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到2015年各省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发布时间:2016-3-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2013年高考各地最新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

默写试题汇编

一、2013年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

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

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

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檐牙高啄;

___________,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

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

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

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

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

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10.(6分)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

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

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

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

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

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 ,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参考答案】

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

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

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

,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

的良好祝愿。

15.(5分)(1)黎民不饥不寒(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3)以手抚鹰坐长叹(4)戎马关山北(5)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6)有暗香盈袖

三、2013年福建卷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l)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3)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

(5)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余立侍左右, ,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

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

析。(4分)

【参考答案】

1.( 6分) ( 1)鸡鸣桑树颠 (2)烟光凝而暮山紫 ( 3)此情

可待成追忆 (5)惶恐滩头说惶恐(4)烽火扬州路(6)援疑质

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

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

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

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

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

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10.名句名篇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___________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 。(周敦颐《爱

莲说》)

(7)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 。(《老子》五十八章)

【参考答案】

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

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

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

淡深长。

10.(8分)(1)神人无功 (2)恐年岁之不吾与(3)无边落木萧萧

下 (4)别时茫茫江浸月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濯清涟而

不妖 (7)衣冠简朴古风存 (8)福兮祸之所伏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

鹭飞,___________”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12.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

经氓》)

(2)___________,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3)_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考答案】

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

“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

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3)词人通过

“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

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

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

12.(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海客谈瀛洲

六、2013年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

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

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

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___。(《诗经氓》)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

琶行》)

(5)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

纳谏》)

(6)___________,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

(7)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8)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

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

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

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

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

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

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

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

14.(1)载笑载言(2)百步九折萦岩峦(3)浑欲不胜簪(4

)轻扰慢捻抹复挑(5)能谤讥于市朝(6)率疲弊之卒(7)皆

若空游无所依(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分)

七、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

,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

,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

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

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

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

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

之于国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3)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4)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5),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

(8),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

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

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

)(5分)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

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

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

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

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

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15.(5分)(1)申之以孝悌之义(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

)鸡鸣桑树颠(4)声断衡阳之浦(5)征蓬出汉塞(6)势拔五

岳掩赤城(7)目遇之而成色(8)梧桐更兼细雨(8个小题,从

中任选5个小题作答即可)

八、2013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

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

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 ”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论语》)

(2)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序》)

(3) 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 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哉!(苏洵《六国论》)

(5) 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韦庄

《菩萨蛮》)

【参考答案】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

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

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

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

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5.(1)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3) 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

(4)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5)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九、2013全国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

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

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蚓无爪之利,______,上食埃土,______,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

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

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

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

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

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

;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6分)(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2)林寒涧肃,常有

髙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每空1

分)

十、2013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

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

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

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钪俊?br>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

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① ,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

赋》)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韩愈

《师说》)

④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苏轼《

前赤壁赋》)

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李

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

12.(7分)

①(3分)B。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

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

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13.(8分)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

如泥沙。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④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十一、全国大纲版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

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

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孟子

公孙丑下》)

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

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参考答案】

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

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

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

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

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

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

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

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

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第(1)题答出

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

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第(2)题答出“珠中有隐

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两

题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透析】(1)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2)题侧

重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技巧点拨】读懂古典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读懂古

典诗歌的内容,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入手,微观上,从具

体诗句入手,将每句的意思分别叠加,方可构成画面;宏观上

要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做深入思考。读懂了

诗歌内容,就可以进而把握古典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往往附

着在诗人所选定的的具象上,这样具象加上了诗人所要抒发的

情感,就成为了意象。因此把握意向就成为了分析概括诗人情

感的关键和捷径。

13.【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

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

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公孙丑下》)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为昭质其

犹未亏。(屈原《离骚》)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十二、2013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

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

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 (杜牧

《阿房宫赋》)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参考答案】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

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

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

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

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

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

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

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

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

条3分,1条2分。)

10.(1)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一句1分,句子中如有错别字,不得分。)

十三、2013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4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杜甫《登高》)

(2)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______。”(《论语卫灵公》)

(4)闾阎扑地,______;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

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______ 。(《诗经车舝》)

【参考答案】

14.【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

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

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

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

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

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

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

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

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

体做以分析说明。

15.【答案】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寄蜉蝣于天地齐彭

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 不相为谋 (4)钟鸣鼎食之家 景行行止

十四、2013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

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

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

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论语》)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李密《陈情

表》)

(3)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

【参考答案】

十五、2013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

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

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

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

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檠弓弩,________________,

给其衣食。(班固《苏武传》)

(2)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吟赏烟霞。__________,归

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参考答案】

12.(1)【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

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

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

合作的气节。

13. 【答案】:(1)武能网纺缴,於靬王爱之,(2)青枫

浦上不胜愁,何处相思明月楼?(3)乘醉听箫鼓,异日图将

好景。

十六、2013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

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

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乙:① ,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②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______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楚天千里清秋,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参考答案】

8.【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

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

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

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

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

技巧,请点明。两首诗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

描写之中。从景物来看,“孤独”是他们情感的共同的地方。

但景物表现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适,后者孤独清冷。

9. 【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

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

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级。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考的是修辞手法。回答时,结合诗句

点明修辞手法并具体分析,后简洁点明效果。

10.【答案】

甲: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③谁得

而族灭也 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而后人哀之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乙:①民生各有所乐兮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③江间波浪兼

天涌 ④杜鹃啼血猿哀鸣 ⑤静影沉璧 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A。题型完全与安徽2012高考一致,采用二选一的选考模式,

甲为一首诗,乙为组合。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

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

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

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哀”“摧”“璧”等

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

目。6分,每空1分,错1字即不得分。

十七、2013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

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

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

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

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

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

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忧

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

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 ______________,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参考答案】

14. (1)【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

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

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

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

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

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

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

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15.(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4)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李白《春

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十八 2013年高考 上海卷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

《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苟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

调歌头》)

(4)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论语〉七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阳割昏晓。 (杜甫《

望岳》)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成方圆。 (《孟子

离娄上》)

(7)一夫当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

难》)

(8)月子弯弯照几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

万里《竹枝歌》)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___________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

林”、“___________”和“客船”。(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

的。(4分)

三)(6分)

13.(1)心远地自偏(2)吾尝终日而思矣(3)起舞弄清影(

4)于我如浮云(5)造化钟神秀(6)不以规矩(7)万夫莫开

(8)几家欢乐几家愁(答对1空给1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四)

14.(1分)津亭

15.(3分)D

【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

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

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看,这是一

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

16.(4分)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

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

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

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两者关系1

分)

【注】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

:“实发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鲜,景色鲜

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

水共澄鲜。”___________ 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

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 ④那,怎,何。 ⑤春心,指

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

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

唐诗笺注》卷一) 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

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

犹眇绵之意。 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

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

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

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

。 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 ⑨佳处

,一作“佳气”。 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

【简析】

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

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

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

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

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

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

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

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

,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

。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

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

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

,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

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

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

,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

立了标范。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古诗文阅读题汇编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

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

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

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

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

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

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

: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

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

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

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

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

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

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

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

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

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

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

,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

的愁情。

【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

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

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

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

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

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

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

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

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

“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

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

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

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

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

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

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

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

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

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

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

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

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

”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

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

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

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

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

合、有声有色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

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

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

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

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

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

”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

语公冶长》)

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4分)

【注】①微生高: 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21.答案:猿声

解析: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2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

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 第二

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解析: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

、说理都是表现手法,阅读时注意比较。

23.答案:择友

解析:这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如何

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24答案: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

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答题

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

(重庆卷)12.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

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

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

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

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

的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

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

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

,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

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

知? 花褪雨,絮 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

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

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 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

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

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

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

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

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

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

,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

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

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

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

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

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

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

”;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

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

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

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

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

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

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

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

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

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

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 )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

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

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

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①答案:C

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②答案:BE

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

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

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

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③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

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

之心则为根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

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

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

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

倦情绪。

(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

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

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

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

)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

简分析。(3分)答:

6【答案】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

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

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 月光照射过

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

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

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

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

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

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

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

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

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

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

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

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鉴赏材料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

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

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万树少年时

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

带游历。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

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

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

,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

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

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万树送别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淡雅含蓄、情景交融。《望江怨

送别》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以景衬情、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更加明显。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但所描绘的景致,将离别

时难舍难分 的情绪表现得缠绵婉恻 ,韵味十足。

分析题目:《望江怨送别》顾名思义为一首送别词。以“送别

”为主体的诗词,多为缠绵不舍之情。

分析词句:抓关键意象。词中“春江”“残照”交代了送别的

地点和时间,“断送扁舟过”可见行人已远行;“愁云”“恨

”可看出词人送别时的愁情别恨,最后一句“怪人催去早”,

可以看出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

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

也。

概括词义:(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眼前春水渺茫,

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目送行舟,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

了树木的梢头,此时,愁如云积,小舟渐行渐远,最后船已不

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时刚好有人“催去早”

,词人心中生恨,反倒责怪起催促者来,更感慨若非残照只余

“一竿”高,怕还会与友人相叙一番吧。

解答问题:

第一问: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

这道题考的是分析概括场景。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分三步

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

总体概括: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

细节分析:前方江水渺茫,(词人)看着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

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

沙鸥还要小”。

点明氛围:“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

淡”、“悲凉寂寥”。

形成答案: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春天的傍

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

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

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第二问: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这道题考的是结合语句,分析全文内容,概括思想情感。审读

题干,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词人情感

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分

析词人为何“怪”?“怪”什么?“怪”的情感怎么一步步展

开。

答案:词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

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

远,比沙鸥还要小。“愁云”再次渲染出此人的离愁;看这时

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心中生恨,反倒怪起催促者来,

怪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

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

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

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从而可以看出两人友情之深。

(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

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

【答案】(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

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

,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

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

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

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

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

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

、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

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

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

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

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

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

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

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

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

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

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

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

,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

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

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

赏评价D。

(江苏卷)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

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

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评点】关于情感变化的题型,江苏已经命制几次了,最为典

型的是2009年命制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一题: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如此题型,应给予

学生好好地训练。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

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

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

“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

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评点】此题亦是好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能力,如

果连这点能力尚且缺乏,那就无甚言语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

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

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

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

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

(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

之情。

【评点】此题亦好,不刁钻,应适合考生的口味。

【总评】两首小诗,比较出题,各有特点,既开拓考生视野,

又检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不错。

(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

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答案】《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生对课本的熟悉。

考点:识记文常识.层级为识记A。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人生态度(6分)

【答案】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

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

出曾点曾经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

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

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民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

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补充:①被酒--带醉,刚喝过酒。  

   ②总角--形如今之小辫而短。  

   ③口吹葱叶--吹葱是一种儿童游戏。  

  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时苏轼六十四岁

,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

,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 南

“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

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

在当地的好友。  

诗篇浅易如话,毫不雕琢,又写了最粗俗的东西,但读起来使

人感受的不是“浅俗”而是雅,不是“粗丑”而是美。把朴素

内容写得生动而富有风趣,于毫不经意间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

活泼姿态,确是大家气格。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

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

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还没有行

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

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

寒而“冻无声”。

【解析】本题属于诗词鉴赏中的“一字领全诗”的题型,这类

题目解答时,要先总述诗中是“如何体现”的,也就是关键方

法,然后结合诗句逐一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

分)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

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

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 这类题目答

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

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

词句赏析。(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

谈你的理解。(6分)

(全国大纲卷)12.阅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Z#X#X#K]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答: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山东卷)14.阅读下 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

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

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

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D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

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

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

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

析。(4分)

【试题答案】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

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

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

为D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

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

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

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

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

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

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

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

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

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解析】

诗人简介: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

。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

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

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

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

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

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诗歌分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诗歌内容时令是

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

悲”,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旷达,实显无

奈。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

“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

言外。全诗不脱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解析】此题延续四川高考爱出“炼字”题的风格。解答时理

解词义,把握准情感,并结合诗句实据分析即可。难度不大。

【答案】

  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

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

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

人心绪与情感。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此题考查心境。属于“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学生

解答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读懂诗歌,理解情感;二是要会逐

联分析;三要语言准确优美,表达出诗人的心境,鉴赏出诗歌

的美感。难度较高。

【答案】

  ⑵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

不为秋 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

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

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天津卷)1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

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

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

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

,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2015年各省高考诗歌鉴赏题

1福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诗

人当年曾经在此与金人作战。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

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

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

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

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2湖北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

[2013到2015年各省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相关文章:

1.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

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4.高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5.古代诗歌鉴赏题及参考答案

6.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

7.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8.《送李端》诗歌鉴赏

9.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10.精编高考诗歌鉴赏技巧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