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之间,精彩毕现--《兰亭集序》教学镜头点评(肖培东)

发布时间:2016-11-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俯仰之间,精彩毕现--《兰亭集序》教学镜头点评《语文学习》-- 肖培东

一篇《兰亭集序》,我们读到了王羲之俯仰间的人生咏叹;几则课堂镜头,我们看到了老师们优秀的语文学养和不俗的教学追求。课堂的精彩,其实也在俯仰间闪烁。

朱瑜冬老师的课堂,不经意间走出了我们习惯性的抓“乐”“痛”“悲”三个情感点的教学线路,紧扣“俯仰” 谈文章思想论人生境界,很有新意。不是学生的质疑,朱瑜冬老师是否会因着“俯仰”二字另辟蹊径直入文本核心,我自不敢说。但细想,“俯仰”既指动作姿态,又喻人生短暂,既可联首段兰亭盛会,又能接下文生命感慨,课后朱老师若能就这一精彩生成而重新设计教学,《兰亭集序》一课就会全新在“俯仰”间。其实,课堂的精彩多半在于学生不肯被诱入你我彀中,而是拥有充分发表意见、敢于撞击的自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感悟,然后平等地对问题进行探讨,才能在互相交流中逐渐走进文本深厚的意蕴。朱老师如此,高老师也是这样。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赞同教师,“固”字“不如解作‘确实、的确’更通顺”,这正是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敢于大胆参与讨论的成果。俯仰之间,精彩来敲门,而高老师贵在紧紧抓住了这一瞬间,“乘势鼓励”,辨析一字而深入文旨,终借一“固”解出新境界。若问秘诀何在,高老师镜头第一段中的一句“我习惯性地问:‘大家还有别的疑问吗?’”,耐人寻味自可解释。只有教师俯下身去,抓住课堂思维俯仰间的电光火石,学生和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有仰起的姿势。

俯仰,也是阅读的姿态。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建构的过程。俯,是教会学生俯身读进去,自觉地沉浸到文本之中,品词析句,匍匐在文字上细细摩挲咀嚼,深刻感悟作品在言语形式和内容意义上的价值,入情入境,让个体生命进入作品生命并与之同呼吸共悲喜。仰,是抬头读出来,视线掠过文本,朝向更远处,从理性高度审视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刘方旭老师的教学镜头正是生成于这样的文本“俯仰”上,“俯”,则反复品味“乐”、“痛”、“悲”以挖掘王羲之感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情绪,聆听他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而凝重的感慨,“仰”,则细察见微,挖掘出作者文章里的清醒、深邃的思想和对生命赤热的爱,走向更高远的心灵突围这一别致的文本解读。“这些文章已成权威,碰不得,只好人云亦云地讲,明哲保身。”施蛰存先生这样评论自是幽默一说。当然,《兰亭集序》会成为名篇,一个原因该是传达了中国文化人骨髓里的东西,刘老师若能借势继续深入,走出王羲之,走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士人情怀则自会更加精彩。但刘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地宣讲,而是循循善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的积极探索之心去读书,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俯仰,既有瞬间的细腻,又需视野的广阔。教学文言名篇,通文、悟意、审美一个也不能少,既要重视对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兰亭集序》不仅贮积了丰富的文言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兰亭集序》为文甚美,为书极佳,是文字的精彩,文章的精彩,也是文化的精彩。巧合的是,罗进近老师和周振辉老师都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教学的抓手,以书法为触媒,做足了书法的“文章”。 其中,罗进近老师带领学生对“永”字神韵的品味,周振辉老师对王羲之和颜真卿两幅书法字帖的比较,都是颇具亮色的教学设计。镜头妙在书法艺术对文本教学的辅助与融合,不是花哨斑斓的书法展览,不是浮光掠影式的教具展示,而是巧妙地利用书法作品去触摸书法家的性格、气质、情感等,并由此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不失语文味,又多了几分文化艺术气息。而罗老师“我顺势投影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句中的“顺势”,与周老师“下面咱们从书法字帖回到文字内容”一句中的“回到”,一启一承,都很自然地说明书法作品的显现与使用不是强势的外加,而是合理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式亮相,以让师生融入“书”“文”同源的佳境。所以,若能指导学生俯视文字之美文章之深,又能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仰观文化传承,《兰亭集序》的课堂,当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碧波深处有珍奇,精彩总在俯仰间,只问教师你是否已准备好?

[俯仰之间,精彩毕现--《兰亭集序》教学镜头点评(肖培东)]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教学课件

2.马云点评赢在中国精彩语录

3.培训讲师精彩的演讲开场白

4.精彩的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5.精彩的语文教学计划

6.幼儿大班精彩教学计划

7.精彩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8.《兰亭集序》课件

9.童年的发现教学课件

10.汉语拼音gkh教学设计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