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标版选修教材,是人教课标版选修科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欢迎大家分享。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tì) 荷蓧(diào) 木铎(yì) 一箪食(dān)
B、夫子哂之(shěn) 诲人不倦(huǐ) 能近取譬(bì) 莞尔(wǎn)
C、曲肱(gōng) 有马十乘(shèng) 恶乎成名 (wū) 墦间(fán)
D、怃然(wǔ) 沂水(qí) 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 施施(yí)从外来
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B、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3、下列下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B、恭而无礼则劳(劳累、辛苦)
C、小人之过必文(掩饰) D、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
4、选出下列各项中不全是古今异现象的一项()
A、①子路问成人②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B、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②颠沛必于是
C、①至于他邦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①子路从而后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5、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之武城
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B、非其鬼而祭之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先生将何之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仁以为己任。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D、孟子遇于石丘
二、文言文翻译。(9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
(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
三、填出横线处的名句(12分)
1)平时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对此也有淳淳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仁,孔子分别从否定和肯定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对学与思关系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现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七十者衣帛食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四、现代文阅读,完成1—4题。(共2 0分)
“仁”与“礼”
——究竟谁为孔子思想的核心
王杰文
儒家创 始人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推崇。但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其思想的核心,目前理论界似乎仍没有一个定论。穷其各种说法,“仁”说和“礼”说市场最广,呼声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本人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赞成“仁”说。
理论界坚持“礼是孔子思想核心”的 人,多数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生长在鲁国,而“周礼在鲁”。且孔子从小好礼,入周公庙问礼,而后成为闻名天下的礼教家。孔子本身也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① (《论语》)另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如说“礼让为国”、“齐之以礼”,又主张以礼作为教育宗旨,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的根本一直相因不变,礼的枝叶可以有所损益,但周礼虽到百世也不会变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经常批评别人不守礼,一再强调“克己复礼”等。
上面一系列的引述和论证似乎确实可以说明“礼”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但本人想就此提出几点自己不同的看法。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这是我国历来对孔子的评价。这里面很突出的指出孔子是一名思想家,既然是一名思想家,那么我们在判定其思想核心时所依据的标准就应该是看他自己创立了什么新思想,而不是看他从前人那里接受或继承了哪些思想,因为只有他自己创立的新思想,才是他思想的`真正精髓。如果你赞成我的观点,那么我就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说,前一段那些引述和论证都是一纸空文,因为那些观点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如《左转》中有这么几段记载:僖公十一年载“内史过曰:‘礼,国之干也’”;昭公七年载孟僖子办学,告诫学生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子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由此可见,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大多均可以从前人思想中窥见一斑,并不是其本人思想,故自然也就不能作为其思想核心。
而对于人们十分关注的“克己复礼”这一引证,我们首先可以回到《论语·颜渊》的原文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就是说:颜渊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就是仁。一旦能约束自身使言行合乎礼,天下就归依仁了。成就仁在乎自身,难道要仰仗他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内容。”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明白的看到,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确实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但他的落脚点不在于“复礼”,而是在于“归仁”,强调只要做到礼的尽善尽美,即可达到仁的政治,仁的政治远比礼的政治的要求高,是对礼的政治的升华,“克己复礼”实为由礼的政治向仁的政治过渡的桥梁。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正是迈向仁的政治的具体的礼。
通观《论语》,我们发现“仁”在书中出现的频数最多,达109次,而“礼”只有75次。其中,他人讲“仁”25次,孔子自己讲“仁”84次,孔子自己讲“仁”的频数比“礼”的总数还多,足以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另外,在《左转》中,“仁”的频数为39次,“礼”为517次,在《国语》中,“仁”为62次,“礼”为121次,“礼”的频数都远远超过了“仁”。而在《论语》中,“仁”在频数上首次战胜了“礼”,“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思想史上仁对礼的第一次和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孙景坛《正确认识孔子的“克己复礼”》)。虽然用单纯的频数统计来说明问题不是非常严密稳妥,但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问题。
另外,在孔子思想中,“仁”对“礼”是具有统帅作用的。特别是当碰到仁礼冲突时,孔子则毫不犹豫地站在“仁”一边,让“礼”服从于“仁”。如《论语·阳货》中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父母乎?’”乍一看,我所引用的这段话似乎恰恰说明孔子十分重视礼,然而我想说,孔子为什么如此关注“三年之丧期”这一“礼”呢?道理很简单,如《学而》中所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而且引文中,宰我出去后,孔子说的第一句就是 “予之不仁也”,可见其对“仁”的重视。
其实,孔子讲“仁”,非单讲伦理道德中的“仁”,而且还将“仁”从一种伦理道德的要求升华成了一种政治思想,而正是这种升华使孔子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即一种新的治国学说。而这种学说在其前人著作中是没有明确反映的,所以可谓前无古人。既然是前无古人的独创,自然可以成为其思想的核心。
最后,我们也可以利用亚圣孟子的思想核心来佐证我的看法。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政”,这恐怕大家都赞成。而孟子是最了解孔子思想核心的,也是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最尽善尽美的一位,其名字长期与孔子相并,“孔孟之道”为大家所熟识,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孔子的思想核心即为“仁”。
孔子的思想中包含很丰富,有礼,有恕,有忠,有孝,有三纲,也有中庸等,而这些都是从不同方面来为最终的“仁”服务,都是达到“仁”所需经历的各种具体的途径。
[注释]①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夏的后代杞国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商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商的后代宋国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因此这两国的典籍不足,了解夏礼、殷礼的贤人也太少。如果有记载夏礼、殷礼的典籍和熟悉夏礼、殷礼的贤人,我就能证明我所说的夏礼、殷礼了。”)
1、“因为那些观点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所体现”这句话中的“那些观点”指的是哪些观点?(4分)
2、如何理解“虽然用单纯的频数统计来说明问题不是非常严密稳妥,但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些问题”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语言特色?(6分)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思想家?他认为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其理论上的贡献是什么?(5分)
4、作者认为在孔子的学说中,“仁”与“礼”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5分)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相关文章:
诸子百家同步测试题08-30
先秦屈原《离骚》赏析11-13
先秦时期的文学常识05-05
先秦诗经韩奕原文12-22
盘点先秦文学常识05-22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诗词12-28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赏析11-22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2-25
中国古代“诸子”作文话题及素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