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课堂实录
导入:
师:对王维大家了解多少呢?
生1:了解
师:了解什么呢?
生1:他是字摩诘,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生2:与孟浩然齐名称
生1:对,与孟浩然齐名人称“王孟”,
师:嗯,好。还有吗?
生1:他是原山西太原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祁县人
生3:他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师:嗯,对。大家回答得差不多了,老师再补充一点,就是王维人称“诗佛”。 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总是描绘出一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成就最高的一首《山居秋暝》。
听读感知:
师:首先我们来听一下录音,一边听呢一边感受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有诗中的意象,并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播放录音)
师:好了,听完之后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按照PPT上划分的节奏
(生齐读)
师:好了,读得非常好。
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读完之后呢,我们就来思考一个问题:诗题《山居秋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1:他是在山里写的
生2:时间、地点
师:对,时间是什么时候?
生:秋天
师:那是什么季节
生:秋季
师:时间是傍晚,对吧。季节才是秋季。诗题点明了具体时间是在傍晚,“山居”点明了地点,就是在山村里,描绘的是山村的生活图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这回请同学单独起来朗读,然后他读的同时,同学们就把诗中的意象找出来,并想象一下诗人描绘的画面,就是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图景。
吴霜同学,请你给大家范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非常好,坐下。首联诗人给我介绍了整幅图的一个基调,那么应该用陈述的语气来朗读;颔联和颈联应该用轻快缓和的语气;尾联诗人表明自己的志向,语气稍微加重一点。那么读完之后同学们可以把这首诗的意象找出来吗?第一句“空山新雨后”有哪些意象?
生:空山、新雨
师:山、雨
生:明月、松间
师:月、松,还有呢?
生:泉、石
师:泉、石,还有呢?
生:竹、浣女
师:竹,浣女不是(意象)啊,
生:莲、舟
师:莲,还有舟。找到这些意象之后,同学们就想象一下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什么图?
生1:山里面的傍晚图
师:空山新雨图?
生2:空山秋雨图
师:嗯,好,第一幅是空山秋雨图,对,回答得非常好!那第二幅呢?(一边板书)
生:明月松间图
师:明月松间(图),第三幅呢?
生:清泉石上图
师:还有呢?
生:竹林深深图
师:还有吗?
生:莲动渔舟图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找到这些画面,想象出这些画面之后,就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对这些画面的描绘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描绘这些景物这些图画,是要想表达什么?
生1:淳朴安静的生活……
生2:……
师: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好吗,张婵。
生:目的是表达诗人想要过那种安静淳朴的生活,远离官场的黑暗,(表达诗人)对归隐自由的渴望。
师:嗯,那你知道这些是从哪句诗得到的呢?
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师:额,非常好!请坐。诗人描绘这些画面的目的,就是要表达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反面衬托出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的渴望。“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可得。那么既然山中“春芳”将尽,是什么吸引诗人留在“山”中呢?
生1:空气
生2:山中的美好的景色,以及空气清新
师:对,清新的空气
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师:对,就是隐居的生活,远离官场。总的就是山中清新的空气、清幽的美景还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映了本诗主题,就是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那么“王孙自可留”这句用了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出自什么地方呢?
生:《楚辞》
师:《楚辞》,完整的是叫什么?
生:《楚辞招隐士》
师:好,对。那那句原文是怎么说的?
生:……
师:“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对吧。好了,大家注意一下这个题目,“招隐士”,这个王孙指作者自己,楚辞中讲山中太冷清了,还是出来作官吧!王维反其道而用之,说还是不要作官好。因此前面的写景是为了什么啊?
生:铺垫
师:对,铺垫,为后文做铺垫,那是为了说明什么?
生:山中景色好,适合隐居
师:对,这首诗我们就读懂了对吧!
生:对
师:是不是很简单啊?
生:是
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批注:整个课流程清晰,问题衔接得好,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与学生互动多。但没有深入感知作者是怎么样来描绘这些意象的,这些画面又给学生怎样的感受,没有充分结合字词揣摩,缺少咬文嚼字。
我的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问题链来衔接和贯彻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逐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想象到诗歌的画面,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体味到诗歌内在的意蕴。但是我问题设置得不够细,不够精,整堂课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很空泛,就是缺少具体细致的对诗歌画面的感受,脱离了文本本身谈感受这是最大的缺陷。下面我对这个缺陷做一个填补。
在学生找出意象之后,想象出一幅幅画面的时候,具体来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意象的,而这些画面又给学生怎样的感受。(以下问题答案皆为课堂预设标准)
(从学生读完后)
师:首联诗人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山、雨
师:那诗人是怎样写山的?
生:空山
师:“空”是什么意思啊?“空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幽静的,“空山”给人感觉山很幽静。
师:嗯,好。“空”字在佛家看来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和将来,即因和缘。不必在意它存在,也不必在意它不存在,“诸行无常”,一切皆空。因此山与所有事物一样是空的,是为“空山”。“空山新雨后”这句大家想象到的是什么画面?
生:一幅空山秋雨图
师:好,就是一幅空山秋雨图,这样一幅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啊?
生:幽静、清新
师:嗯,就是幽静的山中刚下了一场雨,秋天的黄昏降临了,山里的一切像被洗净了一样特别清晰。接下来看“明月松间照”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什么什么意象?
生:月、松
师:这些意象构成一幅什么图画?
生:明月松间图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水的月光直泻松间,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地上有斑驳陆离的光影,给人一种迷离的美感。
师:那“清泉石上流”一句呢?有哪些意象?描绘的是什么图画?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意象有泉和石;是一幅清泉石上图;这幅图给我感觉仿佛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在山间唱响。
师:很好,那可以听见水流动的声音证明什么啊?
生:山里很静
师:这里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山静的?又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用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为了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
师: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我们再继续来看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首先看意象有哪些?
生:竹、浣女、莲、舟
师:这里作者是怎么来描写这些意象的?
生: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渔舟顺流而下。
师:这两句用了倒装的句式,就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那给我们展现的是什么画面呢?
生:竹林深深图和莲动渔舟图
师:对。图中没有出现浣女,只有浣女洗衣归来的喧闹声,因为人被深深的竹林淹没了,渔舟也被莲叶遮蔽了。前面的图诗人入画的是景,这两幅入画的却是人,把这些绘景和绘人的图画组合在一起感受,同学们是否明白诗人描绘这些画面的目的是什么?看最后一句写什么。
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写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衰竭,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山中。
师: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了吗?
生:目的是要表达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反面衬托出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的渴望。
师:那么既然山中“春芳”将尽,是什么吸引诗人留在“山”中呢?
生:是山中清新的空气,清幽的美景,还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那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呢?
生: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
师:也说明诗人内心是宁静、闲适和恬静的。
“王孙自可留”里用到了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生:《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师:大家注意题目,‘招隐士’,这个王孙指作者自己,楚辞中讲山中太冷清了,还是出来作官吧!王维反其道而用之,说还是不要作官好。因此前面的写景,不过是为后面作铺垫,说明山林的景色很好,适合隐居而已。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覃玉
[《山居秋暝》课堂实录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2.语文版小学课件
10.采薇教案及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