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时间:2024-09-27 11:24:06 进利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18篇[必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18篇[必备]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通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内容: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2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略阳县建设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徐家坪乡村振兴楷模的决定》精神,根据《略阳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建办,由景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任怀智、张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业务由党务干部黄建攀同志负责。

  二、创建标准

  (一)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村级组织健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班子结构优,成员素质高,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强。党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和上级决策部署到位,团结党员群众。党组织书记党性强觉悟高、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两委”班子成员素质高、业务精,班子整体合力强。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派驻到位,作用发挥好。村级后备力量动态储备不少于2名。

  (二)有先锋模范的党员队伍。发展党员力度大、质量高、程序规范,每年至少发展1名优秀年轻党员。党员队伍结构优化,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显著增强,讲政治、顾大局。有党员志愿服务队,“感党恩跟党走、我是党员我带头”系列党员先锋示范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亮实绩,比学习、比服务、比技能、比贡献,带头服务大局、带头联系群众、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建有党员设岗定责服务群众制度,党员作用发挥明显。

  (三)有致富带富的人才支撑。乡土人才有效盘活,有一支懂农村、爱家乡、能干事的乡村振兴服务团队,有一定数量的致富带头人,整体作用发挥明显。建有村干部联系本地在外优秀人才制度,经常性开展联系,在外人才关心家乡、回报家乡。设有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站,作用发挥好。本地“土专家”“田秀才”“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作用凸显。返乡人才带头领办创办企业、合作社、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取得实效。

  (四)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党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全面落实。村干部“四化”管理评价考核落得实、用得好,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决策科学、民主,体现群众主体地位。村干部履职服务监督和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健全,监委会作用发挥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及时,群众主动参与管理和经营乡村。

  (五)有特色鲜明的富民产业。村级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明晰,产业有特色、有规模、效益好,体现“一村一品”。村集体资产资源通过“两山银行”等转化增值成效明显。党组织领导下的集体经济法人治理、收益分配、监督管理和经营人员管理机制健全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股份合作组织主体作用有效发挥,村干部、党员骨干带头致富。党组织设置按要求实现全覆盖,产业链上建有党组织,党员嵌入产业链中,引领群众聚集在产业链上抱团发展、生产经营。

  (六)有稳定增收的集体经济。党组织引领作用凸显,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符合实际、务实管用,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服务群众能力持续增强。

  (七)有高效管用的治理体系。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村级党组织服务体系和网格化服务体系健全,设有党群志愿服务站,经常性开展活动,作用发挥好。村干部联组、党员联户制度严格执行,“院坝说事会”、群众会议制度严格落实,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大家管。院坝法庭、公开调解、法制“大喇叭”活动经常性开展。村民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乡村信访率显著下降。公共服务和重大安全事故、突发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高。“星级文明户”和“文明家庭”导向作用好,引领乡村文明乡风。

  (八)有整洁优美的村容环境。农村生产生活、交通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配备到位。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群众主动投工投劳,党群共建美好家园。村民爱护环境、保护卫生的习惯逐步养成,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三堆三乱”现象彻底消除。农村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公共设施、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健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九)有群众满意的工作实绩。党员干部争当人民“勤务员”的思想牢固树立,工作出发点注重实际,因地制宜,落脚于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群众更加拥护、支持党组织和村干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认可,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满意度高。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阶段(20xx年10月31日前)。镇党委将县级确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明确为创建对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创建阶段(20xx年11月1日~20xx年9月30日)。相关村(社区)对照示范村创建标准,结合村情实际,坚持“一村一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施工图”“时间表”。整合力量,挖掘资源,全力推进,确保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三)验收阶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2月31日)。相关村(社区)由联村领导组织,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自查符合验收条件的,向镇党委申请验收。镇党委复验后,向县委组织部申请验收,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验收小组深入创建点开展验收,对符合标准、达到要求的示范村进行命名表彰,对考评验收不合格的通报批评,责令整改。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是乡村振兴楷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要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任务清单。非创建村也要对标梳理,参照“九有”创建标准,推动工作落实。

  (二)按照清单,扎实创建。相关创建村(社区)要紧盯“九有”创建任务清单,严格按既定时间、既定任务持续抓好示范创建工作。非创建村也要制定任务清单,同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5个创建村任务清单务必于11月10日前上报,10个非创建村务必于11月20日前上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黄建攀处。

  (三)强化督导,定期考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创建期内,每季度对5个创建村和10个非创建村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差异化制定考核评价体系,对任务清单、基层党建等工作进行全面督导,及时通报问题,限期整改,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之中。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3

  一、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从产业、就业、健康、教育、金融、公益性岗位到综合保障、安全饮水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政策,做到用足用够,落地有力,为我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二、产业引领,壮大集体经济。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党组织领导合作社项目,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立足当地实际,聚焦特色产业,围绕优势产业,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激发产业潜力活力。

  三、补齐民生短板,合理构建民生保障新体系。

  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朝着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一是要强化就业保障,不断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探索建立政府与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举办技能培训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二是做实民生工程,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关注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强化民生资金监管。三是重视教育事业,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关心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积极开展各类捐资助学活动。四是落实医保政策。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落实大病医疗保险,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四、着眼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统筹乡村发展,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进村入户”道路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干净优美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4

  为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部署安排,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原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就业优势,帮助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总量不减”“标准不降”“量质双升”的原则,抓牢抓实就业帮扶车间巩固提升,帮助人民群众实现“岗位送到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误”的目标。一是坚持车间“总量不减”,稳步推进就业帮扶车间规范管理,实施“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持续激发就业帮扶车间活力;二是坚持建设“标准不降”,严格执行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标准,努力扩大就业帮扶车间岗位供给量,增加人民群众就地就业机会;三是坚持既要实现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总量(含脱贫人口的提升和务工收入的稳步增加),更要帮助就业帮扶车间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成立绥宁县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张晨阳同志任组长,唐伯贫、罗兴、唐友柏、刘让文、贺恩森同志任副组长,陈先念、刘本廉、李立成、秦壬娥同志和17个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贺恩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行动具体业务工作。

  三、建设认定标准

  就业帮扶车间,是指以促进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为目标,从事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种植养殖、来料加工等业务的生产车间或场所,主要包括厂房式帮扶车间和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帮扶车间等形式。

  开办条件。

  1.县内外具有合法资质、正常生产经营和纳税的企业、个体工商户;

  2.须依法在本县进行工商登记开工生产。

  认定标准。

  1.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乡镇、村建设、购买或租用厂房从事生产加工活动建筑面在100平方米以上,能提供就业岗位15个以上,并已吸纳脱贫劳动力5人以上(含)可认定为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

  2.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与脱贫劳动力建立产品加工承揽关系,签订承揽合同,并带动5名以上(含)脱贫劳动力居家从事生产加工活动的可认定为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

  四、主要内容

  1.新建就业帮扶车间。根据脱贫人口在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至少建成一家就业帮扶车间的要求,关峡乡三板桥集中安置点、红岩镇红岩村集中安置点、金屋塘镇主溪集中安置点和寨市乡寨市村集中安置点要按照就业帮扶车间建设标准在9月15日前完成建设任务。由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和县财政局进行认定。

  2.已建就业帮扶车间。做到三个不少于,一是20xx年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总量不得少于20xx年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总人数;二是20xx年底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总量不得少于20xx年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总人数;三是就业帮扶车间务工人员收入“稳中有升”,就业帮扶车间吸纳的就业人员收入增速不低于本年度该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水平。

  3.确保就业帮扶车间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湘人社〔20xx〕10号)文件要求和《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湘人社〔20xx〕75号)文件要求落实政策打造一批规范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帮扶车间。

  五、考核评估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专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开展两次实地考核,实行“一月双考核、一月双通报”制度。具体按照《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专项行动考核细则》组织实施。

  六、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将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以组织推进,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专人专班负责,认真制定自查方案,落实落细考核指标。县发改部门、县人社部门和县乡村振兴部门要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开展好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确保形成巩固提升就业帮扶车间稳就业、促增收、助振兴的有效合力。

  2.坚持问题导向。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全面掌握就业帮扶车间基本情况,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底数清、底子明,实行问题“清单制”和“销号制”管理。坚持对标对表,狠抓问题整改销号,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实行问责,全力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3.抓好提质增效。各部门和各乡镇按照既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建好管好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充分发挥好就业帮扶车间就地就近就业优势,确保其成为稳定脱贫人口就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吉安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方案》精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五个“作示范、创一流”的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科技强农、数智强农,以实施“七大行动”为抓手,按照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农业特色品牌,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我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走前列、拔头筹。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2.85万元。培育产值百亿元产业1个(泰和乌鸡),产值超10亿元产业4个(稻虾、井冈蜜柚、大品种蔬菜、肉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更加巩固,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规模拓展行动,做大农业生产总量。

  1.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健全耕地抛荒整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全县建成或提标改造高标准农田60万亩,积极推行项目区“田长制”管护模式,引导项目区耕地规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粮食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用足用活产粮大县奖补、稻谷价格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大力推行水稻政策性保险。积极实施粮食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力度,确保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面稳定在13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0亿斤以上,其中优质率达80%以上,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加快推进县级粮食储备库建设,抓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落实地方政府粮油储备规模,健全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巩固提升生猪产业、落实用地、环保、贷款和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建立生猪生产调控机制,引导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合理安排产能,发展现代化屠宰加工,到2025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60万头,母猪存栏8万头、商品猪出栏75万头。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抓好城郊蔬菜基地建设,到2025年新增设施蔬菜15000亩,新建城郊蔬菜基地2500亩,蔬菜播面达到26万亩,总产40万吨,蔬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加快推进肉牛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力争到2025年全县肉牛出栏达到18万头,水产品产量达到2.8万吨(特种水产达1.23万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场〕

  2.打造百亿泰和乌鸡产业。立足泰和乌鸡资源、品牌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围绕“抓两头、带中间、延链条,深研发、建标准、树品牌”的发展思路,以泰和乌鸡保种场为主体,依托中科院、浙大、江西农大、江西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泰和乌鸡选育力度,开展泰和乌鸡提纯复壮、“两白”净化等工作,加快傲昕公司24万羽泰和乌鸡一级扩繁场繁育基地建设。在澄江、塘洲、冠朝、马市、沿溪等重点乡镇建立泰和乌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加快推进傲昕马市西洲、西昌凤翔冠朝儒社、一方净土等泰和乌鸡养殖示范园建设,引导泰和乌鸡养殖由传统型向工厂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启动泰和乌鸡科技产业园建设,精准对接国家级龙头企业,打好产业招商攻坚战,鼓励县外代理加工泰和乌鸡系列产品的企业落户园区,扶持半边天药业、白凤酒业、汪陂途等县内重点泰和乌鸡加工企业做优做强;加快推进浙江大学泰和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平台建设,鼓励加工龙头企业与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泰和乌鸡“食”字号、“健”字号、“药”字号系列新产品。紧紧围绕“吃住游购娱养”等领域需求,推进泰和乌鸡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泰和乌鸡元素主题餐厅、特色民宿等,培育一批网红产品和网红打卡点,巩固发展连锁经营、直营、加盟等营销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县泰和乌鸡种鸡饲养规模达100万羽以上,培育万羽以上养殖企业50家,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省级以上泰和乌鸡龙头企业6家以上,年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泰和乌鸡产值100亿元,将泰和乌鸡打造成为真正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责任单位: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各乡镇场〕

  3.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实施富民产业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质增效行动,深入实施井冈蜜柚(橘)高质量发展工程,抓好井冈蜜柚(橘)标准园建设,低产桔园改造,蜜橘品种更新和品质提升,强化果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贮藏保鲜库建设,提高优质果、商品果比例。在泰垦、苏溪、马市、塘洲等低产桔园进行提升,从2022年起每年低产改造0.2-0.3万亩,到2025年全县井冈蜜柚(橘)新增种植面积2.36万亩(总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达到10万吨,产值8亿元以上。持续推进特色蔬菜“大品种”战略,重点打造“县域系列”(泰和竹篙薯)和吉安系列(泰和萝卜)两大系列品牌蔬菜,巩固提升万合竹篙薯标准园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做好竹篙薯包装、贮藏、保鲜、速冻工作,加快系列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萝卜加工,扶持“泰和酱菜”做大做强。力争到2025年全县竹篙薯、萝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和1.5万亩。加快推进标准茶园建设,培育茶叶产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有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创建一批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力争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大力发展以毛竹低改、油茶产业、楠木种植为主的特色竹木产业,推动竹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县完成毛竹低改3万亩、油茶低改3万亩,新增高产油茶面积1.5万亩。做大做强稻虾产业,2022年新增稻虾平养3000亩,到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2.6万亩。〔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商务局,各乡镇场〕

  (二)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厚植产品质量优势。

  4.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全面完成县域内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建立全县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保护名录,健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加大泰和乌鸡保种育种和产业开发利用力度,完善提升泰和乌鸡国家级保种场,引进龙头企业利用省厅“泰和乌鸡种质资源保护和提升”项目启动国家级乌鸡保种备份场建设,重点在武山垦殖场建设乌鸡种质资源生态保护区。加强良种繁育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县域内特色良种资源的繁殖扩种、提纯复壮和选育改良,争创国家级种业产业园(泰和乌鸡、生猪),规划建立3个面积在500亩以上井冈软粘、泰和竹篙薯、井冈蜜柚等良种繁育基地和2-3家水产良种繁殖场,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江西农大合作开展竹篙薯脱毒繁育、提纯复壮等技术攻关。加大常规种子的提纯复壮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加快种质资源推广应用步伐。加大对种业企业用地、信贷等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骨干企业,推动地方特色品种商业化、产业化开发。加强种业执法监管,规范品种培育、审定和生产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场〕

  5.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围绕水稻、果蔬、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制订完善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抓好省部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工作,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链,稳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力争到2025年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由2021年的33个增加到50个以上(其中有机产品达23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全县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局,各乡镇场〕

  6.改善优化农业产地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广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加快推进傲农有机肥厂项目建设,建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省一流示范基地。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养殖模式,推进稻虾(鱼)综合种养,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立健康稳定的'田园生态系统。扎实推进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加快成型,抓好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提升耕地质量。到2025年,全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各乡镇场〕

  (三)实施主体扶强行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7.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大农业招大引强力度,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对接交流,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冷链物流等短板弱项,深入推进“三企入泰”、“三请三回”活动,吸引国内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投资我县农业领域。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分级培育、动态监测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问题,重点发展一批领军型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成长型龙头型企业、培育一批雏鹰型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鄱阳湖稻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心镇等项目建设。以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链发展为着力点,加强优质大米、肉牛、生猪、泰和乌鸡等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集群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种养基地。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委统战部、县工信局各乡镇场〕

  8.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开展“空壳社”常态化清理,加强示范社评选、认定和监测,创建一批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健全名录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指导服务,创建一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抓好家庭农场联合会巩固提升工作,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支持专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建立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鼓励新乡贤回报家乡、振兴家乡,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省级示范社10家以上;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委统战部,各乡镇场〕

  9.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持续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招生工作,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分类分层分模块开展培训,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带头人、种养业发展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头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持续巩固提升“田教授”品牌,常态化开展“田教授”技术服务,推动“田教授”和“洋教授”精准对接,运用好“田教授”智慧云APP,持续完善农技人才在线服务、积分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产才融合、高层次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融合。优化乡村创业环境,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离退休人员、专业人员等到乡村创办企业、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组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各乡镇场〕

  10.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主体多元、功能互补、竞争充分、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产销合作,推进农产品“两上三进”“进京入深”,开展“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允许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鼓励“田教授”“土专家”等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参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范围,因地制宜推广嘉农惠农机合作社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烘干收储等服务模式。围绕粮食主产区建立一批工厂化育秧和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5年,其中稻谷机械化烘干厂由2021年的50多家增加到100家以上,实现乡镇全覆盖,建成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场〕

  (四)实施动能提升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11.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深入推进省提出的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施数字乡村试点、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建设工程,加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农机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数字大田、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数字加工车间。以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接好“大北农集团”数字农业项目(此项目将打造品牌化、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四化数智新农村,构建智慧农业云平台,优质农产品全溯源的中国农业4.0),带动汪陂途都市农场、西昌禽业有限公司、万合火爆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实施区块链应用发展三年计划,针对泰和乌鸡、有机茶油、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区块链+农特产品”应用试点,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推进12316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土地流转、职业农民培训在线化,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升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乡村治理工作中使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实现村村全覆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网信中心,各乡镇场〕

  1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依托江西省“1+2”智慧农业系统,开展农产品质量溯源试点,建设泰和乌鸡等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中心,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良种选育、农机智能装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平台,推动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重大专项。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农业创新性人才队伍。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和农技指导员制度,积极推广“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委组织部、县工信局,各乡镇场〕

  (五)实施产业集聚行动,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13.做强园区平台。加强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大力推进武山现代农业示范园、螺溪鑫润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螺溪瑞泰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畜禽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提升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将其打造成集“科技集成示范、绿色智能生产、田园山水休闲、E商互联互通”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各乡镇场〕

  14.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本县资源禀赋,按照“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的原则,在全县设立四个产业振兴示范区,即环井冈山机场示范区(包括螺溪镇、禾市镇、南溪乡,以打造螺溪蔬菜产业园、螺溪万亩稻虾基地、绿色巨农禾市生猪养殖小区、傲农南溪生猪养殖小区为主),苏马线示范区(包括苏溪镇、马市镇、武山养殖场,以打造原种泰和乌鸡、佳和肉牛养殖、蜀口生态旅游、苏溪百合、苏溪牧歌滩尾等农旅产业为主),沿澄线示范区(包括澄江镇、沿溪镇、泰和垦殖场、万合镇、塘洲镇,以打造竹篙薯、绿色蔬菜、有机果茶为主),泰兴线示范区(包括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老营盘镇,以打造绿色大米、生猪生态养殖、生态果园为主)。同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巩固提升“一村一社一基地”建设,形成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的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六)实施三产融合行动,拓展乡村产业新业态。

  15.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聚焦泰和乌鸡、稻米、果蔬茶、油茶、肉牛、生猪、水产等绿色食品产业链,按照“高大上”“链群配”的思路,引进培育一批“高精特新”农业龙头企业。落实省厅“强链争先”文件精神,到202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质优、量增、链全”。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国内乃至世界知名企业开展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合作,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业品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杀菌消毒、产品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以及干制、腌制、熟制等食品类初加工,打造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优先在中心镇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打造一批农产品流转加工中心,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各乡镇场〕

  16.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设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设蔬菜、水果田间地头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大力推广“互联网+第四方物流”高效集中配送模式。利用好世行贷款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泰和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建设,在交易中心建设现代化农产品集散平台,配套完善农产品冷链、仓储、运输设施和农产品集散电子信息系统,以粮食、蔬菜、水果、泰和乌鸡、肉牛、生猪等系列加工产品为主打产品,将其打造成农产品产地、销售综合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场〕

  17.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深入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拓展农业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加快实施春浮园田园综合体、蜀口生态岛、亩基岛等旅游项目,引导春浮园、蜀口生态岛创建国家级、省级田园综合体品牌,重点打造石山晨海乡村游、上圯乡村田园综合体(石田村)、老营盘高垅坑植物园、水槎西阳山畲乡民宿及天湖山旅游景区、苏溪八一八康养项目,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各乡镇场〕

  18.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大力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法律咨询、信息中介等乡村新型服务业,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提升农业资源附加值。加强传统工艺和“非遗”手艺的保护与传承,培育传统产品制造、手工业基地,壮大乡村文创产业。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引导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资配送企业、物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积极培育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延伸乡村物流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瞄准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领域,大力开展农业招大引强,到2025年引进农业知名领军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邮政分公司,各乡镇场〕

  (七)实施品牌创建行动,提高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19.创优“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紧抓江西鄱阳湖稻米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大力推进“井冈山”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和白凤品牌建设,加强稻花香种业与白凤米业、江南香米业等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品种与品牌相结合,发展“井冈软粘”、“井冈虾稻”、“井冈香稻”三大产品。同时发展特色果业(井冈蜜柚、井冈蜜橘)、大品种蔬菜(泰和竹篙薯、泰和萝卜)以及井冈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健全“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营销体系,实现统一商标使用、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市场营销,着力将“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到2025年,纳入“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种类达到10个以上,认证授权经营主体30家以上,实现品牌价值3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监局,各乡镇场〕

  20.加强产销对接。主动对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赣鄱正品”“湘赣红”产品宣传,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园区、进景区、进社区,扩大泰和农产品影响力,力争到2025年创建赣鄱正品8个(到2021年全县已创建泰和乌鸡、半边天、嘉泰3个)。持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产销合作,推动农业经营主体与省内外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果蔬连锁品牌等农产品流通企业有效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县入围大湾区“菜篮子”生产企业由2021年的1家增加到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市监局,各乡镇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坚持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组织、调度、督导,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二)完善政策措施。县财政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费中安排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产业保险等方面。落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财政惠农信贷通”、“地押云贷”、“白凤贷”、“乌鸡保”等融资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菅权抵押贷款。落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优惠政策,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农机库棚、休闲农业等设施农业建设用地上给子优先保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人民银行泰和支行、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场〕

  (三)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分类指导,梳理并解决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共享,提升产业竞争力。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安排挂钩。〔责任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四)注重宣传引导。及时挖掘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宣传推广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创新创业等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县乡村产业发展成效,营造社会参与崇尚创新的乡村产业发展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场〕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6

  一、示范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韩庄村现有人口231户,707人,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总耕地面积1076亩,人均1.5亩,区划面积0.66平方公里,村内以韩姓和辛姓为主,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大蒜、辣椒、特色蔬菜、林果种植为主。

  (二)基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韩庄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示范村东临济徐高速连接线,直通济南、徐州等城市,向北沿G105可直达曲阜机场和济宁市区,向南2公里是正在建设的枣菏高速,名副其实的金乡县东大门。老万福河贯穿高河街道境内,位于示范村北部,是京杭运河的重要支线航道之一,目前已复航。

  2、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示范村硬化主街道2200米,小街巷3000米,共计14300平方米,村级8条主干道和28条小街巷已全面实现硬化,实现村庄绿化面积10000余平方,示范村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必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示范村发展深度。

  二、示范创建内容

  (一)基本思路

  以“五个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村建设。合理规划是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创建目标

  一是环境生态更加宜居,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电视、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基本形成了大蒜辣椒标准化种植生产体系以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四是乡村旅游更加丰富,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

  (三)创建模式

  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四)实施路径

  1、实施产业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韩庄村重点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农业绿色化战略、农业适度规模化战略、产业融合化战略,打造金东田园农产品品牌;壮大特色采摘休闲农业,建设集游玩、科普文化、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采摘、果树认领、垂钓比赛等等,充分发挥果园的经济、观赏、体验、休闲、科教价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家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让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业附加值,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2、实施文化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核心灵魂。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韩庄村集中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星”、“好婆婆、好媳妇”和“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带动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倡导实施“半小时工程”,即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每天抽出半小时打扫庭院内外卫生、布置家庭居室、搞好家庭净化美化,做到“五勤五不”,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家庭脏乱差现象,树立良好生活习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实施人才振兴,培养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韩庄村实施“新乡贤”、创业能人返村创业和工作,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优化人员年龄结构,锻炼后备人才,让后备干部实际参与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党员公益服务等工作。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让群众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每年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

  4、实施生态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撑。韩庄村位置处于金平湖水利风景区与东沟河夹角地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内共有大小坑塘5个,水域面积约15400余平方米,韩庄村聘请专业团队,依照“人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设计了自东沟河向西,经辛庄自然村东侧,环绕整个韩庄的高标准水系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村庄更美,环境更优,水更清。

  5、实施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韩庄村党支部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为民排忧解困、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村党支部班子以上率下,认真按照“一好三办六问”的“1306”工作法,扎实开展“村干部轮流坐班”、“民事代办”等工作,采取定点值班、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群众代办事项办结率在90%以上,“大事小事找干部”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三、重点支撑项目

  1、金东田园项目。金东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以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建设内容主要有“玻璃智能温室”、“薄膜连栋智能温室”、开心农场、百果园、儿童科普教育及拓展基地等八大部分,总面积约32亩。通过温室智能化操作,可实现温度、湿度及水肥一体化运作,种植车厘子、树莓、火龙果、百香果、立体无土栽培草莓等高端蔬果20余种、3000余棵,可容纳约80人同时进行采摘。

  2、开心农场项目。开心农场项目,占地16亩,将农田划分66平方米的小块为单位,每一单位向种植者出租,每年租金1000元,由开发商专人协助管理,可向种植者提供浇水、除草、施肥、平整土地等环节服务。

  3、金平湖百果园项目。百果园位于韩庄村金平湖风景区沿岸,比邻金平湖湿地公园,紧邻济徐高速连接线,总占地面积2300多亩,计划开发1000亩。园区风景宜人,土地肥沃,既是果树、苗木的理想地段,又是富禽养殖的佳处,更是郊游休闲、避暑修心、强身健体的人间仙境。百果园设计定位为生态观光果园,园区布局以果树为主、国林植物为辅。

  4、金平湖文旅项目。韩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举办中国(金乡)油菜花艺术、捷安特自行车拉力赛、山东(金乡)桃花艺术节、金乡民俗小吃艺术节及承办大中型艺术文化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创建进度

  根据各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特点,示范村将从20xx年开始全面建设:

  (1)20xx年为创建启动年,主要包括领导小组等管理机构构建,示范村项目开工建设;

  (2)20xx年为全面建设完成阶段,全面完成产业融合工程建设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

  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村级集体组织和工商资本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继续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二)拓宽用地渠道

  推进农业用地流转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支持示范村内建设单位与示范村所在农村集体组织按照市场运作、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和有效利用,适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价格补贴,稳定流转关系。

  强化资金支持

  在稳步增加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聚合力、精准度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资本合作、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建立基金等多种形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协同支持示范村建设。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思路,结合村情民意和资源优势,着力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治理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将全村建设成为“经济强、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实施范围

  翟家河乡程家河村

  三、实施期限

  20xx至20xx年

  四、目标要求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统筹规划,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所有自然村道路畅通,硬化和砂砾铺设率达到90%。自来水、小电井及大口窖的`使用率达100%,且水量保证、水质达标。供电质量安全稳定,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对20xx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善后续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窑洞房屋居住安全率达95%,美丽庭院示范户达100户。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网络通村入户,信号通畅。有文化交流场所、快递物流网点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功能完备,常年保持整洁有序,无柴草乱堆乱放、危旧房屋、棚圈乱搭乱建等现象。垃圾桶、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收集、清运设备配置合理,做到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户厕改造实施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村部建成高标准化水冲式厕所。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小学、有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建有具备办公议事、活动组织、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技能等学习培训,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的能力。

  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有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等政策宣传教育场所,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精神面貌好。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

  五、重点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面:计划新修柏油路张沟至刘家塔山3.6㎞;阜桐路沿线群众进户路进行硬化,铺设路沿石;程家河村居民点群众出行道路及活动场所硬化;维修加固九家掌、赵家掌进组道路路面,两边排水渠进行提质改造;对阜桐公路沿线3公里排水渠护坡进行加固;解决村部、居民点、公路排水难问题,包括程家河村居民点周边铺设雨水管网70米,安装90涵管、土方填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安装栅栏;清理“三堆”、并为公路沿线居住集中的农户购置布设柴草屋、垃圾桶,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拆除废旧房屋、封堵废弃窑洞等。

  2、富民产业培育。在程家河村规模种植饲草玉米,2022年计划种植1350亩,引进饲草收购加工企业在程家河村落地建设基地,实现就近集中收购加工,减少群众运输成本。继续发展养殖产业,引进陇东黑山羊进行试点养殖,积极衔接合作社实现配种、防疫、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在原有养殖基础上,继续扩大散户养殖规模。村集体收入争取达到10万元以上。

  3、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提升公共服务总体水平的要求,建设户外文体活动场所1处,配套基础设施附属工程。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卫生所、爱心发屋等公共服务中心平稳运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4、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墙、文化广场、学校等场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新建“1+1+3”乡村治理展厅、文化长廊,评选先进典型,表彰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增加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我们将按照“1+1+3”乡村治理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依托一支“红蜜蜂”党员服务队引导,推进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四个一”(一广场:法治宣传广场;一平台:利用数字乡村平台,进行矛盾调解申诉、法律知识宣传等;一辆车:将中国联通庆阳分公司捐赠的“红蜜蜂”服务车设置为“流动调解庭”,将矛盾调解服务开展到田间地头;一诊所:每村建设法律服务诊所,聘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将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组建“四会”(百姓说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开展村民自治管理,引导群众积极破陈规旧习,厚植文明乡风;建设“四个一”( 一礼堂:道德文化大礼堂,一超市:“红蜜蜂”爱心积分超市,一队伍:草根文艺宣传队,一展厅:乡村治理展厅)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铸魂。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由程家河村包村领导负总责,各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协同合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今年核心工作任务来抓,村上按照乡上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规划协调、宣传鼓动,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实施。

  (二)健全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实行创建工作专项制,精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项目,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发挥乡贤人才作用。二是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事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三)强化宣传。利用各乡村组微信群、翟家河乡官方抖音、快手、乡村大喇叭和主题党日、群众会等机会持续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形成全村共同关注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8

  一、基本情况

  仁同坪村位于仁和镇西南部,距县城64公里,距巴陕高速下两出口1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550米,幅员面积8.4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651户2441人,其中稳定脱贫户93户365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2人、边缘易致贫户4户2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3人。村党总支部有党员63名,村社干部12人。全村硬化道路22公里,有堰塘12口,堰渠1条,有标准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大包梁苗圃350亩。

  近年来,仁同坪村在市、县、镇的坚强领导下,以苗圃产业为依托,苗圃种植面积达350亩,成功招引南江县三禾园林有限公司产业园落地,初步建成集樱花、桂花、康养、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围绕“大美仁和、和美善治”总体定位,实现美丽山村与景观农业深度协调、特色民宿与美丽人居有机结合,依托天马山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努力将仁同坪村打造成集观光、康养、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县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

  三、建设任务

  (一)推进产业振兴

  1.强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

  改造提升500余亩核桃产业园(新植核桃100亩,丰产培育400余亩),种植优质粮油200亩、有机蔬菜450亩,养殖巴山土鸡5000只、土猪1500余头、稻田养鱼80亩、养虾40亩,发展“四小”产业300余户。培育新型家庭农场4个。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基础

  改造提升产业道路5公里,其中1社0.5公里,3社1公里,4社1.4公里,6社0.6公里,7社1.5公里。

  (二)推进人才振兴

  1.储备干部2人,培育致富带头人5人。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新型经营业主、大学毕业生回村创业,强化激励措施,激发致富带头人带富潜能,努力营造示范带动的良好环境,激发出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热情,并优先推荐致富带头人在村内任职,发挥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的引领作用。

  2.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3.专业技术培训。围绕核桃、黄羊等主导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和核桃、黄羊种养能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通过技能培训,群众掌握实用的核桃、黄羊种养技术,提升群众的致富奔康技能水平。

  (三)推进文化振兴

  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仁同坪村红色文化丰富,有苏维埃遗址,有红军战斗战壕,有红色标语。传统农耕文化,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下一步将深挖农耕文化,进一步丰富农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留住乡风乡愁。

  2.培育文明村风。利用道德银行,常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孝道之星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家训”活动,积极争创市级文明村,制定并遵守村规民约,完善村文化活动室,培树文明、和谐、团结、淳朴新风尚。

  3.新建农耕文化村史馆。依托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新建面积1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村史馆,集农耕史简介、农耕具展览、古迹遗址、新村新貌等于一体。

  (四)推进生态振兴

  坚持生态宜居发展之路,将仁同坪村打造成集康养、旅游、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村落宜居。垃圾处理: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配置垃圾箱20个,配置垃圾运输车辆,实现农户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100%。污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池3个(配套管网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以上。公共厕所:新建标准公共厕所2个。保洁员:选拔配备8名保洁员,实现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安保配套:设置监控3处,安装路灯30盏,新建入村标示牌3处。管网规范:改造村内供水管线5公里。停车场:新建停车场1个。绿化培植:生态修复150亩,村内环境美化100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农业废弃物处置: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站1处,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85%以上。

  2.庭院整洁。卫生厕所:新建农户卫生厕所62户、改造提升卫生厕所300户,实现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庭院环境:农户庭院环境综合整治423户。

  (五)推进组织振兴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扎实抓好“三向”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探索社长由产业发展大户、返乡创业人士担任,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和阵地建设,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务村务公开等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级治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培养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行为。

  2.加强村级治理。村风民风养成:建立“四级矛盾调处”机制(院户亲情调、村规民约调、支部说事调、司法权威调),充分化解群众矛盾,有效降低信访指数,不断形成“自强创富、感恩奋进”的良好村风、民风。村民自治:不断培育民主意识、提高群众自我治理的能力,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开发公益性岗位:创新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发展思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设置公益性岗位9个,村内保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服务群众。

  四、建设内容及补助标准

  仁和镇仁同坪村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由财政资金、农户自筹资金和业主投入资金为主,预计项目投入资金550.1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452.71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投入资金82.39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预计项目投入资金425.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28.21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2.39万元。

  1.仁同坪村1、3、4、6、7社改造提升产业路5公里,预计项目投入资金310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6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50万元。

  2.樱花园道路整治1公里,预计项目投入50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5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

  3.实施全村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农户卫生厕所62户、改建农户卫生厕所22户,农户安装3格式化粪池163户,预计项目投入65.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3.21万元,农户自筹投入资金32.39万元。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预计项目投入资金98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98万元。

  1.农耕文化村史馆扩面100平方米,预计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7万元。

  2.新建公共厕所2座,预计项目投入资金1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16万元。

  3.新建垃圾处理中转站1座,配置垃圾箱20个,预计项目投入资金7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75万元。

  (三)产业方面。预计项目投入资金26.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6.5万元。

  1.新植核桃100亩,丰产培育400余亩,预计项目投入资金22.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2.5万元。

  2.新型家庭农场4个。预计项目投入资金4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4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明晰责任,协同推进。成立以雷智同志为组长,张国斌、赵财贸、谢欣霖、刘竞同志为副组长,镇党建办、镇财政所、镇交管办、镇生态环境保护办、镇乡村振兴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仁同坪村村“两委”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乡村振兴办,主要工作职能为创建工作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方案制定、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事项,办公室主任由白弥同志担任,赵芳芳、邓鉴文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同时,成立仁同坪村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进办和仁同坪村项目建设业主委员会,以此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强化引导,合力投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整合、信贷扶持、社会参与”与“基础设施政府投入为主、新居建设农户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业主投入为主”的建设机制,实现政府、社会、个人集约化投入,形成推进合力。加大政府投入引导,打捆叠加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能灌溉等各类涉农项目,实行集中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投入,通过政府奖补引导、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主投入示范村建设。优化金融信贷环境,鼓励信用社、邮储银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各类金融产品,支持新村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新居、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及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新村建设。

  (三)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始终把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深入宣传发动,调动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建设新动力,创新发展新机制。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9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X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份,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工业也大都是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因此,我市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学思践悟中走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努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真正使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好“融合”文章,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按照省委总体要求部署,以“县域产业”发展为统领,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牵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好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一是加快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方向,充分发挥绿色有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重点加快专用优质品种玉米、优质大米、有机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优势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两牛一猪一禽”和羊、蛋鸡、鹌鹑、淡水鱼等传统优势养殖业规模,探索发展田园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等特色农业,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要效益。二是培育发展动能,抓好改革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保险改革和新型经营体系改革,靠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培育新动能。三是推进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层次。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依托全县X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畜禽加工、乳品饮品、果蔬、饲料、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完善利益链,着力走好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第二,做大“人才”文章,激发乡村活力

  人才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坚持以优惠政策吸引域外人才、以产教融合培育乡土人才、以真情实意关爱回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理念新、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真正使其成为农民的“眼睛”看市场、农民的“耳朵”听信息、农民的“腿脚”跑经营,带动广大农民树立市场意识、了解市场信息、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民双创队伍。积极倡导外出能人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其解决各种后顾之忧,营造安心顺心舒心的创业环境,加快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大力培育双创农民,使其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示范样板。三是建设一支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通过县、乡两级多类型、多业态培训,开展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等各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开拓者和领路人;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争取建立院士站、博士后流动站,积极引进一批前沿科技站位高的外脑群体。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切实提高乡村干部指导农业生产的技能,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鼓励各级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舞台,形成“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锻炼干部、在一线重用干部”的良好导向。

  第三,做优“环境”文章,优化乡村生态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条件。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一是积极推进“绿色革命”。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造林绿化、沿江湿地保护和肇兰新河治理力度,全面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二是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结合肇东实际,探索实践厕所无害化改造,加快厕所改造试点工作,确保经济上可接受、方式上可推广。三是积极推行“垃圾革命”。实施生活垃圾专项整治,将生产生活垃圾“临时收集、定点倾倒、定期清运、集中填埋”,促进就地减量和分类处理;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重点对村屯坑抛弃地进行治理改造,加快推动“坑抛弃地”变成“园林景”。四是积极推行“能源革命”。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重点,加快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作物秸秆往哪里去的问题,又解决原料、能源从哪里来的问题。

  四、做实“脱贫”文章,富裕乡村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坚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聚焦精准,持续发力。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既要规划实施好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棚室蔬菜、林果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等县级和乡镇层面的“盖被”产业,也要发动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代种代养等“取暖”项目,确保精准到户项目实现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强化兜底保障。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重点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CD危房改造,彻底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三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模范”家庭评选、“自主脱贫典型”宣传等活动,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四是落靠各方责任。不断强化乡村主体责任、行业部门责任、驻村帮扶责任、社会扶贫责任,既要明责知责,又要担责尽责,更要追责问责,不让“一户一人”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落伍掉队。

  五、做强“组织”文章,加强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在村民自治上闯新路。不断丰富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严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建设,加强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真正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二是在依法治理上用真功。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三是在道德建设上强引领。树好文明乡风,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传好良好家风,大力弘扬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积善有余庆、忠厚传家久等传统家训,使敬老爱幼、崇德尚俭、明礼向善蔚然成风;塑好淳朴民风,大力弘扬先进乡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风化人。四是在基层保障上出实招。扎实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活动,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强化新换届村“两委”班子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奔小康“头雁”作用;积极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0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帮扶下,红安县率先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建村〔20xx〕19号),工作成效明显,成为脱贫攻坚阶段全国共同缔造活动的典型经验样板。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持续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帮扶下,继续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阶段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升级版,力争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新样板。

  二、工作目标

  20xx-20xx年,开展红安县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的共同缔造成功经验向全县行政村及省内外推广,力争在部分领域成为湖北省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发展的标杆。到2025年,建成一批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形成可复制的共同缔造成功经验向省内外推广,成为湖北省乡村振兴阶段村庄发展的样板。到2035年左右,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与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实现全县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县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任务

  (一)确定实施载体。在乡村振兴阶段,将乡村建设从盆景式打造转为“示范片区+重点村庄+分类引导”的发展方式,结合红安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根据发展条件、工作基础及创建意愿,将七里坪镇盐店河村、柏林寺村、七家畈村、张家湾村、八一村、观音阁村,城关镇曹家畈村、小丰山村,杏花乡两道桥村、龙潭寺村,高桥镇程河村、六家边村、长丰村,永佳河镇马埠头村、叶河村、椿树店村、喻畈村,华家河镇阳台山村,八里湾镇刘明秋村,太平桥镇回龙寨村等20个村庄作为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第一批示范村。根据村庄发展基础、条件及意愿,每年遴选增加一批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

  (二)编制规划方案。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的示范村,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及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编制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规划提升方案,内容包括资源基础、村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目标定位、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引导、配套提升工程、实施保障机制等。

  (三)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了解村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妥善化解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激发村民参与本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共同缔造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

  (四)建设基础设施。按照各村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规划提升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村饮水保障、电力供应、交通设施、清洁能源、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民建房管理、农民宅基地管理,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全面推进公共空间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建完善村庄设施,营造村庄美好环境。

  (五)产业分类引导。坚持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根据各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群众意愿等,按照农特产业推动型、红色旅游带动型、农旅融合发展型、企业投资拉动型等模式进行分类引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六)实施配套工程。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的示范村,结合村庄实际需要,实施“十二个一”乡村振兴配套提升工程,即配套一条旅游道路(风景道、绿道与步道)、一个生态停车场、一套标识系统、一套旅游设施体系、一套主题装备雕塑、一个展陈场馆、一处文化传习场所、一家旅游商店、一家主题餐饮、一家精品民宿、一处旅游景区(点)、一处特色农业基地。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红安县乡村振兴阶段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领导小组,胡广同志任组长,高伟、杨俊、余品祥、丁洪建同志任副组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乡村振兴局、文旅局、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各乡镇(场)长、天台山党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府办,陈晏斌同志兼职办公室主任,彭锋、何春芳、施停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共同缔造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综合、业务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督导及建设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席位制,如有人事变动,按照续位替补原则执行,不再另行通知。

  (二)强化学习培训。建立住建部(红安)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大讲堂,每年有计划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和学者来红安开讲授课,开展基层干部与人才培训。每年组织相关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推进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规划水平。建立住建部(红安)共同缔造与乡村振兴设计工作坊,邀请国内具有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经验有关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来红安组建设计团队,采取共谋、共建、共评、共享的'方式,提高设计成果的质量与效果,形成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设计经验。

  (四)广泛发动群众。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各部门、各乡镇(场、处)要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村村响”广播、宣传车等加大对共同缔造工作的宣传力度,让“五共”理念深入人心。

  (五)多方筹措资金。整合多方资金,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项目资金形成合力,引导企业参与投资,共同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乡村振兴新样板。

  (六)强化激励机制。列入乡村振兴阶段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的示范村,第一笔拨付资金预算额度的30%-40%作为启动资金,第二笔根据核算工程量与资金预算额度的比值排名,排名靠前的村庄适当奖励,排名靠后的村庄核减资金,拨付资金预算额度的60%-70%作为竣工结算资金。

  (七)加强监督督导。推进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示范村的规划方案编制,强化过程监管、技术监管、质量监管、工程核算、资金监督,确保共同缔造工作依法依规、有序高效。

  (八)加大宣传引导。要及时发现、大力宣传在打造共同缔造升级版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先进人物,形成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作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工作队深刻领会、吃透、把准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结合本村实际和驻村工作队职责,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九曲湾村东至辰溪拓溪,西至太平溪村,南至桐木村,北至向xx,离镇府驻地4公里,美丽的锦江河自西向东傍村而过,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主要经济农作物为水稻、柑橘、油菜。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1户,1288人,长期外出务工人约670人,主要在贵州、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就业。全村党员29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党员6人。全村有山塘4座,水库1座,地灾点二个。

  20xx年以来,新修村级公路18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修建入户便道2.3公里,村民出行方便。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20xx年9月份安装了路灯80盏,村民生活、生产用电均有保障。

  20xx年新修了村部,实行坐班制,村民办事方便;20xx年7月完成了村级服务大楼前平台硬化;20xx年新修了村级文化广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配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村医生1名,群众看病方便。

  20xx年,村级环境卫生推行整合“五员合一”,共有人员12人,其中村级保洁员5名,特岗保洁员2名,生态护林员2名,养路人员1名。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五员合一”整合工作,明确了责任意识,村级环境卫生明细改善。

  二、工作思路与计划

  (一)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二)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层基础,深入落实“三个五”政策措施,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面提升脱贫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产业扶贫,着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申报危房改造项目,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选道德模范、乡贤成立村民议事会,实行由支部会议“提”、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定”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巩固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建设规划更加科学。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改造、产业布局等因素,高标准、高起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道路建设、环境治理、小型文化活动中心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三、亮点谋划

  (一)是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在科学谋划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围绕柑橘园管护,以盘活柑橘种植项目为目的,环环相扣,有机连结,使各个项目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一是实施塘库水产养殖,为柑橘园管护提供便利;二是推进塘库治理,为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三打造铜矿小镇精品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以此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从规范组织党内生活入手,做到了组织生活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有“亮点”;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和各项章程,确保每项党内工作都在制度内运行。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不摘”原则,坚持支部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齐抓推进,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重要政策和工作举措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推动。村支部书记要立足本村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注重舆论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包户责任人等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送政策上门入户,同时要引导农户围绕政策谋发展,依靠政策抓生产,享受政策得收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强意识,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

  (三)坚持党建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转作风、结对子、促提升、真帮扶、促发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互促共进。

  (四)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九曲湾20xx年工作谋划,生动报道乡村振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创新创造和丰富实践,聚集人气、激发活力。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2

  一、编制背景和总原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十四五”时期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融入新格局抢抓新机遇,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县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这些政策必将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如何在“十四五”时期利用这些政策机遇,科学定好位,下好“先手棋”,对我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对我县脱贫摘帽后由贫转强,非常关键,非常重要,意义重大而深远。

  同时,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规划,分别明确至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xx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我县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提供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好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也尤为重要。

  编制“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是今明两年的大事,今年3月19日和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相继组织召开全国和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6月11日市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岳发改综[20xx]196号)》,以及根据《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湘发改农〔20xx〕639号)和关于召开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会的通知等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省、市发改委的一系列政策精神,是我们编制好本次规划的总原则和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对国家、省、市的指导思想、安排部署、工作要求进一步学习、研究、贯彻。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1、十三五”规划执行评估。对xx县“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我县“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

  2、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强发展环境分析,深化对县情和各领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认识,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形成规划研究报告。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由县发展和改革局和第三方机构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责,开展本部门的前期工作研究。

  3、编制规划纲要。结合前期思路研究成果,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草案),明确规划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布局,以及实现措施等,为编制好我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报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4、编制部门专项和乡镇规划。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总体目标任务,组织编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24个乡镇等专项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制定特定领域相关政策,指导该领域、该行业发展,决定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基本依据。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领域有关部门和乡镇具体负责编制。

  5、重大项目库建设。重大工程和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支撑。由县发改部门牵头,各部门和乡镇配合,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项目。需要国家、省、市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做好与国家、省、市的衔接,力争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

  三、进度安排

  1、县“十四五”规划纲要

  根据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目标、任务,“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动员准备阶段、基本思路形成阶段、《纲要》框架形成阶段、《规划》形成阶段、《规划》审议阶段。

  (1)动员准备阶段(20xx年10月)

  召开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会议,进行工作动员,部署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2)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xx年11—20xx年3月)

  11月召开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部门座谈会;

  12月-20xx年2月,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调研,系统开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0xx年3月,在吸收“十四五”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十四五”基本思路,并上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3)《纲要》框架形成阶段(20xx年4--6月)

  4-5月,组织起草《纲要》框架初稿,征求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

  6月,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纲要》框架。

  (4)《规划》形成阶段(20xx年7--10月)

  7月,衔接专项规划、上级规划和周边县市规划,对全县重点项目库进行整理,形成《规划》初稿。

  8月,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部门、乡镇和社会各界意见。

  9月,形成《纲要》送审稿,组织专家评审。

  (5)《规划》审议阶段(20xx年11月--12月)

  11月,《规划》送县委、县政府审议。

  12月,《规划》提交县人大会审议批准。

  2、各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思路形成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1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牵头部门会同参与单位提出工作方案;

  12月,开展前期调研;

  20xx年2月底前,形成各重点专项规划基本思路,并报送县发改局;

  (2)规划编制阶段(20xx年3-6月)

  20xx年4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完成初稿,并报送县发改局;

  20xx年5月底前,县发改局就重点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研究,并提出完善意见;

  (3)规划审定阶段(20xx年7-10月)

  各专项规划、乡镇规划与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后,会同县发改局联合上报县人民政府审定。

  3、乡村振兴规划(20xx年10月—20xx年2月)

  10月底前,开展前期调研,与“十四五”编制合并召开动员大会。

  11月,形成规划基本思路,并报县委、县政府审定。

  12月底前,完成初稿,并征求各乡镇各部门意见。

  20xx年元月,组织专家评审,形成送审稿。

  20xx年2月,形成正稿报xx县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定。

  四、工作保障

  1、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1)成立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2)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3)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基本思路、重大项目、主要指标的审定,人员抽调、经费安排等,组织指导、协调部门、乡镇规划编制。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相应成立班子,负责本行业、本地区”十四五“和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2、成立规划编制办公室。领导小组均下设办公室,由发改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十四五”和“乡村振兴“规划调研、上下对接、规划编制、项目收集、意见征求送审等,办公室需从部门和乡镇抽调专职工作人员7人,人员由办公室提出,报组织人事部门抽调,抽调时间为1年。

  3、聘请科研单位专家技术指导。为准确把握政策,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聘请x大或社科院等科研单位及专家参与规划编制。

  4、经费保障。“十三五”安排工作经费275万元,由于本次规划编制增加了乡村振兴规划,同时安排了前期重大课题研究,需增加经费约xx万元,因此共需经费xxx万元,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帐。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3

  一、创建主体概况

  (一)基本情况:XX村位于仪陇县新政镇,处于新政镇东南方,东与朝阳桥村接壤,南,西与何家沟村连接,北与三条沟村、五童山村相邻,距离县城千米,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740亩、林地525亩(其中土地已流转686亩,占比%)。辖区6个组194户584人,男性318人,女性266人,劳动力252人,外出务工320人,占全村人口%。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共产党员18人。我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有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目前已全部出列,经过近年脱贫攻坚帮扶与乡村振兴,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

  (二)自然条件方面:我村属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热冬暖,春早冬短,年平均气温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天以上,是低山深丘地区,海拔300—600米左右,坡向为南北走向。

  (三)基础设施方面:全村有水泥路公里,泥结碎石路公里,公路硬化率占比85%;维修整治山坪塘2处、蓄水8池口,田间渠系公里;文化室50平方米(藏书20xx余册)、卫生室45平方米,党员活动室260平方米,有5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安放了健身器材和篮球架;20xx年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安全饮用水工程,20xx年实施了天然气安装工程。

  (四)产业方面:20xx年,通过引进德村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600亩,发展柑桔种植业,建立支部+公司+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32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实现102户农户年均增收1277元;引进茂源农业种植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86亩,发展小龙虾养殖;村传统产业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种植业和生猪小家禽养殖业为主。

  (五)集体经济方面:通过出租村4社堰塘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000元。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通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村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产业产业、基础设施等发生了巨变,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落宜居方面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十分粗放

  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不齐

  黑臭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

  无独立的、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粪污得到有效消处理的公共厕所

  村居民聚集点未安装路灯

  公里社道路未硬化

  户散居户无厕所

  村4、5、6小组耕地灌溉难

  (2)村级治理方面

  集体经济体系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三、主要创建举措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标准,结合我村实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建工作。

  (一)村落宜居方面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十分粗放

  建议举措:为每一户散居农户购买大垃圾桶1个,方便农户放置生活垃圾,村定期清运。对于村5个聚集点分别修建垃圾池,集中处理生活垃圾。

  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不齐

  建议举措:向县人社、就业局相关部门申请为我村6个小组各配备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由各村民小组民主推荐选举产生,专职负责清理本社居民生活垃圾和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保洁。

  黑臭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

  建议举措:村5个居民聚集点分别修建储水池专门储存污水,然后通过购买水泵、铺设管网,直接将污水用于灌溉柑橘产业园。

  无独立的、管理良好、干净整洁、粪污得到有效消处理的公共厕所

  建议举措:建议在村委会活动阵地处修建一个公用厕所。

  村民聚集点未安装路灯

  建议举措:为我村5个聚集点安装,每50米安装一盏路灯,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公里社道路未硬化

  建议举措:积极向交通局、国土局等部门申报立项,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早日将“最后一公里”社会道路硬化。

  户散居户无厕所

  建议举措:借“厕所革命”春风,积极争取国家配套政策,同时动员农户,主动修建改造厕所。

  村4、5、6小组耕地灌溉难

  建议举措:在4社山坪塘修建提灌站一处。

  (3)村级治理方面

  集体经济体系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差。

  建议举措:

  一是将村有空置的不宜家庭承包的.荒地、荒山、果园、养殖水面等集体资源,集体开发或入股产业园,产生经济效益;

  二是将村委会闲置的60平方办公用房出租给德村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办公。

  三是将村上剩余的闲置的山坪塘、石、河、堰打包出租给德村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水产养殖。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我村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xx任组长,村主任XX、第一书记xx任副组长,村监委会主任xx、村会计xx、驻村工作队队员xx、xx、各社社长为组员。领导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履职尽责、通力配合,为我村顺利创建示范村,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30日,重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各项规划。5月1日-8月31日,本着“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解决我村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确保补齐所有短板。9月1日-9月30日,对照考核标准主要做好软件资料,确保软件资料不“软”,过得“硬”。

  (三)灵活机制,全员参与。

  一是实行创建工作专项制,精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项目,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发挥乡贤人才作用。

  二是立足本村实际,村两委以靠党员、干部、以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全面推动创建工作的落实。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4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宿松样板。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一批符合宿松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和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村工作领导体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更大力度更大举措推进乡村振兴。

  (二)坚持全民参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为出发点,把广大群众认可和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坚持综合创建。坚持一切从乡村需求实际出发,整合部门资源、资金,按照“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求实效”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项目,开展综合创建,积极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

  (四)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全县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分类施策,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展现特色。

  三、创建目标

  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思路,着力实施“322+N”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

  (一)3个示范区:重点支持孚玉大河乡村振兴休闲产业、五里怡花湾生态农业、佐坝电商小镇等区域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打造乡村振兴宿松样板。

  (二)2个示范乡镇:洲头乡、趾凤乡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镇。

  (三)20个示范村:在洲头、趾凤以外的其他20个乡镇各选定1个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的行政村开展示范村创建。

  (四)N个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按照创建申报要求,分年度开展示范乡村(区)申报。

  四、资金安排

  大力统筹各类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当年财政衔接资金规模和可统筹的各部门其他涉农资金规模,由县统筹确定当年对各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的资金补助标准。其中20xx年从衔接资金中支持的标准为:洲头乡和趾凤乡2个示范乡安排资金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除洲头乡和趾凤乡以外每个乡镇1个),每个示范村原则上不少于100万元;五里怡花湾生态农业、孚玉大河乡村振兴休闲产业、佐坝电商小镇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安排资金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

  五、创建内容

  (一)聚焦乡村产业,促进农村发展

  1.发展特色产业。示范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紧扣市场需求发展一个主导产业或建设一个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县文旅体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各乡镇等)示范乡镇积极实施158行动计划,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示范乡镇等)

  2.支持主导产业。示范乡镇选准主导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培育产业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建1个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招商中心、县科经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县文旅体局等相关县直单位,示范乡镇等)

  3.坚持品牌创建。在继续巩固以“龙成油茶、仙田米业、黄雀皈稻虾、洲头葡萄、宿松香芽”等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积极创建具有宿松特色、竞争优势的各类绿色农业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等)

  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党组织要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等)

  5.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经局、县人社局、县统计局等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等)

  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逐步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等)

  (二)聚焦乡村建设,补齐农村短板

  1.推进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示范乡村(区)要立足现有基础,凸显村庄特色风貌,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示范,乡镇要强化集镇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按照城乡融合、工贸服务、农业产业、文旅商贸等类型推进示范乡镇集镇改造全覆盖,提升集镇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资规局、县住建局,各乡镇等)

  2.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示范乡村(区)要提高交通设施、供水保障、环卫工程、市场服务、数字乡村一体化水平。加快“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各乡镇等)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自来水通村率、供水保障率、饮水达标率、水质合格率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卫健委,各乡镇等)示范乡村(区)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村内至少建一座标准化无障碍公厕,村庄常态保洁,建有集中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省市确定的目标以上,基本消除大面积黑臭水体。(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文旅体局、县卫健委,各乡镇等)示范乡镇建有标准化集贸市场,行政村建有标准化的农产品交易示范点。(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市监局,各乡镇等)示范乡村(区)内实现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现乡村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示范村内至少有一家运行正常的益农信息社或农村淘宝网点。(责任单位:县科经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文旅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运局,各乡镇等)

  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乡村(区)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就业服务一体化。示范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招引一批公共卫生人才、全科医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信息化建设100%达标。(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健委,示范乡镇等)要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示范乡镇建有体育“三个一”工程(一个1000平方米室内健身中心、1个2000平方米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示范村建有健身场所。(责任单位:县文旅体局,各乡镇等)示范乡镇建有标准化敬老院,示范村建有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可与残疾人之家统筹使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各乡镇等)示范乡村(区)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就业,加强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县人社局,各乡镇等)

  4.推进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化。示范乡村(区)要巩固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成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达到线上有看点、点上有亮点的目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交运局等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等)加快农村杆线整治,有效遏制"蜘蛛网”现象。(责任单位:县科经局、县供电公司、有关通讯网络公司,各乡镇等)加快交通沿线整治,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交通主次干道环境干净整洁、绿化美化有序。(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各乡镇等)按照“六有"标准,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常态保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城管局等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等)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责任单位:县妇联,各乡镇等)

  (三)聚焦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

  1.政治引领。示范乡村(区)要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扩面选点建设,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设置一个党内政治生活馆,每个村至少选配一名年轻优秀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宿松“好支书”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等)

  2.自治为基。示范乡村(区)要建立村民议事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挥“一约五会”作用明显。(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各乡镇等)

  3.法治为本。示范乡村(区)要积极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不出现重点信访户,配有法律顾问,到20xx年底,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各乡镇等)

  4.德治为先。示范乡村(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示范乡镇要积极争创省级文明乡镇,示范村要争创市级文明村庄,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文明积分制度,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各乡镇等)

  5.智治支撑。示范乡村(区)要加强“雪亮工程”建设,每个自然村监控探头不少于2个,中心村不少于5个。(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各乡镇等)开展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主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经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各乡镇等)

  六、示范村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班子战斗力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凝聚力强,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村(社区)内无重点信访户,社会风气积极向上。

  2.产业基础较好。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3.资源优势突出。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条件较好,农村环境优美宜居。

  (二)申报程序

  1.策划申报。除洲头、趾凤两个乡镇外,每个乡镇申报1个行政村作为创建示范村。

  2.编制方案。对入选示范创建名单的示范区、乡(镇)以及村(社区),要编制示范创建年度工作方案和项目资金使用概算及子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并按时报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由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组织综合审定,报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批准,正式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县乡村振兴指挥部统一领导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创建工作。乡村振兴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探索成立资金整合工作专班和规划建设指导专班,全力支持示范创建工作。示范乡村(区)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细化职责分工,狠抓创建。按照县领导联系乡镇分工建立县领导联系示范区工作机制;建立示范创建工作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分析短板、研究政策、解决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县统筹各类资金用于乡村振兴工作,根据各示范乡村(区)建设进度,按照考核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奖励;县相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创建工作;乡村振兴各相关部门整合相关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示范区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本部门上级专项资金的30%,并做到应整尽整;各部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须经分管副县长审核把关后,报常务副县长审定方可组织实施;鸠江区、上交所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创建;衔接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向示范乡村(区)倾斜;鼓励各乡镇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创建,把各方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安排示范乡村(区)建设用地,保障用地空间;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着力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配置信贷资金,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加大对示范乡村(区)项目储备库内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为示范乡村(区)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三)加强督查考评。各乡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单位必须在当年年底前取得明显创建工作成效。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对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地区创建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掌握工作动态,通报创建工作进展。财政、审计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资规、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监督指导,压实示范创建工作责任。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成效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四)强化宣传氛围。各乡镇和乡村振兴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创新形式,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地区创建工作宣传活动,总结推广典型范例和经验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5

  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市委组织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xx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内容

  (一)保障选派帮扶干部工作经费。

  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按规定落实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工作队按照《xx县选派帮扶干部办公经费资金管理办法》在乡镇财政所报账,主要用于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以及统一组织或经批准的'会议培训、外出考察差旅费等。

  (二)提升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水平。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干部综合考核工作体系,积极稳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考核激励试点。

  二、资金筹措及拨付

  工作队办公经费由省、市、县按x:x:x的比例分级承担。省、市财政将及时下达资金到县,由县财政局足额筹措,根据资金使用要求,按时足额拨付到位。

  三、审核备案

  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审核备案机制。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实施内容等,制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并报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备案。同时,要指导督促工作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并报乡镇备案。

  四、资金监管

  乡镇组织、财政部门要落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监管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经费管理。乡镇要定期向县选派协调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

  五、绩效评价

  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确保工作队办公经费按要求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提高效益。

  六、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协调推进机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由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各乡镇要强化主体责任,细化监管措施,严格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将这项民生工程列为重中之重,分管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组织、财政、扶贫、农业等相关站所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各项重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帐,定期分析研判,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二)加强资金监管。

  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全县基层组织建设考评、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确保资金使用规xx、监管有力,严禁挪用、截留、滞留、少拨或不及时拨付。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将不定期开展督查,采取随机调研、工作调度等方式,加强对工作指导,持续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确保落细落地。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6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载体、聚集要素、示范引领,现就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建成“首都两区”、打造“河北一翼”总定位,紧密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重点突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方面内容,同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加快建设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业旺民富生活美、文明和谐风尚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树立标杆、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修复,构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乡村绿色生态空间。

  ——坚持城乡融合。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美其美、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坚持农民主体。把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示范区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示范区创建要与脱贫攻坚期内建设形成的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统筹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机制创新。将改革创新贯穿示范区创建全过程,把示范区作为政策创设、制度创新的集中地,破除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坚持因地制宜。准确把握资源禀赋,立足区位、环境、基础设施等条件,突出产业、文化、生态等功能,合理规划、明确目标、找准路径,不搞“一刀切”,使示范区创建符合张家口市乡村发展实际,路径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三)目标任务

  20xx年,围绕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全市重点布局、启动建设10个产业、生态、文化等功能突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分别是以冰雪旅游度假产业为依托的崇礼三道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以草原旅游文化为依托的张北小二台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湿地旅游文化为依托的沽源闪电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中药材产业为依托的康保闫油坊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张杂谷产业为依托的宣化江家屯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卫城文化鲜食玉米产业为依托的万全佑卫乡村振兴示范区、以民俗康养旅居产业为依托的蔚县南部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区、以田园康养产业为依托的赤城大海陀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始祖文化为依托的'涿鹿矾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和以葡萄酒文化产业为依托的怀来桑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此基础上,每个涉农县(区)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总要求,再谋划至少1个示范区进行集中打造。

  到2023年,全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影响力广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成为建设“首都两区”的有力支撑,成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重要抓手,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生动实践。

  二、创建重点

  (一)推进特色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区特色农牧产业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思路,以科技、绿色、品牌、质量为方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打造知名农业品牌,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建设一批富有特色、规模连片、融合发展、带动力强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促进产业格局由分散向集中、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业链条由单一向复合转变。(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二)大力发掘县域独特资源。以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契机,深入挖掘县域特色资源,推进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大力开发冰雪资源,因地制宜举办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运动会,促进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持续扩大冬奥会效应。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人文资源,将示范区打造成为有历史记忆、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精神家园。依托草原天路、湿地公园等优美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居民宿、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全域、全季旅游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以实施农村全面提升行动为抓手,结合示范区功能定位,按照美丽宜居乡村、新民居社区、核心区域重点村、整治提升村4种类型对示范区内村庄进行打造提升。优化城乡网络空间布局,以“水、电、气、路、讯”为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以“教、科、文、卫、保”为重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快推动示范区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

  (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的实现形式,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工作,促进农民多种途径增收。(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供销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建设规范统一、功能完备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治乡村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作用,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清理不合理不规范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重点解决因合同承包租赁费用过低、合同期限过长等导致村级集体资产流失问题。探索资源开发、资产盘活、股份合作、混合经营、产业带动等多种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中打造一批发展集体经济示范点。(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三、创建路径

  (一)统筹规划。坚持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编制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建设任务,科学功能分区,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载体,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优化示范区内村镇布局,对村庄进行明确分类、科学建设,中心村要联合周边村庄建设新型社区,向特色小镇方向发展;保留村要提升基础设施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撤并村要框定村界,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有序引导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历史文化名村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开发。要挖掘乡村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乡土风貌,融入现代元素,避免千村一面,防止村庄风貌城市化、村庄样式西洋化、村庄开发过度商业化。

  (二)连片打造。按照全域国土整治理念,优选条件成熟的区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连片开展村庄、土地综合治理。重点推进闲置或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整治,统筹农房建设、乡村产业、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各项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推动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统筹推进废弃矿山、造林绿化、坑塘水系等综合治理,开展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等工作,形成土地资源集聚开发、村庄形态生态宜居的美丽国土新格局。

  (三)“三区”同建。统筹示范区生产、生活、生态改善提升,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和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引导农民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高标准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功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周边人口集中居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依托示范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建设生态功能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实施全域国土绿化,保护开发山地、林地、草场、湿地等资源,积极建设观光园、采摘园等生态绿廊和自然景观带,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做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

  (四)“四村”联创。全面开展产业强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创建,推动示范区内村庄创建全覆盖。创建产业强村,坚持“一村一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级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能力;创建美丽乡村,以垃圾和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为重点,持续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创建文明村镇,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培养和谐互助、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创建平安乡村,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强化网格化管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分类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方,可先集中力量建设农产品优势区,通过区域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乡村建设和生态改善,有序推进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人居环境基础好的地方,可先打造美丽乡村片区,并依托乡村田园风貌发展乡村旅游,走建设美丽、经营美丽的路子;生态景观资源丰富的地方,可通过打造特色景区,建设精品线路,以旅游观光产业带带动区域乡村发展。

  四、支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在涉农资金整合政策规定范围内,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打捆集中向示范区投放,统筹安排使用,切实解决涉农资金碎片化问题。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逐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在考虑政府债务风险、财力状况、偿债资金来源等情况下,支持使用政府债券用于示范区建设。(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二)鼓励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示范区建设提供融资支持。落实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用地扶持等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搭建项目对接合作平台,引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战略投资者,整体包装、区域开发、合作建设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

  (三)保障用地需求。在符合国家、省有关要求的前提下,依法依规将示范区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示范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提供规划支撑。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指标优先向示范区安排。支持示范区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康养,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把示范区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时限、措施等。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市委农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县级党委、政府承担示范区创建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分包示范区,责任到人、强化指导、开展协调,抓好示范区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措施等具体工作。

  (二)强化统筹协调。市直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配套出台支持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形成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合力。各部门支持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实情况列入市直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评价重要内容。

  (三)强化督导考核。发挥督导检查指挥棒作用,将示范区创建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台账管理。示范区创建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重要内容,对创建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推动不力的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切实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重大行动和主要成效,特别是挖掘梳理、培树推出一批可观可学的示范区创建典型做法、成功模式,示范引导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营造全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7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18

  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抓手,深度契合“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进一步放大州商务系统在全州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前端聚合效应,充分结合邮政凉山分公司全州乡镇站点“全覆盖”的唯一性优势,整合商务邮政“消费+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对外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上行体系,深化覆盖全州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物流补贴工作机制。州商务局拟与邮政凉山分公司在全州17个县(市)合作开展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

  一、实施方式

  (一)寄递物流费补贴:针对农产品上行0-1kg、1-3kg、3-5kg、5-10kg产生优惠寄递费用分别对应给予每件支付寄递费后差额金额的补贴(附件1)。

  (二)航空物流费用补贴:针对全州17个县(市)的高端、高附加值农产品上行0-1kg、1-3kg、3-5kg、5-10kg产生航空物流费用分别对应给予每件支付航空物流费后差额金额的`补贴(附件2)。

  (三)审核管理

  收寄遵守制度实行100%实名制,邮政凉山分公司在收寄过程中严格把关,对寄件人的身份进行严格核实,并建立手工台帐,确保农产品上行寄件人为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和脱贫户(11个脱贫县含普通农户)才能享受“乡村振兴物流补贴”,并对三类监测对象进行补贴倾斜(含已消号部分)。

  二、实施标准

  拟统筹整合680万元予以支持,资金来源为州本级20xx年电子商务专项资金200万元,收回20xx年度会东县省级物流专项资金200万元,20xx年省级物流专项280万元。

  三、实施对象及时间

  实施对象为农产品上行物流补贴,实施期间为20xx年8月1日—20xx年7月31日,11个脱贫县惠及对象为全州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脱贫户和普通农户,安宁河流域4县2市仅三类监测对象(含已消号部分)和脱贫户。

  四、实施主体

  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由州商务局统筹安排,拟通过单一来源采购由邮政凉山分公司具体实施。

  五、分类补贴

  11个脱贫县安排专项资金440万元,在11个脱贫县实行整合联动,动态调整。安宁河流域4县2市安排专项资金240万元,进行定额支持,即每个县(市)40万元。补贴资金补完为止。

  六、宣传方式:

  以“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活动”为题,广泛宣传惠农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政策,降低物流端运费,带动农民增收。一是州商务局和邮政凉山分公司共同举办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当天邀请省州相关领导出席,相关单位参加,主流媒体现场报道,并进行持续推广宣传;二是州商务局通过各县(市)商务外事局、相关商协会组织、商贸流通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电商企业、电子商务站点进行广泛宣传并利用凉山商务官方网站、凉山商务公众号、微信平台和凉山日报商务专刊进行推广;三是邮政凉山分公司利用企业自身网点和新媒体资源进行多渠道宣传。

  七、补贴管理

  (一)资金管理:乡村振兴物流补贴资金,由邮政凉山分公司严格界定补助对象后,按照“一单一补”方式进行管理,按月汇总并认真审核“乡村振兴物流补贴”项目数据及台帐送州商务局审核备案。

  (二)资金支付。本次补贴资金采取先预拨后清算。补助资金预拨至邮政凉山分公司,待乡村振兴物流补贴期满或本次补助资金使用完,由邮政凉山分公司正式行文提请州商务局审核,由州商务局出具审核意见送州财政局完成资金清算。

  八、实施要求

  (一)综合施策:州商务局统筹安排各县(市)商务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与邮政公司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因县、因产业、因产品产量不同,聚焦差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科学补助,做到17个县(市)物流补贴政策全覆盖,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利润空间这个角度促进产业发展,产品增量、农户增收。

  (二)严格管理:邮政凉山分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针对乡村振兴物流补贴资金,要专款专用,要制定补贴实施细则,严把审核关,严禁非实施对象寄递、严禁包单不符、严禁非政策内产品混肴寄递,严禁乱收资费,杜绝弄虚作假。如有套取骗取补贴资金等情况,一律依纪依规严肃查处。

  (三)强化督察:州商务局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向州委、州政府和省商务厅、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报送活动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实施方案03-03

振兴乡村创建实施方案11-18

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07-19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11-19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11-21

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05-16

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合集]07-20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施方案07-09

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01-03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