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剪一段时光去“充电”散文
作为一名在最基层工作的盐业职工,我是充实的也是快乐的。充实是因为每天都有满满的工作要完成,没有荒废大好时光,快乐是因为每天都能与自己喜爱的写作亲密接触,可以愉悦心灵。在人生最美好的二十多年青春岁月里,我用手中的笔描写盐业工作歌唱现实生活,收获了刊登在各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几十万字的文章,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几十本证书,每每看到这些,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占满了我的心间,但是,同时也感觉自己好像要成为“江郎”,积累的知识即将被用尽,眼界好像是青蛙,永远只能看到碗口那么大的天,心里不免浮出一丝丝悲凉一丝丝疲累一丝丝烦脑。
好在4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汉滨区委宣传部的美女干事康娜,在电话里用她那甜美的声音告诉我:你获得了汉滨区20xx年度优秀通讯员,并被推荐到陕西日报社学习培训。挂断电话,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我们一个小小的盐业部门职工,能够在强手如林的汉滨区30多个镇办、上百个部门、几千名写手里获得名额有限的“优秀”,确实是个意外,喜的是我的勤奋努力没有白费,成绩得到组织肯定,还能到陕西省zf“喉舌”的陕西日报社去提升水平,开阔眼界,真是喜出望外。可是,我心里也在犯嘀咕,我知道我们单位人少工作量大事务多,而且培训费要单位掏,领导会不会让我去?怀着试探一下的忐忑心情,我拿着陕西日报社发来的通知和区委宣传部领导签字的文件向领导汇报,没想到,领导爽快地答应说:“去,应该去学习,充充电,加加油,提高写作能力,为我们盐上再多做宣传”,领导的话如一股暖流滋润心田,让我充满了感动,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单位领导受人尊重的原因,也是汉滨盐行业能够精诚团结,部门虽小,贡献很大的原因吧。
我紧赶慢赶,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于4月中旬,和汉滨区的另外7名通讯员,一同乘坐西康高速,向省城西安进发。坐着平稳舒适的高速客车,欣赏着公路两旁雪白的槐花、嫩绿的树叶,我想起原来我们安康到西安可是要费经周折的,因为两座城市中间阻隔着绵延千里高大挺拔的秦岭,需坐火车经汉中、宝鸡、咸阳,绕行2000多公里、17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国家在高大的秦岭山下钻了一个18公里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终南山隧道,仅用2个多小时就拉近了陕南安康和关中西安的距离,我们不得不感叹国家科技进步的神速、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培训地点在长安区的西北饭店,到达之后又是一惊,我们发现报名的大厅竟然围的水泄不通,一问才知道,本期培训班报名人数太多,超出了教室的容纳能力,许多报了名的通讯员还劝退回去了,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一期也有420名通讯员,我真是没想到,在如今还有这么多人执着文字爱好写作,这也说明了文字没有过时,写作有人追求。我们几个兵分几路,用了3个多小时,站的腰酸腿疼挤得汗流浃背终于报好名,然后就各回宿舍,为第二天的学习养精蓄锐。
培训的课程设置很特别。有新闻的、有摄影的,有经济的、有社会的,有传统的、有现代的',尤其是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一课,开始我不明白这一课到底与写作有何关系,听了以后才弄明白,老师通过讲授文化与修养,教我们作文先做人,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作品境界,让我们懂得写作和任何事情一样,要打好做人的根基才能写出好作品,真是让人脑洞大开、眼前一亮,真正佩服老师们的一片苦心。
授课老师都是陕西日报在一线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许多获得过“中国新闻奖”或是“陕西新闻奖”,他们把握着当前新闻宣传的最新动向和脉搏,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讲课理论联系实际,精彩纷呈,新闻事例信手拈来,对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摸索的通讯员起到了点化提升作用,给下一步写作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动力。
授课中的两位记者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位是陕西日报社子报《三秦都市报》80后记者姬娜,她生于陕北子洲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庭贫困,上完初中后选择了上中专,2001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当教师,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中埋藏多年的记者梦,2002年2月,她去上了4个月的高中竟然考上了大学,2006年通过考试应聘成为三秦都市报记者,工作一年后,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对新闻的敏感热爱以及新闻前辈们的指导,采写了大量的民生、经济、社会新闻、深度报道以及大型系列策划报道,被评为三秦都市报“首席记者”,并连续7年度24次荣获该称号,多篇稿件获得陕西省好新闻奖、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陕西日报社好新闻奖等,被评为陕西日报社“名记者”、三秦都市报“突出贡献标兵”,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手。她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传奇经历,让我们学到了什么是理想、执着、奋斗,学到了活着的意义。还有一位是陕西日报社53岁的编辑记者贾玉峰老师,他说以前来这个会议室,他都是在下面尽一名记者的职责,今天能够在主席台为各位上课感到很无上光荣,他要站着为我们讲课,一个50多岁的老人就这样一直站着为我们讲了3个多小时课,我们坐在下面深感愧疚,他用言传身教让我们懂得了敬业和对新闻写作的尊重。
参加培训的通讯员都是来自陕西各县区、各行业的写作爱好者,年龄小的20多岁,大的50多岁,他们都是带着对写作的热爱、带着实践中的问题而来的,所以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听课认真专注、课间交流探讨、课后联系切磋,并建立了和微信平台,为今后学习交流打下基础。
一周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一次培训也许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我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盐业部门的通讯员,这次学习,感觉自己就像《红楼梦》里面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是一次提升水平和境界的学习,会在我的人生里留下美好的记忆。
回来后,我也在想,我为什么一天不构思文章、不写作心里就会发慌?难道写作和我与生俱来?冷静思考后,我觉得,我爱好写作其实就和养花人爱赏花、钓鱼人爱垂钓、旅游人爱周游、锻炼人爱健身一样,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爱好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