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2-27 14:58:38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6篇(精华)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方案6篇(精华)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 默读课文两遍,说说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发现花未眠 ,我大吃一惊。(引子)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感慨)

  美是邂逅所得,间亲近所得。(收获)

  我们仔佃观察画中的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感慨)

  举例:李迪、钱舜举等的仔佃观察创作的作品,能让人领略自然的美;

  肯定宗达的作品能给人共鸣。

  长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云彩与作者观察黄昏达到共鸣。

  自然总是美的,但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总结: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三)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 ,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与态度: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

  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逐层深入的理解文章

  三、难点:

  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教具:

  幻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梅花魂》,读课题,质疑。

  那么梅花魂指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解答你刚才的问题

  用笔划下来,可以在边白处作简单的批注。

  (三)深入学习:

  读读你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梅花魂指什么呢?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以下内容随学定教)

  1、(13)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梅花的精神

  学生谈理解,读出体会来

  ②理解中国有气节的人和梅花一样

  ③加入课外资料:我国古代有气节的人物

  过渡语

  ④这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会怎样对“我”说这段话呢?

  (指读13段)

  ⑤外祖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把它送给我呢?

  2、(3)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理解外祖父怎么“分外爱惜”墨梅图

  ②借助外祖父的话理解“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过渡语

  3、(2、7、10、15、16)自然段相关内容

  ①外祖父给我读思乡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诗句

  ②想想外祖父还会给我讲关于祖国的什么呢?

  ③课件:祖国的地图,山河。

  ④出示第七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⑤简单谈,理解10、15、16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过渡语

  (四)回归整体

  1、填空:“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_____。”

  2、结束语

设计方案 篇3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2.教学例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3.教学例3.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4.教学例4.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

  2.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设计方案 篇4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合书布点〕(约10分钟)

  △采点布点 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

  传说:结绳记事 仓颉造字许慎《说文解字》

  萌芽:刻画符号 六书(假借、转注)

  甲骨文:定义、发现、地位、构字四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汉字的作用 智慧的创造和结晶 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说明:学生述点情况较好,都能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性,但对汉字作用的理解存在问题。有位同学把“仓颉造字”说成“许慎造字”。)

  △布点小结

  东汉时,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字典。这里同学们注意汉字构字和使用的“六书”与构字方法的区别,也就是说:构字四法(也有人称为“四象”,没有为学生引入这个概念)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另外两个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我们的母语,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创造和结晶。当然,这一点是所有文字的共同点。作为文字,汉字还有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世界上有些古老的文字随着所在国家的灭亡而消亡了,多数文字都由象形逐渐走向拼音,只有汉字形声表意,历千年而不衰。即使在电脑时代,汉字仍是当今输入最为快捷的文字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通,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说的南方人有可能也不知是啥意思,但当这些话语成为文字时,形声表意的方块字,却人人都能心领神会,彼此沟通。因此,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前面说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学生在述点时,汉字的作用讲的不够,我在总结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前面讲了)

  〔分层推进〕(约20分钟)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师:引导学生看“结绳记事示意图”及小字内容:“古者无文字。其有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强调其“只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文字是通过另一种途径逐渐形成的。”

  “仓颉造字”这个传说:注意两个时间概念“战国时期”、“黄帝时代”。相传他“龙颜侈侈,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②为什么会有仓颉造字引起“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样的传说?

  第二课时

  ①提问: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学生回答集中于解释这个传说,也有同学说仓颉聪明、人们掌握了文字引起万物的害怕等各种答案,但没有同学从古人对文字的态度这个方面来回答问题

  ②我国文字是由什么逐渐演变而来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看书,要求学生标出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

  画出符号,请学生猜测

  ③甲骨文

  ⑴什么叫甲骨文?(学生读课文)

  ⑵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强调:王懿荣)

  ⑶甲骨文在文字演变中的地位?(强调: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

  ⑷什么是构字四法?(回忆上节所说的“六书”)

  要求学生到黑板前完成“阅读与思考”:山(象形)、刃(指事)、林(会意)、渭(形声)。二班和五班,一次OK。六班找了两个学生都没有做对。(好班里的南郭)

  ④甲骨文后相继出现哪些字形?(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引导学生回忆小篆、隶书的有关知识。

  指导学生看“汉字字形图”

  介绍有关“虢季子白盘”的资料。(唇亡齿寒、刘铭传)

  〔贯通评价〕

  本课我们学生了“汉字演变”,我们知道: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是文字起源的传说。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后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结构仍没有变。汉字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同时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第20课“青铜铸鼎”,请同学们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后,阅读第20课的内容,下节课,就不专门留时间让同学们阅读了。

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

  4.感受亲情

  5.理清思路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完成目标:

  1.诵读全文,理清思路(局部思路全文思路)

  2.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掌握并积累几个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

  谜底:归有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明代:

  字:号:

  文学主张:独出于胸臆

  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强调真实感情

  被誉为:“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

  2.作品简介:

  项脊轩:注解①

  志:注解①

  其它作品:《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三)品读

  全班学生朗读全文:

  自读全文:

  提出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抄写在一张纸上)

  朗读第一二段:

  朗读第三四五段:

  (四)集体朗读第一段,协作完成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段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应读出什么效果?

  平缓亲切

  2.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何特点?作者嫌弃它吗?

  特点:小旧破漏暗

  感情:喜爱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如何了?

  不漏

  不暗(亮)

  幽雅(美)

  静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试用一个词概括作者的感受.

  乐

  4.思考并讨论:

  “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是写幽静还是写喧嚣?

  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句.

  (五)理清思路,背诵第一段.

  思路:

  (六)背诵练习:

  理解记忆:根据写作思路练习

  (七)练习

  1.课本108页第一题的1和2小题。

  2.课本第二、三题。

  3.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的联系。

  第一,此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

  第二,小轩牵系着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小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

  第三,小屋是自己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

  此文处处写小屋,实际上是处处在写自己的感情,小屋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绾结,成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设计方案 篇6

  下面是一个德国的电商软件公司,它的办公室设计方案中明确的表达出了设计元素和概念,魔方盒呈悬浮状,这种方格子元素就是它的性格代表。

  这个大空间分为多个办公空间、会议室以及培训室,还有自由活动区提供给员工与外来人员,整个空间可以容纳200人。

  像城墙一样的隔断将办公区和休闲区分开,开放式的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合交流。

  性格可以是一个空间,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给别人一种印象,不管我们是做企业文化还是附加的'东西,都是为了让企业在人们心中形成一个有性格的印象。

  如果你已经确定你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那就在办公室设计方案中表现出来,最后变成真实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设计方案11-08

经典设计方案12-01

[经典]设计方案08-05

(精选)设计方案08-06

设计方案(经典)08-14

设计方案[经典]10-28

设计方案11-04

设计方案[精选]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