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日记

时间:2022-08-05 08:58:24 日记 我要投稿

有关处暑节气的日记(通用20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处暑节气的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处暑节气的日记(通用20篇)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

  今天,是8月22日,每年的这一天前后都会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暑气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凉爽与干燥。

  正值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作诗时,诗人便披了一件长袍,觉得不冷不热的秋天比春天还好,便有了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诗句来赞美秋天。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说的是处暑时节五谷丰登,鸟类开始频繁出来活动,鹰开始大量地扑抓鸟类,并把猎物陈列如祭,然后再吃;过五天,天地万物开始凋零,一片萧瑟之气;后五天,天气更加凉爽了,谷物成熟了。

  处暑这一天也有许多习俗,“迎秋”就是其中之一,处暑过,暑气止,秋风来袭,吹落了树叶,吹走了暑气,吹来了凉爽。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中就有“出游迎秋”之意。此时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观景的好时节。

  今天,我跟我们好朋友们李子骞、胡艺轩一起出门迎秋,来探寻旬阳蜀河古镇,在海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仿佛穿越千年,看到秋色中韵味的诗意古镇,那里的房屋是用天然叶岩建成,经过千年历史长河,依然坚固如初;那里的骡马古道非常陡峭,我一个不小心,就碰到了头,擦伤了,真的很疼,想想当时骡马的运送货物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人们的出行也难!虽然头被撞的很痛,但旅途中,我收获满满!

  处暑开始,漫长的暑假就要结束了,有许多新奇的事物在等着我们。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2

  俗话说:“处暑动刀镰。”处暑这天,在我的家乡鱼嘴,几乎人人都拿着镰刀,背着背篓,迈着轻快的步子,唱着歌儿去金色的玉米地。

  正值中午,圆滚滚的太阳在天空中露出灿烂的笑容。我和外婆来到玉米地,只见玉米杆就像一个个哨兵似的,精神抖擞地站在地上,身上还背着沉甸甸的“手榴弹”,保卫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穿梭其中,我好奇地抚摸着好像仙女的绿飘带似的翠绿的玉米叶,它们快活地在风中舞动,玉米的香味儿也随风扑入鼻中。仔细一瞧,有的玉米像小宝宝一样,裹在嫩绿的衣服里;有的玉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玉米粒;还有的玉米像小姑娘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

  外婆拿着镰刀说干就干。一左一右,挥舞着她的镰刀将军。咔嚓!一根结实的玉米杆倒下了。我也学着外婆的样子试了试,可拿起镰刀的一瞬间,呀!重的咧!还没开始“战斗”,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外婆哈哈大笑,提醒我要摘有“胡子”的玉米,而且“胡子”的颜色越深越好,这代表玉米越成熟。

  “知道啦!谢谢外婆!”望着翠绿的大山,我又有了活力。经过观察,我很快锁定了一个目标。“嘿哟!嘿哟!”我一手抓住它的茎,一手拿好玉米,用力一掰,咔!一根玉米杆成功被我“击落”。我越干越起劲,背篓里的玉米越来越多。

  几个小时过去,我早已累得趴下了。可外婆仍然拿着镰刀卖力地干活,还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解地问:“外婆,你……你怎么……不累啊?”外婆笑呵呵地说:“看到你啊,我就想到你妈妈没东西吃怎么办,所以有了劲头。”我点点头,朝玉米看,阳光洒在玉米上,那些玉米粒儿亮晶晶的,像湖泊一样漂亮。汗珠从我脸颊滑落,风儿善解人意,在这片金色的土地上格外殷勤。

  收割完,金黄的玉米地和葱绿的后山互相映衬,在夕阳的余晖下美不胜收。我跟在外婆后面,望着她湿透的衣衫,不由得思绪飘渺。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精灵,叫“勤劳”。只是一些人赶走了它,一些儿留下了它。在这个金色的处暑,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金色的道理。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3

  8月22日,是处暑时节。处暑的“处”意思是停止,就是把夏天赶走,所以很多讨厌炎热的人都在“迎接”处暑,但这一天,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台风马里龙”,它让炎热更快离开,更是带来了凉爽。

  这天下午,我坐在阳台听歌,一曲放完了,当我看向天空,瞬间,白云聚向一起,不一会就变成了灰色,形成了一个漩涡中心,将乌云吸向这里,仿佛是要将天空占为己有。不一会儿,乌云就变成了黑色,黑黑的,越来越低,仿佛给城市戴上了黑色的盔甲,整个城市也忽地暗了下来。

  这时,几滴雨珠飘到了我身上,伴着一丝凉快,我又看向天空,很快就骤雨倾盆,豆大的雨珠洒向人间,雨落在车上,“嗒嗒嗒”地溅起水花。

  雨珠泼在伞上,“嘀哒嘀哒”顺着伞往下流,如同瀑布一般,把人的视野都遮住了。

  雨越来越大,还刮起了风,雨扑向阳台,扑向大树,侵袭着这个城市。

  风越来越大,刮在人身上,仿佛是想要把人吹飞,又仿佛是在赶走炎热,让人捉摸不透,许多盆栽都被吹倒,一些小树也在摇晃,而风却迟迟未停。

  这位特殊的"客人”用它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处暑的迎接。炎热确实让人讨厌,这不,就连大自然都想赶走它。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4

  处暑是公历每年的八月二十三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一百五十度时,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千支历申月的下半月。申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份,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梁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处暑代表着变化,而且是向好的变化。学习时,我们经常困惑,翻阅资料,孜孜以求,最终豁然开朗,就像处暑前后,气温从不适到适宜。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就像处暑前后,气温从不适到适宜。

  我爱处暑!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5

  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窗户被微微打湿。窗外,一切事物都是朦胧的,都被罩上了一层薄雾。阳光并不刺眼,温和地洒落在大地上,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挂在眼前。小区里的桂树立在那儿,沉默着,留下一抹颜色,如记忆里的一样,悄悄盛开……

  小时候最喜欢的做的事便是在老家那棵桂树下玩耍。春天与朋友们捡掉落的桂花树叶,玩过家家;夏天踩着椅子,抓着树枝看知了鸣叫;秋天则和伙伴们一起摇桂花树,感受下桂花雨的场面;冬天在树枝上系上丝带,纸条,铃铛,让桂花树看起来好像依旧茂盛。

  七岁那年,刚刚上一年级的我,依然还是那么爱玩。眼看桂花就要开了,我和伙伴们都特别的盼望,天天都来看。“嘿——我今天带了铃铛过来,咱们给桂花树系上吧!”“好呀好呀!不过,你这铃铛从哪儿弄来的呀?”“嘿嘿,我在家里翻了一圈儿没找到,然后在我家狗的项圈儿上拽下来的。”“啊?你妈不会骂你吗?”……依旧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笑着。

  到家已经是晚饭时间了,我还沉浸在玩耍的兴奋中,思绪仍然在桂花树下流连,恍惚间耳畔映入了爸妈的话音。“听说楼下要增加停车位了。”“嗯,连桂花树都要砍了呢。”……听到这些话我惊住了,问道:“什么时候啊?”“好像是后天吧。”“哦,那天正好处暑呢。”我默默地吃着饭,心中却涌起无限波澜。

  处暑那天,我们都来到了树下。几天前系上去的铃铛依旧挂在树上,徐徐微风吹过,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几天,桂花竟悄悄爬满了树梢。在层层叠叠的叶片中,盛开出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花。零零碎碎,好似满天的繁星;花瓣一小片一小片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紧紧拥在一起。花朵与叶片黄绿相间,相映成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儿一堆,那儿一簇,好像在讨论什么。走近细看这些花朵,橘黄色的花蕊旁均匀的分布者四片米粒大小的花瓣,在碧绿的叶片中显得格外的可爱,格外的娇嫩,仿佛风一吹就会轻轻掉落,楚楚动人,令人不禁心生怜爱。微风拂过,一股淡淡的桂花香随着铃铛声,弥漫开来。“嘿,小孩儿们,我们要开始干活儿了,你们回家吧。”随即我听到了一阵阵刺耳的电钻声……桂树倒下的瞬间,我的心中似乎也有什么一起倒下了。

  如今上初中的我已经搬到了园区居住,闲暇时依然会回去老家。每每途经当年的桂树旁,我的内心就涌起无限悲凉:现代社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但是,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人们总是习惯把环境挂在嘴边,也有过不少的宣传,但是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人呢?诚然,人类成为了地球的主宰,但是如果过度的砍伐,当我们的世界再也没有绿色,那么充斥眼球的只有那灰灰的天空了吧!人类为何认识不到,能够使我们生存的,却也只有地球呢?

  春雨惊春惊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二十四节气中,我第一个认识的节气便是处暑。那里有我儿时的回忆,一个充满了桂花香的回忆。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6

  天,出奇地热。窗外,知了的叫声漫延到了每一个角落,在大街上行走的人偶尔还捂紧了耳朵。

  我来到了乡下外婆家。记忆中,外婆是很慈祥的,也很能干。她总是佝偻着背,赤着脚紧张而麻利地忙活着。小时候,我总是在外婆的歌谣中入睡,又在一片听嘈杂的忙碌声中醒来。记得,我最喜欢在浓绿的竹林中,搬着小凳子跑来跑去。但是老摔跤,可怜的小凳子不知被我摔坏了多少次。每当这个时候,外婆就放下手中的活儿,颤巍巍地小跑过来轻轻抱起傻愣傻愣的我,眯缝着她那双眼睛,很仔细地检查浑身是泥的我。我每次都会磕破皮,外婆就抱着我进屋抹药。每次,我都哇哇大叫。外婆会抓起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糊住我的哭声。

  夕阳西下,外婆抱着我走到桥头的一家小店买东西。我总是趁她买东西的空当,像一条小鱼儿钻进柜台,扶着玻璃把手抓糖。先剥一颗糖塞进嘴里,再慢慢填满原本空荡的口袋……

  司机踩住刹车,我拖着一个大大的方形家伙下了车。

  我和外婆见面的次数不多,小时候在外婆这儿从不超过三天。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是如此深刻。

  小路从泥泞变得宽阔整洁,变成了大路。

  我拖着它慢慢寻找外婆家。可是,记忆中矮矮小小、一排排建在田边的小房子都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三层楼的小洋房。更多的,是城市里常见的水泥钢筋建成的高楼。

  我找不到外婆家,只好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告诉我,外婆搬新家了,她住在……

  路边没有了田地,一行小树笔直地站立着。

  热浪翻滚。

  按响了外婆家的门铃后,门被打开了。迎面扑来一阵清凉。

  外婆瘦小的身子在门口出现了。她没有改变,依旧慈祥。但是,白发已悄然出现在她的头上。

  “外婆,外婆。”我轻轻唤着,看到外婆熟练地接过手中的箱子,还攥着我的手进了门。外公背着手走出房间,嘴上叼着个旧烟斗。客厅里的电视机播放着节目。我乐了,以前在这儿,我可是看不到电视的。

  外婆开口了,她说这几年来啊,镇里发展了许多。“真得像歌里唱的一样,红红火火地过日子。”外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脸上有抑制不住的笑意。

  一辆遥控小车从脚边爬过。一转头,我看见表弟手拿着遥控器从这个房间跑到那个房间,再从那个房间跑回这个房间。脚上踩着双拖鞋,像两个风火轮。

  窗外,那鲜艳的五星红旗遥遥无飘扬在另一处的水泥钢筋上。

  高楼在国旗下,缓慢而有节奏地日益增多。

  表弟跑过来问这问那,高兴地告诉我:“姐姐,今晚有演出哎!”我有点惊喜:“真的吗?”他用力点点头:“嗯!”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我知道自己将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7

  八月,钱江潮水放荡不羁地叫嚣着,雷霆万钧地扑向岸边,激射出无数雪白的水花,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阴森可怕,如同猛兽的利爪,但在月光的衬托下净白的没有一丝瑕疵。

  农历七月中旬,一轮皎月高悬空中,似乎那是满天星斗把圣洁都赠给了它,与它形成一体,才使月如此皎洁。激荡的潮水与纯洁的月光相印生辉,才能使这座繁华的都市——杭州,显得如此静谧,似乎在静静地阐述着一段永远讲不完的古老传说。

  下沙江滨,钱江岸边虽没有西湖那般静美,但此时此刻,远离了市中心的喧闹,在这清幽的月光下放松自我,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体验呢?站在岸上,向潮中望去,水中的一切在月的渲染下,显得神秘、朦胧。

  月圆似盏明灯,照过古人,照今人,照过时代悲欢离合,是这月见证了古人,今人内心中的欢与忧。纵使月圆,我也无法说清心中的烦恼,只求这激荡的江水可以使烦恼消逝。记得有个朋友曾问过我,为什么喜欢一个人看月亮和天空。那是一个深冬,百年不遇的寒潮降临,谁相信这温和的江南,会有冰冻三尺的一天呢?我哈出一口热气,望着雪白的操场,食堂,宿舍……太多太多,被雪洗的晶莹无瑕,真希望那高傲的月亮能快些了露面。望着渐渐失去色彩的天空,“因为它们能让我冷静下来,让我觉得还有希望。”

  一座城市的希望,也同是由那蓝天,白云,星宿,月光给予的吧,它们给予了光明,温暖,是每一个居民荡漾着笑容。

  如今,抬头望去,杭城的天空已褪去了那般灰暗,换来的,是那久违了的蓝天。那股湛蓝暖着每一个市民的心。厚厚的云层,被耀眼的阳光包围着,如同镶着金边,让人满欢欣喜,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

  曾在延安路边的饭店楼顶鸟瞰街道,节假日休息,购物的人不少,但红灯亮起时,所有的人都停下静静地等待;绿灯亮起,人潮涌动。一个城市的秘密就在马路上,一点不假,整齐的队伍,有条不紊地穿过马路。车让人道前,一辆辆汽车早早减速,预备停下,耐心地等候行人穿过马路。斑马线早已成为了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座美丽的城市早该引起世人的重视。然而,机会来了,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借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展现杭州的秀美河山,多彩人文。

  现在,路上的工人越来越多,一条条旧路被刨开,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黝黑发亮的柏油马路。一处处围墙被重新粉刷,有的更是绘上了精美的图案,连路上的井盖也绘上了涂鸦,显得小巧可爱。路上的绿化也多了不少,蓝天白云都靠着它们啊。为迎接这G20,杭州也已经准备着成为国际大都市了。

  望着那深沉而静美的夜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它或许正酝酿着明日的蔚蓝了吧!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8

  处暑以后,北方的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就会形成秋雨。秋雨过后,气温明显下降,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当然,例外也是有的,如果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此时打个“回马枪”,往往会在处暑期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秋老虎”。但气象专家表示,即使“秋老虎”再凶,也很难出现37℃以上的高温了。

  处暑时节要知3“去”

  去火

  眼下天气仍比较炎热,人们因为饮食不节、加班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原因,会出现上火症状,口舌生疮比较常见。

  现在很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脸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痘痘。那么你知道怎么办好呢?其实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吃一些含有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还要多喝水、多喝汤、补充水分,另外还要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样就不会感觉身体内有火了。

  去燥

  处暑时节,预示着秋天即将到来,气候会逐渐干燥起来,因此,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品,尽量少进食辛辣食物,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少吃或不吃西瓜这类的寒凉瓜果,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当然,去燥也需要多喝水,少食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等。

  去湿

  在处暑到来的前后,空气中的湿热是很让人受不了的。那么在处暑来临之际,,温补脾胃是的去湿方法了。大家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淮山药、莲子、茨实、猪肚以及一些谷物类的食物。同时不忘忘了做适量的运动!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9

  阳光虽然还像往常一样,火辣而灼热,树在风中懒懒的摆摆身子,引起叶的阵阵婆娑,冥冥中仿佛看见有双手,正慢慢地挥拂着向我们告别。暑气隐遁入草丛、山林中,在黑暗处无声枯萎,象一记休止符,滴在乐章最合适的段落。

  乡村已有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黎明,晨风拂面,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中午,阳光已不太灼热;黄昏,低垂的夕阳下,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田间的玉米开始出梢扬花,抽穗吐缨。每一株玉米都显得妩媚动人,亭亭玉立,青碧俊俏,头顶米黄,玉米宝宝探头探脑,憨态可掬,穗头挂出粉嫩的缨子。举目远眺,大片的玉米簇拥着,墨绿似海,花儿闪闪,红缨点点,美轮美奂,生机无限,美不胜收。

  处暑高粱遍地红。只是现在,高粱种得少之又少了。黄泥小路上的树影显得绵长而深重,走上去立刻感到了清凉。在我观察的沟坡旱塬上,有高粱的身影,尽管稀少,它们仍很孤傲地高过别的庄稼,但也正好成了麻雀们啄食的对象。黄豆开始有绿色的豆荚,向日葵花盘低垂,一颗颗籽粒日渐饱满。

  崖头地埂的天牛花依然在不紧不慢地绽放,天地间仍是一派葱茏。不过这时的绿,已不像夏季时那样鲜亮、柔嫩和透明,而显出了几分厚实、柔韧和老练。无涯的绿,在夕阳的映照下,会透出淡淡的、金黄的光晕。这金黄的光晕,仿佛就是金秋的一种预演。要不了多久,天地间就会真的出现大片的金黄,熟透的玉米就要收获,繁忙的秋收就要开始。

  天时阴时晴。晴时“天高云淡”、“秋色宜人”、“气清天朗”、“云淡风轻”、“秋风起兮白云飞”、“空山秋气清”。阴时白云翻飞,快速游移,巧妙地表达疏朗,就如国画中的晕染,淡而轻,薄而透。

  雨忽然多起来了,不用风的召唤,没有电闪雷鸣,雨好似千万条银丝垂直而下,接天连地。庄稼、花草、树木,惬意地享受这份燥热中难得的清凉。雨又像有人突然泼下来的水,黑夜里看不见水的到来,只听她一路弹响优美的节奏,声声入

  耳,令人陶醉。雨声由远至近,雨滴由小到大,又渐渐低落。

  雨水似乎浇灭了蝉的热情,即便在午后,蝉鸣已不再如前;甚至午睡后,你得谛听,远处会有一阵散响。有的树叶已经泛黄,树下已见落叶,间或有蚂蚁在啃拖落蝉。在庄稼地深处,你会发现叶的背后,潜伏的小动物,不再张牙舞爪,不再摩须擦翅,而在秋风中变得迟钝木讷、呆头呆脑。

  这个时候,我静静聆听大地的耳语,在对生命的回味中感悟人生。有时我想,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一岁一枯荣,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可以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然而,人生虽长,生命却只有一季,一旦枯枝败叶,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

  处暑这个季节的片段,让我们终结身体的燥热不安,开始心灵的冷静思索,期望金秋的丰腴成熟。我会感受到季节的长度,更能感受到快乐的长度。处暑之秋的厚重,能让时间变短,能让岁月变长,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价值会在季节的演绎中得以升华。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0

  在我的老家流传着一句农谚:处暑动刀镰。处暑刚过,农田里就有割绿豆、收黍子的农民兄弟的身影。秋天真的来了。

  今年风调雨顺,田野里农作物长势喜人,草地、沟壑、坝堤、林间,有名、无名的杂草长得十分繁茂。处暑刚过,散步于杂草丛中,儿时打秋草的场景情不自禁地浮现在眼前。

  草儿,山野之中,比比皆是,无处不在。它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宝贝。庄稼地里荒草最为可恨,与粮食作物争夺水分和肥料,影响庄稼的生长和产量。但在村边地头、沟沟坎坎之中,山野之间,生长着的那么多的野草却是有用之物,它们并不可恨,倒是很可爱的。没有它们的存在,当年许多农民兄弟的日子将不好过,从这个角度来说,草也是家乡人们的恩人和朋友。

  我从小时候就与草打交道,七八岁的时候就割猪草,打羊草,拾柴草,一直到20岁上大学离开家乡为止。

  那年头秋天上山打草,中午回家胳膊上挎一篮子给猪吃的野菜,肩上还要扛一捆喂羊的草。只有到晚上才能往家背晒干的柴草,而常常是背回来一趟,到家吃根黄瓜或吃个柿子,喝点凉水,还会趁天凉快再背一趟。每个夏天有半桩子的家庭柴草垛都会攒很大。

  所以处暑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忘不掉的一段记忆。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1

  现在对于处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了,刚还和朋友开玩笑说我的命是空调给的,每天24小时至少23小时在空调环境里,对于节气就没有什么敏感的了。

  但以前不同,记得小时候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铁片薄薄的、弯弯的,像剖成了一半的竹筒。麻收好了,要翻地。

  翻地是爷爷的事。因为老牛最听他的话。“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放萝卜种子的竹篓挂在屋梁上,要爬上梯子才够得着。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

  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孩子们抱来大捧的纸旗,喊叫着,狂奔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到处插上。大人们呢,在田间的十字路口,摆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向田神祷祝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现在很多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也还是过着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我不再有这样的经历。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2

  时光之珠捻转,又转到了处暑。暑气至此止矣,北方天已渐凉。草木峥嵘,繁花锦绣,它们也知道出场的时日愈久,离开这个舞台的时间也愈近了吗?故而,极力地展现出最华美的姿态。

  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处暑不出头,割得喂老牛。”是说庄稼这时节如果还没有抽穗,扬花,那基本上也就没用了。任你再怎么容光焕发,青春逼人也是误了节气,终不会结了颗粒,将一无所获。因为,时不我待,朝来寒露晚来风,步步紧逼,奈何!这让多少期冀风云际会,错失在历史河流之畔的蜉蝣人生望洋兴叹,零落栖迟,幽寒呜呃,徒生伤悲。

  其实,仔细想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要曾经绽放,又何必介怀名利得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行至山穷,坐看云起。喂老牛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归宿?五道轮回,即使化作一堆牛粪,还不是能滋养一朵鲜花吗?没有牛粪,鲜花还不是开到荼蘼,无可奈何地落去吗?

  今晚,月色溶溶,秋虫唧唧。窗前一丛菊花笑意盈盈,檐下扑棱棱倦鸟归巢,这是一对儿早出晚归,为生计奔忙的麻雀。看到过刘心武的一句话:“不要指望麻雀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过得很幸福。”真的,鹰有鹰的高度,让人们赞美去吧!麻雀有麻雀的喜乐。有些生活无法选择,也不必去扮演更高的角色,高处不胜寒,英雄是孤独啊!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烟火人生,风雨交加的苦乐年华,我们一样欣然接受,暗自欢喜。

  这么说,是否有些吃不到葡萄的味道呢?非也,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城市丛林,乡村泥巴,谁羡慕谁呢?人心不足,欲壑难填。你想跻身高富帅,她想变幻白富美;你憧憬纸醉金迷,他向往茅檐翁媪。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份宁静的心灵,和缓的节奏,温馨的情感,从容的境界。舍此,夫复何求?

  对于童年,故乡的回忆,人们总是回味甜蜜。好像那时的时光,一粥一饭,赛如琼林佳宴;一草一木,竟似天宫仙境;一丝一缕,堪比凤冠霞帔。难道现在我们的味蕾失灵,视觉退化,触感泯然?不是!是物欲横流,早将我们平静的心情冲击得荡然无存。追寻靓丽的彩虹,却不知眼前即是良辰美景!都言身边没有风景,要到远方去,远方的远方,追逐海市蜃楼的步履如飞,可曾注目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山水水?

  万籁俱寂,钟表兀自踏踏而行,沏一杯茶,慢慢回味。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有多少,人在旅途,行色匆匆。朋友,无论你在生活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都请你坚信,在灯火阑珊处,总有人为你默默守候,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太阳。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3

  8月23日是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由炎夏向秋凉转换的过渡期。何出此言呢?因为“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暑”即炎热,“处暑”就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大部分地区气温将逐渐下降。之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是较为明显的降温转折点。

  这样的意思在典籍中也可得到考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称处暑为“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通纬·孝经援神契》也指出:“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虽然说得深奥些,但稍有古文常识的人,还是可以看明白的。

  处暑时节处于夏秋之交,天气由热转凉而风劲急,地气肃而物变色,人们的起居也应顺应天时而变化,早睡早起,要使情绪稳定,以防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使人的情态与“秋收”相应,以顺应秋季养“收”之机。人体机制由活跃、支付阶段转变过渡到沉静、积蓄阶段。由于夏季之中人体出汗、消耗量大,至处暑之时应注意对身体的营养补充。另外秋燥之气也在此时多发,应以甘寒之物预防,多吃水果和蔬菜。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处暑时节的气候有时也显得较为特殊和复杂,如在久旱无雨的日子里,旱天气温降不下来,就有“立秋处暑,热死老鼠”之说,又有一句“秋雨无过路”,就是说,秋天的雨不均匀,有时路的一边下雨,路的另一边则无雨。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4

  唐代诗人白居易久居长安,他有一首诗题为《早秋曲江感怀》,所写的景象实为处暑节气时的特征。诗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作者第一句便从处暑时节的`云彩写起,可见其观察之细。意即暑气到此为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而处暑节气正是农历七月底或八月初。接着下一句便是写感觉,那柔和的凉风习习吹来,缭绕于周围,让人感到阵阵凉爽,再不像夏天时那样热风阵阵让人难以承受。这两句是写处暑时节的气象特点,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接着二句是写地上的特点,处暑节气是在立秋之后,“立秋三天,寸草结子”,农作物都已进入成熟期。作者用一“秋”字表明池上秋色,这秋色便是“荷花关成子”,那夏天娇艳的荷花已不再见,而变成了莲蓬朵朵,其中结满了莲子,这不正是“秋”的形象体现吗?

  在节气诗词中,写处暑节气的诗词不算多,白居易此小诗语言平实自然,诗意却清新高远,抓住了这一节气特有的季节特色加以点染,写出了夏暑消退、初秋来临时的天气变化,体现出诗人观察、感受的细腻,真实地再现了处暑时的自然景观。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5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但在我们这里(豫北)却是“秋老虎”发威之时,这两天天气又似乎有些升温,秋老虎不想走,又折回来了!可见暑气之盛。不过,处暑过后,再怎么热早晚也要凉快些。

  处暑各地气候渐趋分化。有的“处了暑,被子捂”,如“夏九九”中说的:“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有的“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南方常常是“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十八盆”,处暑之后,依然是“汗”季,依然需要冲凉消暑。暑气渐消,雨水渐少,故有“处暑雨如金”、“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之说。人们也常常以处暑是否降雨,作为后续降水多寡的一种判断依据。“处暑不落雨,干到白露底”,“处暑不落雨,百草不结籽”,“处暑淋,秋分匀”,“处暑落雨十八闹,处暑不落十八闹,处暑不落十八燥”,“处暑有雨一冬淹,处暑无雨一冬干”。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6

  8月23日是处暑,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虽然现在已经是秋天,但今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凉快,还是有一些闷热。

  我看到楼下的那棵橘子树,长的依然很茂盛。它的树枝是棕色的,上面有一条一条的黄色,好像一条条细线将树枝包裹住了。它的树叶还是绿色的,只是有的叶片被贪吃的蚜虫咬过了,留下了许多小洞。

  还好,橘子已经长的又大又圆了。远远看去,橘子还是绿色的,感觉酸酸的想流口水,估计还要等段时间,颜色变黄了就可以吃了。

  到那时,我就直接上树摘就好了。呀!想想就很美好!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7

  处暑这天有许多事要做。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铁片薄薄的、弯弯的,像剖成了一半的竹筒。麻收好了,要翻地。

  翻地是爷爷的事。因为老牛最听他的话。“处暑萝卜白露菜”。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

  放萝卜种子的竹篓挂在屋梁上,要爬上梯子才够得着。萝卜的种子毛茸茸的,像小虫。

  种下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孩子们抱来大捧的纸旗,喊叫着,狂奔着,在自家的田地里到处插上。大人们呢,在田间的十字路口,摆下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向田神祷祝今年有个好的收成。

  然而这只是热闹的开头。在处暑到白露的这十五天里,会碰上两个十分隆重的节日。

  一个是七夕,一个是中元。

  农历七月初七,早上起来,就会发现,树上哪卿喳喳的喜鹊,全不见了。它们都飞去了天上,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织女是玉帝的孙女,负责纺织天上的彩云。七夕这天她会把最美的云彩拿出来。地上的姑娘们,也会在这天比美。她们一早就忙着采凤仙花,捣成红艳艳的汁,涂在指甲上,争奇斗艳。

  织女是最心灵手巧的仙女。七夕这天因为跟牛郎会面,心情好,她会把巧甚至爱情赐给诚心向她祈求的人。人间乞巧有许多方法。

  有些姑娘会盛一碗水,放在阳光底下晒一晒,然后向里面投下绣花针。如果针沉了,就得不到巧。如果不沉,就有。但是能得到多少巧呢?要看针投在水底的影子的图案。像花、像云,是多巧;如线、如锥,巧就少了。

  江南的姐妹们常常是围坐在一盆清水的周围,摘了瓜蔓或是葡萄蔓上的嫩芽,一叶叶丢到水中。沉了,或是直直地躺在水面上的,就不巧。巧手投出的嫩芽,会像替、像花、像钩,形象越美,这投芽的人,得到的巧就越多。

  胆大一些的女孩,会抓一只嬉蛛,关在盒子里,到第二天起床,看它结的网是多是少,是密是疏。多而密,就得到巧了。

  七夕的晚上,很多的少男少女迟迟不肯睡觉,他们躲在瓜架子下面,要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更多的是趁这样的夜晚彼此交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七夕过后七天,就是中元节。中元节是鬼节。地狱之门大开,鬼过年,纷纷回家与家人团聚。为了让他们认识回家的路,不要走错,人们就在河里点上各式各样的灯。家家户户安排了丰盛的酒席,摆上香烛,磕头,祭祀,用极其隆重的仪式迎接祖先。

  然而也有亡灵享受不了子孙的美食。佛祖有个弟子叫目连,他的母亲在世时,为人不善,死后坠入饿鬼道。食物入口,就立即化为烈焰。目连为了救母亲,求教于佛祖。佛祖教他在七月十五做孟兰盆,摆上百味五果,供养十方大德高僧,以救其号O于是每年这一无各村都会在村口搭起戏台,唱《目连救母》,请人和鬼来看戏。高僧们也开始“放焰口”,向四方施舍馒头、大米、水果,来解除有主或无主的亡灵们可能会遇到的痛苦。

  街上的店铺这一天也要早早关门,把街道让给亡灵回家。

  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的瓜果和专供他们享用的包子,桌子的后面站着请来的道士,他们唱着听不懂的歌谣,赞美所有经过此地的亡灵。名为“施歌儿”。

  无论是普通百姓的“放河灯”、佛家的“放焰口”还是道家的“施歌儿”,都不是只超度某一户人家的祖先,而是对包括孤魂野鬼在内的所有亡灵进行祝福,让每一个灵魂都得到温暖。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中元节,又叫做“孝义节”。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8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那么处暑有什么习俗呢?

  处暑习俗—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19

  立秋之后,光阴被渲染得有些单薄,空气中弥漫着时光的薄凉。处暑过后,天色似乎愈发凄清,夜色微凉,秋天的气息愈来愈浓烈了。

  只是这个秋天似乎出奇地阴冷忧伤,就连落叶都冻结在了空气中,在这冰凉的雨中又一次闻到时光的气息,那些有灵魂的没灵魂的全都涌动在这样的夜空。

  又一次走在了这个城市的道路上。路灯、霓红灯、流水样的车灯将夜晚的城市点缀得辉煌灿烂,这璀璨的灯火在没有月亮的黑夜里究竟晃瞎了多少人的眼睛?又让多少人哭红了双眼,打湿了衣裳。

  凌晨一点的夜空让人着迷,让人熟悉,却有一丝落魄在弥散。

  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走在落寞的街道,只有灯火为伴。街头的转角突然出现了一群有家或没家的人,或互不相识、或亲友相伴的他们从城市的不同角落里走来,或许只为看这个城市的灯火辉煌,或许只是为了离开这个苦涩或忧伤的地方。

  秋夜的苦涩亦或苦中微甜,就这样在体内涌动,听着不同的口音,欢乐的或忧伤的情绪在流淌中或高涨或平静。

  灯火,就这样在漆黑的夜晚消耗着城市的生命。

  随着年岁的增长,不再习惯于踯躅流连于城市的灯红酒绿,反而愈发喜欢小桥流水的婉约细致,热衷于泡上一盏茶,就着夕阳呆到月上柳梢。把一杯茶由苦涩喝到甘甜,直到最后犹如白水一般无味,那时才会感到满足,才会听着阵阵乌鸦悲鸣而入眠。

  一向不懂得表达感情,好像再怎样深情的字眼都无法从嘴里面发出来,努力想要说的话到了最后只化为了嘴里的喑哑。

  一个人又泡上了一盏茶,看着外面依旧辉煌却不再温暖的灯火,眼睛突然有些湿润了,突然就想给某人打个电话,只是却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喝着涩到了心扉的茶,只是有些感怀时光!

  一个人能够在这茫茫人海中认识到另外一个人,这究竟是奇遇,还是缘份,又或者是前世的债?我不知道这种认识是好,还是不好。认识了是高兴还是伤心,有时候认识了反而会有一种透心彻骨的悲伤。

  都说人到中年后,大多都只会在乎家人,在乎平淡安宁。不会再如同年轻人一般冲动暴躁,把一切的一切都看做一切,而只有年岁才能让一切重归于静。

  只是我还未到中年,却如同行将就木的人,也这般厌倦纷繁,着实令人不得解。

  喝着喝着,茶也淡了,灯也灭了,就连路上也长时间不见一个人。只有昏黄的路灯下一个窈窕的身影在这个秋夜里转身,然后拉长,再拉长,和多年前的影子重合,眼泪再也留不在眼眶,杯上的热汽在弥漫,飘渺着的是思念。

  那段止于秋天的光阴,就如同时光里被风吹过的蒲公英,风一吹,它便开始远离,然后它的生命便开始亦止步于这一个转身到另一个转身的距离,这就是爱,这便是时光的丈量方式——用了一个转身到另一个转身的距离来丈量。

  处暑节气的日记 篇20

  处暑,是农历24节气中第14个节气,“处”指“终止”,处暑即暑热终止。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季节,是天气由炎热向寒凉的过渡。正因为是个过渡,经过一场暑热和忙碌的人,一不留神就会与它擦肩而过。

  农谚云“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走出三伏的人,刚刚享受一丝秋凉,往往再次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早晚凉飕飕,白天热汗流。由于降水少,秋旱、秋燥、秋乏接踵而来,困扰人们的生活。不过,秋老虎虽然是个狠角,毕竟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多事之秋”也将随之而去。

  “一场秋雨一场凉”,炎夏的雷暴过后,带来是气温的飙升。而绵绵秋雨,一场比一场透凉,直至凉到心里。雨后,秋阳朗照,秋意渐浓,连高天的云朵也那样悠然惬意。

  处暑,是迎秋赏景的好时候,城里不知季节变换,郊区的大棚里是反季的风景,沿着熟悉的小径,走进乡村,村庄冷冷清清,年轻人进城务工,老人们打理着零星的田地。记忆里的池塘、田埂和旱地被杂草掩盖,面对大自然撂荒的秋天,我不由想起岁月深处的乡村。

  处暑时节,到处是一望无际、色彩斑斓的海洋。

  秋风吹拂的晚稻田,掀起层层绿色的波浪,点点白鹭,仿佛波涛上的海鸟,时而凫浪,时而群飞。耘草和喷药的农人在绿海里冲浪。

  青纱帐里,一根根玉米棒拖着深褐色的胡须,耷拉下沉甸甸的脑袋;一株株向日葵张着笑脸,迎着秋阳;棉桃儿挂满了枝头,默默做着吐絮的准备;红薯们耐不住性子,在墨绿色藤叶的掩护下,土垄里悄然膨胀;绿豆红豆黄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撑圆了肚皮……

  山坡上,偶尔传来鹁鸪咕咕的叫声,为秋林添几份静谧;水牛哞哞地唤着同伴,撒着欢儿,似乎把“双抢”的艰辛一古脑抛掉。

  难得处暑几日闲!闲不住脚的汉子,穿上了鞋袜,走访亲友,捎去季节轮回的问候;闲不住手的老人,做起了篾货,为“三秋”编织箩筐;闲不住心的村姑,穿红着绿,才送走打工的情郎,又后悔好多悄悄话儿没讲完。暑假快结束了,光着脚丫的野孩子不再成天疯玩,掸去书包上的灰尘,赶写作业……

  “秋老虎”没人搭理,自讨没趣,暗夜里悄悄隐遁,蝉儿也鸣金收兵,不知藏哪儿去了。晚风里,蛐蛐儿邀来了蝈蝈们,把乡野吟唱会推向高潮。户外纳凉的人忍不住打了一个冷噤,早早回屋里去了。乡村的夜,唯有天籁声在溶溶月色里悠悠流淌……

  燥热从此收场,凉爽开始起步。处暑,是最让人静下心来而又满怀希望的节气。

【处暑节气的日记】相关文章:

处暑节气的说说07-06

处暑节气文案08-24

处暑节气的文案07-29

处暑节气祝福05-09

处暑节气的句子08-20

处暑节气的古诗09-14

处暑节气诗句07-22

处暑节气的诗句07-22

处暑节气的祝福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