同时,结合注释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此外,我还会采用问题引导、分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等。同时,我也会教授学生一些具体的技巧,如如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情感等。

  五、说教学程序

  1. 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首先介绍诗人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个人享有“诗圣”之称。然后解诗题,题目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是听说的意思,“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是收复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听到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弄懂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会如此喜欲狂的原因,为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打下基础。

  2. 抓字眼、明诗意。引导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并通过查读完成教学任务。然后再次读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接下来,重点解释古今异义的词,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青春”古义是明媚的春光,今义是青年时期。通过这些解释,为学生自学古诗扫清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初步体验诗歌的意境。

  3. 想意境、悟诗情。这一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诗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

  4. 诵诗句、品诗味。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首先让学生尝试读,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示范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最后反复练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清晰地反映诗歌的结构和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如可以设计如下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交加 → 漫卷诗书喜

  渴望祖国统一 →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突出了诗歌的重点,又有助于学生回忆和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相关文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说课稿06-2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07-1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范文08-1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说课稿范文11-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示范说课稿07-03

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09-2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01-1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05-1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案10-1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