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第六七单元古诗词阅读理解
使至塞上(唐.王维) .赏析
1.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手法,自比蓬草和归雁,侧面表现出行程的艰苦和遥远,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奋和抑郁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的原因
“大”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写出景物的单调及炊烟的醒目 “直”表现炊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侧面表现人烟的稀少 “长”突出了横贯沙漠的长河之美 “圆”突出了诗人在沙漠中观日落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苍茫的感觉。这是一幅极其雄辉阔大壮美的边塞风光图。这“长”“直”“圆”似几何图形展示在天地之间,大气磅礴而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既准确描绘出边塞特有景象,又传达出诗人孤寂的情怀,侧面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边塞军队的声威。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题思路】这个题是三个问,请注意审题,先回答诗句写的景物,在思考表达了什么意境,最后结合诗歌的背景回答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5、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画面。
【答题模式】不是翻译诗句,而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注意文中主要描绘的景物是哪些,组成几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些画面描绘出来。
答: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的一幅雄浑壮。
中心 这首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泊秦淮(唐.杜牧).赏析
1.赏析两个“笼”
笼罩之意,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为下句做铺垫
2.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
承上启下,交代时间地点,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使之具有个性,同事照应了诗题,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3.最后一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情感
运用双关曲笔,借题发挥,批评了醉生梦死的豪门贵族,引用“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现诗人对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鄙视,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度关切忧虑
4.赏析“犹” 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微妙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之情。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6、说说这首诗“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答题模式】字意+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指出诗句的写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即分析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笼,即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中心 这首咏史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任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无题(唐.李商隐) .赏析
1.赏析两个“难” 前者为“困难”,写出有情人间的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写出有情人间的离别之苦。运用反复手法,凸显两人的情深义厚
2.“东风无力百花残”写景作用
点明分离的季节及环境,以景渲染,营造了离别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烘托了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3.赏析千古名句
运用比喻,谐音和双关,不露斧凿之痕迹,“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表达了有情人至死不渝的爱情,现在用来形容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而后己的人,也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
4.尾联运用的典故及作用
运用“海外三仙山”和“青鸟探望”的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既有对心爱的劝慰,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见的决心与恒心,表达对有情人的思慕之深
5.赏析“晓”“夜”“改”“寒”
“晓”“夜”两字,写尽了男女双方朝思暮想的思念。这“改”指青春逝去,抒发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伤之情。“寒”写出了内心的凄清孤单,形象地把男女主人公坐卧不安,形单影只的情形描绘的淋漓尽致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通过与情人暮春惜别、难舍难分的心灵表白与动人肺腑的倾述,表达了作者对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赞颂。
7、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题模式】句意+写法+效果 先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诗句的意思,再指出写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春蚕只有到死之时才会停止抽丝,蜡炬只有化成灰时才没有烛泪。语义双关:“丝方尽”隐指“思方尽”,曲折的表达出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时也多表达为追求事业、理想而终生奉献,至死不悔的精神。
.中心 以一个女子口吻,写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浓厚感情
.浣溪沙(北宋.晏殊).赏析
1.赏析第一句 由景触情,顿生伤感。新旧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惆怅
2.赏析第二句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蕴含的哲理:人生短暂,时间却无穷。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写了不尽的幽思
3.赏析“天然奇偶” 通过对易逝自然春光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4.“天然奇偶”好在哪里
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感情浓郁,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寓意深刻,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
5.“天然奇偶”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无可奈何”表现对落花怀着深深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燕归来”和“花落去”是实写,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也蕴含着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此而变得一片虚无
6.赏析“独”
独自之意,点明主旨,写出了词人独自一人,独自饮酒,伫立庭台,独自徘徊的情态,直接抒发了词人惜春怀旧的寂寞和忧伤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词人在暮春花落之时的触景生情,从而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叹和年华流逝的惆怅情绪。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答:(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中心 这首小令,词人捕捉到刹那的感受,抒发了因暮春花落而感叹年华流逝的惆怅思绪,表达惜时伤春的情感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赏析
1.赏析第一句
本句与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异曲同工,蕴含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2.赏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本句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大问题进行思考,继续设疑,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再推进一层。”今夕是何年“运用《诗经》中“今夕何夕”的典故,暗寓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象无可奈何的悲哀
3.赏析“归” 回去之意,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超脱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词人对宇宙奥妙的好奇,另一方面来自词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本句连用三个动词,将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光流动的感觉,同时带出因离愁别苦的无眠人
5.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看似无力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同时含蓄表达对不幸离人的同情
6.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本句实质上是为了强调词人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包含人生的哲理--这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有欢聚,自然也有离别,每一件事物都处在各自固有的缺憾之中,最能表达词人豁达的胸襟
7.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要突破时间的局限,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出词人的精神境界之博大丰富,熔铸对天下离人共同的美好祝愿
.8、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借中秋之夜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还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中心 这首词着眼中秋明月,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词人心胸豁达,毫不悲观的性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赏析
1.赏析“忽”
忽然之意,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迅速和诗人的惊喜
2.赏析“初闻涕泪满衣裳”
神态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胜利的激动喜悦,对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眼泪写尽了诗人悲欢交加,酸甜共涌之态
3.“即”“穿”“便”“向”描绘的画面及表达的心境
描绘出一幅极速飞驰的画面,四个地面间漫长的距离转瞬即逝,表达了诗人的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4.如何理解“生平第一快诗”
1.体现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的欢快上。除首句外,其余诗句都抒发了诗人忽闻捷报的喜悦,狂喜之情溢于言表2.体现在节奏上。一气呵成,八字蝉联,一改沉郁顿挫的诗风,轻快跳宕,喜气洋洋3体现在画面上。3.“即”“穿”“便”“向”四字,展示出一幅急速飞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4.体现在本诗风格上。一起流溢,质朴通畅,俞朴俞真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的书写了忽闻叛军已评判的消息,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为何“涕泪满衣裳”,他到底是喜还是悲?
答:诗人是悲喜交加,他流亡到剑门关外,生活极其艰苦,这泪里既有听闻官军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四个地名用“从”“穿”“下”“向”四个串词在一起有何作用?
答:把四个地名之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里感受。
.中心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赏析
1.赏析“独怜”
唯独喜爱之意,为该诗诗眼,提挈全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无声无息者的同情,更体现了诗人特立独行,超凡脱俗的风采和安贫守节的情怀
2.赏析“上” 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与豁达
3.“幽草”和“黄鹂”表达的情感 “幽草”沉静而幽深,喻安贫守节之人。“黄鹂”高声鸣唱,喻居高媚时之人。前后对比,喻仕宦百态,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居高媚时的胸襟,传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情
4.赏析第一句 此句写景,从视听角度,着力渲染了车马不至,尘埃不染的幽静之境。动静结合,以黄鹂在树上自由的欢唱,反衬出环境的幽深和寂静
5.赏析“急” 急骤之意,写出了春雨之大,反衬出一旁小舟的悠闲,表现了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又蕴含了一种淡然的胸襟
6.最后一句蕴藏作者的心迹 从“春潮”“野渡”中,可以领略到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找一种自由和安静,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诗人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妙不可言
7.赏析“横” 随意摆停之意,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小船在激流中随意停泊的坦荡与悠然,表达出诗人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也暗喻当时诗人想辞官隐退而不能的进退两难的独特心迹
8.最后一句描绘的画面及情感
画面:春天的潮水夹着雨傍晚的流水更急。野外的渡口,无人照料的小船独自横漂在水面上。春潮暮雨,写出了暮色苍茫晚雨急至的景象,喻指中唐急剧变化的政治潮流;野渡横舟,写出了其无人问津自然摆横的情景,蕴含了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希望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找一种自由和安静的心境
.9、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思路】: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不能用内容+情感的答题模式来回答。
答:诗中歌咏了西涧在晚潮时雨中情景,描述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
10、诗中没有更深刻的寄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答:从“独怜”句可以看出对那些无声无息者抱有一丝同情。从“春潮”野渡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
中心 这首山水诗描写了几幅清幽淡远的滁州西涧图,营造出恬淡幽深的意境,表现诗人悠然闲适的情怀
.约客(南宋.赵师秀) .赏析
1.第一句描绘的景色及作用
描绘了江南黄梅时节夏夜的雨景:细雨连绵,青草池塘,蛙声如潮。以声衬静,突出夏夜的寂静,烘托了单调寂寞的气氛,写景蓄势,为客人失约埋下伏笔
2.赏析“家家雨”“处处蛙”
“家家雨”描绘雨无处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了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点明约客久候不至的原因。“处处蛙”以声衬静,视听结合,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恬静和谐的气氛,同时折射出诗人的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
3.“闲敲棋子落灯花”表达的诗人的心境
诗人约客久候不至,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敲”动作细节描写,把主人约客久候不至的急,气,失落,无奈等心境刻画的极为生动,尽传精神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形象刻画,展示了一个孤寂者深夜约客不到无奈和凄苦的感受。
5、全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答:全诗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中心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着急,生气,失落,无奈的复杂情感
.如梦令(宋.李清照) .赏析
1.赏析应第一句写了什么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写出了女词人悠闲慵懒,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为后文“试问”做铺垫
2.赏析“试”
表现了女词人的活泼好逗,明知故问,情趣雅致,关注美好事物的性格特点。表现了诗人既关心花事是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贴切入微,细腻有致
3.赏析“却” 同时写出女词人原有的情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不满之情,侧面道出了卷帘人粗疏的观察和回答是的冷淡,反衬出女词人细腻委婉的情思
4.赏析“绿肥红瘦”四字 用“绿”和“红”借代枝叶和花朵,“肥”和“瘦”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经历了暮春风雨后枝叶繁茂青葱,花朵凋零满地的情状,暗示春天逐渐流逝,表现了女词人惜春伤花,关注美好事物的情怀
5、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6、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中心 这首惊世之作,通过女词人对海棠花的关注,表现了女词人憧憬着美好生活,关切着美好事物,反映了无忧无虑,敏感多情的生活情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赏析
1.为什么改“望阙台”为“郁孤台”
“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显有满腔磅礴激愤之情
2.为什么从“郁孤台”写起
运用“李勉登台北望长安心念朝廷”的典故,表达了怀念中原,渴望收复的愿望
3.“中间多少行人泪”蕴含的深刻意蕴
抚今追昔,虚实结合,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4.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运用“李勉登台北望长安心念朝廷”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世的追念和对当今山河破碎的无限惋惜,抒发了故国难回的悲愤之情
5.周济说“借水怨山”,如何理解
这里用东流的赣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决心,它是不可阻挡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投降派,表达了词人对投降派及敌人的无比憎恨之情
6.最后一句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志向
直抒胸臆,“愁”的是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现了词人留在南方决不投降,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7.“鹧鸪”寄寓的情感
渲染了黄昏江边让人惆怅的环境氛围,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扰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8、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先概括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再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词借江水抒发了追昔抚今,望故乡不得回的忠愤之情,表现了恢复中原的意志不可阻挡的必胜信心,同时也表现出壮志难酬之感。
9、“江晚正愁余”,词人愁的是什么?“山深闻鹧鸪”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答:愁的是国家命运,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渲染了黄昏江边让人惆怅的氛围。
.中心
这首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借江水抒怀,表达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对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抒发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邓才双
[语文版九上第六七单元古诗词阅读理解(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5.语文版小学课件
6.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0.语文版少年闰土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