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台山游记散文
一,兄弟聚首
1999年暑期,应三弟之邀,与二弟携宁儿前往五台山旅游。
8月1日清晨,太阳尚未钻出地平线,我们已搭乘列车,经保定转达山西阳泉车站。阳泉属于地级市,虽算不上什么大城市,却也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其街道宽阔,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生机盎然景象。来不及仔细欣赏,便忙于搭乘汽车,赶往三弟寓所——平定县城。三弟全家早已等候街头,翘首张望。兄弟相聚,委实欣喜若狂。
晚上,三弟设宴,互道家常。两位侄儿天真烂漫,布菜敬酒,轮流把盏。亲情浓郁,气氛热烈,几乎使人感动得下泪。三弟一家,在平定已扎根多年。每逢佳节,都特意带回汾酒,玻璃瓶装的、瓷瓶装的、38/53度的应有尽有,喝到嘴里绵甜、窖香的感觉特别浓烈。但对它的品味,特别是那酒文化的体验,尚属肤浅。今日品味,意蕴非凡:他乡聚首,汾酒故里,加之三弟绘声绘色的描述,这诗酒文化就怅然生发起来。
三弟颇有些文采,平时尤喜诗词歌赋。三杯汾酒下肚,便兴致大发,他说:汾酒,乃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等特色而著称。汾酒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北齐武成帝极力推崇,载入二十四史,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
唐代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时的“杏花村”给诗人莫大的喜悦和宽慰,并使其内心感触扶摇直上,由低沉直至火热激昂,足以衬托出“杏花村”给人带来的激情和亢奋。
说话间,三弟劝酒,彼此互敬,直喝得心旷神怡,手把酒瓶爱不释手。
不知不觉,皎洁的月光早已泻入窗内,与白炽灯光交织一起,相映成辉。二弟突然有了灵感,随口吟一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莫使金樽空对月”。大家欢笑着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唐人的诗酒文化广为流传,可谓脍炙人口。三弟说不妨将二句改为“劝兄更饮一杯酒,金樽分享酒中月”,大家异口同声:“妙极!妙极!”
又一杯下肚,已觉得心酣耳热。我虽酒量不佳,却也兴致盎然,于是附和三弟:“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兄弟三人同时举杯,并彼此相约,期待年年相聚,岁岁重逢。
二,冠山访古
第二天清晨,兄弟一行五人(其中有飞儿和宁儿),先游冠山,权作五台旅行序幕。
传说孔子曾修学此山。作为一介书生,无论如何也要去追寻一下中国文化、文教之鼻祖的踪迹。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大约颠簸了两小时,眼前突现一片空旷地带。下车南望是一处硕大的牌楼,“冠山”二字闪耀在楹联之上,此为冠山登临处。
冠山海拔不过600米,方圆也不过数十里,可谓太行山脉一小丘。此山植被颇丰,荆棘灌木丛生,松林、乔木片片,爬在狭长的小路上,还真有些寒栗。
途中偶遇一道观,门口有道人模样者坐收门票。入内,见院中有一巨型炉鼎,前来观光者,有的焚香祈祷,有的合影留念。观内神塑不多,却也排列整齐,好像它们一天到晚专等游人前去拜谒。此旅游景点,属近年开发,游人不多,香火不旺,修炼诵经的道人也是屈指可数。
走出道观,向着山林深处攀援,确有一处不大不小的洞天,钻进洞天,方知这是一处人文景观。目前尚未见到名人的题字或古人之墨宝。再往上爬,转过几道弯,拨开路旁的荆棘,发现山左边的半山腰有一耀眼的亭榭,这似乎也是新建景观。三弟解释说,那是平定县集资建学的丰碑,我们下山时可以去看看。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冠山顶上,一片茂密的松林,成为我们的小憩之地。松林边上有一铁塔,借着山势越发显得高耸入云,不亚于那世界知名的“埃菲尔”。我们坐在林荫深处,一面喝着矿泉水,一面谈论着登山的感受:孩子觉得登山好玩,可以登高望远;三弟则对此山的旅游开发颇有感触;我呢,抱着寻访故人足迹的心态,大家各抒己见。
太阳爬上山头了,我便催促大家去寻访一下圣人的足迹。于是山头匆匆留影,便从山之阳寻路而下。山路坎坷,更显崎岖,手拨荆棘,摸路前行,稍有不慎,就会扎破双手。
半个时辰过后,孔子修学之石窟便出现在眼前。然而这石窟却没有洞天的感觉,也没有光怪陆离的虚幻,就是一个一眼见底的小石洞。洞内有一小石碑,上刻有“夫子仲尼修学传经圣地”字样。洞外左侧有一石桌,右侧有一硕大的石槽,说是圣人习字洗笔之用。其布局摆设了了无几,但拜谒之人却络绎不绝,足见国人对古文化的崇尚。
看着眼前的景况,真是浮想联翩:圣人生于鲁,而修学于晋,两地相距虽说不上千山万水,却也“路漫漫兮其修远”,其敬业精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圣人传道受业,打破地域界限,足迹踏遍神州大地。传说圣人弟子三千,成就者七十有二,我看远远不止;有说孔氏后裔多蒙其泽,我觉得这也不符合圣人有教无类的思想和风格。圣人思想中没有贵贱之分,弘扬民族文化才是圣人崇高的境界。圣人在周游列国的漫长岁月中,每到一国、每到一处,讲学传经,收纳门徒从不间断,因此儒学的鼎盛和光大才有了根基。圣人那些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原始思想,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为今天的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圣人毕竟是圣人!
二弟大声招呼道:“来!我们在此留念吧!”我的思绪随之挂断。
再往下走,半山腰处那座亭子已经有许多人观瞻。驻足观看,这确是一座教育的丰碑,碑石高有仗余,其魏笔镌书着一个个为教育慷慨解囊的有志之士的姓名。此亭与孔子修学石窟遥相呼应,反映出中国教育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同时也给与我们这些教育者以震动和激励。
时近晌午,游兴未尽,带着一丝恋意和几分疲惫,向着山脚退去。
三,夜宿台怀镇
8月3日晨,兄弟一行五人从阳泉长途汽车站出发,正式踏上五台山的游程。
汽车驶出阳泉之后,便是孟县境地。这里路途平坦,好似小平原。绿地如毯,山影绰绰,清风徐来,好不惬意。
当汽车行驶到上社地带,汽车的颠簸和山路的崎岖又将人置于群山环抱之中。汽车时而像头牦牛,吼叫着爬坡,时而又像滑车刹着闸向下溜坡。坐在车上只觉得五脏六腑相互拥挤、争位、厮杀它们呐喊着直冲喉咙。此时,宁儿已经把头探向了窗外,接着前面的车窗相继打开。我包内那瓶“晕车宁”就自然派上了用场。还真让那些素不相识的游客倍感亲切和欣慰,我也因自己多了一点准备而自豪。其实这都是二弟的提醒,自己常年坐办公室,哪有这种体味。
汽车将至五台山,人们慢慢适应了这种颠簸。认识的,不认识的就自然聊起话来。
车上有母女三人,说是要去山中还愿。因为老太太的两个女儿都有了较比理想的归宿,而她们的小家庭也都殷实富足,两个外孙天真烂漫,小日子红红火火的。说到兴处,老太说五年前在台怀镇寺庙群许下大愿,如果两个女儿都过上好日子就逢庙烧香,遇神磕头,见佛拜佛。现在愿望实现了,二十多年又当娘又当爹的日子总算熬出了头。
人们听了,个个颔首称赞。我也从内心里敬佩这位老人。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点不假啊。不过,听说台怀镇的寺庙群多如繁星,真的逢庙必进,一两天的时间绝不够用,体力的耗费也是可想而知的,看来信念的力量真是无穷啊!
突然车子一晃,歪到了峭壁边缘,爆胎了!我贴着窗子向外一望,哦!山谷无底,只有对面的山尖似乎伸手可以摸到。我们慢慢走下车来,一边看山景,一边等待着司机换轮子。恰好路边有几只小鸟,羽毛斑斓,甚是好看。它们就你脚下颠来颠去。是久居深山难逢一客,还是意欲告诉人们什么?待你伸手去摸,它却轻盈地飞向对面的山尖。这鸟儿太自在太逍遥了,也太大胆了!路边上溜达,其实就是峭壁的边缘。轻晾羽翅,其实就在深谷之上。善待它,就与你近在咫尺;稍有不逊,就离你而他山
车胎换好了,人们重又乘车,向着台怀镇驶去。
大约傍晚时分,眼前的红土石子路,突然变成柏油路,接着便是一道栏杆横在了路上,司机熟练地停下车,办理了进山证,缴足了手续费,横杆扬起,车子便进入了台怀镇腹地。
台怀镇,属于忻州地区代县的一个重镇,不论人们来自何方,大都在此落脚或下榻。此镇山地面积难于估算,人口不过数千,但每日客流量不下万人。这里是五台山最繁华的地方,寺庙建筑规模宏大,且格调和造型清雅别致。如果要问台怀镇有多少寺庙,有多少和尚、尼姑,谁也说不清楚。
依据导游的指点,我们在台怀镇腹地选择了一家小旅馆。二层小楼,床位整洁,价格便宜。临街有饭店、出租车点、长途车站等,出游方便。稍作休整后,我们上街,一面观赏台怀镇的夜景,一面寻店就餐。
街市之上灯火通明,南来北往者,人头攒动。临街小卖,比比皆是。卖摊上有日用品、干鲜果品、仿真首饰、儿童玩具、皮革制品、佛家饰物、念珠钵盂等一应俱全。颇受青睐的还是那五台山旅游图,这图不是在纸上,而是在手帕上,随手可观,不易折损,可见商家经营有方。我们各买了一块,之后便信步走进一家“野味餐馆”。
但见餐馆内壁有一副长联,上书:珍禽异兽野味土特享誉五岳云侣;下书:天翔水游南肴北菜荣冠四海宾朋。数张方桌,迎门纳客。老板娘见客忙上前招呼:“请坐,诸位要点什么?”
我们拣临窗位置坐定,早有服务员送上菜谱,三弟瞥一眼说,烧一只野兔,一只山鸡,再配四个小菜。两杯茶的功夫,菜已上齐,兄弟间一阵推杯换盏,就自然品评起这山鸡野兔。三弟说这山鸡肉精如鹭鸶,味道也平淡,尚不如家饲土鸡,价格却不菲,60元哪值。二弟说这野兔如夭羔,一块分不清骨骼的肉胎,80元还真是闻所未闻。孩子们也享受不了这顿荤宴,于是请老板娘结账,信步走向对过的一家商店。
飞儿和宁儿一眼便瞧见货架上的方便面,于是大呼“来一桶”!孩子们喜欢,又经济,我们便将仅有的十几桶全都买下来,略感宽慰地踱回旅馆。
就要睡觉了,却发现床上少了点什么,哦,蚊帐,怎么没有蚊帐,盛夏时节,没有蚊帐怎么入睡?我正在自语,服务员送进一壶开水,临走嘱道,睡觉别忘了盖棉被。我懒懒地歪在床上,不一会儿便睡着了。猛然一个喷嚏,如梦方醒,急忙盖好棉被,并招呼大家“快,盖被子!”
夜里,睡意朦胧,似乎室外赤日炎炎,酷热异常,室内中央空调徐徐地喷着霜雾,绕着你的头,缠着你的脚,裹着你的身子,爽,爽极了!心情舒畅,精神抖擞,仿佛身处仙界,流连忘返。
早约八点,服务员敲门:“该起床了,不然就耽误浏览了。”我紧裹着棉被,仍不思下床,睁眼看看天花板,觉得客房空旷多了,不但没有蚊帐遮天蔽地的感受,且气温如秋,好个清凉世界。难怪陶渊明有山中避世,独处桃花园的梦幻。
四,五郎石雕与林彪别墅
8月4日晨,快餐店进餐之后,兄弟一行沿东北向奔黛螺顶游去。按常理而论,凡是五台游者,一般先是绕着五台寺庙群转转,而我们却舍近求远,采取了由远及近的浏览方略,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想先观赏一下林彪别墅,之二是想先看一下传说中的杨五郎到底什么模样。
黛螺顶距台怀镇大约十余公里,路一直是上坡趋势。我们走的两腿发软,两脚发怵,不思进取,只好休息片刻。路旁刚刚坐定,后面上来一群打着京腔的游客。听其中一位说,前面就是杨五郎出家的地方。我们顿时来了精神,跟着走向前去。
五郎石雕围在一圈矮墙之内。这里没有天坛殊院,高堂华屋,只有五郎骑着石马,拎着禅杖和他的马前“张宝”,马后“王横”沐浴在山岚瘴气之间。他们挺胸昂首,怒视北疆,似乎当年御山关,防外侵的临战场面就在眼前,好一派神武将军的英雄气概。
传说当年“金沙滩”一战后,杨五郎看破红尘,厌倦了鼓角争鸣,于是抛妻弃子,痛别母亲,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连年战争,致使中原兵将奇缺,宋室江山摇摇欲坠。辽国布下天门阵,御敌重任再度落入杨府。杨府除六郎之外几乎全是女将,形势十分危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到杨家的生死,更关乎到宋室的危亡。杨五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再度出山,重返凡尘,协助杨门女将,大破天门阵,挫败了不可一世的辽国,再次显示了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英雄气概。北宋江山再次得到稳固。后人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塑造了五郎石雕。但不知何故,却不让五郎移居室内,多少年来,餐风饮露,总是一副临战姿态。
兄弟们自是一番探究。二弟说:“五郎实乃武将,天当被地当床,渴饮辽兵血,饥餐鞑虏肉,习以为常,温室金床对他来说绝不稀罕。”三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五郎出家,逃避现实,企图独享清凉圣境。让他终年露宿,实为惩戒。”我觉得他们的说法还有些道理,但也不敢苟同,于是拿出自己的看法:“世人以如此方式纪念五郎,无非是想引起人们对战争的回忆,增强人的忧患意识,昭示人们对和平生活予以珍惜。”说着,我们走出了围墙,向林彪别墅走去。
【五台山游记散文】相关文章:
经典游记散文06-22
经典的游记散文06-12
游记散文:漓江游记06-26
乌镇游记散文05-17
游记散文60005-14
登山游记散文05-14
单车游记散文06-11
周庄游记散文06-11
昆明的游记散文06-13
丽江游记散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