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一份什么样的试题才能称之为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湎(miǎn) 倒坍(tā) 袅(niǎo)袅烟云 臆(yì)测
B.羸(léi)弱 馈(kuì)赠 浩瀚无银(yín) 一泻(xiè)千里
C.攫(jué)取 休憩(qì) 精力充沛(pèi) 万籁(lài)俱寂
D.徘徊(huái) 荫庇(bì) 有条不紊(wěn) 咄(duǒ)咄逼人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后面的横线上。(2分)
A.锐不可挡 大爱无疆 无人问津 气宇轩昂
B.进退维谷 相形见绌 莫衷一事 语无伦次
C.草长莺飞 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 消声匿迹
D.断章取意 深恶痛绝 持之以恒 同舟共济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莫言从“内部” 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 。
③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
A.审视 期待 警醒 B.审查 期盼 唤醒
C.审查 期待 唤醒 D.审视 期盼 警醒
4.名著阅读。(4分,每小题2分)
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杜小康才走出红门。那时,村巷里,只有一巷满满的月光。他独自从地上捡起一根孩子们遗落的木棍,随便砍了几下,重又扔在地上,然后返回红门里。
这样过了些日子,杜小康终于走出红门,并且在大部分时间里将自己暴露在外面。他东走西走。他要让所有油麻地的孩子都能看见他。他像往常一样,穿着油麻地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并且不免夸张地表现着他的快乐。
(1)上面的文段节选自《 》,在小说中,杜小康此前经历了怎样的变故?
(2)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 的人。
5.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
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敬 崇尚 崇拜)“和谐”的民族。②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③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1)请从第①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第②句有一处缺少标点,请将补上标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3分)
(1) ,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无情有恨何人觉? 。( 《白莲》)
(4)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
第二部分(共5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5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样去呵护这株小草,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官兵们哄然大笑道。“记住,谁碰坏了小草,就罚谁休假带十盆花回来。”连长又补充了一句。
列兵连忙把那株小草移栽到了一个小小的罐头盒里。官兵们把罐头盒放进了连长的房间。从此,列兵拥有了一个最光荣的职务——护草卫士。
阳春四月,花影绰约,蜂蝶翻飞,而海拔5300米的塔克逊却还是白雪皑皑,雪峰林立。自然界馈赠官兵们的仅仅是只有一株草的春天,但大家都已学会了珍惜。
那些散落在小山坳里的铁营房,顺着山坡一层一层呈梯级格式排列。棉衣、棉裤、棉帽、大头皮鞋把这里的官兵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每天如此。即使是这样,在这里当兵的人,内心依然有一颗望春之心,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在严寒的包围中冲破冰雪,让春天的气息像他们铿锵的脚步一样缓缓地踏步而来。
每当太阳升到山顶,官兵们就抱着那株小草,站在阳光里,唱着歌儿,向远方的妈妈问好。
每当想起那株小草,我就想起生命的颜色;想起生命的颜色,我就想起塔克逊的春天,生命只有在这个高度上跋涉过以后,你才有可能意会到5300这个数字的高低、轻重和色彩。
关于塔克逊的这株小草究竟是如何诞生在塔克逊的,至今仍是个耐人寻味的谜。塔克逊的官兵仅为一株小草而感到满足,我知道这个春天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人。
(文章有删改)
15.文章1、2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文来说,这两段有什么作用?(4分)
16.阅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的主要故事。(4分)
17.对一株小草的呵护,从官兵们的动作中是可以看出来的。请找出文中能表现官兵呵护 小草的动作的语句。(4分)
18.“果真如此,春天来了!”请结合语境体会排长说这句话时的心情。(4分)
19.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语句略作赏析。(5分)
“那破土而出的新芽,嫩得像刚出生的婴儿,细如爷爷左下颌的那一根胡须。”
第三部分(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材料(2):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种思想。”
材料(3):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状态,才出现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答案
1.C[A.坍(tān)。B.银—垠。D.咄(duō)。]
2.A.挡—当 B.事—是 C.消—销 D.意—义(本题考查成语的识记能力。成语中的错别字多数是同音致误,只有明白了成语的出处及意思,才能避免出现用字错误。)
3.D(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审视”指仔细地看,反复分析、推敲。“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前者侧重“视”,指看、分析;后者侧重“查”,指调查、核查。①句用“审视”恰当。“期待”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侧重于“等待”。“期盼”指期待、盼望,侧重于“盼望”。②句用“期盼”更确切。“唤醒”指叫醒,常用作比喻,有使之觉醒的意思。“警醒”指警觉醒悟,或使人警觉醒悟。根据③句的语境,应该用“警醒”。)
4.(1)示例:草房子 家庭破产,辍学在家。
(2)示例:自尊心强、好面子
[(1)通过选文中的人物杜小康,我们可以回忆起杜小康这个人物出现在曹文轩的《草房子》中。(2)实际上要求分析人物特点。根据选文对杜小康的行动描写,“等村巷里最后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也消失了,杜小康才走出红门……”可见杜小康因为辍学不愿见村里的孩子们,表现出他自尊心强;过了些日子,大部分时间在外面,穿孩子中最好最干净的衣服,让大家都能看见他,反映出他好面子的性格特点。]
5.(1)崇尚( “崇拜”侧重极为钦佩,多含迷信意味;对象是人、神或事物。如:崇拜神灵。“崇敬”指对人十分尊敬。如:崇敬伟人。“崇尚”指尊重,推崇。如:崇尚正义。)
(2)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本题考查引号的用法。引号主要有三种用法:表示直接引用的话,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本题属于第二种。“和”是本段文字中着重论述的对象,即和谐。要特别强调这一点,用引号最合适。)
(3)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
(本题考查语病中的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包括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成分残缺。本题属于主语残缺,是由关联词语提前造成的。“不仅”在句首,导致这句话缺少了主语,“不仅”和“它”互换一下位置即可。)
6.(1)谁怜一片影
(2)濯清涟而不妖
(3)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
(4)荷叶罗裙一色裁 采莲曲
(本题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均属于直接性默写,或填写下句,或填写上句,还考查了对作者、作品的识记能力。对名句的积累,一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现象;二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对作者、作品出处的积累可采用分类整理的办法,做到扎实、准确、无误。)
7.B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诗中的“村庄”不是“目的地”,而是象征着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8.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chóng):再次
④以:凭,靠
(①“鼓”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②“歼”在这里是被动用法,“被歼灭”。③“重”在文言文中较少见,在这里读“chóng”,再次。④此处的“以”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以”的用法相同,是介词,凭借,依靠。)
9.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关键字词的含义要字字落实,“爱”解释为“怜悯”,“服”解释为“屈服”,“焉”是句末语气助词。另外,根据注释④可知二毛指“头发斑白的人”,翻译时可意译为“年老的敌人”。)
10.(示例)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甲)文“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士气的彼消我长)和“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是长勺之战取胜的两个原因。(乙)文宋公恪守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君子”规则和“不以阻隘也”“不鼓不成列”的古人规则,丧失战机,以致战败。]
11.(示例)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两篇文章都详细描写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而略写激烈的战争过程,都用君主的无知浅陋衬托出臣子的雄才大略。能从以上角度任选一处进行阐述即可。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中信息加以提炼概括,还要对文章所采用的写作手法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分析。)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但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如果怜悯受伤的人,就如同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不成阵势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12.C (C项,以偏概全。汉武帝、唐太宗他们的人生不完满还指“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13.A (A项,无中生有,原文中不存在对不如意程度的比较。)
14.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对社会,有利于安定团结。第二问略。(意思对即可)(“不完满才是人生”所带来的好处在文章第⑨段有体现: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第二问,要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15.在绿色的大地上的人们与塔克逊的军营里的官兵们对小草的不同感受,说明塔克逊的春天缺少绿意。这两段文字对下文有铺垫作用。(第1段写普通人对小草的忽视,第2段写在一年四季看不到一丝绿意的塔克逊的官兵们看到一株小草时惊诧、激动的表现,为下文做铺垫。)
16.塔克逊的军营里的官兵们发现一株小草,精心呵护这株小草。(通读全文后可知本文主要是写官兵们和一株小草的故事。)
17.发现一株小草,“列兵的右脚悬在半空中”;见有小草,“排长趴在地上”观察;“列兵连忙把那株小草移栽到了一个小小的罐头盒里”;“每当太阳升到山顶,官兵们就抱着那株小草,站在阳光里”。(文中表现官兵呵护小草的动作的语句主要在第2、3、8、11段。)
18.这句话表现了排长趴在地上,确认确实是一株小草后的欣喜激动的心情。(通过语境可知,塔克逊一年四季见不到一丝绿意,蓦然发现竟有一株小草,其激动之情可想而知。)
19.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那破土而出的新芽的质地和形状,也表达出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把握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的能力。判断修辞手法比较简单,结合平日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理解进行判断即可。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要紧扣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结合文章主旨作答。用比喻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0.思路点拨: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不应该只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和同学朋友交流,和父母长辈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会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学会交流,善于交流”不仅是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是全社会都应重视并探讨的一个课题。
“交流”这个话题,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对突出的问题,如人类与环境、和平与发展、对抗与对话、竞争与合作、节约与浪费……这些问题都一度反映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而现在“交流”又成为我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它与我们同在,只要我们生活在世上,就会时时刻刻需要交流。它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与国和平共赢的保障。
例文:
绿化心灵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使和睦温馨的家庭矛盾重重?为什么昔日的挚友要反目成仇,拔刀相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路边的乞儿不屑一顾,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人们在各自心里筑起一道“围墙”,把心牢牢地裹住,“冷眼看世界”,那么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使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深深地领悟。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交流,用心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只有真心地去交流,你才能体会到真爱的神圣伟大,友谊的真诚可贵。是交流给心灵增添了一笔笔亮色,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片温馨。心与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香甜的美酒,为什么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拒绝去品尝呢?人心是非常敏感的。当人们被迫需要面对竞争的时候,他们感到客观的无形的压力笼罩了世界。竞争像一个旋涡,圈住了一个又一个人,罩住了一颗又一颗心。当人们学会了分析利弊的时候就学会了选择利弊。“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的默认。它像一个个圈子,让人心在圈禁中变得冷漠了。
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网络越来越先进,而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
当无数矿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事故而葬身井底时,当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时,当假酒假药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时,你的心跳有没有加速?为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损失了多少?
教训是惨痛的,为什么悲剧还要不断地重演?为什么不可以敞开心扉,用真心去交流,去呼唤?为什么不可以抛开一己私利,为了一份责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细雨滋润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碾着时光的足迹,抚平了大地的创伤,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唤着绿色的世界。而绿化世界,必先绿化人的心灵。只要人们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用真心去和别人交流,多一点爱心,多一分温馨,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
初三语文练习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6分)
一、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把字母填在“( )”里。(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渗透(shèn)擦拭(shì) B.癌症(zhèng)效率(lǜ)
C.雏鸟(chú)杜甫(pǔ) D.嚣张(xiāo) 疙瘩(g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繁星纳米B.慰籍复杂
C.健康怒吼D.拂拭扫荡
3.“痧”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相近?( )
A.莎B.沙
C.病D.廖
4.“蓼”字的读音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似或相同?( )
A.葵B.栩
C.疹D.廖
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疏”和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疏”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疏导交通B.志大才疏
C.古书注疏 D.疏密有致
6.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遇到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做个_______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A.变色龙B.百灵鸟
C.应声虫D.哈巴狗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雨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总是迈着缓慢的脚步,姗姗来迟。
B.这是小明第一次到校长办公室,他显得局促不安。
C.运动会上,他一路飞奔,扬长而去,最终获得了金牌。
D.他还是个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经常闯祸。
8.与“松柏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B.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C.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9.下列语句与“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信息传递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B.难道信息传递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C.信息传递不会不改变我们的生活。
D.信息传递怎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C.琥珀是一种化石,它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D.范仲淹、杜甫、陶渊明、戴望舒都是古代的文人。
11.李奶奶家的小猫找不到了,李奶奶对小林说:“我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我找一找。”小林该怎样向小伙伴们转述李奶奶的话呢?( )
A.我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我找一找。
B.她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我和小伙伴们帮她找一找。
C.李奶奶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我们帮她找一找。
D.李奶奶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她找一找。
1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②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
③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
④目前安溪境内的优良茶种有几十种,铁观音、黄旦等都属于全国知名
良种。
⑤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茶树生长,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
A.②④⑤③① B.④⑤①②③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⑤④③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1.一只狐狸穿过xī shū( )的栅栏,闯入了鸡群中,正在mì shí( )的几只小鸡顿时zāo yāng( )了。
2.在méng lóng( )的月色中,我和妈妈漫步在用téng luó( )等植物zhuāng shì( )起来的花廊下。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8分)
1.“母爱”是冰心的作品的主题之一。她在诗中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写出了梅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3.乡村儿童的生活无忧无虑,右面的插图让你想到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你积累的连续的两句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一)邀请函(10分)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在这繁花盛开、阳光灿烂的夏日,承载着全社会对孩子们的祝福与期待的“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校将举行庆“六一”文艺会演。请您暂且放下手头的工作,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我们真诚的邀请。活动安排如下:
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请各位家长务必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位家长参加活动。
2.家长请提前10分钟入场(演出时长大约两个小时)。
3.所有家长须凭邀请函入场,并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在指定位置观看演出。
4.请家长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学校。
厦门实验小学
2021年5月20日
1.读邀请函,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4分)
(1)这个邀请函是厦门实验小学发给( )看的。
A.班主任B.学生C.学生家长D.校长
(2)四(2)班小明的家长可以前来观看“六一”文艺会演的时间是( )
A.2021年5月20日B.2021年5月26日
C.2021年5月27日D.2021年5月28日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观看会演的当天,家长们9点整才能进入会场。( )
(2)小明的爸爸妈妈只能有一个人去观看会演。( )
(3)家长要带着这封邀请函去观看会演。( )
(4)“六一”文艺会演结束的时间大概是11:30。( )
3.为什么学校要求家长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学校?请写出两条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滴”船(14分)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可达180多吨,相当于30多头大象的重量。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竟是海洋中的游泳健将呢?“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55千米;上百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一般的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变成了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颗拉长的“水滴”。这种体形能大大减小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以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了鲸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有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核潜艇。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的核潜艇所受的水的阻力减小了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B.鲸是鱼类的一种。
C.鲸有蓝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D.鲸的体形能大大减小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2.“这些本领,是一般的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些本领”不包含( )(2分)
A.每小时可游55千米。
B.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C.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D.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
3.下列不属于舰船设计师们设计水滴似的鲸形船的好处的一项是( )(2分)
A.加快航速B.节省材料
C.减小水的阻力D.更加适合在水中活动
4.“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可达180多吨,相当于30多头大象的重量。”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出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举出两个人们从动物身上获得启发有所发明创造的例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是我最笨的学生(20分)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50多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那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地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以后的每个周末的晚上,我都被老爸叫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了QQ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每天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大,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留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父亲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了,那怎么行?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N遍后才会点头的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了,想究竟是我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太笨,对这样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就是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么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每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我准是又在教父亲上网了。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笨的学生,冷落有时候比耳提面命地教导更管用,为什么不试试呢?我欣然采纳。
父亲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个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他终于急了,竟然和我开始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躁,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笑啊笑,却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D.事情发展的顺序
2.父亲有些“懈怠”的原因是什么?( )(2分)
A.父亲年纪大了,学电脑费劲。
B.“我”抱怨父亲笨,使他学电脑的兴趣大减。
C.“我”都是扯着嗓子教他的,让他不爱学。
D.父亲有意“懈怠”,好多些机会与“我”交流。
3.第五自然段中的“这项政策”指的是( )(2分)
A.手把手教父亲学电脑。
B.父亲学会了使用视频。
C.“我”冷落了父亲一段时间,不再教他学电脑。
D.父亲懂得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
4.下面哪句话为第五自然段中的“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作铺垫?( )(2分)
A.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
B.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就是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
C.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大。
D.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
5.文章的题目是“你是我最笨的学生”,为什么“我”却说“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写“我”与“父亲”之间的事,但作者又安排了“母亲”这一人物出现,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本文内容简要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题目:特别的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特别的东西:一次特别的发现,一种特别的动物,一次特别的作业,一件特别的礼物,一次特别的比赛……请你选择一种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C 2.B 3.C 4.D 5.D 6.C
7.C 8.A 9.C 10.D 11.C 12.C
二、1.稀疏觅食遭殃2.朦胧藤萝装饰
三、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示例: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1.(1)C (2)D
2.(1)× (2)× (3)√ (4)×
3.示例:低碳环保,避免拥堵。
(二)1.B 2.B 3.B
4.列数字、作比较。示例: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蓝鲸体形庞大的特点。
5.示例:人们从蝙蝠身上获得启发,发明了雷达。人们从鲨鱼身上获得启发,发明了鲨鱼皮泳衣。
(三)1.D 2.D 3.C 4.A
5.因为“我”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笑啊笑,却不知道父亲的“笨”其实就是想借助学电脑关心“我”,把“我”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6.有必要。本文借母亲之口把父亲学电脑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我”,既真实可信,又使文章曲折生动,跌宕起伏。
7.关爱女儿:想通过学电脑关心远在北京的“我”;
和蔼慈祥:无论“我”怎么对待“父亲”,他都是对“我”笑呵呵的,一点都没有生气。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略)
【初三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检测试题及答案10-12
初三上册语文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09-28
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09-24
小升初语文检测试题与答案09-24
小升初语文检测试题和答案09-24
小升初语文综合能力检测试题及答案09-24
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题及参考答案09-24
小学语文综合测试题目及答案09-24
初三语文下册试题与答案09-24
初一语文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