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7-03 16:06:16 王娟 我要投稿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描绘出云收雨霁、水凉瓜甜、树阴垂檐的画面,后两句描写消受着宜人时光的“玉人”。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全曲运用白描,洗净铅华,选景精当,语言简洁,显示了作者的艺术功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朝代:元朝

  作者: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译文

  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时光。

  注释

  簟(diàn):竹席

  缣(jiān):细绢

  赏析: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创作背景

  白朴有一组咏春夏秋冬四季的《天净沙》组曲,共四首(一说八首),这是咏夏季的一首,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名家点评

  郑振铎:“他颇长于写景色,春夏秋冬四题已被写得烂熟,但他的《天净沙》四首,却情词俊逸,不同凡响。”(《中国俗文学史》)

  王忠阁:“描写夏日景色,自然会想到盛夏的酷热与喧噪。白朴的这支小令一反往常,截取夏日雨后这一清爽的时刻,描绘出对夏日生活的独特感受。这一幅夏日雨后的画图,显得静怡,闲适。作者曲中所写,都是夏日特有景物,但却完全没有酷热难受之感,具见构思之精心独到。曲写静景,创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意境。曲中的冷水、甜瓜、高楼、绿阴以及楚楚动人的女子,都显得色彩鲜明,在描写夏日景物的作品中可算是独具一格。”(《元曲大辞典》)

  作者简介

  白朴,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先生。隩州(今陕西河曲)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华为金枢密院判官。金亡时尚年幼,因其母为蒙古军所掠,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晚年仍归北方。杂剧、散曲作品以绮丽婉约见长。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皆描写爱情。另有词集《天籁集》。清初杨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于集后,名《摭遗》,有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套。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08-21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7-20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11-26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11-26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8-21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8-04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8-19

天净沙·夏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08-20

《天净沙·夏》翻译赏析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