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方案

时间:2023-05-15 10:24:15 实施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学实施方案集锦1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实施方案集锦15篇

教学实施方案1

  为进一步落实和深入开展主问式生态课堂,改进教师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以整体提高我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思品学科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提效、学生提劲、教师提能、学校提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强化教与学的规律,打造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到高效,从低耗到高质,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主问”生态课堂要围绕学生的问题来实施教学建构知识,重视学生围绕教材所展开的讨论和对话,突出学生主体和主动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

  三、具体实施和工作

  (一)“主问式”思品课堂课前准备模式解读

  1、备课的要求

  教案设计要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问题与方法,通过“设问”“疑问”“追问”等问题串,突出教学策略的构建;预设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

  2.集体备课的要求:每位备课组成员要有自己的问题预案,进行集体讨论,最后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案。

  3.备课的检查:教务部门定期不定时对老师的教案进行检查,形成简报

  (二)“主问式”思品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确定了“主问”生态课堂教学基本模型是:学生自学,找出问题→组内互学,解决问题→教师点拨,精讲问题→当堂训练,巩固问题→拓展探究,深化问题。

  1.学生自学,找出问题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选择和编制学案,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案要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结合教材和老师针对学习的重难点录制的视频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和有疑问的问题归纳出来,留待接下来的时间里师生一起解决。

  本环节注意的问题: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②先看书后做题,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③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④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2.组内互学,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将自己的问题在组内展示,通过组员间的讨论,解决问题。组长分组协调小组内的学习活动,并将组员的参与发言讨论情况进行记录考核。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维持学习秩序,并收集各组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

  本环节注意的问题:①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存在“假学习”的现象。②小组分配要合理,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争取做到各个小组之前实力相当。

  3.教师点拨,精讲问题

  分组分学习模块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对重难点问题,要创设情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突破。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本环节注意的问题:①教师精讲时要紧扣当前中考考试趋向,不仅要交给学生这一题的解决思路,更要注重解题方式和技巧的练习。

  4.当堂训练,巩固问题

  教师针对学习目标,制定和选择当堂训练的问题或练习,练习量控制在5-10分钟,3-5个问题。教师当堂进行检查,教师批改检查每组的学科组长,然后有每组学科组长批改检查其他组员,并予以量化评分,记录到小组学习评价表。

  此环节注意的问题①课堂练习一定要反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争取做到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②评价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5.拓展探究,深化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与学习内容的相关的延伸问题,制定并布置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标练习,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检测,达到拓展探究,深化问题的目的。

  (三)“主问式”思品课堂课后作业模式解读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让其发挥真真正正的实效。

  精选作业,分层布置。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先做,进行挑选,剔除超纲、偏、难、繁、知识点重复的问题。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

  精心批阅,及时反馈。教师要做到有布置,有批改,对学困生尽可能做到面批。同时,批阅日期、等第书写规范。学生错的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并进行二次批改。

教学实施方案2

  “简快作文”是作文教学专家瞿暾老师历经二十多年的研究创立的一种作文指导方法,能让学生快速地写出优质的作文。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是堪称一流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我校是“简快作文”实验校,在作文教学方面可以充分享受瞿老师的研究成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前认同“理念”;

  在进行作文教学前,首先对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先认同“简快作文”理念,并掌握“简快作文”教学方法,操作流程,然后向学生讲“简快作文”方法以及好处。

  二、课中实践“理念”;

  通过培训,老师们能认同“简快作文”的教学理念,掌握“简快作文”的操作方法,那么在平常的习作指导中就要将“简快作文”的教学理念与每一次的习作指导进行有机的结合,运用“简快作文”的理念去指导学生习作。学生所有习作统一使用“简快作文”训练稿纸,严格按简快作文操作方法,进行“简快作文”训练。

  学习“简快作文”,只进行课内作文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还结合学习的一些大型活动引导学生写作,每学期学生的习作篇数至少达到十二篇,所有作文全部运用“简快作文”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

  三、课后总结提升;

  作家最需要的是读者。学生的习作最需要的'是一个展示平台。在“简快作文”教学之后,我们为学生搭建了“三级”展示平台。

  “第一级”平台:自我欣赏的平台。每个学生在一学期的“简快作文”训练后,将自己的习作装订成册,自己设计封面,可以自我欣赏自己的“文集”;

  “第二级”平台:校内交流的平台。学生的习作可以在校内进行评奖,可以在《为明》学刊上发表,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发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三级”平台:校外推荐的平台。学生的优秀习作可以推荐参加校外的各级各类比赛,学校对获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地写作,努力地写出优秀的习作。

教学实施方案3

  当前,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这就是“师生互动”。

  这一理念出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师生“互动”提倡把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认为,语文课堂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得到锻炼。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那么,具体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预习就开始互动。

  一般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研究,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前也是保密的。这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这常常导致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我在教学中,深入领会和实践这一要求,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还可以在预习中提出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更要体现互动。

  1、互动还要创设必要的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室创设的情景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味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搭石》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2、互动可适当变换角色;

  过去,我们上课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其实,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主动参与,对语文的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注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我在上《长城》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非常深入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我们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3、互动的前提是平等;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认为,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知道,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蔼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互动意味着师生都参与,意味着师生的平等对话,要求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引导者”。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和谐。所以,平时我在教学中始终提醒自己,我要做良师,先要做学生的益友。互动的动力是激励。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

  为此,我们提出“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实效性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课题,我们将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求产生课堂互动低效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4、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常常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利用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全班学生的主动性,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我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常常让学生如沐春风,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方面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敢说能说就行,板书五花八门,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起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收到极好的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语文教学需要互动,急需互动。当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互动”必须更深层次地体现为一种思维的“互动”,一种心灵火花的碰撞,这种“互动”不是表层的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学生发言的积极踊跃,而是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高尚伟岸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老师讲了大半节课乃至一整节课,学生并没有发言,却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入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让其在十分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语文知识,整体感知了课文,升华了情感,这应该说是一种深层的“互动”。

  ァ盎ザ”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盲目追求一种表象的“互动”,学生没有积极思维,那只能是课堂气氛的一种“虚假活跃”,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做到这一点,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合理加以运用,这样才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学习潜能,都有其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学工作中必须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独立生存、独立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今后,我还将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把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研究继续深入。

教学实施方案4

  一、分层教学提出的背景

  由于招生形势的变化,我校的生源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择校生以及镇鳌生,他们无论是认知水平、智力水平还是学科成绩的差异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适应现在的教学,只有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个性得到最优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是当前教育教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分层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通过班级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变化,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教师通过分层组织教学、改革教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教育的起点在于: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按差异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思想来源

  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存在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三种差异:一是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二是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三是智力的差异。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须有针对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对学生“分层”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是构成人的差异的物质基础,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发展虽然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以及发展优势领域则是千差万别。其表现: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

  3.对知识结构“分层”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展示始终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他们在智力、体力上,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全体性”(全体学生要有所发展)和“全面性”(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并要求“教有特色”、“学有特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同时,必须做好知识结构的“分层”。

  基于上述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分层教学思想,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学目标”体系。这不同于“抓中间、带两头”的思想,也不同于“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的思想。而是时时处处在全教学过程要始终建立面向全体,关照个体的教学思想。

  所谓“分层”,就是在承认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智力结构、情商、智商、学科成绩等综合标准测量,对学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针对性教育。因此,“分层教学”就是学校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前提,教师有区别地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授方式、确立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这个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论语·雍也》),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论语·先进》),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论语·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

  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4.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

  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

  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段组织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1.教学目标分层。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确立明晰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做哟个。可供发展的教学目标,起到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因此,分层教学在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中的“识记、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

  2.教学内容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

  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

  4.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确定分层辅导的目标。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C层次班级学生要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为此,老师在制定辅导目标的时候,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应较好地去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几个方面。C层次班级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这些好习惯,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提醒他们在哪些方面努力,并与其他科 任 老师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比如,学好地理,要学会看地图,就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步骤:第1步要看图的名称,了解题目考察的地理知识、第2步要看图中的图例、第3步要看图中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更多的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题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A类、B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对于C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纵向评价的基础上,按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评价,期末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

  (1)考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月考、年级统考等环节,合理设计试题,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C层次的考试试卷要求单独命题,A、B层次的试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题的形式进行分层要求。

  B、C层次学生要想进入A、B层次,报名参加A、B层次的考试,采用A、B层次试卷。不以一考定输赢,几次重要的考试每次占一定比例,最后合成一个总分,确定学生能否进入A、B班。A班也确定一个方案,后面的学生流动到B班。

  (2)评价分层——包括对平时练习、月考、统考成绩等评分,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各层的评价方法应该不同,多鼓励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适时进行积极肯定。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经验,得到成功后还可以再做更高层次的题目。

  五、分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1.分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实施“分层教学”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陈兴浩 副组长:虞硕铭

  组员:李莹吕薇 夏邦国 洪伟方 姚如康 林雅红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维林

  定海一中分层教学工作小组

  组长:虞硕铭 副组长:姚如康 林雅红

  组员:顾苗章 潘微 陈跃文 陈志军 黄明才 叶教科 柴晓敏

  (2)教务处负责分层教学方案的制订、分层教学的监控与档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检查,着重检查教学常规各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安排与落实情况、分层教学的质量情况。

  (3)年级段负责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层教学的协调,做好分层教学的实际操作。一要分别制定三个层次班级的教学目标;二要修改常规检查办法,在原有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把分层教学内容作为重点,定期进行检查,看老师们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分层教学;三要向教务处推荐在分层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4)任课教师负责分层教学的实施与信息反馈,教案上看得到,课堂上听得到,作业上查得到。

  在教学管理中以备课组工作为抓手,促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备课、授课、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坚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班貌。尤其是对于平行班,特别要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在学生中树立榜样的作用。年级段要关注各层次班级的状况,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保障。

  2.分层教学的监督与评价

  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过程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学科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

  坚持以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以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不良做法。通过评价,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不良环节,激励教师修正、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教学目标。

  坚持对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群体评价,把全年级全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发展作为评价该学科教师群体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该组教师的学科教学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全组教师的团结合作。

  (1)及时检查,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例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反馈、评价分层教学;加强对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测试五大教学环节的检查。

  (2)多渠道获得学生反馈,掌握一线现实资料与信息及效果,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调整方案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3)年级段、教导处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中学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一类大学的比例;C层次的班级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为参照,比较统考、高考的平均分与上二类大学的比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六、其他

  1.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2.班级内分层教学的思考。分层教学不但是班间的分层,还要做到班内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班级内分层教学法,还可采取“全班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主要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校分层教学采用重点推进、分步展开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数理化等学科重点推进,然后在各个学科中逐步展开。但其他各科教师一定要有分层教学的概念与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加以贯彻。

  学校将对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主要通过学情调查、座谈会、随堂听课、检查教案、上交并检查作业与试卷

教学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以“始于学生需求,终于学生满意”为宗旨,以“快乐学教、张扬个性、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新模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课改理念的载体,也是实现课改理念的抓手,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通过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让已懂得课改理念的教师,把课改理念变成实践的行为;让不完全理解课改理念的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目标与课堂效果。根据初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三种课型,即学导课、拓展课和讲评课。在此基础上,增设每周一练,供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一)学导课流程及基本要求

  1、学导课流程:任务导学——互助合学——师生答疑——达标检测——配餐作业。

  所谓任务导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独学。所谓互助合学,是指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起到“兵教兵”“并带兵”“兵强兵”的作用。所谓师生答疑,是指在独学、对学、群学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过程中还未解决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师生共同展示的方式予以解决。所谓达标检测,是指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利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估。所谓配餐作业,是指学导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精选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供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并对当堂所学内容予以巩固。

  2、学导课基本要求:

  (1)任务导学环节(20分钟)

  教师的任务:①出示学习目标。要依据“课时目标具体化,具体目标行为化”的原则陈述学习目标。②创设教学情境。注重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联系,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③进行学法指导。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想、怎样练上。④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主要包括:看什么,想什么、记什么、写什么、练什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⑤提出探究问题。问题设计的原则: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教师问题为引导。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习探究(合作、互动)化。⑥提供学习资源。补充材料、微课等。

  学生的任务:①独学的流程:看与画——写与记——想与做——标疑惑。②独学的方法:“裸学”(自己看)——助学(借助工具书)——记学(不看资料记忆)——量学(学会举一反三)。③独学的要求:学生独学时坐姿要直,头要正,切忌伏桌书写;翻动书本、练习本要轻,凳子尽量不要响动;独学过程中不要提问或交头接耳,遇到与己无关的情况不能分神,更不能抬头张望;要尽力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能敷衍对待,更不能抄袭他人答案;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书写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行平列直,切忌潦草应付。在独学阶段,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收集独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分析产生障碍或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在独学环节完成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独学时的状态(态度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在起步阶段的独学环节,教师要做好由教读向自读的过渡。

  (2)互助合学环节(8分钟)

  教师的任务:①提出互助合学的基本任务。②关注各小组互助合学的进展情况。③在起步阶段,每节课至少深入一个小组进行互助合学方法的指导。④在巡视过程中,对各小组互助合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时予以解答,不能解答的留给后续环节解决。⑤掌握各小组互助合学的亮点,为师生答疑环节做好准备。

  学生的任务:①、对学与群学,可以合称为“合学”。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②、对学的流程:分享——求教——讨论——结论或疑惑。对学的方法:对议(共同商议)——对抗(争议问题辩论明晰)——对问(互相提问)——对查(互相检查)。

  (二)下类情形之一的,扣10分

  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业务的;与物业管理招标人或其他物业管理投标人相互串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无正当理由终止投标,影响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程序正常进行的;故意触犯招标文件规定的无效标和废标或经评标委员会认定投标无竞争力的;未建立并落实服务质量、服务收费等企业管理制度和标准;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用途的;未按规定或约定公布相关收支账目的;收取服务报酬未出具收费凭证的;对物业服务专业分包单位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疏于管理的;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业主投诉较多,经查证属实的;对可能发生的治安、消防等突发事件没有应急预案,在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处没有设置警示标志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未有约定,提前半年以上累计预收物业服务费的;发生重大事件及安全事故时,未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且协助做好救助工作的;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未按规定退出物业管理项目并做好物业管理相关移交工作的;因违反政策规定,被主管部门通报责令限期改正的;未按规定办理用工手续,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参加劳动社会保障以及拖欠职工工资等;

  (三)下类情形之一的,扣15分

  被有关部门认定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经营资格登记;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资质证书;不按规定办理资质变更手续或无正当理由不按期参加资质审查;干涉、阻扰、操纵业主筹备成立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大会会议召开的;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未按相关规定或者技术规范对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检测、养护的;因违反劳动合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被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的;

  (四)下类情形之一的,扣20分

  以暴力、胁迫、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承揽业务的;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业务一并委托给他人的;挪用专项维修资金的;通过停水、停电、停气等方式,向拖欠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催缴有关费用的;因企业责任,导致物业共用部位损害严重的或者共用设施设备停止运行24小时以上的;因企业责任,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未依约履行物业公共秩序维护义务,导致群发性失窃事件、消防事故、治安事故等频发的;

  (五)下类情形之一的,扣25分

  被司法部门确认有违法刑事犯罪行为;因物业服务被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属实,影响重大的;严重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二条评价期内每添加一条不良行为,扣除相应分值,并减去该评价期内良好行为得分。不良行为通过衡阳物业管理网公示,公示保留时间不少于6个月,如需撤销公示,须由被公示企业提出申请,经原公布机关批准,方可撤销公示。撤销公示后,即取消该企业不良行为扣分。

  (六)第三章信用评价的实施与管理

  第十三条信用评价每季度进行一次,物业企业应当在每季度后5日之内向市房产局上报数据。主管部门审核数据后,在每季度后10日之内将数据送交衡阳市物业管理协会。衡阳市物业管理协会将评价结果于每季度后20日之内通过衡阳物业管理网向社会公示。第十四条物业企业应确定专人负责物业企业信息系统数据的上报工作,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第十五条每一季度信用评价结果在网上保存,每年年底将统计公布当年年度总信用评价结果,年度总信用评价结果是全年各季度信用评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第十六条物业企业对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向衡阳市物业管理协会提出书面申请重新评价。衡阳市物业协会在收到书面申请之后5日内,作出是否予以重新评价的决定。

  (七)第四章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十七条物业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五个等级。信用评价得分260以上(含260分)的为A级;信用评价得分230分(含230分)至260分的为B级;信用评价得分200分(含200分)至230分的为C级;信用评价得分180分(含180分)至200分的为D级;信用评价得分低于180分的为E级。第十八条考核结果为A级的企业,注册资金,专业技术力量和业绩量达到上一资质等级标准的,准予升级;考核结果为B级和C级的企业,保留原资质等级;考核结果为D级的企业,降低资质等级;考核结果为E级的企业,注销其资质证书。第十九条物业主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纠正和处理本地区物业企业的不良行为,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

  (八)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衡阳市物业管理协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__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

  一、考核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二、考核对象:20xx学年第一学期在岗的班主任

  三、考核部门: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中心

  四、考核方法:由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中心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及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全体年级组长、班主任讨论通过,经学校行政批准后实施考核

  五、考核时间:20xx年1月

  六、考核内容:考核项目;考核等级分值;考核等级说明;班级日常管理

教学实施方案6

  一、 活动目的:

  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目标,落实我校“以人为本”学生成才观,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依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的中小学教育开放日,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将于20xx年10月24日开展“20xx年学校开放日活动”。目的是展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开征求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解答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问题。加强家长和老师、学校的'情感交流,听取家长意见反馈,促进学校教育行风建设、学校教学以及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使开放日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促进家校交流、互动的平台。

  二、活动时间:

  10月24日(周五)全天

  上午:8:00--11:50

  下午:2:00-8:00

  三、准备工作:

  1、10月17日,全体领导班子开会,部署开放日的安排,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10月20日,召开级部主任会议,布置家长开放日的有关工作,明确责任。

  2、对师生进行充分动员,办好“学校开放日”是全校每位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任务。

  3、各部门、各年级、各室为“学校开放日”作好内容与宣传介绍两方面的准备。

  4、安排接待人员、引导教师,事前必须做好培训、准备。

  5、印发带有日程、内容与回执的“开放日通知”、“教育行风民主评议问卷调查表”、开放当日的“活动安排”和各年级课表。

  6、校园环境作适当布置,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7、安排好家长集中、休息、与校领导对话的场所,做好接待工作。

  四、家长开放日的活动安排:

  (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1、展示我校教师教学风采。周五(24日)全天开放全校所有课程,欢迎家长及社会各界深入课堂听课,参与课堂评价指导。具体安排见全校周五课程表。

  2、展示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开放各功能室。

  3、家长与班主任、课任教师交流、互动。家长可自由到教师办公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交谈。

  4、邀请家长观摩课间操。

  5、下午5:50---8:00初二年级全体家长参加初二年级“十四岁生日庆典”。(另见安排表)

  (二)家长座谈会、民主评议。

  1、下午3:00,三个年级分别召开家长座谈会(每班3名家长代表),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行风建设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发放“教育行风民主评议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行风建设、学校管理、师德教风建设、教育收费、党风廉政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现场咨询。

  在会议室设立咨询服务台,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家长关心的教育行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安全、招生收费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答疑或限时办理。

教学实施方案7

  为了深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切实搞好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开展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的条件

  1.必须树立开放意识。主要领导要对开放教育有足够的认识,要具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足够的投入,能够自觉地与普通高校和其他电大密切合作;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按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要求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从事教学与管理。

  2.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首先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的硬件支持条件,包括视听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和计算机教室、讨论和辅导教室、实验或实习基地等;其次是要有教学管理的软件支持条件,包括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办法、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配备教务管理软件、与中央电大及其他电大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

  3.具备较高水平和相当数量的师资队伍。省级电大至少应具有3名以上物流管理或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学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组织和毕业作业指导工作;有一名教师接受过网络和课件开发、多媒体教材建设培训。专职教师应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修提高,鼓励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修提高,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到相当于硕士研究生水平。

  4.具有充足的生源。应对当地生源作详细调查,掌握本专业潜在生源的`规模和文化素质。

  二、学习者资格

  1.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开放教育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

  2.具有国民教育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凭有效毕业证件和成绩单免试验证注册入学,注册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开放教育实施办法办理。不招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生。

  三、关于补修课程

  为了顺利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与本科开放教育的有机衔接,部分专业的专科毕业生需要补修一定的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的基础性铺垫。

  1.补修要求

  (1)物流管理类各专业专科毕业生无需补修。

  (2)其他各专业的毕业生需补修《管理学基础》、《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物流学概论》三门课程,作为进入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段学习的基础。

  2.补修的方式

  (1)组织注册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学习方式可采取自学、收看音像教材、少量面授辅导并结合作业和课堂讨论的形式。考核方式可采取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考查等形式。

  (2)所有补修的课程中央电大提供统一的文字教材和其他辅助教学媒体。

  (3)补修课程除为学习本科课程打下一个基础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方式。

  3.补修课程的方法

  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集中补,即集中一段时间组织统一安排学生补习。二是分散补,即由学生根据物流管理专科教学安排,自行补修,直到补修完规定的课程为止。

  4.关于补修课程的教学教务管理执行中央电大“电大教(20xx)138号”文件。

  5.关于免补课程。补修学生中,凡修过补修课程中任何一门并合格者,只要所修课程的教学要求不低于本方案要求,经验看成绩单或相应的证件并将证明复印件存档备案,该门课程可免补。

  四、免修课程及学分计算和替换

  具体办法请参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教学教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五、教学过程监控

  1.指导思想。应遵循“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高教改革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强化全国电大一盘棋意识,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做好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工作。

  2.教学计划(专业规则)。应根据中央电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做好实施性教学计划,并送中央电大备案;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协助中央电大收集有关教学计划试用情况的信息,以便为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完善做准备。

  为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议各地电大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将《经济数学基础3》列入省级电大的必修课,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该课程在管理类学生中的教学规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中央电大为了做好物流管理专业开放教育工作,统一确定统设必修课程和部分统设服务课程教学大纲,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分工问题。

  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4.多种教学媒体。加强“多种媒体相互配合的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材体系”的建设。开放教育要研究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利用面授辅导、电子邮件、电话答疑、双向电视、网上讨论、直播课堂和语音信箱等多种手段为教学服务,完善教学支持服务。

  5.教学组织。电大的课程负责教师要在注册学生中组建学习小组,以便定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负责教学答疑、检查并批改作业、组织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

  6.考试模式和评价机制。根据物流管理本科开放教育教学计划,凡参加中央电大考试的课程都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两类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及考核方式执行该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形成性考核册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成绩由课程辅导教师评定,省级电大审核,中央电大不定期抽查。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按时收缴并批改作业,作业批改情况要有详细记录。必修课的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中央电大提供统一命题及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应对各门课程的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于成绩异常情况应认真总结分析并及时与中央电大沟通。平时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一定必然联系,对于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要认真研究。

  7.交流总结。中央电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教和巡考、召开教学研讨会等途径,收集反馈信息,研究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学工作。

  六、教学与研究

  1.教学总结。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要注意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期将解答结果、教学中的体会以及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提交中央电大,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中央电大将定期对优秀稿件进行表彰。

  2.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组织的课题研究,认真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和模式,努力提高电大教学质量。

教学实施方案8

  一、时间安排

  1.推进阶段

  线上教学分四个阶段。

一是11月X-X日筹备组织、动员准备、网上教学培训阶段;

  二是11月X日的试播阶段,调试设备和试播课;

  三是11月X日晚上19:00-19:30的线上家长动员会,由班主任及学生、家长共同参加,谈网课及相关要求和建议,做好线上学习准备;

  四是从11月X日开始(至正常复课)正式的线上指导课程直播阶段。

  2.直播时段

  线上指导课程分两个时间段:

  (1)每天上午8:10―11:00。其中,早晨7:40-8:10为课前准备时间,在指导学生课前准备的同时,组织学生每天进行钉钉打卡,并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眼保健操和体育室内操。

  (2)每天下午2:30-5:20。安排两节线上直播授课和两节自习课,教师线上辅导。晚上不安排线上授课。

  二、课程安排

  1.课程内容

  线上指导课程,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实施:

  (1)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养成教育;

  (2)各年级各学科学习要求及学科规范;

  (3)各年级知识衔接、学习方法指导等;

  (4)进行专题版块探究。

  以小专题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实施。根据七年级的教情和学情,整合分解细化成小专题进行学习,一个小专题解决一类或一项知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课程时间

  “线上教学”暂时按自然周安排两个周期,周末正常休息。

  三、实施建议

  1.教的要求

  (1)备课要求:

  ①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网络集体备课,范围为开学前两周内容。

  ②分工备课--组长分工分头备课(一人主备),要求写出教学简案,制作课件PPT或视频,备课组内交流分享。

  ③形成个案--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个性化教案和PPT。

  ④搜集整理---备课组长将这两周教师的`个性化教案和PPT搜集整理。

  (2)上课要求:

  ①教师上课务必提前准备好个性化教案和PPT或视频,给自己的课起个标题,便于学生课后复习用。

  ②坚持线上直播授课“2+1”原则,即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课堂及时练或课堂互动不低于10分钟。

  ③提前进入上课群,上传课件等待上课;看清课表,上下节课可能会需要进出不同群,请及时转换学习空间。

  ④上课开始时记得点击录制,结束时点击结束录制,整节课才能保存在网上,便于学生观看回放及后续向全省学校分享。

  ⑤注意提高网络授课的效果。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网络授课与课堂授课的区别,建议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精选精炼并严格控制作业量,多提问,讲课时间不要太长,注意适时调整,特别是按时下课。

  ⑥特殊时期,不宜要求家长打印课本或其他资料。

  (3)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①每天晚上学生在家自主完成作业。

  ②网络授课亦应布置当天的作业练习,作业布置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有利于在线批改,建议以思维导图整理或创造性作业为主。

  ③自习按课表安排进行作业在线辅导,不允许统一授课。

  2.学的要求

  (1)学生应按课表及时上课,不迟到;

  (2)在学习时段应集中精力听讲,遵守网络公德;

  (3)按要求积极参与课堂提问,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书写及上传;

  (4)看清课表安排,根据上下节课要求及时进出不同群、及时转换学习空间。

教学实施方案9

  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根据《高碑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高碑店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从20xx—20xx学年开始,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学评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组织教师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提高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主要目标

  1、改革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教学评估指导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学评估的价值、意义和操作技术,使教学评估指导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3、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激励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学习和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评价原则

  教师教学评价坚持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等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评估与指导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指导为主,评估为为辅,重在过程。把教学评估作为教师评优、评模重要依据。教学评估工作要做到平时工作中评估,评估中指导,指导中提高,不断总结经验,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健康发展。

  2、整体与抽样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以教师为评估对象和评估结论单位,将学校在职的`全体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在对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德、勤、能、绩、教学研究指导进行考察,通过现场调察、课堂听课、与教师对话等方式进行考察和评估。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估,采取统筹规划,分级实施,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建立学校教学评估制度,制定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不断发展和便于运作的教学方法及程序,使教学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4、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方法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我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规范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同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教学行为,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活动。

  5、等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等级评估、定量评定的评价方法,通过不同等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实现同一指标下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体现教学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发展水平。重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鼓励特色教学和教育创新。

  四、评价方法、步骤

  教师教学评估采用等级评估、定量评定结果的方式进行,每学年至少一次,先由每一位教师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我等级评估(35%)。然后,学校根据课堂观察(20%)、教研组(30%)、学生评价意见(15%),确定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最后,转换为分数对教师做出校级评价。教师“教学评估等级权重”表存入每位教师学期或当年业绩考核档案,作为教师任用,评优评模,专业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评价内容

  (一)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5分)

  以教师职业为荣,珍惜自身工作岗位,关爱学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积极组织或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

  2、为人师表(5分)

  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心胸豁达、吃亏让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二)专业水平

  3、学历资格(3分)

  中学教师学历达到所任学科本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学历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4、教学技能(4分)

  普通话达标并能流畅教学;板书设计新颖,书写规范;能熟练运用所任学科教具或学具;会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自身学习或辅助教学、研究教学,对所任学科能准确传授知识,培养技能。

  5、教学能力(5分)

  教学语言表达清晰、简洁,对所教学生底码清楚,具有对学生学习困难及时了解、指导帮助的能力;有对学生实验、实践、创新等活动指导的能力。

  6、作业指导(5分)

  做到课内外作业量适当并及时批改,有批改记录,有批改日期,有指导性批语。根据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一、二年级不留作业。

  7、教学质量(5分)

  任教学科期末、学年学生成绩高于乡平均水平;没有不及格的学生。

  (三)专业发展

  8、终身学习(5分)

  能自主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有学习笔记和心得,能按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进修、培训,完成学校、教育局规定的学习书目。

  9、转变观念(5分)

  建立新的课程观,重视教材内容的整合、开发和利用;转变传统教学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师生互动;树立新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

  10、反思交流(5分)

  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写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反思,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1、研究行动(5分)

  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中主动活跃,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不断促进自身教学,有教学论文和案例。

  12、研究能力(5分)

  主持学校校本教研主题研究,或为研究活动提供课例,承担校级以上教育规划课题,有阶段性成果。

  13、创新成果(3分)

  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四)课堂教学

  14、教学设计(6分)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案实用性强,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并做好充分教学预设,演示试验率达100%,分组试验率达20xx学年教学评估实施方案以上。

  15、教学技术(3分)

  能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科学、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学,对传统教学继承有创新。

  16、教学方式(7分)

  教学方式多样、新颖,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

  17、学习环境(6分)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活动兴趣,善于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

  18、课堂调控(7分)

  能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应变能力强,做到收放自如;能及时拓展课堂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师生相长。

  19、过程评价(6分)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要适度、适量,能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方式,用表扬、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20、教学效果(5分)

  学生能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积极明确的人生观、荣辱观。

  加分项:

  (1)主题班队会、文艺节目、说作课、(出席到乡级)均加2分

  (2)、雏鹰争章、演讲、知识竞赛、书画、论文。出席到总校级加0.5分,每高一级在加0.25分(且有证书)。(此项最高加10 分)

  减分项:

  出勤,以20xx年暑假开学到20xx年放暑假的考勤,签到表为依据,满分10分。每迟到一次减0.10分,病假每天减0.25分,事假每天减0.5分,外出一次减0.10分(直至扣完10分为止)。

  六、结果认定

  教师教学评估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具体分值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70—89分;一般40—69分;不合格39分以下。

  另:有突出成绩或重大失误者,由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加减分数。

  评估结束后,将评估结果张榜公布,公示期三天,以增加评估工作的透明度,确保评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教学实施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目的:

  1、从教学过程角度:

  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强化积极的人际 互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从教学结果角度:

  a、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

  c、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促使人人进步。

  三、小班化教学应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

  1、平等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里的平等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一样的要求,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

  2、开放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进行教学,用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营造一个开放性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趣味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整个教学富有趣味,使学生乐学、会学。教师在设计时,应顺应儿童好奇的天性,不断求新求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4、交互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在互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的群体效应,使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5、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达到知识、能力、智能的整体优化。

  四、实施措施与策略:

  (一)加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从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将在一段时期内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同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督促每一位教师按照小班化教学的要求,把讲的权力,说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二)建立良好教学环境。

  1、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美化应围绕阶段性主题,适时切换,呈动态型。其特点应是温馨、赏心悦目,又是积极向上,更是师生作品的展示阵地。

  2、课桌椅的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小班化教学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课桌椅摆放应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互动。

  3、细化班级管理细则。以班级为单位,分组细化管理。制定适合本班级学生发展的《奖惩机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具备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更多的是引领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开放性教学,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仅供参考):

  1、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这种方法正视学生存在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因此,无论在备课,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上,作业的布置,应最大可能地满足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行为,以发挥学生多元智慧与身心潜能。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与联系,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使班内各有差异的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

  2、角色教学方法

  角色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或设置一个或多个认知角色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在教学中,这样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角色的设定应结合学科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长。角色的扮演一方面改变了师生的传统关系,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

  3、合作互动方法

  合作互动是“小班”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形式为:让学生在分组学习、讨论中掌握新知,学会学习。合作互动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配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4、自主探究方法

  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情景,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究者,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去认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首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的教学情景以学生已有的知和能力发现,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其次,探究过程中应设置一定的阶梯和难度,否则将会使学生畏缩不前或索然无味。再次,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逐渐形成一种体验成功,自我激励、树立自信,自主发展的良好态势。

  5、活动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指导下使学生在自主的交互性活动中进行认知、改组、统合、充实、完善,从而获得知识、经验、情感、智慧、能力、个性等素质,培养友爱、合作和创造性等潜能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教学活动时,活动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活动形式的选择,应尽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活动过程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优化合理。

  1、备课: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拓展。

  小班教师的备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备每一名学生(备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如何为学生提供主动积极的活动方式、采取何种措施实现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等等,在备课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预先准备多套方案,视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推出,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而且备课时,还要注意对个别学生指导的联贯性,一般来说,中上的同学注意点拨,差的同学重点为他准备,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

  2、上课: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营造“小班化”教学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提问,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安排时间开展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学生,在教法上可运用分组合作法、个别指导法、游戏活动法、角色转换法等。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

  3、作业:多层次、多面批。

  作业设计精炼实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量适度,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设计弹性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体现了教学要求的分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层,不强求一律,避免“吃不饱”、“完不成”的状况。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通过面批让学生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作业要做到:封面整洁、字迹端正。独立按时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4、辅导:抓反复、勤辅导。

  小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重视个别辅导,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不忽视成绩一般的学生的辅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辅导还要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5、考核:教学中,采取当堂测试、周小测、月大测等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五)形成优化的评价办法:

  1、注重激励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重在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语言的、体态的、动作的,甚至有时候组织一个简单的仪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

  2、注重过程的评价。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进程。

  3、注重多元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爱好特长等,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4、注重个体与群体评价的结合。小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经常用的,因而,在小组学习时,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指向学生群体的,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这就要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小组的成功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目标。

  总之,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完善,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教学实施方案11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校师生对作文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

  3、基于我校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条件。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 “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写作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们通过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四、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收集和积累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作文指导课、作文竞赛等。

  (3)做好实施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六、预期成果:

  1、课题方案、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

  2、实验课光盘。

  3、学生习作集。

  4、师生获奖情况及有关资料。

  七、文献资料: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福建教育》、《福建教学研究》、《福建教师》等教育刊物。

教学实施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教研院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教科研工作将围绕“有效教学”这一核心内容,继续坚持“规范实施、务求实效、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以“构常规,促实效”为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为工作目标,努力推进六个“有效”,即有效校本教研、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观课、有效批改和有效辅导,深入课堂,增强校本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内涵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理论学习

  1、开展“有效学习”读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读书活动,通过“荐书—集体学习—自学—读书报告会”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统一订阅的书刊(有关有效学习理论类、德育工作类和人文读本类的书籍)和汇编的校本学习材料,并不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目的是促进教师对有效教育教学的理解,奠定“有效教学”的“理论眼光”,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人文素养,并营造校园书香氛围。

  2、组织研读《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教研大组学期初第一次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学习,通过学习、研讨,明确高考的重难点及方向,提高高三备考和日常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邀请专家指导通过邀请市教研院朱跃跃主任和温中徐丹青老师做关于“课堂观察”和“课堂理答”的专题讲座,学习如何进行课堂有效观察和理答,坚持先进理念和有效经验的双重引领,提升观课、评课和上课技能,促进校本教研质量和课堂实效。

  (二)实践活动

  1、提高常规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上学期校本教研突出的三个问题:

  ①活动没正常开展。有些备课组活动有名无实,应付检查,有检查就开展或检查完活动也就活动结束;

  ②不知该如何活动,活动些什么,还有就觉得没必要,意识单薄;

  ③记录问题。根本没记录,有的有记录、但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除了增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责任感和充分发挥能力之外,将提供必要的制度和时间保证。每2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基本上以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年级段和学科的特殊情况,高三文科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理科周四下午第三、四节课,体育组周五上午第二、三节课,其他学科备课组周一下午第三、四节课,每次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围绕和解决一个问题,开学初安排本学期的活动计划和责任人。活动内容可根据年级段及学科特点具体安排,如高三组织学习、研读和讨论《考试说明》或研讨复习进度、专题复习策略等,高二总结和反思会考、探讨有效会考复习、后20%学生有效指导策略,高一分单元、章节或专题备课,主备、说课、展示,并可结合2周来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难题,进行商讨解决等。

  本学期将每次考勤,要求活动后三天内上传活动记录和资料,统一由备课组长上传到资源库,(文件名为——51中高__某学科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年月日)),并要求第一次活动时安排本学期的活动计划和责任人、教学进度、各阶段命题负责人、公开课等。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有效备课、上课、批改和辅导。

  教研处牵头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备课本、听课本和随机检查结合外,特别规定五年内青年教师必须用详案并且必须是纸质教案,本学期将继续于期末进行优秀教案评比,给获奖教师颁发奖励,奖励有关教育教育书籍,并将优秀成果扫描予以展示,目的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养成严谨的执教风格。

  按惯例教务处采用期中学生座谈和机上评教外,领导随堂听课。有些教师评教结果不理想,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谈话。

  作业方面,规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加强后20%学生的面批和个别辅导,高三尝试错题再考做法,高一、高二部分备课组和温中一起汇编并尝试校本作业集。

  针对近几年竞赛成绩平平,开学初组织备课组长和竞赛相关辅导师,在各备课组上报竞赛辅导计划基础上,开展“如何有效组织竞赛辅导”研讨会,探讨提高竞赛辅导质量。同时一开学要求本学期要求备课组上交学科竞赛辅导的计划,使竞赛辅导工作有计划、有序地开展,并加强督察和奖励力度。

  (2)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探讨课堂有效教学。

  ①骨干教师对外校展示课活动

  对象:评上“三坛”、骨干教师。时间:期中考后。通过对外活动,与市直兄弟学校交流,促进骨干教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科组内积极带头。

  ②青年教师磨课活动

  上学期针对9位参加评职称教师在10月底、11月初组织磨课活动,参与磨

  课的教师反思时,感觉收获颇多,有些从一开始抵触到磨课后的感叹和认可,可以说是既壮胆又磨刀。

  本学期准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开展同类,每组推选1—2名,磨课对象建议下半年评职称或组内相对特别需要帮扶教师,磨教师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把握,同时也磨教师的自信及团队的合作与智慧。希望青年教师通过磨炼,尽快站稳脚跟和更具竞争力。

  时间跨度计划两天,期中考后。课型由教研组和开课教师决定,邀请州温中学专家点评指导,通过三轮磨课,流程依次为:▲个人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课;▲课堂教学实践—教研组研讨、专家评课—反思、改进(当天上午);▲再实践(同步录像)—教研组再跟进研讨、专家再点评—反思、改进(当天下午);▲自我再实践(第二天)—反思、完成课例撰写。

  ③研究性学习研讨课

  基于本校研究性学习实际问题,本学期侧重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汇报和结题三个环节。

  ④教研组专题研讨

  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有效教学”确定相关专题活动形式,

  可采用同课异构、一课多研、试题分析、先学后教、高效复习课、有效课堂提问、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或基于课堂观察的观课和评课活动等,建议本学期围绕这一主题和专题,开展相关活动,并尽量和骨干教师示范课、磨课活动或组内常规公开课活动有效整合,尽可能省时、省力,且有效。

  3、探索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1)“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论坛

  时间暂定第11周,以“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开展论坛型研讨,旨在开拓思路,引发思考,加深认识,主要总结、回顾十多年学校教科研发展之路及今后的规划同时,寻求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2)后20%学生有效帮扶策略探讨

  针对一月份的高三和高二会考,分备课组组织分析、探讨学科会考成功和失利的原因,同时探讨针对后20%学生如何开展有效帮扶行动,下一年级段会考备考切实提供参考、借鉴的同时,为下一步教学打下扎实基础。

  (3)“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市、校级小课题研究

  本年度市校级课题申报主要围绕“有效教学”,现校内已形成各组有课题局面,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强课题中期管理,切实开展研究,带动校本教研活动,真正能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促进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1)利用温中资源,积极参与活动。

  借助州温中学这一优势资源,准备全员参加温中组织的“三磨”项目现场观摩会。

  (2)创设各种平台,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师徒结对、学导联盟和帮扶结对活动,发挥温中名师和本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同时也为本校骨干教师创设锻炼的平台。

  (三)评价

  结合《教研组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评估》条例,期末进行个人和教研组考核,评选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并为参加市里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的做好选送工作。

  (四)保障机制

  1、组建领导小组。有效实施方案,需要行政支持,各相关部门配合和教师积极参与。

  校长室

  教研处

  各教研组

  教务处

  各年级段

  各备课组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教研组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健全校本教研考核制度,加强检查力度,形成机制。

  3、稳扎稳打、务求实效。避免教研活动策划和教学活动过度追求有效教学,以至出现形式化倾向,力求寻找教学缺失和过度教学的中间地带,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教学实施方案13

  一、“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阅读滋润童年,书香陪伴成长。

  毕淑敏说过:“阅读是心灵的旅行,它比双脚的旅行具有更辽阔邈远的背景。它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李镇西说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童年必须阅读,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塑造人格,培养社会高素质公民的基础。

  童年是孩子们记忆的黄金阶段。

  小学阶段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阅读激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开发学生智力。小学阶段也是记忆的黄金时间,童年的记忆是终身难忘,大脑的记忆潜力开发在青少年时期的挖潜空间。通过诵读推动学生记忆积累,有了大量的文学积淀,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教师是为学生点灯的人。

  学校是阅读最佳场所。这里有大量的可读书籍,良好阅读氛围,充足的阅读时间,有互相交流的人群,更重要的是学校是以阅读和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这里有热爱阅读的榜样,也有指导阅读的导师。作为学校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做一个终身爱学习的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终身爱阅读的人。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指路人。儿童阅读需要指导,阅读书籍的选择、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引、有计划的阅读这些都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积极的影响,让阅读有数量,更有质量。教师要热爱阅读,用阅读的激情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喜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心灵的体验,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教师对阅读的爱好。没有个人心灵体验的读书,就是没有灵魂的读书。现在有的教师自己不爱读书,课堂上讲一些假话、套话,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灵就变得麻木不仁了,哪里还有感动可言。教师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有智慧、能感动的人,当教师将自己读书的喜悦、读书的体验、读书的收获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时,学生怎么会不受感染,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

  教师要做学生阅读的榜样。读书,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教师要点亮学生心中阅读的那盏灯,要成为学生精神的导师,自己就先得读书。唯有如此,教师的世界才会更加辽阔,教师的生命才会更有活力。有了教师的榜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能感受到阅读的喜悦。

  二、现状分析

  我校多年来倡导书香校园建设,学校近几年投入为学生添置大量的儿童文学及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并以班级图书角的形式投放到班级,新书能保证在第一时间与学生见面,鼓励教师读书,为教师报销书费,奖励老师发表文章等方式来激发教师阅读的兴趣。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力求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检阅学生阅读效果。学校倡导了晨诵、午读、暮省读书活动,在部分班级在落实,大部分班级落实并不理想,主要是表现在放羊式,缺乏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阅读是课外的,课外阅读的组织没列入课表,许多教师将晨诵午读暮省当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纯粹是凭自己的理解或者是责任感来对待这件事;加之阅读与教学尽量都知道有帮助,但究竟有多大帮助心里没数,没尝到甜头,兴致不高。

  2指导不到位。没有内容、没有一种检测督导措施,读与不读效果如何在大多数教师心里没数,再加上准备阅读内容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对于寄宿制老师来说本来任务就很重,无心去准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到让学校提供的书经常在学生手中流动就不错了。学校也只是定了一个规划和计划,以活动为主,具体的指导活动很少,在骨干教师上培养不到位。

  3研究不到位。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门学问,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怎样有计划的开展晨诵课,确定晨诵的内容,都需要研究。需要有志者不断探索,结合自己实际、结合本班、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4配套不到位。统一阅读的书配套不到位,农村的孩子家长购书意识差,购买渠道单一和不方便,对于共同探讨的书,难以到位,学校配置的书基本上每班都是单行本,实现共读的效率低。教师的'阅读不到位,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如果不读很难进行共同探究,好多教师读儿童文学少,或者是不屑阅读儿童文学,甚至有的教师自己就不很爱读书,通过学校每天为教师报销图书就可以看出,好多教师一年中难得去图书城一趟,有的图省事订一种杂志算了,有的是为自己的子女购买一本资料之类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教师几年来都放弃了这一权利,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指导思想:

  将课外阅读适度引进课堂,逐步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有序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学生阅读经典著作,通过课内引导交流,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独立阅读,检验阅读方法,获得独特体验,感受阅读快乐。让学生的阅读得到关注,在阅读经典著作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与语文教学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经典著作的熏陶滋润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间通过诵读来积累锦句名篇,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是智力提升的最基本的要素。将暮省与学生的习作积累联系起来,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这一基础。

  四、实施内容

  1整体推进,分层实施,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确定课外阅读指导篇目,组织部分有一定语文教学功底、且对阅读教学有热情、有一定研究的教师选编诵读教材、课外阅读统一指导阅读篇目,编写课外阅读指导提纲及习题,阅读检测方法,收集整理编写案例,作为阅读指导教案。

  2确定诵读、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3确定诵读、课外阅读基本的指导方法;

  4购买添置或选编诵读教材、统一阅读图书。

  五、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征求意见,讨论修订方案;张学斌、向以波、王伟负责。

  2编写选编诵读教材和统一阅读篇目;张学斌、向以波、王伟负责;

  3编写诵读、阅读指导教案、训练检测习题;添置图书教材或印制诵读读本、集中汇审。张学斌、向以波、王伟、王祥玲、罗辉斌、任红仙、徐桂芝负责。

  4教师培训、审定篇目案例,张学斌、向以波、王伟负责。

  5实验课外阅读进课堂。

  6修订方案、阅读诵读篇目及教案;

  六、实施方法措施:

  1、时间课时保证。早上订20分钟晨诵课,规定晨诵内容,由语文教师负责引导,开展齐诵读及竞赛的方式进行检测。针对住宿生在校时间长,午间开展半小时独立阅读时间,提前进教室的教师负责督促,引导学生自觉阅读,为同读一本书打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上两节阅读指导课,检查学生本周课外阅读情况。每天晚上学生要整理读书笔记,写随笔。

  2、图书的配置办法:每月读两本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采取按班数一半配齐复本图书,这样五六年级四个班生均一本就可实现每半学期配齐8本复本图书,集中指导下读八本儿童文学经典著作的计划,每学年十六本,逐步增加,在图书的添置上可以采取学校和家庭共同添置的模式,学校重点添置高年级图书,低年级由学生自购和高年级学将读过的书捐赠的方式进行配备。

  3、师资力量。教师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案,在教案上进行修改,不增加教师过多的工作量。对教师的阅读实行奖励计划,一是读完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写出一篇推荐文章,可以自选购一本书的计划,引导教师向有关报刊发表文章,对发表文章的给予一定奖励。对积极参与编写阅读教材和教案学案的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读书经费,优先派出学习。

  4、用活动来推动和引导。组织诵读比赛、阅读知识竞赛、展示读书笔记和小练笔、读书征文活动。可以在平行班中确定实验班,进行比较验证,确定验证比较办法。

  5、申报课题,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指导我校的学生课外阅读,吸取先行者的优秀经验,结果校情、教师、学生及其家庭状况来推动我校的课外阅读。

  七、相关文章和案例节选。

  1诵读篇目的确定及基本教学法。

  2低年级绘本指导案例。

  3经典著作阅读指导案例。

  4其它阅读资料。

教学实施方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2.学习唱十六分音符及间奏,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走与跑录音带、《小鸭子的舞》录音带、小鸭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着去,跑回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知道走的音乐慢,跑的音乐快一些。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来练习走与跑的动作,音乐反复的变化,加强幼儿对快慢的感受与辨别能力。

  3.歌曲:“庆祝六一儿童节”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2)幼儿欣赏老师范唱《六一的歌》。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间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4.复习《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声音由弱到强,表现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领唱,齐唱练习。

  (2)《大雨小雨》

  幼儿分组,一组唱大雨,―组唱小雨,分组唱时注意衔接的要紧凑、自然,节奏准确合拍。

  5.欣赏:《小鸭的舞》

  (1)幼儿安静的'欣赏《小鸭的舞》

  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小动物的事?对是小鸭子的故事。你们仔细听听小鸭子在干什么?

  (2)分段听:(1)─(11)要求幼儿集中精力听音乐,从欢快活泼的音乐声中听出小鸭子在高兴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启发幼儿从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听出小鸭子很高兴的游泳,速度较慢。

  (21)─(25)小鸭子们游泳后又继续愉快的跳起舞来,速度稍快。

  结束部分:

  幼儿戴上小鸭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的快慢与表达的内容关系。幼儿自然地离开教室。

教学实施方案15

  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在十几年的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使我们的课堂效果提高。

  一、研究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催促思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特别是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这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二、研究教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爱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三、研究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导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指导。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总之,在课堂高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我的这点体会算做是抛砖引玉吧,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作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实施方案05-14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03-04

线上教学实施方案12-29

线下教学实施方案12-24

写字教学实施方案04-25

双语教学实施方案04-14

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04-14

体育教学实施方案04-23

教学设计实施方案05-04

体育教学实施方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