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题

时间:2021-03-19 08:32:30 试题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试题汇总

  初中地理试题之东半球

初中地理试题汇总

  【—试题之东半球】,东半球是地球上西经20°以东,东经160°(20°W-160°E)以西的半个地球。

  地球按经度划分为西半球和东半球。图3示意的是东半球,结合图中信息完成7~11题。

  7.图中地点甲的纬度为0°,经度为

  A. 70°E

  B. 90°E

  C. 90°W

  D.110°E

  8.图中乙海峡是

  A.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英吉利海峡

  9. 图中丙半岛是

  A.巴尔干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亚平宁半岛

  10.图中丁区域的地表

  A.森林茂密 B. 河网密布 C. 冰雪覆盖 D. 沙漠广布

  11.世界四大洋中,其范围只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A.北冰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总结:依照此分法,东半球的陆地有亚洲绝大部分、南极洲的东部、欧洲的绝大部分、非洲的绝大部分、北美洲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和大洋洲的绝大部分以及许多其它岛屿。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冻土性状

  【—初一地理总结之冻土性状】,冬天,在我国北方,人们经常会看到地面出现一些宽度不等的裂缝,有时纵横交叉,这些裂缝就是由寒冻劈裂作用形成的。

  (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冻土具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

  (二)形态特征

  土体浅薄,厚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由于冻土中土壤水分状况差异,反映在具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的湿冻土和具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干冻土两个亚纲的剖面构型上有着明显差异,湿冻土剖面构型为O—Oi—Cg或Oi—Cg型,干冻土为J—Ah—Bz—Ck型,

  (三)理化性质

  冻土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克每千克,腐殖质结构简单,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碱性反应,阳离子代换量低,一般为10厘摩尔(+)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

  总结:在这种应力作用下,土体便会开裂,这一开裂过程被称为寒冻劈裂,也有人称它为冻裂。寒冻劈裂所产生的裂缝宽度和延长深度和土层的温度梯度、水分状况和成岩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地理试题之世界地震带分布图

  【—世界之世界地震带分布图】,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

  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图2-9),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5分)

  (2)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原因。(5分)

  4.读图2-10,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是__________洲,B是__________洲,两洲之间相隔着__________洋。(3分)

  (2)图示信息为__________学说提供了哪些证据?(7分)

  总结: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居民

  【—:居民】地理学中居民的课程标准学习。

  居民

  标准

  1.人口与人种(7-9'GEO'3.2.3.1)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7-9'GEO'3.2.3.1.1)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7-9'GEO'3.2.3.1.2)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7-9'GEO'3.2.3.1.3)

  2. 语言和宗教(7-9'GEO'3.2.3.2)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7-9'GEO'3.2.3.2.1)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7-9'GEO'3.2.3.2.2)

  3,初中学习方法.聚落(7-9'GEO'3.2.3.3)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7-9'GEO'3.2.3.3.1)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7-9'GEO'3.2.3.3.2)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7-9'GEO'3.2.3.3.3)

  活动建议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通过上面对地理中居民课程标准的知识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好好学习哦。

  初一地理试题及答案之咸潮

  【—初一及答案之咸潮】,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我国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9~10题

  9、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 ( )

  ①冬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特别是干旱年份更为严重 ②人口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全球气候变化与咸潮无关 ④用水消耗量(即浪费量)和浪费率高居全国榜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将咸潮损失降低可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

  ①建设节水型社会 ②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 ③加强咸潮监测与研究工作 ④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⑤成立协调小组统一抗咸 ⑥在河口处修建拦河大坝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总结: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游牧业

  【—八年级地理之游牧业】,游牧业过去被认为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农民通过放牧牲畜以适应降水不足的干旱地区的一种经营方式。

  游牧业

  游牧业是指靠放牧牲畜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候地区。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并不多,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如: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印人,东非的马赛人都是世界著名的以游牧为生的民族。

  游牧业的牧民们根据多年对当地的地理条件、牧草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变化,依经验而迁移。这样每个游牧部落或民族都有其放牧的一定范围 初中物理。

  由于各地气候与植被条件不同,所放牧的牲畜也有所不同。在北非和中东,骆驼为其最重要的牲畜,其次是绵羊和山羊;在中亚以马为主;东非以牛为主。在放牧的牲畜中,北极地区的牧民们放牧的则是驯鹿。

  总结:在世界上用于游牧业的干旱地区主要分布于北非、中东、中亚等地。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印人,东非的马赛人都是世界著名的以游牧为生的民族。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之喀斯特地形

  【—八年级地理之喀斯特地形】,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

  地表喀斯特形态

  溶沟和石芽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峰林和孤峰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和溶蚀洼地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总结: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初中地理试题汇总】相关文章:

地理试题及答案07-07

初中文学常识汇总04-06

初中教师评语汇总大全03-16

关于初中化学谜语汇总05-07

【精华】初中周记汇总九篇05-18

【精华】初中周记汇总六篇05-09

【精选】初中周记汇总4篇05-02

【精华】初中周记汇总五篇04-27

初中周记模板汇总四篇04-24

初中记忆作文汇总6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