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09-03 13:28:16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集合3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方案集合3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设计方案 篇2

  《月光曲》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的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的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进一步落实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及内容的过程中,领悟感情,使重点训练项目化为技能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学习第9、10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重点)。

  2、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意境、内容,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以贝多芬的一句名言引入。

  二、创设情境,整件感知

  1、初步感知:

  看画面,感受情境,谈体会。

  2、合作学习:

  用两分钟时间读第9自然段,组内交流讨论: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指名反馈。

  板书: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3、品读体会:

  根据月亮、海水的变化,把三种层次的感觉读出来。

  4、深入研读:

  个体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层来读一读。

  ⑴ 第一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微波粼粼”“霎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⑵ 第二层:

  自由读→谈体会→重点指导“忽然”“刮”“卷”“涌”→自由读→指名读→站起来读。

  ⑶ 第三层:

  引读→谈体会→重点指导“波涛汹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小结

  过度:

  好一幅美妙绝伦的海天月夜景!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

  1、看板书、理思路。

  2、朗读:

  ⑴ 指名读。

  ⑵ 接读:

  女→男→全班。

  ⑶ 齐读:

  配乐朗诵。

  四、学习第10自然段,拓展想象

  1、想象说话:

  贝多芬美妙的乐曲深深感染了兄妹来,贝多芬离去后,盲姑娘兄妹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时贝多芬,心潮澎湃,飞奔回客店,他一边写,一边想,他想了些什么呢?

  2、情感升华:

  穿插再读贝多芬的话,体会情感。

  【板书】

  乐曲联想

  柔和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 月亮升高

  月光曲

  风卷巨浪

  高昂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设计方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由于现在小学生都因为挑食的坏习惯,导致了一零食代替主食,这种坏习惯不容忽视。

  二、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目标

  1. 通过合作课题小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通过上网、读书搜集信息,培养查找,搜集并简单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知识目标

  1.知道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零食。

  2.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为什么零食会如此受小学生欢迎。

  3.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对小学生的影响。

  三、活动的对象及课时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课时:18课时左右,每周一节。

  四、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五、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题生成,制定计划,师生讨论。(4课时)

  1) 小学生喜欢吃什么样的零食;

  2)一天要吃多少零食;

  3)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会想吃零食;

  4)为什么小学生喜欢零食;

  5)什么样的零食才算健康;

  6)要怎么才算科学食用零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分组活动,观吃零食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调查。 (4课时)

  1)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信息等方式收集信息;

  2)采访同学,家长,行人(老师),专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小组汇报,分享成果。(4课时)

  1)统计,资料汇编,小组汇报,分享成果。

  第四阶段:汇报展示阶段 (2课时)

  第五阶段:评价阶段 (2课时)

  第六阶段:知识拓展。(2课时)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吃零食对他们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数据并分析的能力。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等能力,引导学生作好记录等工作。

  六、 作好活动记录和研究工作。设计表格如下,发给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11-11

设计方案11-03

经典设计方案12-01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经典)08-21

[精选]设计方案08-24

设计方案(经典)08-14

(经典)设计方案08-30

设计方案(精选)07-27

【经典】设计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