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学贯中西笔耕不辍的大儒,还是市井之间吆喝不止的小贩,他们在著述之中,在谈话之时,都喜欢引经据典地援用一些典故、文句和词藻。这些引用的东西,一方面丰富了语言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透视出语言表述者自身的人生观、爱憎情感和精神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随便放过课文里这一类意味深长、情感蕴藉的材料,而是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其间潜藏的情感,却体会作者的思想,去领悟其间种种难以言传的妙韵。
引用典章文句的现象在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中出现多次,有必要作这方面的专门研究。鲁迅先生早年曾受教于绍兴城里一个以严厉著称的私塾──三味书屋 ,在那里,他在先生的严厉要求下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古代经籍,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形成了很强的驾驭文字的功力,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援引一些古诗文章句,而理解这些古诗文章句的内涵和思想折光对学生理解先生作品主题和情感,对我们语文教师了解先生作品折射出的教育思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就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六处引文作出简要的诠解:
一、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 ,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述而》,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应读作“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那个缺口)就像一个狗洞大开着’。”
3、“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原文不在一起,而是由“厥土惟涂泥”;“厥赋下上(上)错”;“厥贡……厥包橘、柚,锡贡”和“厥名包匦、青茅”诸句拼合而成。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级,好坏交错;那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上述四句,都是旧时书塾读物中一些极艰深难懂的文句,且无句读。蒙童们读这些句子时根本不知所云,常常读错背错,而且错得离谱可笑就情所难免了。鲁迅先生这样写,这样对“死读书”的效果进行生动的再现,不仅反映了旧私塾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学习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而且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教育制度,目的在于评击旧教育制度对青少年思想的束缚、误导和毒害,评击旧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呆板和无聊。同时,对我们有些在教学中手段匮乏、方法不多的教师,依然有着极强的警示作用。
二、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不过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颠倒”原作“倾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寿镜吾先生自甘淡泊的情感。他如醉如痴的情态是那么投入,以致读错了字词也浑然不觉不以为意;从内容上看,诵读而入醉的不是什么所谓情致高雅的正宗诗文,倒是那种充满狂放情致的近代诗赋。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寿镜吾先生潜心从事蒙学教育,远离官场仕途,自甘淡泊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清白品格。同时,对照课文,寿先生“不常用戒尺”,“不常有罚跪的规则”,连孔子的牌位也没有,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宽厚和蔼和开明,反映了他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的对“正统”的封建教育的怠慢和疏离。也折射着作者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制度的认识、批判和情感。
三、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 ,又可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社戏》)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出自《诗经斯干》头二句。意思是“潺潺的涧水,深远的南山”。不仅是引用,而且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一些深奥难懂的古书。在这里,作者借“我”对“乐土”的向往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封建教育内容的枯燥无味。上述三处引文,统摄于鲁迅先生对书塾生活的评价、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对封建教育形式的否定当下。
四、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
“上大人,孔乙己”出自旧时用于描红的半通不通的尊孔的话:“上大人孔/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土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矣。”在读的时候三字一顿,因而半通不通,我们应如下句读:上大人孔/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矣。意思是:“上大人孔丘,一个人教化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贤士,八九个特别有才干的人,他们都能行仁而知礼啊!”小说通过这句话介绍了孔乙己姓名的来由,实则是有姓无名,有姓无名等同于无姓无名,就象代数字母“x”、“y”一样。意指旧时象他这样同命运的人不止一个,不仅写出了孔乙己屈辱的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而且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科举崐制度造就并毒害了大量的“孔乙己”。
五、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孔乙己》)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能安于穷苦,而小人则因穷而为非。”孔乙己说出这句话,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受人调侃和嘲笑的窘境,另一方面也为了显耀自己的博学,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句话看出他在自欺欺人地以“君子”自况。弄清这句话,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孔乙己性格特征。下文中的“者乎”是二个文言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二个虚词,它们指代的范围更为广阔,从这二个词,我们俨然看到了孔乙己摇头晃脑地从嘴里蹦出一大串的文言词句,一个穷酸的腐儒形象跃然纸上。
六、“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
“多乎哉?不多也。”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在文中,孔乙己先在孩子们面前说出了一句大白话,可毕竟有失读书人的身份,马上跟出了一句文言文,实则是以文言文对前一句话的反注,同时,我们注意到字词对应关系,可以看到“我”对应着“君子”,同前文一样,一方面时时以读书人自居,炫耀学问,一方面以“君子”自比。这种引用,的确有着妙不可言的意味。
上述三处引文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主题,有助于我们认识鲁迅先生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上述引文并非作者“信”手拈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恰到好处的引用;透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传递着不容忽视的信息,具有深刻的意蕴和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有必要把它们的来龙去脉,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它们的深层底蕴对学生作出明确的诠解。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鲁迅先生作品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典藉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
在拙文中,笔者列举了初中语文课本鲁迅作品里的六处引文,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以期对作品中引文传导信息作用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是为幸。
(《语文教学之友》1999年第五期)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马家河路3号
电话:0719-8780582 电子信箱:zouliq@sina.com
制作:邹立群
[把握引文传递的思想情感信息──鲁迅作品六处引文浅析]相关文章:
1.论文参考文献引文格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