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重 点
难 点 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难点:3.体味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 法
选 择 朗读、讨论、互动 课 型 新授课
课 前
准 备 小黑板、相关问题、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 学
时 数 第2课时 备 课
总 数 第2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指导学生先学
1.分部、分层次反复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边读边思考问题,通过重点语句、词语感知文章主旨,带着任务自主阅读,自主学习。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实质,拓展延伸,明确自己学习任务。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一)互动学习:
1.《日出》共写了五幅日出图,归纳指出其作用。
(明确:①高峰日出图 ②原野日出图 ③海边日出图 ④黄山日出图 ⑤飞机上所见日出图 作用:前四幅图全是铺垫,是曲写,为写飞机上看日出作衬托。)
2.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日出的景象的?(明确:引用、 拟人、比喻,作用都是为下文在飞机上描写日出作铺垫,也表达了作者对看日出的盼望之情。)
3.作者描写飞机上看日出,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来?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这里的日出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旭日东升,光彩夺目,雄伟瑰丽,正如朝阳那样年轻,富有巨大的生命力。作者进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欣欣向荣、无限美好、如花似锦的今天和明天。)
4.再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具体的句子
(明确: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抒情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表现为托物寓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与景。)
小黑板出示“自学导航”,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题,精确理解文章。
播放幻灯片,提出阅读要求,学会抓住重点词句。
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看小黑板,掌握先学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读一读,想一想。
议一议,说一说。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问题,并做相应的笔记。
5.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
(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日出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研读与赏析:
1.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导析:本句为开篇之句。作者开门见山地指出渴望见到日出,特点是能在高处见到日出。这为后文写飞机上观到日出作铺垫。“从幼小时起”突出了渴望之久,“富有魅力”强调了向往之切。
2.文章第二段诗句的作用。
导析:本句所引诗句都是写落日之景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诗句,写的是无边无际的沙漠之上,一缕孤烟正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的尽头一轮圆圆的太阳正滚滚西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是杜甫在《后出塞五首》(其二)中的句子。写的是边地傍晚行军时的情景。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这两句诗都描绘了边地的落日之景,透出的是一股苍凉之气。因此,作者说“不免有萧瑟之感。”这里提到落日,是为后文写日出作比,以突出日出的壮丽与伟大雄浑。
(三)主题归纳:
本文作者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了自己从国外出访归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以此讴歌新生社会主义祖国。
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一、写景: 日出景象 赞美祖国
日出 二、抒情: 赞美祖国 歌唱祖国
三、抒情议论:照应开头 歌颂新生活
六、当堂训练 点拨知识点并板书重点常识。
引导学生养成“咬文嚼字”-品味积累的学习习惯。
启发、引导,更正、补充。巡视、督导、检测 积累有关“表达方式”的知识并探究本文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特色。
自读自悟,品析语言,感受语言精准的魅力。
小组内四人交流探讨问题,
独立完成练习。
作 业
设 置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要求的段落;积累句子。
2.借鉴课文写法,写一段自己所看到的日出景象。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 查
签 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刘占英
[《日出》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北师大跳绳教案
10.体积单位教案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