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1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
2.掌握字词、文学常识、名言名句等基础知识。
3.学习本文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2. 理解中国诗“富于暗示”的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深入研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过程 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听听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板书课题《谈中国诗》)
二、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除了创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创性和学术开拓性的论著,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因而使得研究“钱学”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亦成为反思百年中国人文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主要作品有《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围城》,另有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
三、 简介背景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是作者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朋友做的一篇英语演讲稿节译而成的。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以及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是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四、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 谈“中国诗”的'前提与立场。第2段, 中国诗的发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 中国诗篇幅简短,但意味无穷。第4、5段,中国诗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中国诗清淡、安和的诗调。
第7、8段,中国诗内容上的特色:和外国诗大同小异。
五、 重点解读
本文的说理,充满了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这种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征博引,充满机智,充分体现了钱钟书语言的幽默特色。请找出你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离篇)(讨论)
示例: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学“地心引力”来写中国诗发展的特点,突出中国诗发展的“早熟”与灵动。用印度经典故事来写中国人的聪明。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理解:“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来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3.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理解:“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
4.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狂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理解:形象地进行中外诗歌风格的比较。说外国一些诗人的风格是“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准确。以“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比喻中国诗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准”,妙趣横生中凸显出总体上“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的特点。
5.“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结尾引用的这两处比喻,有情有理,点破了比较文学与研究者的关系。切合听众实际,拉近与出门在外的美国士兵的距离,显得温馨亲切。
6.贵国爱伦坡(Poe)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这里作者的用意在于衬托中国诗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练,而不是嘲笑爱伦坡的目光短浅。“太可惜了”,给人以遗憾的感觉。这样说,也注意到了听者的心理反映,让听者有亲切感。
课堂拓展:钱钟书语言精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本文外,你还知道哪些钱钟书的趣言妙语呢?请说出几句与大家共同分享。(自由发言)
示例展示:(1)科学家跟科学大不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围城》
(2)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灵感》
六、教读小结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得出中国诗的特征。开篇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时广征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引导美国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中国的古诗——中国古代的抒情诗——中国古代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并注意调动听众的知识积累,时不时地进行对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七 、布置作业
1.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2.幽默风趣是钱钟书作品的一贯特点,我们写作时有意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学生作文的一部分,语句不够幽默,请打破拘谨严肃、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写套路,重新写作,使它生动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个子较高,身材微瘦,虽然年轻,却已稀顶,幸亏周围头发还算茂密,才不至于让人误认为是一个老头。”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2
一、说教材
《谈中国诗》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十课,本文作者以其通中外古今、通学理的开阔视野,主要介绍了中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点,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自信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又直指了西方人片面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本文篇幅较长,论述贯通中西,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且评论见解生动奇巧,显示出了作者语言的幽默睿智,学习本文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外诗歌的态度,激发热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阅读能力,但对这类文艺评论性的文章了解不够,尤其是对钱式手法的理解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文艺评论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诗的本质特征,把握中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点。
2.把握文章思路,揣摩钱钟书散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比较阅读法,提高阅读中外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阅读和研究中外诗歌的正确态度,激发热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钱钟书在阐述中国诗特征时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及他人情感的影响。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会通过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围城》的作者,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钱钟书,就是这位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他的众多著作至今在国内外学术界仍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顺势进入本课的学习。(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学生能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基于此,首先全班学生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自主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中国诗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诗具有早熟而缺乏变化、篇幅短小、富于暗示和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本质特征。以上教学的设计旨在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把握中国诗的特征。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细节阅读来学习整篇文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在理清思路、领悟内容的之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探究本文语言在形式上的特色,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期间教师巡场指导,随后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比喻和引用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关于引用手法,学生可能会从“何处是”和“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等中外诗歌对比中感受到引用手法的丰富特色;学生可能会从“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感受到引用的巧妙,从引用陶渊明、李白的诗和歌德、雷格的诗歌中感受到引用的贴切特色。
关于比喻手法,学生可能会从“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轻鸢剪掠”“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等精彩语句中体悟出作者比喻生动、趣味、深刻的语言特色。(相应板书。)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够把握深入文本,在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中,体悟钱钟书在阐述中国诗特征时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本部分我主要设置了“自述感受”的拓展延伸环节: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钱钟书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别人对钱钟书评价的文章,引导学生加深对钱钟书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五)小结作业
因为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内学习活动的完结,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因此,在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主要内容之后,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我布置如下作业:联系课文,比较阅读中国诗人舒婷《致橡树》和外国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评说这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略。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05-07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1篇07-27
《谈中国诗》说课稿12-14
谈中国诗说课稿06-22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教学设计06-12
《谈中国是》高中语文说课稿05-13
《谈中国诗》教学反思精选06-13
谈中国诗教案设计06-07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05-07
浅谈由谈中国诗谈古诗暗示情感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