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唐诗赏析

时间:2021-03-24 12:26:32 我要投稿

七律唐诗赏析汇总

  第一篇:《七言律诗鉴赏》

七律唐诗赏析汇总

  【七言律诗鉴赏】《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黄鹤矶上,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其说有二:一说三国时蜀人费文跨鹤登仙,曾在黄鹤楼上憩息;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这句一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行经华阴》[崔颢]

  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注】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仙人掌:指华山仙人掌峰。汉武帝曾登此峰,筑巨灵祠。秦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简析】这首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但似有雕凿的痕迹。 《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投笔吏:指汉人班超。【简析】在大雪中来到边防要塞,又值边疆峰火正浓,诗人不禁心潮澎湃。其景色和气势都不俗。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怀。【注】三晋: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二陵:指肴山二陵,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令尹:老子西游至涵谷关,关令尹喜留他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彭泽宰: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简析】重九登高,诗人所登的是汉文帝的望仙台,诗又是赠给县令的,内容不能不受制约。但诗人有机地契合眼前所见的风景来抒发感情,对县令的揄扬含而不露,用陶渊明九月九日在宅边菊丛中逢王弘送酒来的典故,既切又工。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魏万:又名颢,是李颀后一辈的诗人。离歌:告别之歌,即古人告别时所唱的《骊驹》。据《汉书·儒林传》载王式语:“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骊驹》乃是逸诗,《风雅逸篇》卷四载:“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简析】这首诗写得极工,抒发的是客愁和悲秋之情,但并非上乘之作。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简析】这首赠别诗,既凄清缠绵,又慷慨悲歌,别意浓重,劝慰有加,除结句外,余皆“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宫。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谁。【简析】虽写帝王气象,但诗味甚浓。《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简析】这是《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和作,自然也是写帝王气象,但诗味略逊。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游玩物华。【注】诗全名为: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简析】这也是和诗,但所和的是皇帝之作,应该怎么和可想而知。因为内容是春游,明明是游玩,而又要颂扬圣德,细思则隐含规讽,

  难能可贵。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简析】写诗人归隐的辋川秋天雨后的场景,把积雨中的秋原写得入神入化,诗中“漠漠”和“阴阴”四字自然贴切,画龙点晴。

  《赠郭给事》[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注】给事:即给事中,门下省的要职。【简析】本诗是一首应酬、奉和的诗,真所谓“善作富贵语”。作为诗,倒也充满情意。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简析】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

  《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风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简析】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意为邀请他先征求了他的同意。

  《野望》[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在成都西部,指当时的松(今四川省松潘县)、维(今四川省理县西)、保(今四川省理县新保关西北)三洲。【简析】诗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潜藏在下面的却是海内风尘。忧国伤时,想起诸弟们流离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来就更见艰危,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剑门关以南,今四川一部分,又称剑南。【简析】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唐军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大片土地,安史之乱算是平安了。但这时成都发生兵乱,杜甫避乱寄居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不禁惊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之中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极自然概括地写出了所有乱离人的共同感受,使它成为千古名篇。前人评这首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玉垒:玉垒山,在今四川省汶川、茂县之间。北极:北极星。这里比喻唐王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昏庸无能,宠信宦官,朝政腐败,终于亡国。梁甫吟:乐府篇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从阆中回到成都时写的。所表达的是忧国伤时的沉痛心情,但还是对唐王朝存在信心。全诗写景写情,雄阔深远,委婉含讽。《宿府》[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简析】写这首诗时诗人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很受拘束,又受到僚属间的猜忌,感

  到很不顺心。诗中表达的就是这种情绪。不久,就回到他的草堂去了。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简析】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咏怀古迹五首》[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永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五溪:指雄溪、溪、酉溪、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庾信:梁朝诗人。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明妃:即王昭君。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画工毛延寿被杀。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开国名相。萧曹:指萧何、曹参,均系辅佐刘邦建汉的名臣。【简析】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且未还”既指自己不能从西南回长安,也指庾信不能从北朝回江陵。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崩驾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不象是在发议论。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注】江州:即江西省九江市。【简析】诗人因生性耿直,总是得罪人,两位朋友一再劝他注意。这首诗突出了自己的性格,也表现了朋友的真情。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官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简析】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夏口:即今湖北省武汉市。【简析】这首诗的诗意与上首相似,但艺术上略逊。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注】阙下:指帝王住处。上林:即上林苑。汉武帝时的御苑。【简析】献诗给在朝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舍人给予存引。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简析】此诗写怀友之情,表明了自己的忧郁。前两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范仲淹曾叹之为“仁者之言”。

  《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马邑,今山西朔县;龙堆,在今新疆。诗中泛指征战之地。【简析】这首诗充满思远之情和孤独凄清的感慨。

  《晚次鄂州》[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简析】这首诗写的是流离之情,行舟的情景写得生动细致,并对战乱不断发出无奈的感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柳州,今广西省柳州市;漳,在今福建省龙溪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封,今广东省封开县;连,今广东省连县。【简析】这是诗人被贬后怀念友人之作。诗中既有自身的叹喟,更怀念与自己命运相同的几位友人,流露的是对压制势力的愤懑,但又巧妙地运用了诗的艺术手段,是一首抒情与写景相契的上等好诗。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简析】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遣悲怀三首》[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注】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其侄女谢道韫敏捷多才,谢最疼爱。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鲁恭王闻其贤,欲以为相,辞不受,其妻也很贤惠,此处元稹借以自喻。邓攸,字伯道,晋人,官河东太守,战乱中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时人哀之,谓“天道无知,使伯道无后”。潘岳,字安仁,西晋诗人。妻亡,作悼亡诗三首,情意凄切,为世传诵。【简析】诗人的亡妻韦蕙丛既慧且美,两人感情很好,但在元稹未出仕时就亡故了,诗人毕生都觉得很对不起她。两人当时是贫贱夫妻,挚真纯洁,因而抒情叙事,完全出自内心。最后一首,觉得纵然同穴也无法回报妻子在生前对自己的怜爱,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诗全名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简析】诗中对战乱造成的流离之苦,思念亲人之切,都只是如实写来,结尾更把彼此的思念之情融为一体。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注】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简析】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隋宫》[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注】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的形态。此处指李渊。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简析】这首诗

  的主旨是写陈后主没有吸取隋帝荒淫无道而亡国的教训。诗写得含蓄流畅,隐含讽刺和质问。

  《无题二首》[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注】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简析】第一首是情诗,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第二首也是情诗,但比较隐晦、深沉而痛苦,结尾二句为千古佳句,引人共鸣。

  《筹笔驿》[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筹笔驿,又名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管仲,春秋时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曾为燕昭王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大破强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常以管、乐自许。【简析】本诗写得沉郁顿挫,颇类杜甫。和杜甫所感叹的“长使英雄泪满襟”相似,为有才有志的诸葛亮事业最终不竟而遗恨无穷。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简析】这一首是李商隐《

  七律唐诗赏析

  无题》中的名篇,它意境朦胧,读后谁都会觉得十分真挚感人。它是一首爱情诗,首句就要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春雨》[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注】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简析】这是一首情诗。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无题二首》[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注】莫愁:泛指少女。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简析】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利州南渡》[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利州,今四川广元县,地在嘉陵江北岸,故称南渡。范蠡,春秋时楚人,曾助越人勾践灭吴。吴灭,辞官泛舟五湖,莫知所终。【简析】写渡口景象,生动传神,又慨叹大家这样奔忙,都是为名利所累,不懂得像范蠡那样去遨游江湖。但范蠡的辞官,实是为了功成后恐不利于己的缘故,不用这个典故则更好。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茂陵:汉武帝的陵墓。【简析】写苏武见到汉使时的悲喜之情,构思别致。以茂陵寓示武帝已看不到他的归来,更加令人痛心。

  《宫词》[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

  第二篇:《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唐诗赏析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43年7月1日东北出版的杂志《知识7卷6期(总42期〉上。建国后又发表在1957年4诗刊)1月号。

  [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律诗的“律”,为古代“正声音之器”,即正音之标准,亦有规律之意。律诗是有一定规格的,因此,亦称为“格律诗”,这种诗也称为“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是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始见于南北朝,完成于唐代。作者必按照它的规格去作,不能自由地越出它的规格范围,因此,才称之为律诗。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首先,要求有固定字数。五言律诗,全首八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全酋人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其次,要求有固定的平仄形式。不管五言或七言,都有仄起和平起两种格式。其三,要求用韵,五律要求:第一、三、五、七句末入韵,第二、四、

  六、八句入韵,一般情况,第一句不入韵,但个别的也有入韵的,七律:第三、三、七句不入韵,第一、二、四、六、八句入韵。但也有个别的第一句不入韵的,其四,要求对仗。一般是中间两联(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要求对仗。七律唐诗赏析

  [等闲]平常,无足轻重之意。

  [五岭]总称南岭,包括大庾(yǔ)岭、骑四岭、萌渚(zhú)岭、都庞(páng)岭和越城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

  [逶迤](wēi yí),别作“逶迆”或“委蛇”。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绵延不断的祥子。如《淮南子》:“河逶迆故能远。”

  [乌蒙]山名。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和贵州省西部交界处。海拔约二干三百米。有十二座山峰,蜿蜒不断七十余里,主峰在云南,统称乌蒙山脉。北临金沙江,悬崖峭壁,山势雄伟。

  [磅礡](páng bó),广大无边、气势雄伟之意。如陆机诗:“磅礡立四极,穹隆放苍天。”

  [泥丸]小泥球。

  [金沙]指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至四川省宜宾的一段江水。据云,因产金沙而得名(或说因江沙色如黄金得名)。

  [云崖]高耸入云的陡峭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源出于四川、青海两省交界的果洛山,上游叫大金川,南流再折而向北,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长1200公里。两岸高山峻岭,水流湍急,其险恶与乌江和金沙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桥头碑上刻两行诗句:“泸定桥边万重山,高耸入云千里长。”

  [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位于泸定县西,泸定桥是由四川通往西藏的要道。

  [铁索]横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长约三十丈,是用十三根粗铁链,固定在两岸上的悬崖峭壁上凌空架成。因此,泸定桥也叫铁索桥。“铁索”即指十三根粗铁链而言。铁索上铺木板,下距水面数十丈,形势极其险要。

  [岷山]岷(mín)山,绵延于四川、青海、甘肃、陕西等省之间的山脉,是北岭的一段。岷江

  即源出于此。岷山山脉的最高峰在海拔五千公尺以上,山顶终年职雪,故居民又称之为大雪山。山上空气稀薄,行人极少。

  [三军]古时军队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为主军。以后泛指整个军队。此处“三军”是指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而言的。

  [赏析]

  为了走上抗日第一线,挽救中华民族。解放全国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发,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九?一八”后,日本军国主义战领了东北三省及热河,1935年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进攻。此时,蒋介石不但不抗击日本军国主义来保家卫国,反而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而且积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聚集大量兵力进攻北上抗日的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因此,红军为了达到北上抗日的目的,尽可能躲开敌人的进攻,保全实力。不惜绕远路,爬高山,越峻岭,多少悬崖峭壁都踩在红军脚下,多少急流险滩都被红军飞越。  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毛浑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曾这样说:“??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事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这里以准确而有力的描写和评述,揭示了长征的伟大意义。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诗中生动、形象、概括地表现出红军战士那种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红军不伯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头两句点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战略上蔑视敌人和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这是对长征的战斗历程相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高度的艺术概括。诗句中首先肯定“远征”是困难的。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无数个艰难险阻,天上有儿十架敌机不住地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同时党内还有“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和破坏。但红军的回答是“不怕”。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着诗人把遇到的千万件困难,只用“万水千山”四个字加以概括,对“万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难的态度是“只等闲”。也就是“没什么”的意思(或“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在话下”等意)“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这是多么新颖的比喻!把起伏绵延的五岭山脉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为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那佯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滚动的小泥球。想象奇特,夸张已极。是把藐视困难的思想的具体化、形象化。两个动词“腾”和“走”,使静的高山峻岭跃然纸上,换句话说,就是把死的东西写活了。这种反衬的写法,就把红军战士飞越天险、复夺雄关的神威,琳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强渡大渡河时的困难就更大了。五月下旬,红军到达了极为险恶的大渡河畔。当时的情况十分火急,前面有敌人重兵扼守的大河拦路,后边有几十万敌军猛追。两岸都是悬隘峭壁,河床里到处是游涡和暗礁,水流湍急,如万马奔腾,咆哮震耳。剩下的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长三十丈,距水面高数十丈,由十三根铁索架成的泸定桥。铁索上的桥握板被敌人撤掉,桥头又被敌人以重兵把守,怎样才能渡河呢?这并没有难倒红军,他们由党员和积极分于组成突击队,在红军炮火的掩护下,手攀铁栏,脚绕铁索,这样爬过三十丈长。距水面几十丈

  高的铁链桥,冲向对岸,打退敌人,大部队以迅雷不且掩耳之势,迅速过河。获得长征途中又一个伟大胜利。蒋介右妄想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破产了。飞夺泸定桥和巧渡金沙江不同,这是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战斗的场面。诗中用一个“寒”字。显然不是对时令说的,这时应比渡金沙江时还要“暖”才对,但这里却写“寒”字。主要写人的感受。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这个胜利可真是来之不易呀!事后想,真是有些让人心里发冷啊!作者用这个“寒”字,既烘托了险恶的自然再境,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又反衬了红军战士那种奋不顾身、勇往向前、战胜困难的英雄形象。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战士特别喜爱峰峦叠嶂岷山上的千里积雪,全军越过去以后,可以说是人人欢天喜地、笑逐颜开。继强渡大渡河之后,卫翻过几座大雪山,走过人迹罕至、遍布沼泽的大草地。现在又跨过终年积雪的岷山,眼看就要完成最艰苦的行程,离陕北革命根据地已经不远了。不仅甩掉了身后的几十万追兵,而且又摆脱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具有这种心情的红军战士,怎能不欢欣鼓舞、欣喜若汪呢?  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句中的“更喜”和“尽开颜”。与诗的开头两句中的“不怕”和“只等闲”相呼应。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对长征战斗过程的高度艺术概括,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很强。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的对仗又十分严谨、工整,如“五岭”对“乌蒙”。“遥远”对“磅礡”,“腾”对“走”,“细浪”对“泥丸”,“金沙”对“大渡”,”水拍“对”桥横”,“云崖”对“铁索”,“暖”对“寒”。此外,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艰险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的英雄气概。

  第三篇:《杜甫唐诗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写出了无数经典诗歌作品,大家可以在习古堂国学网杜甫专栏中尽情欣赏:杜甫唐诗赏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的代表作还有将进酒等,李白的经典作品实在太多,大家可以到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专栏中欣赏:李白唐诗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首《月下独酌》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下面我我们来欣赏史上最难理解的一首诗: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

  七律唐诗赏析

  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清末王闿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癸酉为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戌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戌日为春社。

  (1)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解析: “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都是有效信息。(4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 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

  (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

  解析:本题属于技巧层面的问题,“简要分析”则需经由“文字”到“内容”再到“技巧”的思维过程。“晖晖”“依依”“离离”是叠字;“情绪有谁知”是设问;“人独处,燕双飞”是对比;“花不语,笑人痴”是比拟。(4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赏析】

  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癸酉为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戌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戌日为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于是日有感而写了这首词。

  词前三句写了四样景象:清波、阳光、柳和草。春水悠远,春阳晴明,柳条轻柔,青草繁茂。安闲平静,与社日人们的欢乐情景,似了无关系。不过,此正是“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如此一片清幽澹远之景,正透出诗人的寂寞情怀。接以径直抒情。“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春来,万物萌发,生意盎然,本应给人以振奋,而诗人却恰恰相反。“逢春”,是触媒;“老大”,才是根源。再以景收束前片:“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竹帘四垂,本已显示极静,复云“庭院静”,则简直静到万籁俱寂了。后两句亦五代翁宏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宫词》)意。“人独处,燕双飞”,一是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足见其情绪落寞;二是以动衬静,愈见其静。词前后各三句写景,“老大”二句抒情。景静情独,而关键在抒情。“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李渔《窥词管见》)。“盖心中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则对镜之际,悲喜随之尔”(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这里极静之景,正映衬了诗人心境之“枯”。但写情并不粘滞,景中寓情亦若不见痕迹。寇准《江南春》词云:“波渺渺,柳依依”。这里却四用叠字:渺渺、晖晖、依依、离离,轻倩澹雅,韵味悠悠。虽景情俱表现出孤寂情绪,伤感的调子却不重,这和王炎“不溺于情欲”的主张是一致的。

  “怯寒未敢试春衣”。这句应上“老大逢春”,用语朴拙真实。本来“夹衫乍着心情好”(李清照),但对于已到“试春衣”之时因“怯寒”而“未敢”的七十五岁老人来说,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踏青”,指春日到郊野游览。古代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诸说(见秦味芸《月令粹编》)。后世多以清明节出游称踏青。“踏青时,懒追随”。那么去了没有呢?结果似乎还是没有去。因此想只要有点山野风味的酒食就可以了。【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蔌”,蔬菜的总称。《诗·大雅·韩奕》:“其簌维何?惟笋及蒲”。“肴”,荤菜。《楚辞·招魂》:“肴羞未通”。王逸注:“鱼肉为肴”。这里说蔌以“野”;肴以“山”,酿(酒)以“村”为宜,用字准确。既有聊遣情绪的一面,也有追求古风的一面。歇拍由外及内,以描述人的心态作结:“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既有野蔌、山肴、村酿,本想拚一醉,只是因为他担心:“花不语,笑人痴”。把人虽老,犹想学少年人模样的情怀,深切地表现出来,为全篇生姿添色。

  这首词写“老大逢春”的“情绪”,丝丝入扣。上片平叙,重在以景衬情,景情相融,不露痕迹。下片写人的活动,尤其“懒追寻”以后的种种心态,真实生动而富有情趣。“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本词遣词用字都颇用心,如开篇连用四个叠字句,渲染春光;“有谁知”,知呢?不知?感情深沉。人独燕双,将前人诗句化繁为简,意蕴不减。以及“野”、“山”、“村”字都移易不得,具见精神。结拍用拟人手法,妙趣横生,花也似知人意了,艺术上都是可取的。

  七、【语文卷·2015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201410)】K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5.(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2分)

  解析: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思路点拨】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的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这首诗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②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③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④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诗词赏析】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这首诗把春天拟人化,构思异常新颖,奇巧,灵动。

  诗的一开头便问道:春天从一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大家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八、【语文卷·2015届广西柳州市、玉林市、贵港市、百色市高三10月联考(201410)】K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乙巳游日本绝句

  [清]吴保初

  万顷云涛立海滩,天风浩荡白鸥闲。

  舟人哪识伤心地,为指前程是马关。

  过马关

  [清]康有为

  碧海沉沉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

  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

  【注】①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安徽庐江人。本诗为诗人1905年东游日本途经马关时所作。②马关:在日本本洲岛西南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③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8.吴保初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示例一: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图,以乐景衬哀情,为后两句抒发国耻之悲张本。后两句通过船夫并不知道“马关”在历史上有何令人伤心的含义,进而表达了强烈的国耻之悲。(3分)

  示例二:触景生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航行海上,途经马关岛,不由联想到当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耻之悲油然而生。(3分)

  解析: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写景勾画了一幅壮阔安谧、和平安宁的海边风景图,但下文紧接着用“伤心”二字点出诗人情感,表达了强烈的国耻之悲。

  【思路点拨】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文章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出自/>红梅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尚余”句在写红梅虽“孤瘦”仍傲“雪霜”的姿容,即使寒气,心寒,也不肯随春;表现诗人的高洁,没有无奈。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1.注意诗歌的题目。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4.调动知识积累。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A解析:表现诗人的高洁。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15.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诗句意义内涵的比较辨析把握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5分)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解析:要注意“决非桃李诗”“决非红莲诗”的含义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韵特征(决非“桃李”“红莲”),林诗为人称道的原因就是这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幽、高洁的气质;皮诗所描绘的红莲的素洁,清雅,确实令人赞赏不已,而石曼卿《红梅》诗则只是从比较外形的方面描写了红梅无绿叶、有青枝而已。这里共有两句,实际可合二为一,比较鉴赏的角度很新颖。

  【思路点拨】把握诗歌主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诗歌题目入手。有些诗歌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二、联系写作背景、作者时代等。读诗歌,就和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时期作品风格也不一样。三、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古人以诗言志,往往会借助特定意象表情达意。 四、从关键词句着眼。一首诗歌中的诗眼,有时是一个字或一个词,有时是一句话,找准这些笼罩全诗的关键词句对把握诗歌的主旨极为重要。另外,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把握主旨。当然,答题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一定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力求准确、快速把握诗歌主旨。

  【诗词鉴赏】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形容梅花孤傲超群的品格, “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都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故”,故意。“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小红”:即浅红。“尚余”,“尚“,还是。“余”,剩余,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霜雪姿“: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 “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指梅花的红色。无端:无来由。【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二)】古诗词鉴赏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现在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 “梅格”:梅花的品格。“在”:所在。 “更”:岂能。“绿叶与青枝”:苏轼《志林》卷十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苏轼的意思是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一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这是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十、【语文卷·2015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K0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①。

  注:①青袍,古时读书人常穿的一种袍子,此指贫寒之士。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 是个地位低微的小 官,经常要送迎贵客,饱受奚落和排挤,诗中常以青袍自嘲。玉珂,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1)此诗题为“泪”,可全诗并不见一“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诗是如何扣题写“泪”的。(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此诗句句写“泪”,前六句用典。(1分)这些典故讲的都是前朝那些令人悲伤流泪的事,如:首句用汉武帝时宫女的不幸遭遇言宫女失宠之悲,第二句化用江淹《别赋》诗意言游子思乡之悲,第三句用了湘妃竹的典故言逝者永别之悲,第四句用了《晋书》有关羊祜的典故言思念先贤之悲,第五句用了王昭君的典故感念昭君远嫁之悲,第六句用楚霸王项羽典故言兵败受困之悲。(2分,六个典故只要指出两个即可)最后两句写作者亲身经历的伤痛流泪之事。(1分)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手法的题目,没有直接写“泪”,但引用典故写“类”,实际是考核典故的作用,答题时答出典故表达的情感即可。

  【思路点拨】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一般来说,典故都有确定的典源。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前人评价此诗“前六句一气赶下,忽以后二句拨转,手段高明”,这里的“手段”说

  的是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手段”说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前六句用了六个有关泪的典故,衬托后两句“青袍送玉珂”的痛苦。(2分)②前六句所述古时伤心之泪,皆不及诗人以一介寒士送显贵出京时感伤之泪,从而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职位卑微、耻居人下的悲愤之情(2分)

  解析:末两句的意思是: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构思异常新奇独特: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后一联,才是本诗主旨。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

  七律唐诗赏析

  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诗词鉴赏】

  李商隐少怀大志,可惜因卷入政治党派的争斗之中,因而一生未受重用,空负满腹才华,只作得一介幕僚,长期寄人篱下,迎来送往,俯仰随人。当他在灞水桥边以一介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出京时,比较之下,贵贱相形,天壤之别,再回想自己有才难施、有志未展,岂不伤心至极、泣而涕下?前六种泪或者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都只是作为铺垫,后一种泪则感受至深,是切肤之痛!

  “永巷长年怨绮罗”,永巷,是汉代宫中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

  长年,不但指一年到头,亦指多年。

  “离情终日思风波”,离情,即离别之情;既是离情,且又终日担心行人路上不可预见的风波,能不堕泪吗?

  “湘江竹上痕无限”,这句用的是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

  “岘首碑前洒几多”,岘首碑,用的是两晋羊祜之事,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如日月,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岁时祭祀,见碑者无不流泪。

  “人去紫台秋入塞”,紫台,即紫宫,指的是汉代宫庭;入塞,就是昭君出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这一句用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这是英雄末路之泪。

  “朝来灞水桥边问”,灞水桥,指送别之处,这是送别之泪。

  “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未有功名的服饰,指失意;玉珂贝壳的马络头上的饰物,暗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

  这首诗八句用了七事,写了七种泪:失宠、离情、伤悼、感德、难归、末路、送别。前六句的六种泪相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只能算是平常之泪,都比不上后面的灞桥送别之泪。

  "

  七律唐诗赏析

【七律唐诗赏析汇总】相关文章:

杜牧唐诗赏析12-04

唐诗元日王安石赏析10-29

唐诗赏析:杜牧《赤壁》04-14

秋兴唐诗赏析10-18

李白《古风》唐诗赏析08-07

《已凉》唐诗赏析11-11

杜甫《夜》唐诗赏析11-02

早起李商隐唐诗赏析11-02

李商隐:嫦娥唐诗赏析10-28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原文翻译及赏析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