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国培计划感言

时间:2022-01-24 16:56:53 感言 我要投稿

物理国培计划感言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国培计划感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国培计划感言

  大家好,我们知道已经掌握的低级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学习高级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先决条件,或者说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准备可以有效的保证学习的成功,并使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就应该有所感知衔接的重要,在此我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衔接艺术问题的个人理解略做阐述。

  关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我们分两个内容来讲,这一讲讲第一个大问题,新与旧的衔接。第一个问题,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小学科学课的部分知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科学课程开设得如何,关系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如果能把科学课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则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一个小问题,课程标准的衔接。不管是小学的科学课程,还是初中的物理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究竟做了哪些衔接。课程标准我们分四块来看,第一块课标结构,不管是小学的科学课程还是初中的物理课程,课程标准的结构都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从课程性质来看,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序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一段不难看出,小学科学课程的课程性质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我们再看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是如下表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我们不难看到,不管是小学科学课程还是初中物理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我们再看课程理念,小学的科学课程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的课程理念,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那么作为初中的物理课程,它也同样也在六个方面关注学生。先看第一方面,小学的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而初中物理课程的标准中,它写到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这两点的比较可以发现小学的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做了很好的衔接,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他们关注的对象也是一样的;第二方面,小学的科学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而在初中的物理课程标准中,说要让学生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第二点上他们的课程理念也是相通的,他们都是让学生感受物理中的生活、生活中的物理,他们不希望儿童脱离生活而学习物理,都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去体会物理的存在;第三点在学习方式上,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方式为核心,而初中的物理课程更是要注重物理的探究,提倡科学方式的多样化,也就是说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它是以探究为主要方式的,事实在教材中也是这样做的,而作为初中的物理课程,除了提倡探究以外,还提出要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点无论是小学科学课程还是初中物理课程,课程资源都要注重学科的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自己所学的定理或者公式,应该让学生广阔的利用各种资源自主的学习,包括网络、报刊、书籍等等,这一点上小学与中学也做了很好的衔接。第五点不管是小学科学还是初中物理过程,都要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只有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才能使孩子在课程的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第六点纯属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不管是小学的科学课程、还是中学的物理课程,我们都应该呵护孩子的兴趣,都应该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学习物理也许到年龄长大以后,物理知识已经记不得多少了,但是他应该具备了学习的基本能力,他应该学会自主的学习。以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课程结构还是在课程性质,或者是课程理念上,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的衔接是非常好的。我们再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为三个要求:小学中学都是相一致的,都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孩子提出了培养的目标,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课程标准的衔接,体现在四个方面,以下我罗列了两个图片,一个是小学的科学教材,一个是初中物理教材,当然这一套科学教材只是若干版本中的一个,那么现在东城区,因为我是东城区的老师,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的物理教材,这是小学的科学教材,是若干版本中的一个,右侧的图片是我区现行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

  这是我收集了一下各个版本的小学科学教材的图片,有来自于各个出版社的、比如省师大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等,我们统观这些小学的科学教材不难发现,他们是具有相同的地方,当然每一种教材也都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个我们谈到是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在课标上的衔接。

  第二个问题我们谈谈他们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纵观小学科学教程,刚才我好像已经提到了,它所涉及的物理内容是非常全面了,基本涵盖了力、热、声、光、电、磁各部分,应该说为初中的物理学习奠定了非常良好的认知基础,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实验、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是我截取的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部分目录,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中,俨然设计到了力、声、机械与工具、热与生活、光与生活、电与磁、电与生活、磁与生活、能源与生活、飞行与空间技术、设计与制作。

  我们任选了一套小学科学教材,这是他目录中的一部分,当然小学的科学课程涉及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我们仅研究物理部分,不难发现,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已经相当全面了,那么我们分着来看一下,力与生活俨然在小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推力和拉力、浮力、摩擦力以及我们身边的力;在声与生活中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变化以及燥声与防止;机械与工具中介绍了杠杆、滑轮、轮轴以及斜面;热与生活中介绍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勺柄是怎么热的,暖和的房间,以及介绍了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保温和散热的相关问题;在光与生活中介绍了光和色、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透镜;在电与生活中介绍了正电和负电、电池、点亮的小电珠、导体和绝缘体;磁与生活中介绍了磁铁的性质、指南针、电磁铁,以及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个磁控玩具;在能源与生活中介绍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规能源同时介绍了太阳能和风能;在飞行与空间技术一章中,介绍了降落伞、飞机、人造潜艇;在设计与制作中,专门就自行车的问题,介绍了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究竟涉及到了哪些相关的物理知识,应该说很好的把物理与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尽管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行车,其中涵盖的物理知识就已经很多了。

  统观我们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这些内容,应该说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初中物理将要介绍的几大块,在小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对于一些现象、对于一些物理的原理、对于一些物理的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应该说开启了他们求知科学的大门,他们正怀着很大的好奇心,开始物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非常有效的呵护这种好奇心、去维系这种好奇心,让他把这种好奇心一直延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因为兴趣毕竟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希望孩子们说觉得物理乏味,觉得物理没意思。因此还是这些知识,只不过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换一种方式,我们的要求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相应的知识块、小学跟初中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初中,一会儿我们会谈到要求的更加全面和详尽。

  小学的科学知识都是通过感性的认识向学生展示的,也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得到或者接触得到的感性素材,到了初中阶段,课程内容就有了一定的深度,概念更具体、逻辑性更严密,我们应当把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到中学的物理知识之中,这是我从小学的科学教材中所截取的图片,是一些有关实验的。比如像学生在平常梳头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干燥的时候会发现梳头会产生静电,如果学生在说话的时候有意的摸摸你的喉咙,会发现它在振动,我们取一个烧杯,把筷子斜插入烧杯,当里面柱入水的时候我们发现似乎筷子折了,这些现象都是孩子们很容易能够看得到、感知得到的,小学的科学教材就有效的利用了这些可以直接得到的现象。第一个小问题教学内容由零散向系统过度,小学跟初中相比,虽然知识块差不多,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教学的内容上,是由零散向系统过度,科学教材共分八册,与物理相关的知识是分散其中的,因为小学的科学教材还涵盖地理、化学等等其它的知识,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到了中学如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中学物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呢?举个例子,这是学生在做电学实验,我们以科学中的电与生活中的一些实验为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使学生能够了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是在小学的教材中,它只演示了现象,让学生知识有这样的事,但是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更没有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这是小学的科学教材中在讲导体和绝缘体的时候提供的一张图片,他们力证让孩子通过实验去感受,哪些东西是导体?哪些东西是绝缘体,和材料有什么关系?与此同时在课程的内容中,介绍了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让学生观察现象,但是并不解释有关物质结构不同的相关知识,也不涉及到半导体的知识,只分导体、绝缘体,而初中的电学却要系统的介绍,电荷、电路、欧米定律,电功、电功率的知识,因此就更加全面。

  磁与生活,也是从生活实验中出发,介绍磁铁的性质,指南针、电磁铁这是小学所介绍的内容,初中介绍的则是磁体和磁极,磁场和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小学的感性知识为主,中学抽象概念及规律明显增多,这是在小学过程中,学生所做的与磁有关的实验,我们不难看到学生俨然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而且也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它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小学的科学课本中、科学课本中也介绍了电磁铁的有关知识,也鼓励学生自行去绕制一个最简易的电磁铁,去感受电磁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小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第二: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相比较,在教学内容上由粗略向严谨过度,刚才我们提谈及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由零散向全面系统过度,这个问题谈到是粗略向严谨过度。

  初中的物理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程里都学习过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找出这些规律概念的讲解方法与初中物理所学的定义、概念、规律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注意概念规律和客观限制条件和表达方法。

  因此也就是建议各位老师在初中教授物理的时候,您首先应该去找一下当地的小学所使用的科学教材,在孩子真正学习初二物理之前,首先您要明确,学生在小学阶段,他都曾有过哪些物理知识、做过哪些物理实验、了解哪些物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有效的衔接。我们举个例子,在科学的教材中,摩擦力的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在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个阻碍物体的力,这种力是摩擦力。

  这是小学中的定义,我们再看中学,中学定义为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大家仔细比较不难发现中学多了相对二字,我们知道相对显示出概念的严谨性,因此我们在初三的物理课堂上讲解时就要认真强调,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相对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摩擦力的实验,他们在初中阶段再接触此类实验的时候并不陌生,而恰恰是在不陌生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着重向他们强调相对的含义。

  又如,在讲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的时候,小学讲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有关,中学则讲,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重力和压力是不同的概念,初中讲法的严谨性应该说再次体现。第三教学内容由定性向定量过度,科学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刚才我们在前一个问题中已经涉及过了,这些大量的图片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动手做小实验,这样能够得到很多的结论性的知识。学生的认识是表象的、定性的,基本不设计定量计算,而初中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定量计算的要求提高很多,力、热、声、光、电,都涉及大量的定量计算。

  这是小学教材中的一个记录表,要记录的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的记录,也就是说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试图让孩子利用测量工具来记录一些数值,但是对于定量的要求明显还没有拨得很高,在小学过程中孩子们也曾做过杠杆平衡的条件,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方程,而是对杠杆平衡条件有一个分析和认识,同时他们也接触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但是对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为什么是这样?也许原因讲得并不是那么明确,他们还设计过斜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在初中的物理中,讲简单机械我们会设计到斜面、滑轮和轮轴,这些简单机械在孩子小学的过程中、科学课程中都有设计,但是只不过感性认识居多,定量分析偏少,这是在小学科学过程中,他们所做的关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以及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震动完成的,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物体热胀冷缩,这些认识都是通过实验可以非常明确的得到感性认识的。

  这套装置大家并不陌生,这个实验在小学阶段很好的向学生展示了浮力的产生原因,在小学他们也会接触到基本的测量工具,比如说托盘天秤;他们也接触到光学实验,比如像光的色散,这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个图片,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我们看这里面有了非常精确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那么实验也由定性到定量做了飞跃,在记录的过程中是需要准确的记录数据的;三,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在年龄上有所增长,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做如何的改进?我们先了解一下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并不等同于教学工具或手段,也不是某种固定的方式或动作,而是一系列的活动,并且是有目的的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方法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活动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相互联系;二是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程序,是一种有秩序的活动方式体系。教师的教法是通过学生的学法体现的,教师具有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这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法、练习法、演示法、问题法等等,中学物理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而言的,他表现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比如像讲授演播法、情境教学法、微格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网络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为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育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规律出发,在教学方法上有了较大改进,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会教师所授知识,而且在课外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一小点,激发兴趣、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的时候科学课本上基本上都是从实验引入介绍物理知识的;中学的物理实验不仅要继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来发现规律,从小学只做定性实验,到中学会用控制变量变等做好定量实验,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务必在课上做好演示实验,重视学生实验,呵护学生的好奇心,这才符合中学生爱动的特点,我们要充分把握和运用好这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此同时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设备,尽量开拓学生眼界,增大信息量。

  下面我们简单说一下初中物理的部分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中也涉及到这个实验,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这个实验是具有重复性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介绍的知识应该是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应该是更加系统的。第二个实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这个实验简单易行,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没准就已经做过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知识上的认知,也不知道怎样和物理联系起来,我们应该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明确物理离生活并不远。

  这个实验把原本不易观察的事情变得易观察,当我们敲击音差的时候,音差会震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离得远,同学们就看不到这种振动,他们只能听到一些比较小的声音,但是当我们用细线吊一个乒乓球,当音差振动的时候我们让乒乓球去靠近它,远处的同学也能看到,橘黄色的乒乓球被一下一下的弹起,从而证实音差在发生声音的同时在震动。

  这两个实验都用了示波器,用示波器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觉得这种知识是有形可以抓到的,而不是不可琢磨的。规则的声音波形也很规则、燥声的波形也很杂乱,通过示波器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燥音和乐音的不同,这些实验都很小,也很容易做,但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完成从小学到初中,这样认知上的过度,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他完成知识上以及能力上的飞跃,这两个实验一个是探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一个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他在一两岁的时候可能就观察到了,不光是学生,即使是小动物也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到好奇,但是究竟平面镜成像符合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可以用初中课本中的这个实验,非常明确的让学生得到,再说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听起来并不显得很陌生,但是究竟它的反射定律我们具体去讲,怎样才能严格并且准确的去形容它,我们可以借助有效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这几张图片,有几张我们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中也是可以看到的,比如铅笔放在水里,我们从旁边观察发现好像笔折断了;通过三棱镜我们会看到光的色散现象,这两个图片我们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也曾看到,相关的知识也有所了解。但是在初中的过程中,我们再次拿出来,第一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重复,但是也是知识上和思维上的衔接,下面两个图片,左边体现的是透镜对于光线的作用,一个是发散一个是汇聚,右边很多小男生在小的时候就玩过这样的游戏,拿一个放大镜聚光烧蚂蚁或者点燃纸张,但是在这里我们会发现,通过凸透镜,我们可以把光线聚集到一个点上,在一张纸张去承接可以得到一个很亮的光点,这些实验简单易行,而且道理能够说得非常明确,这是电学实验。

  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有感知,电荷和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那么这里还是体现这一类物理知识,但是引入了一个新的器材,叫做验电器,我们可以通过验电器再次证实小学经验有的物理认识,而且能够更加明确。

  这个实验可以体现电荷在金属杆中是在流动的,从而为学习电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引入。磁铁是有两极的,而且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在课本中就有这样的导语,你还记得这样的实验吗?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在初中的课本中又再次看到,他首先会有一种熟悉感,再有就是通过这种熟悉感对知识的难度觉得不是这么难可以接受,可以激发他的兴趣、维持他的好奇心,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深层次的研究磁学的现象,这个在小学中就没有看到了,关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我们也是借助铁沙来形象的展现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当然周围还摆了一些小磁针,小磁针放在磁铁周围偏转情况会有所不同,在小学的时候应该学生们曾经尝试过,但是用铁沙完整的体现这种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应该在初中才会有的,因此他觉得小学跟初中有所不同,这种衔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是指通电的导线周围会存在磁场,我们把通电导线周围摆上磁针,会发现在通电和断电的过程中磁针会发生偏转,如果你改变了电流的方向,磁针的偏转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奥斯特实验也是简单易行的实验,同时可以让他把原有的电学知识跟现有的电学知识做一个连接,并且其中还用到磁针,让他体会到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电磁铁的实验,小学曾经做过,而且他还亲手绕制过简单的电磁铁,所以在课程的讲述中就不易多说。

  把握好第一次,万事开头难,物理教师要把握好若干个第一次,第一次进课堂、第一节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考试、第一次讲评、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学生实验、第一次演示实验、第一次表扬学生、第一次批评学生,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他的理性思维还不是很强,第一次是好的开头,也会让学生对物理课有一个好的开始和感觉,而学生的兴趣也许就从这些第一次中萌发出来,学生的兴趣也许会被这若干个不太好的第一次所抹杀掉,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若干个第一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课程的学习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而是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学生的主要活动在课堂,初中物理各方面要求很高,要求提高、难度增大,我们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习惯、学习的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的方法,倡导充分的预习、课上认真的听讲、大胆的质疑,系统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小学科学课到初中物理课的过度。

  物理思维,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的分析,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揭示出产生困难的具体原因及本质形式,从而为物理创新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教师具体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提供根据、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小学科学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应该除了知识衔接之外,还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衔接,有意的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例如大多数学生习惯通过阅读来再现物理情境和物理规律,这是他原有的认知,由于没有画图分析问题,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弄错情境、过程或者是状态,遗漏条件、降低解决问题的正确率,画图分析问题能够使学生脑、眼、手并用,能使物理情境、规律、条件、过程或状态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直观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将物理情境构建成对应的物理模型图,包括过程图、状态图、示意图等,将物理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应用相应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养成学生画图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用图讲课、用图解题、用图答疑,提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画图分析探究突出解答问题的层次和条理性,我们在讲题、讲课的过程中实际上有慢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这是其中一个例子,比如在讲运动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画类似的小人和小车,帮助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的过程。

  物理新旧知识的衔接,中学物理有其内在的逻辑系统及各部分的有机联系,教师在新课开始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指明思维方向、自然过度,引出新知识,使新知识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展开,以达到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我们在第一个问题中介绍了小学科学到初中物理的衔接,在这里我们介绍第二个,物理新旧知识的衔接,虽然这一讲的主题是物理中新旧知识的衔接,但这里的新与旧,我个人认为包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小学的旧和初中新的衔接,还有一个衔接应该是初中物理本身旧知识、新知识的衔接。

  第一小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上要创造物理情境,使学生亲身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鲜明的真实的感性材料,不能让物理脱离生活,要让学生真切感知物理就在身边,要搜集大量的信息介绍给学生,开拓他们的视野。第二小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不同会造成影响,滑轮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等。我们应当及时的利用实验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第三强化知识网络,我们应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让学习过程顺理成章,让学生把书越读越薄,因此每介绍完一章知识,应当带领学生总结出知识结构,让他们清楚知识并非分割裂开,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往往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和各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更不用说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获得提高,这就像进房子取东西一样,如果房里物品摆放有序,自然容易记得东西存放在位置,存取比较方便,更使人赏心阅目,因此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构成有机的物理知识怎,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脉络体系,让学生在整理中获得巩固和提高。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像我们如果讲完了力的种类,我们在课堂上跟学生介绍的时候是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节介绍的,但是当我们把三种力都介绍完之后,我们应该及时的给他一个知识的脉络,让他了解到这三种力都属于力的分类中各节的内容,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都介绍了什么,这样可以把几页甚至十几页的内容浓缩成一小块,让学生明确了解知识的脉络和体系。

  再比如讲物质世界的时候,可能会花费相当的课时,介绍完之后学生会觉得讲了很多知识点、讲了很多相关内容以及公式计算,但是我们把相关内容介绍完之后,如果我们给他一个知识的脉络,就会让他知道知识点之间彼此的联系,以及每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书越读越薄。

  浙江的一位陈老师曾经建议,初中物理学习不妨做五化:知识结构网络化、问题解决程序化、学习反思经常化、物理模型迁移化、方法学习显性化,恰当有效的衔接将时分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关注衔接是我们对学生的负责,是物理教学中寻求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我们今天这一讲,主要是围绕着物理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衔接而展开,当然这里的新与旧包含了小学的旧、初中的新,包含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真实的旧和真实的新。

  谢谢大家。

【物理国培计划感言】相关文章:

国培个人校本研修计划01-17

个人国培学习计划范文-学习计划12-28

个人国培学习计划15篇12-28

国培计划学员的结业鉴定03-17

“国培计划”学生安全专题培训总结01-22

小学国培计划心得体会01-17

个人国培学习计划合集9篇01-23

个人国培学习计划合集5篇01-13

教育技术国培总结01-19

国培顶岗实习总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