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遗风散文

时间:2022-10-01 07:32:3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遗风散文

  这两天,我们卖场不断地从各地购进品牌不一、内含各异,但包装均很华美的的粽子。价格也在七八十到两三百百元不等。

端午遗风散文

  下班后稍一注意,沿途的大街小巷的摊头上,也多了不少卖粽子的摊位。有的是刚刚包好,你看那新鲜碧绿的,有棱有角的样子,让你忍不住地买上几只回家煮煮;有的早已在锅里蒸煮,缕缕清香增添你无尽的食欲。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说明:端午节即将来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在汨罗江(今湖北秭归县内)抱石赴江的大诗人屈原的。随着时光的流淌、岁月的变迁,其内涵又不断地有了新的变化,比如有的地方叫丈母娘节。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可能是永久不变的遗风了。

  我的童年,是在苏北一个临海小镇度过的。

  那时每逢端午前两天,一放学就匆匆忙忙地往家跑,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拿起小网兜或用柳编的菜篮子,一溜烟地往长满像一道道绿色屏障的芦苇的荷塘边跑去。生怕稍迟一点芦叶就被人采完似的。

  其实那都是不必要的担心,也是孩童心里真实写照,因为在当时的那里,有的是采不玩的芦叶。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心里,一则是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夸奖,另一方面似乎是为了能早一点吃上那在当时不是什么奢侈品却算得上是美味的粽子。

  到了端午头一天,父母就将上一年早已准备好的茅草或者蒲放进井水里浸着,使它变得柔软而有韧性,准备第二天包粽子用来包扎。这一天小镇就开始沸腾起来,大人们领着小孩购买新的夏装、五颜六色的绒线、玄黄、红萝卜和酒,还要买上几斤肉、鱼什么的。总之,其势好象一点不亚于春节时分热闹和繁忙。看过《白娘子传奇》的人恐怕比我还要清楚。

  这个时节,在农村,大人们是及其忙碌的。因为这时候不是逢上收麦时节,就是碰上插秧时光,但再忙碌这一天吃过中午饭都要放下手中活计,即使身披一身深黛近墨的麦灰或两腿沾满稻田那黄色的泥巴,妈妈都要静下心来,拿过一只小板凳,坐到上午浸泡好的糯米盆前,不慌不忙地包起粽子来。

  那糯米被浸的圆滚滚的恰似一颗颗粉色珍珠,妈妈首先将已经煮了一下的芦苇叶剪掉根部,顺便拣分一下宽窄,再将茅草或蒲剪成40cm左右,然后拿起几片芦叶一卷便成了圆锥形的芦筒。用勺子盛到大约4/5处的糯米,随手再塞进大枣,花生,红豆......再有规则绕上几卷,一个粽子的雏形便出来了,最后用茅草或蒲来个蝴蝶结,一个完完美美的粽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每逢这时妈妈常会拿着第一个粽子引逗我:“拿去吃吧!”我明知这时不能吃,但总是忍不住地流下早已忍着的口水。

  在家乡,粽子的包法略有不同,按芦叶片数,分为三叶,五叶和七叶。三叶粽略感矮胖。七叶粽唯显修长。一样的芦叶包一样的糯米及馅料。但七叶粽的口味就是好。哪怕你就是放在同一锅里煮也是不这样。其原因估计是其形修长使得使得芦叶的清香浸的更加丰满。

  端午节的那天早晨,爸爸总是领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到长满芦苇的河塘边,用毛巾打芦叶上的露水帮我们洗脸,说这样是为了即将来临的夏天不会喷嚏。至于是否有科学道理我至今也不清楚。

  然后我们就争先恐后地往家跑,来争抢妈妈刚刚煮熟已拨好放在碗里的粽子。吃粽子也有几种吃法:有人喜欢直接拨了就吃,显得本色本味;有人喜欢蘸着白糖或者古巴糖吃,感到绵中带脆;有人喜欢放上糖然后浇一点开水捣碎一下吃。我的吃法就是最后一种,因为这样甜味都沾满每一粒米显得更香甜一点,也让糯米黏度减轻很多,显然是更滑润一些。

  吃过粽子后,妈妈总是把粽叶重新清洗干净,然后再和剩下来的芦叶一起小心翼翼地扎好,晾到绳子上去晒干,以备日后不时之需再次使用(在当地,不是端午节那一天要包粽子,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每逢乡里乡亲建新房时,也要包粽子作为礼品去恭贺)。原因是芦叶过了这个节气就开始苦涩,无法入口。也是为了芦苇更好地生长,不忍再去摧残它们,以免影响其产量。因为芦苇长成后作用很大.

  妈妈收拾完粽叶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新嫩的红得放光的萝卜,切成一片一片的放进盘子里,然后每片萝卜上撒上绵白糖,再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且是我们孩童够不到的地方晾着,否则定会被馋嘴的我们当即吃掉。 然后拿一把镰刀到河岸边上割上一捆艾草及菖蒲,插到各个门窗的边上。说是用来驱风避邪,实际上则用来驱逐蚊蝇。因为这两种植物暗香的气味本身就会使蚊蝇不敢靠近。

  刚放下的镰刀还未稳定,妈妈再次拿起,顺便再拿一只篮子。去寻找百草的嫩头:什么田七,三七,车前草,蒲公英,杨柳枝条,还有我很多至今都叫不上名字的,当然里面绝少不了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的中饭可谓是丰盛。一般都有七碗八碟的,记得就是在再困难也少不了当时的奢侈品——鱼肉。值得一提的还有那大米饭,因为一般会在大米里掺上适量的糯米,做饭时又放上几片芦叶,使煮出的米饭略显淡淡的绿,宛如一粒粒来自缅甸的细小的翡翠玉石。清香的味让你顿时食欲大增。当时心情就是嫌自己肚子太小,否则都会连锅都一道吃下。

  午餐后不久,妈妈就将用百草头煮沸的开水用舀子盛到一只当时洗澡的大木桶里。顿时厨房又弥漫着另一种清香。让你说不出,道不明的沁人心脾。透过蒸汽向桶里望去,碧绿碧绿的。然后用凉水勾兑,温度适中,让我们清洗自己。因为我在家里最小,所以妈妈这时总是用毛巾帮我浑身擦拭数遍,嘴里还不断的唠叨“看你脏的象泥猴一样,洗后一定要注意卫生”洗的时候让我浑身冒汗,可一旦身上水汽一干,那种凉爽劲足以让你凉爽一个夏天。这时妈妈又拿来晒好的红萝卜蘸着用酒溶化的玄黄,小心翼翼地给每个孩子擦拭耳鼻手腕等,其用意是为了仿止蚊虫或蛇蝎的叮咬.蛇的确怕玄黄,要不怎么有<白蛇传>中玄黄惊变那场戏呢?

  每逢这个时候,妈妈又会拿出灿若雨后彩虹般的绒线,在我们的脖子上手腕上结上一个个蝴蝶结,还在脖颈上同时系上一个绣着花草图案的香荷包,不时发出各种淡淡幽香。里面有去年荷花的瓣,栀子花的苞,也有今年玫瑰花的蕾,蔷薇花的芯,同样少不了端午节的艾草和菖蒲的嫩芽。可见妈妈为了这一只小小的香荷包止少费了365天的心神,要不怎能有即将开放的栀子花呢?

  这时如果是富裕的人家,在扣绒的同时,在孩子的脖子上系上像现在的项链一样的用金银制成的锁枷来炫耀一下。提起扣绒也有一种说道,就是扣在我们身上的绒线,无论你把它搞得多脏,你怎么向妈妈怏求,一个月内她都不会把它剪掉,必须要到六月初六那天才可以。说是绒线与自己将来的姻缘有关。到这一天母亲会把剪下来的绒线,扔到屋后高高的树枝上,据说不久就会被多情的喜鹊衔到天河,用来搭建七月初七的虹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的相会。由他俩再来指定凡间的姻缘,如果真是如此,我和某人的绒线可能就被喜鹊放对了位置,却被指错了时光。

  在这天下午三至四时,就像有的地方赛龙舟一样。在那浓荫掩映的村头,总会响起锣鼓的奏鸣,胡琴的抑扬。一对对跑旱船的轮流上场。高昂时让你仿佛看到秭归的千舟竞发,低吟时让你又好象听到三闾大夫的《离骚》和《国殇》。

  到了晚上,整个村子再次沸腾起来。大人小孩都是草草吃过晚饭,然后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提着小板凳,奔向早已被汽油灯照的通明的社场,去看土生土长的淮海戏。但这一天和平时演出有点不一样,无论是演折子戏,还是大戏,在刚开始时,总会有一位身着素服,峨冠博带的演员来一段“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夜深了,整个村庄开始静下来,一轮弦月渐渐西坠,从近处的鼾声中可以听出:三麦的丰收的喜悦和对下秋收成的憧憬!

【端午遗风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古韵遗风花容天下07-02

古韵遗风语录08-15

端午 散文05-12

写端午的散文05-12

端午现代散文05-13

端午小散文05-13

端午家宴散文06-19

情浓端午散文06-22

古韵遗风唯美古风句子01-16

端午节 散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