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与旋转》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平移与旋转》说课稿(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2、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
图上平移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据以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是怎样确定图形平移多少格。
本课要准备的教学具:多媒体、格子图等。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标理念我在本课中采用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法及观察法与分析法,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与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五个环节展开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电扇的运动。)
师:看看图上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运动吗?它们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那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给它们分分类?
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这么分?
师:你们说得真好!像缆车和升降电梯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而像电扇和风车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旋转。(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现象总结,归纳特征
1、总结(再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2、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再出示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体验平移、正确操作
本环节我又分为3个小环节进行。1、让学生看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发现虽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动的距离是一样的。接着让学生进行换位,通过换位,学生们自己能发现平移图形的一些特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师生共同总结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最后让学生总结出画。平移图形的方法是:找点、移点,连点。
四、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应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请他们说一说。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渗透了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教学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实践操作法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
我用幻灯机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
当学生能看图区分出平移和旋转以后,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3、游戏探究,巩固新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我先点名叫一个学生做示范,让他听我口令运动。例如:我说:“某某同学向右平移两个座位,然后旋转一圈,再向左平移两个座位。”当我做完示范以后可以叫一排同学听命令,然后再全班同学一起做,这样由点到面的练习,不仅能更好地控制课堂,也可以使学生用身体来加深体会。
接着,我让学生进行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手工制作大比拼。
4、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创设小鱼找妈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这一重难点上。
我出示方格纸后说:“哟,这条小鱼正着急地找它的妈妈呢。它们该怎样游,向什么方向游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对嘴才算碰面哦。请你们两人一组帮它们设计路线,并把路线记录下来。”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再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改变过去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本课运用了直观比较的形式设计板书,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平移与旋转
平移找点→连点→移点
旋转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中“平移与旋转”一节。
一、说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致力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唱好活动这台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感触很大,它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习“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方格纸数出平移的距离。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我采取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策略和观察与分析两种方法,这节课设计了如下十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新知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课件出示游乐场图片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多媒体辅助,再次感受平移和旋转,体验本质特点
(多媒体演示)请大家仔细观察,判断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讲述:刚才大家找出了许多平移的现象,看来平移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小朋友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也是平移的?
3、分类
你能把这些游乐项目,按他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为什么?
4、揭题
刚才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运动,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旋转)像这样的运动方式呢?(平移)
5、举例
除了游乐园和我们的玩具世界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是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6、实践体验,培养直观区别两种运动现象的能力
请同学们试做动作,你能做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吗?请同学站起来做个表示平移的动作,再做个表示旋转的动作。(鼓励做的好的同学)通过观察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体验。
7、语言概括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运动是平移?怎样的运动是旋转?(沿着直线移动——绕着一个点转动)
8、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示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
师:现在我们就和蓝猫、淘气一起去智慧岛研究平移。(出示课件)与讲述同步。瞧!这就是智慧岛,我们的船港口出发了。
师:我们的船在做什么运动?朝哪个方向平移?那怎么样才知道船平移了多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出示格子图)请大家数一数我们的船从出发向左平移了多少个格子。
生:争论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我们来数一数,1、2、3、4、5船重合的,没有?能不能只数他们中间的格子?6、7。答对了,我们的船向左平移了7格。
师:就在我们到达智慧岛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朋友发生了争论,怎么回事?想知道吗?
生:在同一条船上的淘气和蓝猫都说自己刚才走的路要比对方远一点。
师:同学们1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说的对?谁经过的路长一些?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说的对?我们这样,请1、2两组数蓝猫,3、4两组数淘气(课件同步出现两次)集体交流,你们数的各是多少格?
师:都是7格,他们向左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将具体船模变为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中线段的连接点上画上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都在船上的不同位置,有各种颜色,请大家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点,选好了吗?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点,每位同学观察自己选的点,数一数你观察的点向左平移了几格。(多媒体演示移动情况)同时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发现。
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左平移了7个格,点平移的格数正好是我们的船平移格数。你们说呢?生:回答
师:既然一样,那么我们今后要数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可以巧妙的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观察点,只要数清了点平移的格数,就很快地确定图形平移的格数。
9、情境练习,启智培能
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我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再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师:现在,蓝猫的好朋友恐龙大哥,最近搬到新家了,他遇见头痛的事,需要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回答
师:他想把房子安在离大树向上平移5格的位置且向右平移7格房子靠近石头边的位置,都找好了,不知道对不对,大家来帮忙参谋一下。生:回答
师:如果建议房子分别安在这两个位置,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格呢?
生:回答
师:是这样吗?演示。瞧!蓝猫送我们一颗智慧星,答对了
10、课堂小结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五、说媒体运用和板书设计
媒体运用:在初步感知新知环节运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场图片,在再次感受平移和旋转环节,运用媒体辅助,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举例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在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环节,运用多媒体呈现去智慧岛船移动现象,创设房子会搬家的情境,都运用到多媒体。
板书设计:
本课运用了直观比较的形式设计板书,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平移与旋转
旋转现象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方向不变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设计理念
我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曾接触、感悟到的大量生动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构建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態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对儿童空间知觉的发展,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进一步感悟动态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年级引入这个内容,用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方法,为儿童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认知工具,并为后继学习平行线、角的分类,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活动: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学生在经历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索过程中:
体验平移和旋转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丰富问题解决的技能;受到数学美的熏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规律,能区分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二、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与建构主义理论,我采用了:师生互动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交流的环境,搭建起师生积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进行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发现其规律。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三、学法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规律
1、观察比较、建立模型
观察观缆车、弹射塔、转盘、空中飞船等,建立平移、旋转的模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动态,能反复再现的优势,在学生大脑中留下具体的、动态的印象。孩子们根据物体的运动特点进行分类,在对比中感悟、理解,从而由具体现象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模型。]
2、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1)肢体表演游戏
[设计意图: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象,对三年级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用肢体语言来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特点,用动作的准确性来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2)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活动,孩子们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老师也从中反馈到他们对这个内容把握情况的信息,继而进入下面的环节。]
(二)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
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设疑引思,自主探究
比较:谁经过的路长一些?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受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的局限,容易把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误解为两个图形间的距离。通过这样一个比较位置变化的参与性活动,他们动手操作,检验或修正自己的想法,数物体向某一方向平移的格数这一难点,就在孩子们的积极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2、观察推理、拓展思路
小老鼠吃苹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激励评价中,思路得以开拓,既巩固了平移的方法,又体验到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培养其求异思维,尝试接纳并欣赏他人。]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画平移轨迹图。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掌握了方法,突破了难点。]
(三)活用新知,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
(1)判断下面物体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移一移,说一说
(3)涂一涂,画一画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沿知识构建的顺序,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规律,掌握平移的方法。]
2、提高练习
[设计意图:从这道练习中,我们看到了,“小课堂——大社会”。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3、发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体会到变换的数学思想,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总结、反思评价
[设计意图:这样多层面地让学生参与总结,既达到对新知的回顾反思,又让其享受自我、伙伴及老师评价的喜悦。]
五、课后小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旋转、平移现象,把它画下来或拍下来,加上文字说明,放到班级公共邮箱互相交流。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5
一、说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知识内容是学生的第一次学习。教材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素材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判断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对于平移的方向,学生容易理解;但对图形平移的距离,学生往往会把平移前后图形间的格数误认为平移的距离。
三、说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在课堂的一开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缆车、风扇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升国旗等物体运动的小动画,由学生观察并交流玩的感受,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感受,说明各物体的运动方式,然后再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情况分一分,根据学生分类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板书。
本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比划,分类,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感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让学生来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让学生看着图片跟着模仿做上面的动作,一边做一边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平移还是旋转,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进一步的认识。
然后出示一个静态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进一步巩固平移和旋转。
本环节的设计,借助学生的体态语和学生例举的生活中的实例,并通过判断,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加深对两种现象的理解,并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点的平移,示范引领。
首先出示房子图,让学生判断平移的方向。再让学生说一说向右平移了几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接着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来研究房子各个部分的平移情况。数一数屋顶向右平移了几格,学生都能数出来,这个时候引出对应点,再让学生数一数其他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就发现每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因此看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到一组对应点看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练一练:出示“想想做做”4中的金鱼图、松树图、蘑菇图及问题,组织学生独立用方格纸数一数方格,填一填问题,再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选取学生容易错的图形组织学生同桌用图片再移一移,数一数,帮助学生正确建构数平移距离的思想方法。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经历多次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找平移距离的方法,为下一步画平移后的图形积累操作经验。
2、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1)出示书上25页“试一试”1中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将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然后独立尝试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教师组织反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的图形,并组织交流画法。针对学生可能出现找一个点,找三个点,找边画等不同情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集体评议出自己认为方便的画法。
然后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几个后的图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对应点
第二步:把对应点连起来。
第三步:画出运动方向
让后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本环节的设计,考虑到学生对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认识比较清楚了,我就放手让学生独立研究,同时考虑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个难点,为此重点加以指导,使他们充分享受自学成功的乐趣,提升学习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综合练习:我准备安排书本“想想做做”第5题这样的练习,组织学生先独立数一数,移一移,再画一画,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图形平移的特征,并能较熟练的利用平移知识画出图形,从中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6
【说教材】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41—42的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这一要求,本套教材新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数学的角度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它对于发展学生空间直觉,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并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然后,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做一做等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深化,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设计理念:
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中重点体现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大量事物中,领悟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建立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最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说学生】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现在进一步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空间发展水平,并且学生很早就有了物体或图形运动的一些生活经验,但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平移和旋转现象只需要让他们构建一个概念。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注意水平发展较低,多样化的活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平移了多少格,学生可能会遇到不了解移动的距离表示什么意思,而出现数错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解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向学生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结合图例,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能按要求对一个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
【说教法】
1、有效利用媒体,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鉴于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电子白板、PowerPoint和齐齐乐软件,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和媒体的互动,借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
2、实践操作法
建构主义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主动创生的过程。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拼一拼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我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并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事例,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流程】
依据以上对教材、学生和教法学法的分析,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通过用探照灯特效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地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多方互动,尝试探究,(1)尝试分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外显
请你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并试着进行分类,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外显,使后继教学更有针对性。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结合生活,深化认知
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实例,屏幕进一步出示平移、旋转的信息资料。然后,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3)动手操作,认知升华
引导学生到游乐园的小湖边去观赏,看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并给它们涂上颜色。
(4)故事激趣,感知平移的距离
虹猫蓝兔争论谁经过的路程长,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在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各个部分移动的距离都相等;平移时,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变;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移动了几格,图形就移动了几格。
(三)巩固运用,形成能力
1、根据平移,选出相应的小船并涂色,并根据要求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画出相应的图形。
2、用“齐齐乐”软件请学生判断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生用七巧板在白板上自由拼图。
(四)总结深化,内容拓展
请学生上网查找或进一步搜集生活中一些平移与旋转的方面的信息,使所学知识得以延展。
【说板书】
儿童乐园
——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
小火车电缆车摩天轮旋转椅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数学思考: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
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乐园主题图及各种游乐项目运动现象的部分图等。
学 具:学生学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 教学方式与方法
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
2、观察法与分析法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
(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
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三)说一说——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四)画一画——体验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物体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媒体呈现"蚂蚁搬家"游戏 来互动学习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
(五)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与平移现象。在做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下面的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说为什么?
等学生做完以后,教师用一根线栓住一只粉笔旋转,让学生判断,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又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紧接着推门问: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象刚才粉笔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旋转的现象。在这里通过老师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难点。
(六)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然后核对。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三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自己选择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判断。第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用动画形式集体订正。第五题作为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 方向不变
九、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
1、语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罗嗦,要简练。
2、学生很可能要说出一些错误的旋转与平移现象,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用旋转与平移的特征,去加以判断。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学情及教学内容简析: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从二年级上册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静态形状,发展到动态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符合儿童的空间发展水平。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平移的特点。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空间观念有重要的作用。
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安排时,我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是有层次地逐渐递进的教学。
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判断平移,能将图形进行平移。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操作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单是纯粹地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体现了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法,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三、说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我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导入。以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来初步感受运动特点。第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以教材中提供的物体运动为基点,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第三、揭示特征、数平移的距离。按判断方向、找对应点、数格子三个步骤来体会平移的图形的特征,并能根据平移的图形进行判断。第四、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在感受了平移图形的特征基础上,按平移的特征对一些简单图形进行平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第五、实际运用,全课小结。学生在有趣的平移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
四、说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导入
情境互动:今天,王老师是坐公交车来学校的,那同学们,你是怎么来学校的啊?
揭示:像人在行走,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汽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小结: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在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这一情景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到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出示6个物体的运动现象,火车、电梯、缆车、风扇、螺旋桨和钟摆。观察运动特点,能用手进行模仿运动。
2、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现象进行分类。
学生先小组讨论,怎么分以及为什么这么分,初步呈现分类的标准。
3、交流:以直线运动和转动进行分类。其中,钟摆的运动会产生争议。
4、讨论钟摆的运动。
示范钟摆运动,感受钟摆是围绕顶端的一个点转动,运动有幅度,因此是和风扇、螺旋桨是一类。
5、小结:像火车、电梯、缆车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像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叫旋转。同时揭示课题:平移和旋转。
6、及时巩固应用,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判断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要求学生能关注每幅图中物体运动的特点,并能清楚表达。平移用直箭头表示,旋转用弯箭头表示。
7、寻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8、回顾平移和宣战的运动,尝试用手势来表示。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出发,让学生从中找出两种不同的运动,一方面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能让他们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并通过小组交流分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接着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又进一步突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运动的特点,动作的准确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这些学习活动,不仅强化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感悟,也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会。同时,他们也会在自己亲自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数学是那么的有趣。)
(三)揭示特征、数平移的距离。
在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后,着重感受平移中的位置变化。
1、首先,出示运动的小房图,判断小房图在做什么运动。并及时讲解,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
2、提问:小房图怎么平移的?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而明白通过箭头可以知道运动方向。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平移的距离。
3、确定平移的距离
(1)出示几个特别的点,找到平移后的对应点。
(2)一起数一数房顶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3)请一个学生模仿的数左边屋檐的点移动的距离。
(4)学生在教材上寻找一个或者几个特别的点数一数。
(5)交流发现:每个点都向右平移了6格。
4、小结:小房图上每个点都向右平移了6格,我们就说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同时观察发现,平移后小房图的形状和大小都没变。
5、出示金鱼图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过程判断金鱼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个。在交流中表述清判断的方法,并以金鱼图上不同的点来进行验证。
在交流中让学生发现,一般选择一个好数的点来数就可以了,如金鱼的嘴巴。
6、独立完成火箭图,判断火箭图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7、及时应用,挑战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先独立完成,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交流时突出怎么看方向,怎么数平移的距离的。
8、小结:数平移距离时,找怎么样的点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巧妙的设计学生喜欢的小房图、金鱼图、火箭图的平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对平移距离的探索。在引导学生数平移距离时,从一个点出发,逐渐发现每个点都平移同样的距离,从而总结出整个图形都平移了这样的距离。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师扶,到半扶半放到放手让学生思考,对于平移距离的研究就更加的深刻了,学生也能逐渐的掌握方法并能应用方法。通过简单的练习到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细化了操作方法,并能把方法内化,使学生对方法掌握得更加扎实到位。最后从学生的操作中提升,找怎样的点更方便)
(四)根据特征,画平移的图形。
在学生已经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上,当个设计师,进行动手操作实践。
1、引着学生进行平移操作。
出示试一试的三角形图,先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重要的要求,既向右,平移6格。
提问:我们该怎么移?有什么好办法吗?从而呈现出找到点,把几个点都找到对应的点,再连起来接着画。
在操作前,要让学生同桌互相提醒注意点:箭头的方向和距离。
然后进行操作,指导有问题的地方。
在平移好后,同桌说是或自己先画了什么,再画了什么,最后怎么做的。按先……再……最后……进行交流,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2、放手让学生去平移平行四边形,依旧按刚才的步骤进行操作。想清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动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讨论的方法进行画图操作练习,在操作中强调注意点,以学生的汇报展开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
(五)实际运用,全课小结。
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练习纸,上面是四个需要平移的简单图形和要求,最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组合成一艘小船。
以学生用自己的智慧画出的“一帆风顺”的小船作为本课的结束,鼓励学生应用平移和旋转创造出更多的惊喜,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课堂的学习推向的高潮,学生利用本课学习的知识把原本不相关的图形通过平移变成一艘美丽的小船,从而更加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感受到了平移的魅力)
这就是我对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是有价值的数学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主动去体会和感受数学美,更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合作学习。本节课选择的是“平移与旋转”,旨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三、说教法:
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参与意识较强。借助多媒体进行验证,比较直观、形象。在教学中要注意: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四、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会有条理的用语言叙述图形变换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反思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方法主要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轴对称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本节课重点是学习通过平移、旋转或两种方法结合的方法变换图形。
“平移与旋转”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同时也为“如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真正体现‘我要学’的学习观”的研究中积累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先观察、猜想、再动手操作、确认的学习过程。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去感悟知识,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及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平移突出了方向和距离,旋转突出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人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通过上课,发现实际教学中也有许多备课中未考虑到的问题:
1、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估计的过高,学生操作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导致授课比较紧张,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出示。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能把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出来,甚至叙述与操作不符。
3、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如果仅仅是位置发生变化,只要利用平移最简单;如果仅仅是方向发生变化,那么就用旋转的方法最简单。
4、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只注重了图形变换方法的多样性,对变换方法的最优法强调的不够。课后还得多加强调。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与变换”中“平移和旋转”一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两种变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确定基础”和“找对应点”的数学方法,使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会图形平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纠正把间隔距离当成平移距离的误解。
二、教法和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是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平移和旋转”对学生来说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逐步实现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意义建构。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小火车、摩天轮、滑梯、跷跷板、风车。画面一停,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接着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们一定会说:“叫旋转。”老师又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设计意图:学生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不陌生。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准确的数学概念,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直观动感的优势,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进一步建立对这两种运动的具体感性认识,并让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的分类。此环节教师运用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两种运动进行对比,并通过对比发现两种运动的特点,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二)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当同学们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转”和“平移”后,老师请孩子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然后让他们站起身来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体会了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爱说爱玩的特点,并结合课件的效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
老师出示课件移动图中的小房子,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小房子图片在格子图上按要求移动着……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欣喜地发现了原来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有趣地题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达到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试一试吧!老师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着,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巡视中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以指点和帮助。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打开了思路,为顾客B设计了多种接车方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因势利导,在孩子们具有创造性的记录中,鼓励他们在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方格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1)收银机;
(2)钟表;
(3)电风扇;
(3)操作台。
此时,同学们举手抢答。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同学们想到什么问题了吗?”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平移和旋转到底有什么作用。”随着老师的话音,大屏幕上出现了1个话题:楼房会搬家吗?这时,大屏幕上播放出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的新闻录像。随着录像的停止,孩子们发出了“哇噻!”的感慨!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力量。在他们正在为数学的神奇而感到兴奋不已时,就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能使同学们兴趣盎然。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最后,老师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址,告诉孩子们在这个网站里有更多有关平移与旋转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到网上去浏览,继续学习。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相关文章: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07-26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03-02
平移和旋转说课稿08-31
平移和旋转的说课稿10-27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20篇)09-27
平移和旋转的说课稿范文07-19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20篇10-17
《旋转与平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08-19
《平移和旋转》数学说课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