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日记500字(通用30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民俗日记500字,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桂林过春节有几“怪”,如果你想听听,我就给你讲讲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户都会做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还有许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饭、有粽子、还有年糕等许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饭菜都摆上桌了可是大人们就是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饭,但是吃饭的时候鱼还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们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会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各家各户都会同时点燃鞭炮,大家都互相问候“新年好”,睡觉前我们都要吃一碗汤圆,它代表着各家各户美满幸福。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桂林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桂林,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3
一眨眼,又迎来了春节。羊年,一个让人期待的年份,大家都长大了一岁,又可以收红包,可以一家人吃团圆饭,开开心心的。
除夕夜,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今年,我们来到了诸暨,好菜一道道上,红包一个个收大人们谈得投机,小朋友们玩的快乐。
午夜一到,鞭炮声四处响起,一朵朵鲜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我和妹妹趴在窗前,幻想着新一年的美好,欣赏着空中美丽的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不在家,一早我们就乘车去拜访爸爸在萧山的亲戚了,午饭在萧山吃,晚饭也一样。第二天还是如此。到年初三,我一早醒来爸妈就不见了,可我并不着急,他们去菜市场了,去准备中午给亲戚们吃的饭菜去了。
照现在,接下来几天就是我们出去走南闯北的时候了,去领略祖国的文化古迹,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去国外玩玩,只要你要钱,哪儿都可以去,换在以前,这时候还在过年呢,小孩子们手中拿着鞭炮东放一个西放一个,大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聊这个,聊聊那个,还有些在看着这些小孩子们奔跑着。
过完年就到元宵了,过完元宵才算到新的一年了,元宵元宵,必然少不了主角汤圆,家家户户都飘出了汤圆的香味,这时候上街走一走肚子马上就咕咕叫了。
这些就是我们绍兴以前和现在的新年,也和我们来介绍介绍你家乡是如何过新年的吧!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4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5
今天是大年三十,俗称“除夕”。
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火红的对联和一个大大的“福”字。还准备好了在吃团圆饭和除夕夜十二点整时放的鞭炮。
大家都到齐了,“倒茶”这个光荣的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忙得团团转,刚才还为接受这个任务高兴的我现在却有点想打退堂鼓了。看见大人们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将,还有的在看电视的样子,我心里就像有无数双小手在我的心上挠痒痒似的,难受极了。
要吃团圆饭了,桌子上丰盛的美味忍不住让我馋涎三尺。我准备用手去偷一块尝尝,可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大家对我新一年的印象。“啪,啪——”爸爸在放炮竹,在放炮竹的传统中,还有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呢!传说在时候,有一个大怪兽,大家把它叫做“年”。“年”每年的年底都会去老百姓家中吃东西、搞破坏。后来大家知道它怕巨大的响声,于是大家在年底放起了大红炮竹,赶走了讨厌的“年”,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把这一天叫做“过年”。这也是“过年”的故事。
吃完饭后,大家围在火边烤火,看“春节文艺晚会”。一些大人把年糕烤熟了给小孩吃,据说,这样可以使吃年糕的小孩年年高升。刚起完年糕,饺子又出锅了,白白的、胖胖的,象一个个大大的白金元宝。吃了又可以不使耳朵不会被冻坏,还又香又软,好吃极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二点,放完炮竹后,大人们把准备好的红包给了小孩,据说把钱压在枕头下面,这一年就会有好财运。
过年真是又热闹又高兴呀!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6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这些民族的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吉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存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袍是藏族主要服装款式,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间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40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落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士多翻领,女杉的袖子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藏族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的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这就是藏族,一个少数民族。藏族的服饰别具一格,多姿多彩,享誉世界。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8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她那无比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绵延了五千年之久,辽阔的疆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而我的家乡,素有“江北小苏州”之称的济宁,也有很多风俗习惯。
每当过年时,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的舅舅一家也会赶回来过年。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只有这一天是这么的与众不同,平时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荡荡,家像一块吸铁石把人们吸附在它的身边,千里万里遥远的儿女们都要赶回家过年。
人们都在为团聚忙活着,有的剁肉馅、有的擀皮子、有的包饺子,而爷爷在准备给佛祖与祖先的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够多讨吉利。我还会在饺子皮中包上糖,传说谁吃到,他这一年都会甜甜蜜蜜,幸福快乐!而姥姥如果发现自己碗里有糖饺子总会悄悄夹到孩子们的碗里鼓励你多吃,而谁吃到就会兴奋的叫起来,大家也为他高兴。
吃完饺子,全家人都会坐到沙发上看电视,每年的春晚成为全中国最关注的节目。接近12点了,新春来临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响了起来,预示着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俗话说,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统是看花灯、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项新的项目——放许愿灯,特别是今年中国的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是同一天,公园里满是放灯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盏盏灯,像满天的星斗那么壮观,映亮了整个夜空。
民俗民风,就是我们生长的血脉,是我们心里抹不去的最美好的回忆。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9
我的家乡是洛阳,那里有许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是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春节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是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春节,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以防年来侵袭。
2007年的时候,我就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
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春节,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0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然后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然后供上茶果、年糕,然后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然后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然后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然后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1
大过年即过春节,在过节前几天,各家各户酿制好黄、白米酒,准备好大米、小麦、铒块和燕麦炒面等美味。过节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两只点燃的香条和两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树,谓之祭树神,之后就杀鸡做饭,接祖先和祭锅庄,求他们保佑来年粮食丰收、全家平安。第二天要背纯净水和吃年饭,还要举行赛马、打靶、摔跤、跳高、踢毯子等活动,山歌唱不完,欢乐满山寨。第四天祭过锅桩后,又要把祖先送回去。
苗族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他们的年节,称“冷酿廖”。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选择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2
春节期间,天津的饮食习俗有独特而又普遍的特点。天津人称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儿”,并有喝腊八粥、吃腊八蒜和腌制腊八醋的习俗。此外。“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顿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的谚语也体现天津在腊月的饮食风俗。
大年三十这一天的夜里要做韭菜馅儿饺子,饺子做成后用黄纸盖上,等到午夜二十四点来吃。在包饺子之前有的天津家庭按“南礼儿”还有一顿年夜饭,年夜饭中要有鸡和鱼,取自谐音“吉庆有余”,年夜饭的米饭下通常藏有一个荸荠,寓意元宝。年菜以辣白菜、烩蚕豆瓣、辣豆等为主。在大年三十当天要剩下留在正月吃。
此外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人们有吃红果糖葫芦的习俗,用来表示来年吉祥,已婚未生子的女人们还要吃枣和栗子,取其谐音“早立子”。谚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体现在初一和初三这三天中天津家庭中的饮食习惯。农历正月初四一些天津家庭通常食用烙饼卷鸡蛋。正月初五,天津年俗中又有“破五吃饺子,捏小人嘴”的习惯,以喻示新一年的吉祥顺利。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天津家庭和全国各地风俗普遍相同以吃元宵为主。正月二十五在天津为填仓节,谚语:“填仓填仓,干饭鱼汤。”体现这一天天津人民吃米饭熬鱼的习俗。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3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4
春节,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扫家,把家里旧的东西都扔出,把窗户擦洗一遍、地扫好用拖把拖好,目的是把家里的晦气都扫走。
春节,还要准备年货。街上,处处可看到正在准备年货的人们。小孩子们在买爆竹、小吃、玩意儿等,可高兴了。大人们十分忙乱,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春节时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不过,“福”字是倒着贴的,倒与到谐音,目的是春节到,福也到。下午,还要用黄皮叶和桃叶烧水洗澡,就是要把一年以来的晦气全都洗掉,迎新年。晚上,家人们还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桌上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年糕,表示年年升高;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吃完了团圆饭,还要守岁。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中,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到了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
年初一,没有什么人出来,都在家休息。小孩子们一起来就问大人要压岁钱。
年初二,大人们都带着小孩子们走访亲戚。当然,小孩子们又会得到压岁钱,只要对大人说句祝福话。小孩子们拿压岁钱拿到手都软了,十分高兴,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元宵到了,还要吃元宵,表示团团圆圆。
我家乡春节的习俗,的确十分特别。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5
春节是壮族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便围着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来,是为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
大年初一,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围几十里清晰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直至被七,亲朋开始来往拜年。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6
去年,除夕的前一天,我家就热闹起来了。我们全家一起装饰屋子,在客厅里,我挂了一个红艳艳的小灯笼,爸爸又在别的屋子里挂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灯,一闪一闪,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礼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还有的带着细细的尖儿。它们有的红艳艳,红得像冬天的糖葫芦一样,有的黄澄澄,黄得像秋天的树叶一样,有的绿油油,绿得像夏天的小草一样,有的粉嘟嘟,粉得像春天的丁香花一样,屋里很美,我的准备工作终于结束了。
除夕,我去姥姥家,两个妹妹来了。天渐渐黑了。我焦急地问:“现在几点了?”“快零点了。”妈妈说。一个妹妹说:“还有多长时间呀?”钟声当当当的响了。正好,我的礼花点燃了,突然,冲出一颗金星,在夜空中变成无数金星、银星,眨了眨眼,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我又放了一根,有两个泡泡似的亮点,冲上天空后爆炸,一个红又一个绿,一个蓝又一个黄,一个绿又一个粉。妈妈点燃了一个三角形的礼花,立着点,犹如一个喷泉。当妈妈点燃第二个的时候,我马上把它弄倒,喷出来的东西掠过台阶,妈妈吓得往后躲,两个妹妹都跑到了远处,我站在台阶上哈哈大笑,最后大家都笑了。
正月十五,我们要吃元宵,吃完元宵,春节就过去了,我又开始了忙碌的学习。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7
“啪啪——啪啪——”随着鞭炮声,春节又到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也从广州回到江西赣州老家过年了。
我的老家在江西赣州,赣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万里长征的起点城市。那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那里的春节有什么不同的呢?
春节前,那里勤劳的人们会制作腊货,如:香肠、腊肉、板鸭、腌鸭腿、猪舌、猪肝等,在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将腊货蒸熟、切好、摆盘,拼成赣州人春节招待客人的“九龙盘”,从大年初一一直摆到出元宵。赣州人年前户户动手准备红瓜子、煎油馃子、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
而大年初一,是最为热闹的时候,就是我的大伯及其它爷爷、大伯、叔叔们,都会敲锣打鼓的在村里走一圈,各家各户提着鞭炮及要祭祖的鸡鸭鱼肉、丸子、豆腐……排着整齐的队伍,最后走到村里设立的财神庙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天地同辉,声震八方,祈求平安、健康、顺利。
年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年初二会走最亲的亲戚,叫做“拜年”。说“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等吉利话,主人随即用腊味、糖果招待来客,陪客饮酒喝茶。
我的老家江西就是这样过春节的,而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他有着独特的方式,独特的风情,来诉说着他的过往。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8
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19
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过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大人们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孩子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0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1
为什么到了春节我们都要放炮竹,贴对联呢?
原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当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来吃掉无辜的人们。因此,每当除夕夜来临之前,人们都跑到了别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袭击。
有一年,一位老人来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这么可怜,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并说:“老人家,您快去别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会把你吃掉的。”老人说:“只要你让我在这住一晚,我就帮你把年给赶走。”就这样,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给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一阵阵吼叫声从远处传了过来。“啊!啊!”老婆婆说:“老人家,‘年’来了,我们怎么办?”老人不紧不慢地说:“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说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饭来。随即,灶堂里发出了噼哩啪啦的声音,传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来。年回头又看见灶堂里的火光,又听见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声,吓得大惊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这时,老婆婆才知道“年怕响声,怕火光,怕红颜色”。
从此,中国人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放炮竹,贴红纸,做好吃的。
贴红纸太单调。有人就在红纸上画点东西、写点字。慢慢地,大家在红纸上写上各种心里话,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话,渐渐地就形成了现在的对联。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2
我的故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故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他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炮竹,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4、5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故乡的春节。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3
我的故乡是洛阳,那里有许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春节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春节,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炮竹,以防年来侵袭。
今年的时候,我就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春节,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4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然后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然后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然后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然后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然后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然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向延续下来。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5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春节,就会有很多风俗,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春节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春节。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春节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春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春节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6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代表着为不同的文化。第6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山东的春节。
在山东,元旦要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元旦早起要照虚耗。有些地区煮饺子时要用芝麻秸烧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升,饭后在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味有“余头’’。
到腊八这天,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首先支起大锅,用糯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江米、葡萄干等来熬粥,火要用温火,慢煮,一小时后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熬出来非常的香。
腊月23过小年,这在山东是为打发老灶爷也就是灶君上天,在傍晚摆上贡品进行,灶君像旁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以保一家平平安安。
临近三十,忙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蒸壮”就出现了,“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式各样的馒头、饺子、糕饼。
大年三十整夜包饺子。城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大人给孩子送“压岁钱”,装在红纸袋里,上面写有“长命百岁”的字样,放在小孩子的枕边。
春节期间,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灯节,在这天家家都要点灯、吃元宵,以保团团圆圆。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7
我的故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故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母亲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8
我的故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故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天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母亲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天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母亲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父亲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故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故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故乡有什么习俗呢?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29
我的老家在福建,那儿的春节处处张灯结彩,门口悬挂着各行各色的灯,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家家在做团圆饭,到处是饭菜的香味。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我们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家禽,鱼类禽畜海鲜,以及水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自然的,“过年”也就开始了。到了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前。此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长年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则有年年益寿的意思。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是先对长辈说吉祥的话才给红包。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就是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非凡,人们普遍沉浸在欢乐、庆贺、幸福、美满的节日气氛之中。
这就是我们过春节的过法,这就是独有的过法。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 篇30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比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无不都在提醒着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春节民俗日记500字(通用30篇)】相关文章:
春节民俗作文(通用29篇)12-28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通用33篇)01-11
【精品】春节的民俗作文(通用23篇)01-05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5篇)12-13
小学春节民俗作文(通用27篇)12-16
民俗作文春节作文12-28
春节传统民俗作文12-24
春节习俗民俗作文12-22
春节民俗作文400字(通用11篇)02-07
有关春节民风民俗作文(通用28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