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汇总3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让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碰撞火花,培养能力。其间穿插了让词语回家、开火车等活动,使实践活动充分而有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的训练,复习汉语拼音和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竞赛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及生字带出的二字词、四字词,积累词语。
2、建立句子的概念,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进行写词、写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1、相关的词语卡片,“读读背背”CD。2、反映古诗《画鸡》意境的大挂图或投影片。
学生:相关的注音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拼音
1、小朋友,汉语拼音很讲究读音正确。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老师说一组字,你们比较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主地正确地区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韵。引起重视,自主读准字音。)
2、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注音字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帮助纠正读音。
4、全班采取指名、分组、开火车等形式赛读。
5、表扬鼓励,导入下一个环节。 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都读得非常正确,还有一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谁认的字多。
二、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1、分别出示比赛的内容“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
2、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并请他评一评,自己认识多少个字、多少个词。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请好朋友教教。
3、指名汇报读。
4、全班齐读“你还认识我吗”。
5、通过读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指名回答,师相机引导。
7、比一比记词语,看谁记得又多又快。生自由识记。
8、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说。
9、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10、谁能发现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指名回答。
11、小结引入下一个环节:刚才同学们说的句子都是由许多词语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句子中的词语顺序打乱,同学们还能把句子整理出来吗?
三、游戏:帮词语回家,建立句子的概念
1、请七位小朋友带着词语卡片到讲台上,其余小朋友帮他们找到家。要求组成的句子通顺,不漏字,不加字。
2、生自主思考,并试着让词语回家(说一说或写下来)。
3、生汇报,并上台将七位带词语卡片的小朋友带回家。学生评议。
4、总结学习情况,找出出错的原因,再把整句话读一读。
5、指导正确写句子的方法。(1)初读词语,初步建立“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印象。(2)再读词语,进一步建立“谁怎样干什么”或“什么在哪里怎么样”等印象。(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漏字和加字。(4)将句子写下来。
6、出示一组词语,学生练习写句子,看能写几个。
7、学生互相展示、交流。
四、读读,猜猜,玩玩
1、生自读谜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全班齐读。
3、放CD,生跟读,并自己做动作,猜谜语。
4、猜出谜底(蜻蜓),指名说说是怎样猜出来的。(根据外形特点、本领特点。)
5、蜻蜓有什么本领呢?它能为人类做什么?
6、你还了解哪些会捉害虫的动物?(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及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言。)
7、熟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悬念引入,学习古诗
1、师谈话:前面,我们了解了蜻蜓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用自己的`本领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贡献。老师说诗句,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动物。(猜出是公鸡。)
2、出示挂图,请学生自主观察。指导学生说说画面描绘的公鸡的外貌特点。
3、自读古诗,边读边想公鸡的特点。
4、借助图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并背诵古诗。
5、汇报背诵古诗的情况。
6、你还能背诵哪些写动物的古诗呢?试着背给大伙听听。
六、读一读,和鸽子做朋友
1、激趣谈话。师引导学生看窗外的天空,鸽群正振翅飞过。这些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又有什么本领呢?出示短文。
2、自读短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短文的情况。指名读短文,生评议,互相帮助。
4、熟读短文。读了短文,你了解鸽子有哪些本领?生反馈。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鸽子的知识?生反馈。(信鸽可送信,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等。)
6、再读短文,整体感知。
设计方案 篇2
菊花朵朵开
活动背景:
“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正在开展着,底楼大厅边上的一盆盆菊花引起了幼儿的关注与讨论“你们看,这菊花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有的像太阳,有的像面条多好看”……讨论声此起彼伏,菊花的颜色以及花瓣的形状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因此,设计了这样的一次活动,让幼儿大胆运用各种线条组合变化,表现秋天盛开的菊花。并尝试使用炫彩棒渲染,感受秋天菊花盛开的艳丽多姿。这样的新型的作画与表现形式可以更好的引起幼儿的兴趣。
根据《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标准》中“线的造型”中“线的形状的使用”的中:
作品分析:
1、 具有基本形状(圆),并能把线条和形状组合起来,但形象的整体性不强。
2、能用熟练、流畅的`线(直线、曲线)和正确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并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表示整体形象。
仔细欣赏这四张作品,可以看出:
第一组作品中,能用熟练、流畅的线(直线、曲线)和正确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并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表示整体形象。在这两盆菊花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菊花的形状,有线条的组合,同时也有线条与图形的组合,组合的非常的流畅,能够很好的表现菊花的基本外形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特征的菊花,画面非常的漂亮、整洁。
第二组作品中,具有基本形状(圆),并能把线条和形状组合起来,但形象的整体性不强。第二组作品中的第一张作品,幼儿表现的就是花的基本外形特征,经验来源于前期的积累,今天的经验重现,而且花的外形特征都是一样的。第二张作品,虽然呈现了不同的菊花的外形特征,但是形象的整体性不强,线形组合的不是很流畅。
分析与思考:
这两组作品是由班级中能力强的幼儿与能力弱的幼儿两个不同层次幼儿的作品,虽然由于本次活动色彩比较鲜艳,画面呈现的效果都非常好,但是仔细看,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知道菊花有不同的外形特征,但是在表现的时候前期画花的经验主导幼儿完成作品。
问题二:线条组合看似简单,但是由于前期多的是图形组合的经验,所以线条的组合又受到前期经验的阻碍。
我觉得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作为教师观察到了幼儿在绘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就要思考范例的呈现以及现场的示范引导环节是否存在问题,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呈现的范例非常好,呈现了不同线形组合表现出来的菊花形状,但是在示范讲解中,教师第一朵菊花的形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反复思考示范的选择,我觉得卷卷线条组合起来的菊花更加有示范的意义,看似简单,却是幼儿很难进行表现的,幼儿想要表现,但是却表现不出来,所以可以通过示范来解决。
只有把难点解决了幼儿创作起来就会非常简单,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更好的达成活动的目标。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投影: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⑴ 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⑵ 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⑷ 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提示学生可从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人称变换、写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⑵ 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⑶ 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⑷ 我喜欢“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因为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清晨一出家门就有香风扑面的感受。同时,又运用了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生动的写出了“我”出家门时愉快的心情。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要求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播放配乐画面文字)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 ,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板书设计】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山中访友 白云──大嫂 热爱大自然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瀑布──大哥 爱护大自然
悬崖──爷爷 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
……
首尾呼应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精选】07-29
(经典)设计方案07-28
(精选)设计方案08-06
[经典]设计方案08-05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精选]设计方案08-24
(精选)设计方案09-04
设计方案(经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