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今以后,脱胎换骨散文
最近,系统地读完了10多本曾国藩的书,相比15年前的阅读收获,这次阅读的感悟却远超预期。也正好借这次梳理,系统总结两年来的自我修炼,承上启下,致敬美好未来!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尽诗书也枉然;
入目成心关天下,脱胎换骨是人间。
人言要学习曾国藩,30岁时“脱胎换骨”。但从曾国藩28岁中进士开始,他就已经“换了人间”。曾国藩作为千古第一完人,虽然因为他镇压太平天国、开启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处理天津教案等事件而褒贬不一。
但历史本身就很复杂,出现不同观点也很正常。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后世对曾国藩的为人、修身、治家却是出奇一致的赞誉和认可。
曾国藩作为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普通“笨小孩”,却能经过一生的自我修行与磨练,成长为一代圣人,为学成大儒,领兵为将帅,做官是中堂。他的个人拼搏和努力的经验对30岁左右的我们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有时候不得不感悟,曾国藩是在28-31岁的年纪开始实现蜕变、痛下决心要修成圣人,更提到30岁前譬如昨日,已然过去;30岁以后,应脱胎换骨、修成完人。
而如今,我也正处在30岁左右的年纪,所以对曾国藩在这个时期立下的各类箴言语录有非常深刻和切身的感受。
对此,反思自己两年来的人生修炼,以及从曾国藩那里学习和领悟到的知识,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提出了九大箴言:少惰少傲少欲,有志有识有恒,宜勤宜静宜简。
第一大箴言,少惰
曾国藩言:天下庸人为何如此之多,最关键的就是大多数人都非常“懒惰”。有一句话很在理: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即使我们“自认为”非常努力了,其实离我们真正的极限,至少还有1-2倍的距离。
美国有一部电影《面对巨人》,讲述了一个美国高中橄榄球队的故事,球队主力自己以为自己进行“负重死亡爬行”(背着一个140斤队友,完全靠双手和脚爬行,膝盖不能着地),他以为自己极限是30码,但教练说他可以爬50码,而最终在一番努力下,他爬完了全场的距离,75码。
所以,我领悟到的第一个箴言就是:少惰。我们都是普通人,口食五谷长大,完全戒掉懒惰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做到少惰,在一些自己能感觉到是在懒惰的时候就可以提醒自己动起来,而不是一惰再惰,甚至一拖再拖,最终拖延症爆发。
一个最贴切的经历就是早起:我先后五次培养早起习惯,短则20多天,长则50多天,但都告失败。我后来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核心在于一点:总有一天因各种“惰性理由”没有早起成功,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导致失败。
这里面有毅力、琐事等等原因,但懒惰绝对是最大的原因。所以,我这次培养早起习惯就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事因何种原因绝不让自己有“一天”因懒惰而不早起,此次坚持了3个月,目前一切良好。
所以,“少惰”作为我领悟到的第一箴言,并从此时此刻开始,纳入每天晚上的反思日记标准值红,日日反思、日日对比、日日修行。
第二大箴言,少傲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傲是人生进步的一大障碍。曾国藩专门提到:为什么天下聪明人很多,但最后成事的却没有几个。为什么自古以来天分很好的人、曾经很优秀的人却好像不是最成功的,比如自古以来的“状元、榜眼、探花”有很多,最后引领时代进步的却基本不是这些人。他们原来有上天赐给的非常高的天分、智慧,但最终都败在了“傲”字上。
晚清与曾国藩同时期的左宗棠,年少得志、天分奇高、有勇有谋,但一生成就皆不如曾国藩,本质就在于他过傲。他曾问身边幕僚:为何天下人皆言“曾左”,而不言“左曾”。幕僚答曰:因为曾公眼里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并无曾公。
一语道破天机,不过左宗棠此后认识到了这一点,终成晚清中兴名臣。而他也放弃了自己的“傲”,在曾国藩去世时写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所以,第二大箴言就是“少傲”。作为普通人,我无法控制自己不“傲”,我也有非常多的缺点,但以后将会时刻提醒自己,与人处时少争辩、少争强,从内而外磨练心性。
第三大箴言,少欲
此处的欲望并不是指七情六欲,我并不是和尚或打算超然世外的仙人。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领悟到“欲”是对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冲动和欲望。比如前一阵我参加一个聚会,菜品非常丰盛,口味很赞。
虽然我在健身,但本着“世间唯美食与梦想不可辜负”的信念,我还是放纵了自己,打算好好开吃一回,大不了后两三天的运动都白费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
所以,我放纵了自己的食欲,但更可怕的是在后面,我没想到自己会不停的吃下去,吃到我打了很多个嗝却依然还在吃,我告诉自己差不多七、八分饱了,九、十分饱了,甚至十二分饱了。
但上了水果、甜点的时候,我还是会夹上两口。就在我打到第N个嗝的时候,我突然不想吃了。并不是我顿悟了,而是我有想吐的感觉,因为吃的太多了。
在当天晚上的反思日记中,我分析自己的这种行为,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比如购买东西的欲望、对所谓的“免费”东西的欲望、对刷新闻、刷朋友圈等欲望。我发现靠自己的毅力去控制这种行为是很难的,我们不是圣人,我们的毅力没有那么坚强。
根本办法还是要直接面对“欲望”这个本质,日日反思自己今天是否有不必要的欲望,是否控制了这种欲望。今天又有哪些控制不住欲望的时刻,为什么会这样。日日反思,日日磨练,通过“少欲”,驱除不必要的欲望,让自己过上淡然、极简、高质量的生活。
第四大箴言,有志
“志”表明志向,但对于什么是志向,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包括我自己。如果我们问现在的00后、10后:你的志向是什么。很多回答都是:我要做科学家、作家、明星等,但这只是梦想,并不是志向。以前我也不了解志向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也经常把梦想当做志向,比如要赚很多钱、要环游世界。
但当我读完曾氏文集,我明白“志”,不仅是志向,还有志气,敢做天下人不敢做、不能做、不屑于做之事。比如我想环游世界,很多人也都想环游世界,这并不是志向。而如果你能够通过环游世界,写出一本游记,并对后来的环球旅行者产生影响,如《孤独星球》,这就是“志”。
或者用更加清晰的语言阐释就是:志向并不是我想、我能或我愿意怎么样,而是我打算做的事对他人带来了什么影响和价值,这才是真正的志向。
有志,并不要求我们变成超人,什么技能都样样精通,而是要能通过一个特点的点来影响他人,并将他人也加入到追求和实现自己志向的道路上。
比如汉高祖刘邦、三国的刘备、明朝的朱元璋,他们论谋略不如谋臣、论军事能力不如手下将领,但却通过志向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这可能是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但却让我对志向有了更深层次的 理解。
所以,第四大箴言是“有志”,我明白“志”并不是一小时、一天、一月、甚至一年就能确立的,但我会每天摸索和探寻、直至找到并确立自己的志向,我要做一个怎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五大箴言,有识
“识”可以理解为识别、知识等,本质是要做一个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的人。能够识己、识人、识事,既要看透自己、看明白事情、看懂道理,也要看透他人及任何虚实。比如我所领悟到的这自励九大箴言,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种识己的行为。
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用的优势、劣势,我不知道自己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愿意全面剖析自己,在思考、反思、修炼的过程中寻找突破口。
包括这篇约6000字长文、这自励九大箴言都是一种“识”的形式。可能这篇文章、这九大箴言对你没有用处,也可能过一段时间我会调整内容,但这种对自己两年来自我修炼的总结性反思经历,对我自己今后的修炼却极有裨益。
或许你也可以发现你自己的“识”,比如对同样一件事,看破不说破,也是一种“识”,对人、对物,也是类似的道理。
所以,今后我将坚持自己目前的一些习惯或行为,比如坚持每天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每日反思、坚持每天做工作计划、周度计划、月度计划、坚持每天早起、锻炼等,让自己更加“有识”。
培养“识”的过程也及其漫长,但不论结果如何,至少能做到对任何人、事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六大箴言,有恒
恒,表示恒心。我非常敬佩曾国藩在28岁时开始写日记,一连坚持30多年,直至去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的行为。常言:做个好人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人;做一件好事不能,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为什么我们对身边长期坚持做某件事的人总会产生崇高的敬意,认为他们很厉害,或许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有恒”,做到了我们常人本来也可以做到,但却没有做到的事。
我自己也在反思自己的“恒”,坚持每天读书,坚持了两年,这一点我做到了。但我为什么在早起、跑步、写反思日记等事情却屡屡失败。比如前面提到的早起,此前失败总是有那么几次因为熬夜赶Deadline、聚会喝酒、放纵欲望刷新闻等等,要么当天晚上没写反思日记、第二天计划,要么第二天早起失败、晨练失败,最终整个培养习惯的计划彻底泡汤。
我之后总是会后悔和反思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但下次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同样还会发生,本质就是自己缺乏恒心。但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读书却可以坚持下来,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两相比较,我认为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没有确立自己要“有恒”的信念。
所以,第六大箴言就是“有恒”,既然我能坚持做到每天读书两年从未间断,那就表明对早起、跑步、日记等任何其他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上,我依然可以做到有恒,需要坚定这种恒心,方能真正做到坚持不怠。
第七大箴言,宜勤
“勤”和前面的“惰”有关联,但并不一样。“惰”可以说是懒惰、拖延,它所指的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比如大学里的期末考试,非要等到最后的考试周了,希望一周突击考个好成绩,这就是懒惰、拖延导致的,但考试这事是逃不掉的、是必须做的。
而“勤”,则是勤快、积极主动。不仅要提前在日常每天、每周学习和复习知识,不至于在考试周紧张突击,而且还要在每周去主动查阅更多的书籍,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甚至学完某个课程顺道考一个证书,这就是勤。勤是指这些事是可做可不做的,不做,对你的期末考试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做了,对你自身成长则会有帮助。
曾国藩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勤就是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如果在任何事情上,我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则我们不仅能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还会获得比预期收益更大的收益和成长。比如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还彻底弄懂了这门课程,更顺道考了一个证书,日积月累,积石成山,未来一定会有帮助。
宜勤,是我领悟到的第七大箴言。我也会将它加入到我的每晚上的反思日记中,每天都会反思自己今天是否有做到“勤”字,每天都会问自己是否有在我目前的主业、副业、家庭、自我修炼中有积极主动,是否有追求以达到更高、更好的成就。
第八大箴言,宜静
我最开始确立箴言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静”这个箴言,只是为了凑一个三三三的结构,才想到了静这个字,但后来发现这个“静”于我是如此重要。我说话比较快、处事行为较为急躁,自我评价是一个偏“动”的人。
虽然经过两年来的修炼,已经多少做到了一些少言、少辩、不好为人师,但遇事仍无法做到完全的“静”字诀。在一些突发性的大事、有切实利害的事情上仍然是焦躁不安、心烦意乱,甚至影响到既定的计划,更会导致情绪的波动、处事行为过激。
所以,“静”其实才是我陶冶心性最需要的金玉良言。以前,我只了解像“关公刮骨疗伤”这种程度或类似情况的、自若坦然的“静”。但读了曾国藩的书以后,我发现,曾国藩即使在被太平军围困、朝不保夕的时候,依然每天坚持读史10页、练字一贴、与人下棋一局、打坐一炷香。
试想,外面火急火燎的敌人就在攻打你,说不定啥时候就打进来了,你的性命就没了,这份“静”或者“定力”,比刮骨疗伤的境界要高出数个档位。
而且,我也突然明白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小沙弥》中第一节故事里,藏传佛教达普活佛在涅盘前的作为,他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人之生老病死将至。但他每天睡前都会把自己的衣服、碗筷、经书、物品的收拾妥当。
他说:不管来世与明日哪个先来,但我今天的事已经做的非常圆满了。这本书我读了不下10次,此时方才领悟佛家的修行与儒家的修身之间的关系,“静”是人生修行的基石。所以,即使是生死关头,也要时刻谨记第八大箴言“宜静”。
第九大箴言,宜简
简指简单、简约。这个箴言有断舍离、极简生活的意思,不要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困扰,和前面的“欲”有些联系,但又有不同。比如想买太多衣服是“欲”,但每天起来光做选择穿哪件就要耗费很多精力,而且万一有人评价说不好看,自己还会郁闷一整天,这整个过程就是没有做到“简”。
与其生活在他人的评价或世界里,不如安心打造自己的躯体、磨练自己的心智,让自己内有与人不同的气质、外有积极强健的体魄。
简化自己的物品,简化不必要的聚会、行为、欲望,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生命用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为什么不丹比较贫穷,但却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自己觉得自己过得的幸福”而更让人幸福的事情了。
几个月前集中捐掉了我50%的衣服、卖掉了90%的纸质书、集中清理了一批囤积的物品,并开始逐渐推掉一些可有可无也不伤感情的活动等等,一周中竟然多出了5-8个小时的时间、精力也变得更加充沛、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也没有影响原来的生活和关系,对“简”字箴言,受益颇多。
同时,简还有勤俭、俭朴的意思。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我一定不会有吃不上饭、没衣服穿的困难,但并不代表我们要放弃勤俭节约的美德。时刻保持一颗“末日心态”,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是我最后的一顿饭、这是地球上最后一杯水,我该如何去“享受”,而不是丢弃、浪费。当然,这个境界有点虚和高了,估计我自己都做不到,但以此为一个标准,仅作为参考。
所以,第九大箴言就是“宜简”,今后我会每天反思哪些事情、物品、信念可以被简化,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简约,让自己过上一个看似简单但实际并不简单的生活。
在经过两年的自我修行,于门径中初窥人生修炼的殿堂,但深知以后的道路将充满了更多的孤独、面临更大的困难、存在更高的挑战和瓶颈,但两年来的经历告诉我,这是一条值得我义无反顾、终生为之而努力的道路。
虽然我们无法像古代先贤大哲那样成为圣人,但却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成为永远比昨天的自己要优秀一点点的人。少惰少傲少欲,有志有识有恒,宜勤宜静宜简。
登古寺,苍苍星月清韵远;
上高楼,荡荡花风暗香轻。
于今天,是为人生修业之新开始。
【今以后,脱胎换骨散文】相关文章:
阳光昔在今在散文05-12
今又七夕散文05-06
放手以后散文06-17
没有以后了散文05-21
梦底姑苏今安在-散文06-20
今时今日抒情散文08-22
以后,有多久散文05-22
冬季以后哲理散文06-13
优秀散文抚今追思逝者安息06-26
关于《你离开以后》的散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