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
(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突破:让学生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情。)
2、关键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小结: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作业:
(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激发他们热爱家庭、体谅父母的情感)板书设计父子情深难忘背影——点题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描写背影别前:细心关照,儿子体谅父亲买橘子(黑、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体贴周到再现背影——思念。
初中语文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我设计的导入语: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这一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更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就设置一道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读李华的《春行即兴》赏析这首诗的情景交融)
七、说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上阙:冷清秋之景离情别绪归期渺茫。
下阙:伤离别之情前途黯淡命运难测。
八、课后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
初中语文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猫》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第一课时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字词教学和对前两只小猫故事的解读,本节课重点剖析第三只小猫带给我们的心灵震颤,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美和作者细腻的描绘、朴素的文采。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①用心体会第三只小猫带给我的心灵震颤。
②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细节刻画的手法。
③养成严于律己,公正待人接物的品行。
3.教情、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这也符合新课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为此我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设置法,小组组内合作、组间讨论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上主要开展好课本剧表演和课堂法庭两个活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说预习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必备前提,是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四模块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实践证明缺少了预习环节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只有进行有效预习才能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当堂达标。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预习题目,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给学生。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第三只小猫的故事排练成课本剧。
2.把三只小猫的故事对比,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含义。
为保证预习的成效,我安排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开展预习,目的是培养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依据学生预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和重难点。
三、说课堂
(一)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网络流行的虐猫视频和大街上的流浪猫图片,带动学生入情入境。问,在第三只小猫身上有没有挨打的经历?哪小组能展示下你们排练的课本剧?
(二)课本剧表演
通过课本剧表演,真实再现文本内容。
(三)课堂法庭
表演完毕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临时组建课堂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我”“妻”“张婶”“刘嫂”等角色,其余学生组成评审团,针对小猫的死开展法庭举证,找寻小猫死亡的真正原因。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的良心受伤了?”的含义。这里,我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等重点语句,细细品读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达到最佳课堂效果,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五段,“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了伤……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更是心灵忏悔。在同学们入情之后,请大家小组内自由讨论,谈谈课文告诉我们了什么?
学生能很容易能得出以下观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也可能有的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作者是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这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也会把我的观点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动物、植物都有他生存的权利,人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和谐是我们这个星球生存的永久主题。
四、当堂达标
此环节是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落实“堂堂清”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设计以下题目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3分钟内检查,2分钟修改。
1.综合能力检测第一题,完成字词考察。
2.文中的三只小猫,你最喜欢那一只,简单说明理由。
3.为第三只小猫写篇悼词,不少于50字。
在这三个题目中,1题90%的同学能达标。2题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3题其实是文本内容的向外拓展,也是表达能力的检测。当我们的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当我举起沉重的木棒砸向你的时候,你没有辩解、没有反抗,便喵呜一声逃到屋瓦上去了。当我知道了真正的凶手时,你却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你或许是饿了,或许是冻了,还有可能是委屈和对我们家的恋恋不舍。你受了冤枉却没有辩解也无法辩解,最终死去。我认为是自己把你害死的,这个过失永远无法补救,对不起,小猫,一路走好!
当我们的学生写出这些句子时,我们能说我们的课堂没有成功吗?
初中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本文适宜我们对文本的情感进行深入探究,得以思想、情感的碰撞与感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本课题的特色,特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老王的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3、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二、教法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的学法:
1、自主悟读。通过自己的个性阅读来促进主动学习。
2、比较换位思考。
3、合作交流,分享感悟。
四:过程设计:
本节课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情境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语言鉴赏、拓展练习。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领略到了鲁迅笔下的长妈妈那颗善良朴实的爱心,读到了朱自清笔下的父亲深沉含蓄的爱子之心,也看到了李森祥小说中那个要强的父亲辛勤劳作的一生,每一个小人物都给我们带来了情感上的一次震撼,让我们见识到平凡人的伟大。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写小人物的散文,题目是《老王》。(板书)
(设计说明: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以“爱”为主题,我设计的导语既是对前几节课的回顾,又从小人物都给我们带来了情感上的一次震撼引入本课课题。)
(二)简介作者及检查预习:(师生一起解决)
(1)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
蹬 惶 肿胀 塌 翳 荒僻 攥 滞 镶嵌 曲 恶
(3)、掌握重点词语。
惶恐 单干户 镶嵌 愧怍
(三)整体感知
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老王这个人物的理解:理解;老王的“苦”和“善”,进而激起学生对身边的弱势群体的同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把文章标题作为一个切入点。
(1)释题:以老王为题,因为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可见其身份的低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预习本,根据你课前的预习,说说你对老王的认识。
(2)检查预习:
老王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
(因为课文较长,设计这样一道预习题既能让学生课前认真读课文,又对主人公有了初步的认识,尽管不全面,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3)老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同学朗读1-4自然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职业
身世
身体状况
生活
(明确这是逻辑顺序,强调老王的“苦”。这个内容很简单,设计表格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有针对性)
(4)明确了老王的基本情况后,继续探讨:在“我”与老王的交往中,有哪些事让我记忆深刻?透过这些事你感受到的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是有一年夏天,他“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二是从干校回来,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
三是去世前一天,他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这几件事突出了老王的“善” :老实厚道、善良淳朴、知恩图报;
(明确这几件事是按着时间顺序写的,强调老王的“善”。教师要引导学生关 [4] [5] [6] 细节,怎样表现老王的善良要有理有据。)
(5)小结:通过读课文,你对老王又增添了哪些了解?试着总结一下:
老王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
(设计说明:细读课文后再说老王,一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二是便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学生说的应该很全面了。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语言鉴赏:
1、解释句中加点词,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他一手拿着布,一手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答:镶嵌: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 滞笨:呆滞、笨拙
写出了老王的身体之差,步履维艰,身体僵直,为下文做铺垫。老王的身体很差吗?还有哪些语句也表现出这一点?
(细读:面如死灰、僵尸、白骨——比喻、夸张 正面描写;看着、担心、不能想象——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拓展时要辅以朗读,并要求有感情的读)
愧怍:惭愧、愧疚——老王在去世前一天送香油、鸡蛋,再一次表现了老王的善良。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人,作者对不曾真正的了解其金子般的内心而深感愧怍。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注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2、评说老王:
我认为老王是一个 的人,他最让我感动的是 。
(再说老王,但并不重复,经过以上的三个词语的分析,学生对老王的善良应该有了情感上的体验与共鸣,再让他评说应该包含着感情来评价了)
(设计说明:在阅读的不同阶段,这个问题反复出现,一是因为课文较长,二是想借助这样一道问题使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认识越看越深入,由浅入深,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本节课重点突出、鲜明。)
五、拓展训练
1、关注身边的老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象“老王”一样遭遇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别人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发言)(说一说)
(设计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所以设计了“关注老王”环节,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拓展,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2、造句:假如我是一团火,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为他人 ;
假如我是一片云, ;
假如我是一棵树, ;
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
(设计说明:通过造句的形式,把感情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净化学生的感情)(写一写)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周围这些不幸的人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呀!今天,我们能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呀!那么,幸运者应该怎样对待不幸的人呢?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应该去歧视他们。同学们,请记住不要放弃每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因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初中语文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范文11-26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范文11-13
《小院》初中语文说课稿【精选】03-24
初中语文说课稿11-03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12-11
初中语文《化石吟》说课稿08-31
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12-17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说课稿12-25
初中语文:《金色花》说课稿12-17
初中语文说课稿《木兰诗》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