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我校正在开展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评价实验研究》课题正是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评价的一个大胆尝试,通过建立科学而实用的评价方案,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体学生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学习情况的评价,从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品性、学习态度等方面来积极反思,自我完善,期中和期末,都要认真进行全面的学习活动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来改善学习、提高成绩、促进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开放、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已在我校初步建立。
用评价引领学习,让评价促进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发展。评价要贯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在课堂上,教师的积极反馈,激励评价,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学习劲头越来越足。
所谓激励,指的是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内在的推动力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正常水平。
通过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容要详实。
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详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也就是说,激励要以事实说话,"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可比性材料,学生过去的有关情况和学生在班级或更广范围内所处位置等情况,并艺术性地加以运用,进行有效的激励。
我的具体做法是:
(l)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比如:"你的表现比船夫还厉害!""你的描述比作者还生动!"
(2)与同学对比。比如:"你的想法最有独创性!""这样的分析确实高人一筹!"
(3)与教师对比。比如:"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分析比老师的简单明了!""后生可畏啊,老师当年就没有你现在的胆量!"
(4)与自身对比。比如:"我真的不认得这是你的字,进步太大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作文很有文采,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
二、激励性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一句话,一个字,甚至一个眼神,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很大。
比如在分析《散步》这一课的人物形象时,对文中的"我"、"我"的母亲、"我"的儿子三个人物形象大家都积极讨论,意见很快统一起来,但分析到"我"的妻子时,大家都沉默了。忽然有个学生勇敢地举起了手,她充满感情地说:"我认为文中的妻子是温柔贤惠的!"我先没动声色,而是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能从课文里找到根据吗?"这名学生立即读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得好!"我充满激情地大声说,并带头鼓起掌来,霎时,教室里掌声四起,我看到这名学生激动得脸都红了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如"确实有头脑"、"鲁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很有自己的见解"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激励性评价要重视归因心理。
心理学研究中把行为原因归之于个人内在倾向等非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意向归因",如学习成绩好则归因于自己努力、肯下功夫,成绩不好则归因于自己粗心大意、马虎懒散,于是吸取教训迎头赶上。与之相对的叫"情境归因",即把个人行为原因归之于情境或环境因素的过程。有此倾向的学生往往怨天尤人,寻找种种外界的理由推诿责任,或在取得成绩时,也归因于"运气好"或"聪明",一旦受挫马上又垂头丧气。
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归因心理。
首先,不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如"你真聪明"、"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你是个小诸葛"等等,长此以往,成绩优秀的同学很可能会产生一种自高自大的心理,形成自己是天才的错觉,从而看不起周围的同学。如果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很笨,甚至丧失自信心。而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你盲目夸奖他"真聪明",他会认为你言不由衷,是在欺骗他或讽刺他。
其次,我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如"你肯动脑筋"、"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思路很巧妙"等等,这样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这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
四、激励性评价要讲究语言机智。
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上《苏州园林》一课,当研究为什么美得"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时,有位潇洒的小男孩讲得头头是道,最后他说:"所以苏州园林美得不空洞。"我马上接口道:"你也美得并不空洞呀,不光人帅,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顿时课堂里一片笑声,这个学生也高兴地笑了。这样的评价是根据特定的教学进程随机引发的,不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巧妙地把层次感的含义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课本自然过渡到学生,使评价成为了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鼓励,即寓"贬"于"褒",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如上《墨池记》,我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池中水清"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这么响,我怎么感受不到呢?"第二个读得有进步了,我就说:"哦,你让我看到池水了。"第三个情感到位了,我评价道:"呀,这下真的看到很多的美景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我指出学生的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对于语文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这种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就会感染学生,老师还要鼓励他们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引导他们评出热情,评出兴趣,评出素质。
激励性评价也要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校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评价实验研究》课题强调的是阶段性评价与反思,这当然必不可少,但课堂上的激励性评价贯串于每节课,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它有情境,有依据,有实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细流,无以成江海"随时随地的激励性评价,就是"跬步"和"细流",它是语文课程评价的具体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强调"多送蜜,少送刺",我认为,其中的"蜜"就是指激励性评价。只有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创造出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统一教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
【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相关文章:
新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论文)12-06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8-05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05-07
多媒体课件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性05-20
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的有效性04-15
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优秀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8
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03-12
教师激励学生的励志教育06-11
对差学生评价语04-18
清代文人对李贺诗歌是如何评价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