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六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践行核心价值观,迎新春,送春联, 献爱心。
二、活动宗旨:
感受原创春联魅力,展示书法艺术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乡村新春喜庆气氛,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活动目的:
在羊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举行这个活动,一是为了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弘扬春联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增强大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增添一份亮丽喜气的色彩。三是给那些喜爱中国文化擅长书法的老文艺工作者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活动背景:
春节即将到来,各种各样有关节日的活动都在举行着,春联又叫“门对”、“春贴”、“对子”,它是几千年来的传统,它象征着喜庆,充满着吉祥话语与祝福,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爱,很具吸引力。区老科协已经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其中一个重台戏就是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本次送春联就是正式拉开价值观系列活动的序幕。
五、活动单位
在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区文广新局领导下,由区老年书画影协会和区老科协联合举办。
六、活动内容
本活动强调的是“写”与“送”。我们免费为群众提供成品春联。采取提前写与现场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七、活动安排
(一)2月2号召开社团内部动员大会,介绍活动策划方案,详细安排社团人员具体分工。
(二)由副会长兼秘书长负责带领相关人员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春联创作和前期成品春联的写作工作,印制好500张以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单,做好送春联点的前期准备,联系确定好工作车辆,在2月3日到8日期间完成。
(三)2月9日由秘书长负责送春联当天所需的东西,如毛笔、彩墨、纸张等相关物品。召开相关人员例会,主要是动态调整前期的相关不足,以及整理成品春联。
(四)2月11日,参加送春联活动人员上午7时在老街桥头餐馆用早餐,8时准点出发。9时到达工作地。午餐后返回湘东。
八、活动经费
本会今年计划开展两次送文化下乡公益活动,春节前为第一次,党的生日进行第二次。
两次活动经费包括租用车辆、伙食、人员误工补助、活动相关物品购置等,预算要5000元以上,由区政府职能部门拨付。
设计方案 篇2
1 后浇带的概念及其功能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要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变形缝,即称为施工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按功能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考虑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的原则。这就是利用“后浇带”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性伸缩、沉降缝的目的。
2 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2.1 模板
后浇带的堵头板要根据接口形式制作,按后浇带部位钢筋的大小和间距,在模板上钻孔安装钢筋,检查模板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使用木模时要刨光并刷脱模剂,模板封口不能有缝,以防止后浇带处混凝土跑浆1出现蜂窝孔洞。
2.2 混凝土配比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宜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无收缩混凝土可用普通水泥掺膨胀剂或使用膨胀水泥在实验室试配,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旌工时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2.3 施工工艺
后浇带施工时,必须凿除接缝处的浮浆,凿毛表面,充分洗刷清除缝内杂物,特别是底板处杂物一定要清理干净后才能支模。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润泵砂浆一定要按要求运出施工部位,不能浇筑在后浇带内。
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后浇带确定。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施工混凝土,伸缩后浇带由于先浇的混凝土水泥品种、水灰比、养护条件不同,必须待收缩完成后进行,一般以施工后60d为宜。由于工期特别困难时,也不宜早于28d。
后浇带混凝土浇灌必须连续从两个方向浇灌,在中间合拢且不留旌工缝。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溜槽,防止混凝土离析。后浇带振捣应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为l0~30s,以混凝土开始浮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超振,特别是有梁的地方,由于钢筋较密要特别注意,可以准备小直径的振动棒。
后浇带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养护,在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夏季应覆盖草袋浇水,防止太阳曝晒:冬季采用蓄热养护,防止混凝土冻融。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2.4 后浇带底板的施工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后浇带板筋一般为厚板筋的双倍数量,因后浇带板底筋数量多,给后浇带砼施工前的清洗工作带来困难,为了方便后浇带板底筋的清洗,避免板筋长期受积水的浸泡,后浇带底板必须预先进行麓工处理。充分利用后浇带地梁梁底加深部位作为后浇带板的集水坑,在后浇带底板面上做1%的坡度使底板积水能流入地梁底,及时排水避免了因后浇带底板积水而腐蚀板底钢筋。
3 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过程的常见问题及原因
3.1 常见问题
底板后浇带常常因为作业条件差,难以清理完善,后浇混凝土难以保证质量,而使地下室地梁、底板的混凝土截面受损、下部钢筋失去混凝土保护,使后浇带成为结构薄弱带。
清理底板后浇带时,在密集的梁、板钢筋中进行凿剔、出渣等清理作业,作业条件非常困难,稍不慎会凿破板底的防水保护层、损坏下部的防水层。有的工程底板后浇带封闭后变成了地下室底板堵漏的主要对象,还有的工程底板后浇带随着混凝土的封闭即出现细小的泉涌现象,个别工程先后反复清理、隐蔽检查多次方才最终验收合格。
3.2 原因分析
底板后浇带位置低洼,位于建筑物相对最低洼处,非常容易汇集积水、淤泥、垃圾等。
后浇等待的时间长(伸缩后浇带不少于42d,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之后封闭,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清理维护工作量大,费用高。因疏忽维护而使之成为积水池、垃圾坑。
管理手段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后浇带到期准备封闭时,因清理作业条件困难。不愿作大的清理投入,忽视质量,草率了事。
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对排渣、清淤问题考虑不充分,没有设计排水、排渣通道,污水、杂物落入后,不能够顺利排出,积淀成害。尤其是在横穿后浇带的地梁位置,形成深深的泥水渣池,密集的地梁下部钢筋被埋在很深的沉积物中,清理条件极其困难。
防水保护层上没有设置隔离层,剔凿后浇带中混凝土、砂浆废渣时,凿破板底防水保护层,损坏防水层。
后浇带止水构造设计不当。有些设计者将中埋式止水钢板设计成向下弯折的形状,这是错误的,向下弯折的止水钢板并不能盖住上升的水流,反而会给清理工作造成障碍,使钢板下侧难以清理完善。
4 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沦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
4.2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个整体,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一些,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一般不宜断开。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
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士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隋况确定。
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塌落度小一些,既保证搓捣密实,又不跑浆,使1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增大配筋率减小钢筋直径即细筋密配有助于减少裂缝。
结束语
后浇带在地下底板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按照规范要求灵活设计,严格按图精心操作,细致施工就可避免结构出现问题,完全可以达到结构自防水的目的。
设计方案 篇3
一、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趋势
1、办学模式多元化、综合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量上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于是,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自己的特色,找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2、长远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校园管理
大学是一个创造知识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校园管理要站在大学总体定位、构想和布局特性的基础上。在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渐促成匹配学校人文精神的整体环境,保证校园整体的长期性、稳定性,形成具有丰富时间性的空间并保持长期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让校园规划和管理具有灵活性,能根据学校的变化进行微调,既可充分利用具有限定使用年限的设施,又可以预留足够的空地,以便将来随着校园发展的需求,局部性地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或者增建。与此同时,必须努力保持需求平衡并妥善运营还没有形成固定化利用形态的设施。
3、开放的空间构架
大学是教授、专家、学者和学生等自由交流的场所,具有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大学之间的联合和大学内的学习互助比较频繁。在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既要有“整体”性的理念,体现严谨性和统一性,又要能透视“内部”的建筑物等,形成进出方便的空间构架。同时,要设置公共空地,即开放空间。这样的开放空间不但可以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促进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也可以作为人群休息活动的场所。我们所指的开放空间不仅仅是绿地、广场、运动场等一系列可以供人群活动的外部空间,也包括研究室、图书馆等建筑物内部的开放空间,甚至还可以链接到大学外部的开放网络。在这样的开放的空间环境下,不同立场、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跨越专业的界限,共同来营造一个聚集着不同类型的人群的空间。同时建筑物的标识也很重要,应根据已确定的学校品牌定位及宣传主题,进行品牌宣传的首层设计,即VI设计。简而言之,VI设计就是对外宣传主色调的确定,决定着品牌宣传的第一直观视觉效果,是学校品牌对外宣传的第一感官,必须高度符合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及自身办学特色,形成耳目一新、独具一格的宣传效果。
二、大学校园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1、大学校园新理念
整体化即强调大学校园的整体设计,提倡从整体校园范畴研究最适宜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规划模式。在理论层面,整体设计视大学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规划的各要素归纳为一个整体研究对象进行考虑。具体到方法论.整体设计既强调各专业(规划、景观、建筑)的整合.也强调多学科(社会学.建筑学、生态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的文叉渗透与相互促进。从实践角度讲,整体化校园规划强调以清晰明确并贯彻始终的规划结构来统领全局,对功能分区、文通流线、绿地景观等的规划均须依据设计的核心理念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对建筑群体的轮脚造型、外部空间形态.环境氛围的整体把握以营造丰宫而统一有序而充满灵性的校园空间:反对孤立.片面地从校园局部入手进行规划
2、生态化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是当今建筑与规划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校园规划应以薄,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强调营造缘色校园还,注孟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的问题。以校园绿化环境的曹造为例一方面要对荃地中的自然山地.河流湖沼等原有生态环境采取以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功能分区建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布局。另一方面.也要,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使人工与自然环境触合渗透相得益彰.校园规划应该根据校方提出的建筑面积要求.规定合理容积率和绿化率.并严格贯彻执行.最终为校园营造出山水相映绿树成阴鸟语花香、优美而健康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
3、地域化
地域化强调综合当地地域及校园文化的特点.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与文化氛围.首先.规大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如何创造一个优雅宁静而且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非常必要。创新是现代大学提出的第四个功能,所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大学办学的根本宗旨,也顺应了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划应要充分考虑攀地内部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特征和城市背景.针对其特点进行结构布局。其次应注地域文化。
4、人文化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在校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并薄,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创造既能满足师生学习要求.又能激发文流创造的空间和场所.主要内容包括:强调环境育人.1视公共空间与室外空间的创造及优化.建构多层次的交往场所:依 据尺度人性化、以人为本.步行优先等原则组织多个文往空间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公共空间。
5、场所化
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知识讨论的空间环境在校园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校园中创造这样的信息环境:老师与学生可以不期而遇,坐下来讨论学术问题,使创意在讨论与交流中迸发,课内课外学生均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校园交往的空间往往是多层次的。先是室外多层次的公共的绿化平台,再至室内外的小尺度过渡空间,最后到具有较强领域性的室内空间,形成了多层次互相渗透的交往空间。 校园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自然环境,使校园建筑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高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心情愉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通常把校园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设计:一是规划校园中心区域设计,以水系原貌、自然山水景、人文景观为主,以小广场、活动中心、人行步道为辅,人们可以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群体组团设计,包括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建筑物之间的庭院空间。在保留已有建筑数目、水文景观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次改造;三是在建筑物内部设计,应该适当地增加人工绿化生态环境,如绿化廊道、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绿化平台等。这样将三大部分成为有机整体,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一致。
三、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 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有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团队内外部知识源的挖掘,用文化影响激励团队成员知识源共享的意愿,增强其解释与阐述知识能力等对于激发创新团队知识转移效率大有助益;团队可以通过规划团队发展战略,设置岗位目标,加强绩效管理等措施强化其成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求,催生其主动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动力。只有创新团队知识源的知识通过转移媒介转移到团队成员或其他组织知识接受者,才能使团队保持创新活力。因此,对团队知识实施有效管理是创新团队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背景:
《我的故事》是反映小班幼儿认识自我的教育内容,由于认识、探索的对象来自于认识肢体的自身,这对小班幼儿来讲无疑是件神秘又充满情趣的乐事,于是引导他们通过自己周围的人际环境来认识自己,使幼儿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通过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大胆展示自己,并进一步通过游戏、手工活动,让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一样的自我,获得一种愉快的自我体验。
主题目标:
1、以课程为主的课程安排,重在引导幼儿对个别性的“我”的感知与体验。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更加喜欢自己。
为此我们安排以下几个主要活动:
活动安排:
1、社会“妈妈真爱我”
目标:初步感受妈妈的字,知道妈妈很关心自己也很辛苦,愿意听妈妈的话“我的属相”
目标:知道自己的属相,并选用相应的图标表示,并能用短语介绍自己属相的故事。
“男孩与女孩”
目标:能区分男孩、女孩的性别不同与明显的外貌特征,能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美术“这是我”
目标:能大胆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能发现自己的五官特点,喜欢自己。
3、语言“熊猫的客人”
目标:懂得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
“小猴请客”
目标:知道做主人要热情,有做小主人的积极愿望。
4、音乐“表情歌”
目标:感受人的不同表情并用不同速度和不同表情学唱。
“客人来了”
目标: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5、综合“妈妈,节日快乐”
目标:知道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6、数学“比高矮”
目标: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我的玩具”
目标: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并说出物体的数量(5以内)
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 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 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 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 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 ,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
明确学习目标
生朗读课文
两位学生默写课后词语的注音并解释。
讨论交流。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小结(教学反思)
学生对 课文语言赏析较好
课前预习效果不好,一部分字词注音不准确
阅读课文不流利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 勤
紧张旋律
设计方案 篇6
小组课题: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行动力提升小组
导师:
领导团队:
小组的设计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做事情的时候总喜欢拖拉,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虽然这总是体现在小事上,但见微知著,日积月累,人不自觉就会产生一些惰性。而且,大学生对拖拉产生的内在深刻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如拖延成因中有一个原因是自我贬低,担心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甚至颓废的心理状态,后果很严重)。
我们组可以提供给组员一个平等轻松的平台,通过工作者的引导,让组员清楚认识到拖延的成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能正确规划时间,改善自己拖延的态度,从而做到行动上改变。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主要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系统理论,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讨论及工作者的引导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会开展一次组前会议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主要是破冰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拉近组员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引出我们的主题。第二次活动则切入主题,走进拖延,主要以分享交流互动为主,通过活动,小组成员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从而不断成长。为实现小组目标奠定基础。第三次我们计
划是进一步深化主题,同时进行一下评估。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运用一些工作方法,如赋权,给组员一定的权力,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同时也会运用一些专业的技巧,如同理心、真诚和接纳。在交流过程中,工作者要价值中立,设身处地的体会小组成员的感受,站在组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工作人员必须是真诚的,并且会对小组成员做出诚实的回应,是组员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还要学会接纳,接受每一位组员的行为语言及想法。
但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倾听,不仅工作人员要仔细聆听组员的想法,也应告诉组员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组的理论架构(治疗方法):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非常重要,人可以借观察和模仿学习新行为。我们希望通过练习设计、游戏及小组讨论,让成员观察到各种拖延的行为及其后果。所以成员间经历、经验的分享的材料,可以给每个组员提供学习的榜样及前车之鉴。
2.系统理论——在小组内部,组员之间存在这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小组有以下四个作用:整合、适应、模式维持、目标实现。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尽力将组员之间的
关系协调好,努力培养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做好组员之间的权力分配。特别是要注意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融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组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组员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工作人员以各种小组活动将组员团结在一起,保证小组实现小组目标。
小组的目标及目的:
1.总目的:改善组员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其做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2.具体目标:⑴让成员认识拖延的成因
⑵学会如何规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⑶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生活态度。
小组的服务对象:
1.服务对象群体:在校大学生,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教育背景不限.
2.服务对象特征及需求:对本小组课题感兴趣,有拖延状况并愿意尝试改变的同学或已改善拖延状况并愿意分享经历的同学.
小组的特征:
1.性质:自愿封闭式小组
2.持续时间及聚会频率(日期/次数):20xx.5.23----5.27,为期两周,
每周两次聚会.
3.规模(人数):6--9人.最终以实际情况来确定.
4.聚会时间地点:随机安排.尽量不占用组员上课时间.活动地点借用社工实验室.
组员招募方案:
1.宣传:于北区综合楼张贴海报.于校组织内进行宣传.
2.邀请:小组领导团队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PS:以宣传招募为主,邀请招募为辅.
评估方法:
1.在小组前面谈及小组最后一节时,组员将被安排完成同一份问卷,以比较它们在参加小组前后拖延行为的改变.
2.在小组的最后一节上,组员分享及提出意见和问题.
3.观察员在小组进行时的观察及分析.
4.组员出勤率及参与投入程度的评估.
第一节活动——相见欢
地点:
目标:
让组员互相认识
建立组员间及组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让组员认识本小组活动的目的及目标
鼓励组员发表对小组的期望
活动时间:45—60分钟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8-31
教学设计方案07-08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12-23
薪酬设计方案08-31
设计方案格式12-01
命题教学设计方案05-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7-29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2-14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