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0-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文本解读:

《荔枝图序》是一篇介绍荔枝特点的说明文,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与白居易相关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预习本文生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试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目标:

1.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评价任务:

1.通过自学,能够掌握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的说明顺序。

4.课下写作,借鉴文章写法,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1.出示荔枝的图片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⑴学生欣赏图片。

⑵齐读《惠州一绝》。

2.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确学习任务。

3.认识一位作家:

(指名简介作者,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出示课件归纳。)

     学生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学生2: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学生3: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老妪能解”。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

4.了解一种文体:

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二、初读美文,疏通文意

过渡语: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学习古文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

一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学生活动设计:

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声音的高低等。

2.学生模仿录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3.指名读: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及时指导评议。

(课件出示部分字音及句子停顿,教师强调。)

4.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二读: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文句,同时画出疑难词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将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作标记,准备全班交流时提出。

2.教师巡视或参与指导,积极进行师生互动。

3.质疑释疑。

4.教师总结归纳本课文言现象。(课件出示)

三、深入探究,感知内容

过渡语:《荔枝图序》受历代文人推崇,明代状元杨慎称此文“可歌可咏,可图可画”。下面让我们深入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

2. 学生速读课文第一段,交流: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请同学动手设计内容板书,并板演)。

学生展示1:

产地--巴峡间                    整体

形状--树形团团如帷盖

树叶--叶如桂,冬青

花  --花如橘,春荣

果实--  实如丹,夏熟            局部

学生展示2: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 如红缯             由外到内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 -甘酸如醴酪

保鲜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时间顺序)

四、提升能力,借鉴写法

过渡语:文章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的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请思考: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是怎样将荔枝描绘的栩栩如生的?本文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展示,教师引导归纳)

明确:

学生1:文章先从大处落笔,介绍荔枝的产地。接着描绘树形,给人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别介绍它的叶色、开花和结果季节、果的形状,颜色,外壳及果肉,味道特点和它离开树枝后不易保鲜的特性,最后交代写此序的缘由及目的。文章在介绍荔枝时采用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外观到内部的顺序,一一写来,层次清晰,形象具体。

学生2: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他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10种物体作比,由树形到树叶、花朵、果实;再具体详尽地重点介绍果实的内核、外壳,果实壳内的薄膜,果熟的肉质,果实的浆液等。读者完全可以借助帷盖、桂、橘、丹、葡萄、楷杷、红缯、紫绡、冰雪、醴酪这10种熟悉可感的东西,对荔枝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比喻贴切形象,对比鲜明生动,使人如睹其害、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可触可感。

学生3:本文着墨较多的是荔枝开花及果熟季节,果核的形状,壳膜的颜色,果肉的颜色及味道等,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因为这既是人们关注的东西,又是画上传达不出来的。而对作画的时间、作者、及作序的目的次写之,简单交代就收笔。

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

过渡语:白居易为荔枝写的序文,使人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如品其味,生动形象。

    请同学们课下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水果,200字以内。

    注意:

    1、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2、层次清晰、语言生动。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荔枝图序》,这篇文章说明了荔枝的知识,着重描述了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说明语言简洁而又生动形象,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六、达标检测,巩固提高

《荔枝图序》阅读训练

荔枝生于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 树形团团如帷盖。 (          ) 

② 华如橘,春荣。 (         ) (          )

③ 命工吏图而书之。 (          ) 

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3、下列各句都是对上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是一篇序文,序是一种文体,一般以介绍书画的内容、写作意图和有关事项为主。 

B.在文中,作者以其对荔枝的习性及其特点的细致观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摹了荔枝的形态等。 

C.本文以“荔枝”二字领起,统摄全篇,可谓主旨集中,语句精练。 

D.本文是一篇序,可作为咏物小品,但不能算作说明文。 

4、第一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2分)

   

                                     

板书设计:

外形

介绍荔枝特点          颜色

香味

保鲜          逻辑顺序

详略得当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作序时间、目的

教学反思:

亮点:

1. 能紧扣学情,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和问题,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快速度理解文意。

2.以图表的形式梳理文章结构,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易于理解性背诵。

不足及建议:各环节的处理及衔接还不是多流畅,应留足够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疏通文意,对学生有价值的质疑要适时点拨。

 

孙涛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2.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4.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5.八年级生物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6.八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

7.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8.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9.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

10.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