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我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一)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二)要求:
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
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6.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就某一观察对象,多人同时观察,各自形成观察报告(含观察纪录、分析与解读、教育建议),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7.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制定长期的跟踪观察计划,用过程和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
二、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适宜性的重要策略。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一)目标:
1. 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适宜性调整。能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
2. 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3. 提升教师对儿童生活的敏感性,对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敏感性,并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二)要求:
1.审议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注重幼儿的现实需要,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的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 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
2.审议室内外环境。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班级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要丰富室外环境,让室外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多的包容多样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的充分的活动。室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并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
3.审议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应从社区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要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也要避免拿来主义的模仿、因袭和克隆课程内容的现象;
4.审议课程资源。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从幼儿园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幼儿周围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避免资源贫乏和单一的现象,避免有资源而不加利用资源的现象;
5.审议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幼儿园活动的指导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以观察为先导的结合具体问题的启发、鼓励、提示和指导,应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适宜的和有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指导绝不是包办代替和一味的讲解,适宜的指导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让幼儿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幼儿有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纲要》和《指南》对生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生活的关注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关注生活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实现革命性的转变,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儿童的生活。
(一)目标:
1. 能依据《纲要》和《指南》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2. 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
3. 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并努力付诸实施。
(二)要求:
1. 依据《指南》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握各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洞察各环节可能给幼儿带来的活动和经验,使一日生活各环节发挥整体的发展价值,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避免只关注集体教学的现象;
2. 关注幼儿在园的生活环境,从幼儿整体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完善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丰富和充实环境的内涵,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有序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 3. 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在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对课程资源收集和利用,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动手体验的机会;
4. 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拓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会机构、社会成员、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民间文化资源等等。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网络。
四、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过程。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也是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实现的,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全班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一)目标:
1. 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2. 理解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
3. 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采用各种适宜的活动方式。
(二)要求:
1. 打破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活动形式,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确保幼儿有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确保尽可能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确保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得到彰显。合理开展各类游戏活动;
2. 当出现以下情形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学活动的形式,如:分享经验、引导探究、解决幼儿共性的问题、讨论并制订规则??教学活动的组织,视幼儿的情况和内容的不同,可长可短,避免教学活动照本宣科。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幼儿做了什么,要把引导幼儿探索、交往、表现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3. 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确保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注重以幼儿自己的经验生发的游戏,游戏的场景、清洁、角色、材料的使用、规则等由幼儿自己决定。观察幼儿在自发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要注重自发游戏中多样化的经验,不要用单一领域的经验来观察幼儿游戏。提供安全的、多样的、有层次、可操作的材料,根据幼儿的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活动材料。
五、和家庭建立双向互惠的关系。家庭是儿童最初级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对儿童有不可推卸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幼儿园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专门机构,它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高质量的家园关系是双向互惠的,能够形成合力,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秉持民主、平等的意识,主动和家庭对话和合作,应基于理解和互惠的立场,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家庭和大众传播现代儿童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
(一)目标:
1.明确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以平等、合作为基本原则开展家园共育。尊重不同家庭的多元文化背景,提供针对性的适宜服务;
2.了解当代家庭的真实需求和现实问题,主动发起对话,谋求家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一致;
3.运用多种沟通渠道分享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行为表现及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实现信息互通;
4.创设多种机会让家庭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之中。
(二)要求:
1.能与家庭建立尊重、平等的关系,构建育儿共同体。通过阅读幼儿信息表、问卷调查、家访、接送环节观察等方式,初步了解每个家庭的成员结构、爱好特点、家庭的育儿理念与方式及家庭的需求等,并据此形成家长学校的教育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亲子活动并召开亲师恳谈会,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树立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意识;
2.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庭理解《指南》精神。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以及网络向家庭传达《指南》等幼儿教育政策、法令及其他幼儿教育先进理念和知识。利用幼儿的作品、对幼儿活动的文字记录或照片记录在每日接待时间与家庭个别交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引导家庭逐步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领会《指南》精神;
3.能通过引领家庭作成长记录等方式鼓励积极的亲子互动。将轶事、照片及幼儿作品等记录幼儿发展过程的信息集中整理归档,为每个幼儿建成长档案,鼓励家庭分享信息,参与到幼儿成长历程的记录中。在达成保护隐私权的共识下,鼓励家庭在信息平台中分享家庭亲子互动片段,开展育儿问题讨论,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家庭成长共同体;
4.能吸引家庭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利用电子邮件或家园沟通园地每周向家庭通报班级活动的进展及下周课程计划,听取家庭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家庭利用各自的优势特长或其它家庭资源参与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以幼儿成长档案为依据,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幼儿的家庭交流一次幼儿的整体发展情况,与家庭共同讨论家园共育的途径和方式。
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同伴间相互谦让的美德。
2、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小熊的客人》、小老鼠、大象图片各一。
活动难点:
通过两个形象的鲜明对比,使幼儿初步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这是活动的难点,采用对比法、引导法、提问法突破。
活动重点:
是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采用提问法、引导法解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谁呢?”出示小老鼠和大象图片,引出活动内容.
二、展开
1、老师通过提问:“如果有一大一小两个凳子请他们坐,谁坐大的、谁坐小的?”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我们小朋友真棒!知道小老鼠要坐小的,大象要坐大的。那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去小熊家做客的事。我们来看一看,事情是不是像小朋友讲的那样呢?小熊为他们准备了好多东西呢,它们又是怎么分的呢?”
2、放课件,讲述故事《小熊的客人》。
3、“好,故事看完了,有谁记住了这个故事的名字?”
4、“故事中是不是小老鼠坐了小板凳,大象坐了大板凳?”“小熊还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这些东西他俩是怎么分的?”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5、提问幼儿“你喜欢哪个动物,不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通过引导使幼儿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解决活动的难点。
6、“我们小朋友是不是都愿意做一个谦让好宝宝呀?”“那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放在盘子里的包子、油饼能不能挨个摸呀?请小朋友拿勺子的时候能不能挨个挑呀?玩玩具的时候能不能抢呀?”让幼儿明白这些都是不谦让的行为。
三、结束 “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不挑、不捡、不争、不抢呢?”“我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到,看谁做得好。以后我们每周评一个谦让小明星,给他贴一朵小红花,小朋友愿不愿意争取?”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区角活动。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老师巡回观察,是否有幼儿对材料或玩具任有争抢,老师指导并进行教育。
【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02-27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05-08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优秀09-08
最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12-06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最新07-05
(精品)最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01-31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精选8篇)03-28
(合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方案7篇04-25
课程游戏化心得(精选6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