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6-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思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 《三国演义》主题曲、DVD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节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理小说情节。 

   1.检查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2.朗读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 要读出感情来。 

3.朗读任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朗读后做答。边朗读边指导朗读。 

   学生活动: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  物:曹操、杨修。  

故事情节:曹操杀杨修。 

 环  境:战场。 

复述文中的六个小故事。     

明确:这六个故事分别是:破字,分酥,破梦,告密,出门,答教。  

归纳: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破译曹操写“活”字的用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一合酥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穿曹操梦中杀人用意 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教曹植出城 大怒 

      替曹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三、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1.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以杨修“身死因才误”做为行文线索。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研讨探究,概括杨修的死因。 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学生各抒己见) 

  1 辩论活动,了解人物性格。     

  师: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曹操杀杨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其渊源的,杨修之死也是这样。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下面请同学们以“杨修之死是否完全归因于曹操”展开辩论。      

男生为正方,观点为:杨修之死归因于曹操。     女生为反方,观点为:杨修之死不归因于曹操。      

辩论要求:要有理有椐(你的观点要有事实依据)。    在辩论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曹操--阴险狡诈;杨修--恃才放旷。 

总结归纳: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二、精读课文,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要求:1、跳读课文,抓关键词;2、品析关键词;3、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请同学们看一看他们的照片(打出二人图象)但是同学们看这都是《三国》中他们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经过研讨写个小报告。 

三、课外拓展,为曹操、杨修各进一言,辨证看待历史人物       

 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杨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阴险狡诈的一面,但是我们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同学们心中的曹操是个什麽样的呢?       

 学生讲有关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知人善用,他爱惜老百姓的麦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诵已经学过的《龟虽寿》《观沧海》等。)       

教师总结:曹操阴险狡诈,奸诈狡猾,被称为“天下第一奸雄”,但这只是他性格中的一个方面,他还是个任人唯贤,善于招纳贤才,又有雄才大略的人。所以,他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我们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问题。        

2、那么,假如让你给曹操和杨修各进一言,你会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现代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一部分人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一些自私,惟我独尊,狂妄自大的坏习惯。今天,有心理学家总结,杨修的死因与他的心理有关,只是当时的人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去考虑罢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法正确调整情绪,控制个人言行,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孤傲自负…..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互相理解、尊重,在当今这个提倡合作、团队精神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知道了杨修的死因,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 、结束语:最后,请大家欣赏毛阿敏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让咱们在悠扬的歌声中回忆那虽已逝去,但永留在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吧。 

六、作业:试为曹操写“人物评论”

杨修之死》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教学设想]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中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 

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 

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 

二、一、作者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三、1、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6个故事。(答案参见指导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2、这七个故事各表现出曹操和杨修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参见教师用书。) 

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

3、画出表现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 

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顺叙、补叙)找出补叙部分并思考补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写杨修被曹操所杀。4至9段为第二部分,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10至12段为第三部分,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6、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三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7、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关系。写此情节,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从而揭露了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 

8、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也不要求答案统一。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畅所欲言。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若没有时间,老师可将材料印发,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将其内容概括如下: 

孔融、弥衡因不肯依附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 

五、总结 

老师概括这节课所学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第18课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沉吟、禀清、班师、谮害、惑乱、对答如流、适、数、忌、如、但、即”等词的词义。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

    3.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5.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6.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片段,配上主题曲,让学生先进入那种浓浓的历史氛围。

二、资料助读。

作者和《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字音、字形

庖官páo      鸡肋lèi    夏侯憞dūn    分食讫qì    佯装yáng

大簏lù       伺察sì     麾军huī      绰刀chāo    屯兵tún

恃才放旷shì  酥sū       阜fù         覃zèn

(2)重点词义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适庖官进鸡汤:正好。

数犯曹操之忌:多次;忌讳。   

人皆不晓其意:意图。  

丕如其言:遵照。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嘉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代词,指曹操。

(3)重点句翻译

①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译文: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②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译文: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③人皆不晓其意。

译文: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④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译文: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⑤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译文:经常邀请杨修谈古论今,一夜也不停。

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译文: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⑦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译文:丞相并不在梦里,你们才真是在梦里啊!  

⑧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译文: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条文来回答。   

(注意,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课堂上此教学内容放在小组竞赛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2.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质疑问难,教师巡视释疑解惑,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点拨:鸡肋事件、改修花园事仲、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代作答教事件。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l开展”知识长跑竞赛活动’,研读课文    ;

    (课件演示,环行跑道的起点,两面旗帜并行,准备出发。

    竞赛的全部题目,各组的进程多媒体显示。

    (说明)竞赛规则:班级学生分为两个组,男生、女生各一组。红、黄两面旗帜为各组

的标志。

    每个竞赛环节的胜出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前进的步数:“文学常识”环节胜出

的小组前进1步,答错的原地不动;“文言知识积累”环节答对一题即可前进重步,答错的

组后退相应的步数;“讲故事”环节胜出的小组前进4步;“辩论环节”胜出的小组,前进6

步。最先到达终点的组为冠军。

    (1)“文学常识”,抢答题。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第二---体小说。{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

七十二回。作者--,名----,号--。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在

浙江省杭州市)或庐陵(现在江西省吉安市)人。--(年代)小说家。相传是

施耐庵的学生。

    (点拨,章回;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2)“文言知识积累”,必答题。

    (说明,每个环节代表抽签决定回答哪两组题目三

    ①看谁读得准。    

    人庖官    鸡肋    夏侯停

    B.佯装    大簏    伺察

    C绰刀    屯兵    恃才放旷

    D.阜    谮分食讫

    ②解释加点的词语。

    A竽刀:--    适庖官进鸡汤:

    B.数犯曹操之尽:--    人皆不晓其意:

    C丕印其言:--    植然其言: 

    凰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谮害:

    ③如下列句子。--    .--

    人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译文: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了我的近侍?”

3.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1

4.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课题:杨修之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     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 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       恶              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教案评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的梗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2、领会作品的感情倾向,发表自己的评价。 

3、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杨修和曹操的性格。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简介作品及作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重点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故事。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周瑜、黄盖、夏侯惇等众多人物形象,其故事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广远。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的思想感情。)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2、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情节以及作者。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等。) 

 

 

3、背景简介: 

这篇课文节选的部分就是曹刘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4、介绍有关杨修的资料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博学多才,思维敏捷。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庖官( )恃才放旷( )诈败( )食讫( ) 

麾军( )夏侯惇( ) 潛害( )绰刀(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适庖官进鸡汤(  )  ②数犯曹操之忌(  ) 

③人皆不晓其意(  )  ④不如其意(  ) 

⑤植然其言(  )    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  )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第___回,作者____,名本,号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杨修因何事而被杀? 

 

 

(教师补充)

▲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地巻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在曹操选定曹丕

▲政治原因:杨修已深深地巻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宫廷斗争之中,他竭力辅佐曹植争做曹操的接班人,反动曹丕继位。在曹操选定曹丕继位后,为免却国家将来出现争夺帝位的内乱,杀杨修是必然的事。 

(三)了解杨修的性格特点。 

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则可) 

1.杨修该死吗?如果你是曹操,会不会杀杨修?为什么? 

2.杨修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难道他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会招来杀身之祸吗?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做? 

3.杨修之死这件事给我们在待人处世方面怎样的启示?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四)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侧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请根据课文的描写,说说曹操的性格特点。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杨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2.请根据《世说新语容止》中的描写,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参考)曹操:阴险奸诈、虚伪残暴、心狠手辣、妒贤嫉能 

3.比较: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 

①读一读曹操的两首诗: 

《观沧海》                  《龟虽寿》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②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非常重视人才,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 

4. 讨论:你想如果曹操还活着,看了《三国演义》,他会对罗贯中说一句什么话? 

 

三、小结: 

1.透过具体事件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四、作业:阅读《三国演义》与杨修有关的章回(第六十回和第七十一回),探讨杨修如果生活在今天会有怎样的结局,写一个150字左右的段落,谈谈你的看法。

 

 

王秀琴

[杨修之死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杨修之死》教案

2.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3.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4.《杨修之死》优秀教案

5.课文《项羽之死》教案

6.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心声》教案设计

7.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

8.项羽之死课件优秀教案

9.人教版英语八上册教案

10.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