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对联引入课堂,把乐趣还给学生

发布时间:2016-3-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近年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热点话题。的确,高效的课堂会使学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让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就更应该做到精益求精,把重点放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过程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便会大大提高。

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将对联引入了课堂,发现学生们对这种既古老又特殊的文学形式饶有兴趣。一年多下来,班里已有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天下名联,有的同学甚至还结合具体情境自己创作对联,这不但训练了语感,提高了语言表达技巧,更让他们对语文课,尤其是古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联也称楹联,是我国极富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汲取了诗歌的凝练,词曲的灵巧,自成一体,被称为“诗中之诗”。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独特魅力,使其不仅在民间广为运用,而且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联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拓宽语文学习途经,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将对联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人物、背景的认识,并能与作者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例如在教授《蜀相》这首诗时,我引用了南阳武侯祠的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光辉业绩,短短几十字,代替了繁冗的人物介绍,化繁为简,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此联为嵌数联,出句嵌入了从一到十全部数字,学生们看后兴趣大增,纷纷抄录下来。这中间除了有对楹联创作者的钦佩,还包含了对诸葛亮光辉而又传奇的一生的崇敬,进而与诗人杜甫所抒发的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产生共鸣。对联的引入使这堂课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对联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助于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和把握。鲁迅在《祝福》里描写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在他的书房里,壁上挂着朱拓的大“寿”字,挂着陈抟老祖写的对联,一边已经脱落,松松地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写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那半副对联写得是什么呢?”我讲到此处时学生们急切的问道。我说:“此联语出朱熹《论语集注》。朱熹在《季氏篇》中‘不学诗无以言’和‘不学礼无以立’语下分别注云:‘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答案:“品节详明德性坚定。”鲁迅先生为了刻画“鲁四老爷”这一典型人物,采用注语作成了这副对联,配上案头一堆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和一部《四书衬》,虚伪的封建卫道士形象立刻就鲜明起来。对联的引入,使我在分析“鲁四老爷”这一典型形象时节省了不少时间。

将对联引入课堂,技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又能增加他们的历史知识。在讲授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洞庭湖畔岳阳楼上清代窦序撰题的对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吏耶?儒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怅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杨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出句,提到杜甫及其《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提到范仲淹,他在做秀才的时候就主张“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毕生身体力行;提到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他在任时兴办了不少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还提到了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的故事。上联还引用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句。范仲淹、滕子京、陈子昂以及他们的诗句、功业都是学生们已学过的知识,这副对联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此联文字不算长,内容却如此丰富,留给学生们细细琢磨,不是既能增加文史知识,又能得到艺术享受吗 ?

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从多个角度创作对联来进行评点:既可以对课文作全面的概括,也可仅就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作出概括;可以一篇课文单对,也可用两篇课文分作上下联,还可以一篇课文作几联。学生自由撰写,激扬文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宋词单元教学结束时,有同学撰写一联:“柳三变杨柳岸边,感伤晓风残月;苏东坡沙湖道中,任凭烟雨一蓑。”;新年联欢会时,恰逢临近四科会考,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张贴在班级门口,上联是:“课堂里不求人人开窍”;下联是:“考场上惟愿个个过关”。对联讲究用词、修辞、节奏和韵律,对语言感知能力的要求很高。对联创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为一个字、一个词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为使联句工稳而反复斟酌,再三修改。学生徜徉在这种高雅而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受益匪浅,对优秀的对联大都能过目不忘当场背诵。将对联引入课堂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丰厚了气质。

寓教于乐是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是我们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追求的目标之一。对联具有文字游戏的特点,对联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愉快,使学习的过程充满体验的乐趣,在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彭勃

[将对联引入课堂,把乐趣还给学生]相关文章:

1.新春乐趣春节谜语及答案_新春乐趣

2.学生课堂礼仪教案

3.拾到东西还给别人教案

4.关于读书乐趣的成语

5.无书不欢的乐趣

6.学生课堂英语自我介绍

7.小学生英语课堂课件

8.小学生课堂礼仪常识

9.中学生课堂礼仪教案

10.新春乐趣春节谜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