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考试题型

时间:2021-03-19 20:06:30 试题 我要投稿

社会工作者考试题型

  引导语:参与社会工作者考试时,考试有哪些题型呢?答题技巧有哪些?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者考试题型

  社会工作者考试各科目题型:

  (1)单项选择题,将根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选择,提供4个选项。每题1分,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选择,提供5个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3)案例分析题,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专享,每题20分,共5题。

  在答题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单选题只能选1项,一定要选择最优的答案

  单项选择题由1个题干和4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只有1个答案最符合题意,其余3个都是干扰项。如果选择正确,该题得1分;选择错误不得分。这部分考题大多是考试用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题目较简单。单项选择题一般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种方法:

  1)直接选择法,即直接选出正确项。如果应考者对该考点比较熟悉,可采用此方法,以节约时间。

  2)间接选择法,即排除法。如正确答案不能直接马上看出,逐个排除不正确的干扰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感觉猜测法。通过排除法仍有2个或3个答案不能确定,甚至4个答案均不能排除,可以凭感觉随机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答案越多,猜中的概率越高,千万不要空缺。

  4)比较选择法。命题者水平再高,有时为了凑答案,句子或用词不是那么专业化或显得又太专业化,通过对答案和题干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可以找出一些陷阱,去除不合理选项,从而再应用排除法或猜测法选定答案。

  二、多选题至少选2项,要慎重选择第3和第4项

  多项选择题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项组成,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正确项最符合题意选项和1个干扰项,所选正确答案将是2个或3个或4个。如果应考者所选答案中有错误选项,该题得零分,不倒扣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但正确选项未全数选出,则选择的每个选项得0.5分;如果答案中没有错误选项,并全数选出正确选项,则该题得2分。

  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也可采用直接选择法、排除法、比较法和逻辑推理法,但一定要慎用感觉猜测法。应考者做多项选择题时,要十分慎重,对正确选项有把握的,可以先选;对没有把握的选项最好不选。

  在做题时,应注意多选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如果已经确定了2个(或以上)正确选项,则对只略有把握的选项,最好不选;如果已经确定的正确选项只有1个,则对略有把握的选项,可以选择。如果对每个选项的正误均无把握,可以使用感觉猜测法,至少可以随机猜选一个,最好也只猜一个,得0.5分的概率会很高。总之,要根据自己对各选项把握的程度合理安排应答策略。

  三、客观题

  客观题的考试,在于检验考生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除了正确、精到的记忆之外,还会考察考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应对具体情景的能力。因此,客观题中有些一定是“死题”,有些可能就是“活题”了。

  所谓“死题”,就是检验考生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记忆和再现,因此答案可能就在教材里面。“活题”考的是考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这种题目教材里面既不会有现成的素材,也不会有现成的答案,需要考生运用教材之中或者教材之外的有关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等来解答。

  根据考试样题的提示要求,在做多项选择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错项,也就是没有全选的答案;二是多选不得分,少选得部分分,因此没有把握的答案,宁可不选,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得到你正确选项的那部分分数。

  四、主观题

  主观题的考试,在于检验考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主观题虽然分成“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但我们在复习或者考试中,其实可以把“案例分析题”看作是半个“方案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而“方案设计题”的主要任务是在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服务方案和介入计划。

  1、案例分析题

  因此,“案例分析题”是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方案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而“方案设计题”是在“案例分析题”工作基础之上的延伸和继续。如果我们把“案例分析题”看作是乐曲的前奏,那么“方案设计题”一定就是乐曲的主体。因此,只有准确预估了案例中的主要问题,“方案设计题”才会更有针对性。问题预估错了,方案设计的再漂亮,也会离题万里。

  “案例分析题”主要是让考生分析服务对象(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家庭、人群和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或困境),并且提出相应的介入策略。以个案工作为例,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个人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家庭方面的问题,则主要包括经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亲戚、朋友等);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包括社区(村委会或居委会、乡镇以上各级政府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单位(如是学生,则涉及学校)、相关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政府责任),等等。

  问题找准了,则介入策略也就迎刃而解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按照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服务对象的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在分析案例时,一定要把他们的生存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2、方案设计题

  “方案设计题”是在准确预估服务对象问题(或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服务计划,因此预估问题是否准确往往决定了方案设计的成败。

  在考试时,可能比较多地会考到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直接服务方法,我们可以用社会工作的“通用过程模式”来应对这些问题。所以“方案设计题”的要素,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问题的预估(考试时不用考虑接案这一环节),要列出服务对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二是目标的设定,根据预估的问题,来确定服务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有可能,目标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也可以指出确定目标的原则。三是服务的实施,或者叫介入的策略,根据工作目标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来讲,一个问题对应一个解决途径即可。四是工作的过程,简要描述服务方案开展的整个过程,突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计划,则需要详细列出活动的时间、次数、场地、所需的资源以及每次活动的分目标等。五是成效的评估,即对目标达成的情况、案主对服务方案的满意程度,以及社会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有要求,则可说明主要的评估工具和方法。最后,有必要时也可以说明跟踪服务的措施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