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雪地上的书说课稿
一、出处:《写在雪地上的书》选自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0课。
二、本课在教材和单元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围绕“探秘与发现”选编了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小品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探究的精神。《写在雪地上的书》是一篇描写动物生活特征,赞颂动物生存智慧的文章。本文“脚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给我们描述了狐狸追踪兔子的故事和大雕捕捉兔子的故事,尤其是兔子与狐狸的周旋,简直就是智慧的较量。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既可以巩固上述内容,又为分析课外阅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说本节内容在中学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特征,探索自然。
能力目标:在体会文本中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生动的故事描述背后,获得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启示。
四、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在体会文本中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从探究动物生存本领中获得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启示。
五、学法分析: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注重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这几点,我采取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活动课的形式(包括课前筹备和课上集中展示两部分)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六、教法分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利用教材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而大胆探究则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所以在设计上我让学生分头活动,或讲,或演,或是列图表,在自主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去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活动形式多样,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有效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成语激趣,引入课文。
请学生说说知道哪些关于动物的成语?又知道几个关于兔子的成语吗?引出“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引入课文。
(这一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后面的文本分析。)
(二)、新课讲解:
课前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大体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遇到文字障碍提出来,共同解决。)
此环节目的是对课文有个初步了解,为下面分头组织活动打好基础。
2、细读课文,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具体情节,抓住关键性语句,画出兔子和狐狸各自的行动路线,即兔子是怎样在逃跑,而狐狸是怎样在追踪呢?
(此环节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关键词,读懂文本。)
3、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活动筹备:
我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兴趣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参加某一个兴趣小组,选出组长,分头进行准备活动。(为了配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方式,我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三种活动方式:)
①、 侦破组:做个“小侦探”。
(以“脚印”为线索画线路图,破案追踪。)
设计这个活动形式是为了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理清文章线条。
②、 故事组:讲故事。
(改换叙述口吻,如改用第一人称,以兔子的口吻讲故事。并加入想象内容,培养想象能力。)
③、 表演组:课文片段表演。(兔子和狐狸周旋这个情节)
要求有环境背景,旁白,角色台词,动作的设计等(这要求学生深入文本中,把握动物特征,体会语言细节,融入自己的想象显示故事情趣。)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实践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课上展示:
4、稍做准备活动,三大兴趣小组准备演示。
5、集中展示:把讲故事、表演课本剧片段及绘线路图结合起来边讲边表演之后,学生小结讲解兔子摆脱追踪的线路图。
(先由故事组的代表讲故事,在讲述到“兔子与狐狸周旋”这个情节时,表演组的同学上台表演这一情节。最后再有侦破组的同学来讲解到底兔子是如何甩掉狐狸的追踪而成功逃脱的。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出现语言问题时,要在动态中落实语文基本功。)
这样把表演和讲话结合起来,既做到了深入文本中去体会描写动物生活特征的文学细节,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教学重点)
6、总结感悟:
学生通过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文本之后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大家谈一谈。(自由畅谈)
如:感受到课文的情节魅力,条理清晰,语言活泼生动,善于制造波澜,引人追问;作者的观察很细致;了解到自然界动物们的生存智慧;同时感悟到要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突破教学难点)
7、作业:短文训练
观察你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写一段短文,要求表现出它的生活特征,使得描写既符合生理特点也具有文学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