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

发布时间:2017-10-2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常中寓变,稳中求新

--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215101苏州市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陈祥书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中规中矩,涛声依旧;结构平稳,考查全面。没有出现意外,合符2015年江苏省《考试说明》;没有大起大落,类似高考前的模拟考试。延续传统,但也不缺对常规的变化;追求平稳,但也不乏对旧题的翻新。可以说,今年是前两年的择优组合,完美结合: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借用江苏高考作文题来说,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常规之中有所变化,平稳之中有所创新。简言之,常中寓变,稳中求新。

从常规与平稳来说,重要的有四点:

核心上,突出理解,强化分析。

整个试卷以能力为核心,考查真正的语文能力,但核中之核的是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可以说是以理解为轴心,以分析为中心。文言文阅读,去掉了虚词考查,换成文意理解:分析判别欧阳修长子的品格,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的考查。诗歌鉴赏中,第1题要求概括“开颜”的原因。表面上是考查对相关信息的捕捉与提炼,但实质上是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散文阅读中,第12题要求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出第一户人家的生活风格。显然,是考查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能力。第13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自然,是考查对重要词语与概念的理解;既要揭示出表层含义,又要分析出深层含义。论述类阅读中,第17题要求概括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不光要从内容上,还要从形式上,分析出“变革”的要点。第18题要求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很明显,是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其实,考查理解与分析,实质上就是考查捕捉、筛选、分析与整合的能力。

重点上,突出归纳,深化概括。

归根结蒂,高考语文考查的是语文水平,但最为重要的是归纳与概括的水平:以归纳为重点,以概括为重心。文言文阅读中,第4题要求简要概括欧阳发在治学方面的特点。诗歌鉴赏中,第1题要求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第2题要求归纳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第3题要求归纳尾联表达的作者情感。散文阅读中,第1题要求根据③④两段的草药味,归纳第一家的生活风格;第3题要求结合全文,归纳设置线索的作用。论述类阅读中,第1题要求简要概括首段的论述层次,第2题要求依据内容,概括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变革。在附加题中,第22题要求根据材料,概括《世说新语》的特点;第24题的第1小题要求结合《红楼梦》第四十四回情节,归纳刘姥姥的性格特征;第26题要求归纳“一凑合就成了做作”的原因;第27题要求结合全文,归纳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的方法。所以说,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现代文阅读,其问答题都是以考查归纳为重中之重,以考查概括为王中之王。

人文上,思索生命,关注人生。

综观试卷,关注生命人生,充满人文精神:关注个体生命发展,思考立身处世哲学。《欧阳伯和墓志铭》中,对治学之道,有所思考:尊师重道,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对为人之道,有所思索: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性格刚强正直,论事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对人生之道,有所关注:通过记叙生平事迹,突现了欧阳伯和耿介博学而又怀才不遇的君子形象。《比邻而居》中,关注邻居生活,折射对客观环境的人生思考。闻着第一家的草药味,体悟邻居的生活:要认真对待,追求实打实的状态;要弘扬韧性,赞美实打实的风格。闻着第二家的咖啡味,表明自己的人生主张: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不能浮而不实;生活应有浓烈气息,不能虚无浮华。要关注生活细节,享受不同的生活风格;要学会理解他人,包容多样的生活状态。而作者的体味享受,表明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的不恼不火,表现对别人的博爱。《罗丹与雕刻》中,展示的是将生命思考融入雕刻艺术,将人生探索投射到艺术创作,将生活真理雕刻在血肉躯体上。具体地说,罗丹的雕刻,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体现人的生命全景,表达人生的深切感受。可以说,是以生命为表现内容,具有浓郁的美学味;是以生命为思考载体,拥有深厚的文化气。进而,引导对生命的思考,获得对人生的启示。

效果上,突现层次,显现理性。

作文材料简约,分为两个小节。粗粗一看,第一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自然,经验、能力与境界当属三个层次,级别依次升高:经验是第一层次,属于基础层次;能力是第二层次,属于发展层次;境界是第三层次,属于最高层次。材料提示语,共有四句话,应有不同层次的启发:水平一般的考生,可以抓住材料第一节的提示来写,以其中某一提示语作为中心或主题;水平稍高的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第二节的提示“智慧也有其自身景象”,描绘智慧本身的景象;水平更高的考生,可以不拘泥于材料,避开人人尽知的公理,从材料说开去,发表对智慧的独特看法。今年作文与时俱进,考查的是材料作文:避开了低幼化的趋势,强化了理性化的思维;超越了传统情感的抒发,呈现出理性思维的特点。因为虽说审题没有任何难度,但要围绕“智慧”写出佳作,拿到高分,却需要极强的理性思维。具体一点,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进行辩证思维:要全面地看待“智慧”,不能片面与绝对;要发展地分析“智慧”,不能静止与孤立;要一分为二地解决“智慧”问题,不能偏执与极端。

就变化与创新而言,主要有四点:

选材上,一脉相承,有所发展。

文言文阅读,选文为宋人张耒的《欧阳伯和墓志铭》。与去年相比,稍有发展:由去年的论述类文章发展为写人叙事类文本,由艰深难懂的岔道回归到浅显易懂的正路。跟前些年比较,相承传统:选用唐宋文,延续了历年考查的选材传统;采用墓志铭,回归到往年常考的选文体裁。诗歌鉴赏,选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就形式而言,稍有变化:没有采用去年的两篇比较鉴赏,而是回归到江苏既往的单篇单独赏析。从格调上来看,和去年类似:描绘的是探访友人新居,表达的是对友人的歆羡赞美和对时世的暗暗不满。由范畴来说,一脉相承:今年的诗歌选材,继承以往传统,仍属唐宋诗词。文学类阅读,选取王安忆的《比邻而居》。去年考查的是小说,且是长篇节选:不是中国名篇,而是外国名著;不是当代作品,而是近代杰作。而今年一反常态:将小说改为散文,延续以往传统;避开外国名作,选用国内佳作;贴近生活实际,选用当代散文。相比而言,剑走正锋,变化巨大。论述类阅读,所选的是《罗丹的雕刻》。从论述内容来讲,一脉相承:无论是去年的《乾坤草亭》,还是今年的《罗丹的雕刻》,讲的都是艺术问题。就论述对象而言,有所发展:去年是论的是中国画,今年是述的是外国雕刻;中西合璧,颇为有趣。由文本来源来说,有所变化:和往年相比,由国外回归到国内。

设题上,由浅入深,呈现梯度。

诗歌鉴赏上,环环相扣:第1题要求概括开颜原因,属于读懂的基础题;第2题要求赏析写景艺术,属于读通的中等题;第3题要求分析作者情感,属于读透的高档题。显然,从写了什么,到怎样写的,再到为什么而写:层次清晰,梯度明显。先整体把握诗歌,后赏析写景艺术,再分析思想感情: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散文阅读上,能依文本特点设题。就命题而言,切入点小,梯度感强:第1题考查③④两段的生活风格,第2题考查第⑤段“孱弱”含意,第3题考查全文的叙述线索,第4题探究末段画线句的意蕴。从前三题来看,由局部到整体,由段落到全文;由整体来说,由领悟到探究,由浅易到高难。论述类阅读,颇有梯度:第1题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次,第2题概括罗丹给雕刻带来的变革,第3题阐述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很明显,由首段层次的分析,到文本内容的概括,逐渐拓展:由段内到全文,由分析到概括。由前两题的概括,再到末句内涵的解析,逐步加深:由浅尝到深入,由容易到困难。

题型上,继承传统,着意创新。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年年有变化,岁岁有创新。语言文字运用共有5道题,都是沿用去年思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但内容上却有所变化,有所创新:得体题改成了病句题,漫画题换成了徽标题。文言文阅读既有传承,又有变化:实词考查继承传统,仍以选择题呈现;虚词考查彻底取消,与2014年不同;概括与分析内容恢复回归,仍采用选择题形式;文言翻译改为两道,跟2014年相同;主观问答题是2014年新出现的,今年继续保留。诗歌鉴赏延续传统,立足创新。延续上,没有采用去年的比较鉴赏,而是回到以往的单篇赏析。创新上,考查了颔联与颈联的写景艺术,与以往区别较大,让人耳目一新;因为过去大多考查写景抒情,再加修辞之类。在现代文阅读中,无论是文学类,还是论述类,都是传统题型:散文阅读中,有分析生活风格,有说明“孱弱”含意,还有探究画线句意蕴;特别是概括线索作用,没有回避答题套路,具有一定新意。论述类阅读中,有概述论述层次,有概括“变革”要点,还有阐释句子内涵。作文上,继承前两年材料作文的传统,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但在材料作文的类型上,与前两年明显不同,有所变化与创新:前年是叙述故事型的,去年是对立关系型的,今年是并列关系型的。

难度上,略有变化,稍有降低。

语言文字运用上,除第5题外,难度皆有降低。第1题考查词语,难度有所降低。因为三组词语区别明显,语境用词指向明确,不存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现象。第2题病句辨析,难度降至中等。因为语病病因属于常见的,没有超出《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类型,而且语病设置相当明显,不十分隐秘。第3题考查修辞,难度降低一级:由考纲要求的“正确运用”降到实际考查的“正确辨析”,由“表达运用的E级”降为“分析综合的C级”。第4题考查衔接,难度降至中等。因为只考查了语段内部逻辑的有机联系,没有涉及内部结构的一致性与上下语境的协调性等等方面。文言翻译上,跟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解释“治官”稍有困难,别的都极为常见;除翻译“所创立”句式有点难度外,其余也没有什么难度。作文审题上,难度降到极限:只要围绕“智慧”,审题就算准确;只要扣住“智慧”,立意就算正确。如此做法,有利于发挥,体现了命题思想:不在审题上设卡,重点考查思维、思想与表达的综合能力。

此外,深入研究,吹毛求疵:总体上沉稳有余,创新不足。设题上,课外名句考得比较冷僻,没有区分度,形同虚设。作文审题没有难度,容易产生误导;千万不要忘了,审题能力也是写作能力。材料提示语毫无智慧,有误导嫌疑。答案上,有两处值得商榷:一是诗歌鉴赏中的“选取景物”。因为它不属写景艺术,似乎说“选取典型景物”更为妥当。二是《比邻而居》探究题第二点。因为艾草味覆盖其它气味,是说传统文化生活的影响;归结为“认同感”,不是最贴切。

陈祥书

[简评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陈祥书)]相关文章:

1.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3.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试题

4.2017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6.成人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7.小升初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8.关于小升初语文试题及答案

9.六上语文试题及答案

10.小学语文试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