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丢掉诚信

发布时间:2016-7-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http://www.sina.com.cn 2001/07/26 15:32  北京日报  

  今年的高考作文,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过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考题要求考生以“诚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也可  

以编写故事或寓言。

  听说了这个题目之后,当天下午我就考问机关的同事:“要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丢掉什么呢?”结果,有的说应该丢掉“金钱”,有的说应该丢掉“荣誉”,也有的说可以丢掉“才学”或“机敏”,但没有一个人认为应该丢掉“诚信”。这也难怪,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诚信”是做人的“资本”,“自古修身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所以我断定,尽管有人写感想,有人写故事,有人写论说文,有人写记叙文,但全国的453万考生,没有一个会“跑题”,也没有一个会赞成寓言中那个年轻人的做法。因为道理就在那儿明摆着,金钱没了可以再挣,荣誉没了可以再得,就是“机敏”和“才学”丢了,也还可以再修养,再学习,再锻炼。而抛弃了“诚信”,则会被人嗤之以鼻。

  几天后,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暑假回来,我又和他谈起这个话题,他说:“如果要把这篇作文写出新意,重点应该分析那个年轻人为什么要丢掉‘诚信’,而不是丢掉‘诚信’对与不对。”儿子的阅历,当然不如老爸,但他的一席话,却引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极大兴趣。

  那个乘船的年轻人之所以抛弃“诚信”,有两个明显的前提。一个是艄公告诉他:“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另一个是他曾认真地“思索了一会儿”。这些情况说明,他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是经过了慎重考虑的。但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就只能由我们来猜测了。

  是不是他的那些“金钱”和“荣誉”,都不是靠“诚信”所得?甚至在他看来,如果丢掉了“诚信”之后,还可以获得更多的“金钱”和“荣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在丢掉了“诚信”以后,不仅不费吹灰之力就发了大财,而且成为当地人见人羡、人见人敬、人见人惧的“巨富”。

  是不是他看到一些不讲“诚信”的人反而能连连升官?这也是一种“示范效应”,有一个人“拍马得马”,便有一群人跟着去“拍”;有一个人“吹牛得牛”,便有一群人跟着去“吹”。同样,有一个人因抛弃“诚信”而升官,那也会有一群人跟着抛弃。更何况,因此而得官者,可能永远不止一个人。

  是不是他发现保留“诚信”的人经常吃亏?最近报上就介绍一个叫冯勇的人,1999年9月,他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去年9月释放出狱。此后,他凭着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先后60次找到工作,又先后60次被拒绝接收。原因就是他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在上岗前向用工单位坦白了自己曾受刑事处罚的经历。为此有人写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就叫:《60次坦白,60次失败》。既然“坦白”就会失败,“诚信”就会碰壁,那么,谁还愿意把“诚信”留在身边?

  不知那位年轻人当初是怎样考虑的,但这些“负面”的典型,确实给人们的“错误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汪金友)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要丢掉诚信]相关文章:

1.个人诚信问题的检讨书

2.

3.诚信的演讲稿要怎么写

4.看问题的角度

5.城市交通问题的论文

6.有关就业问题的论文

7.关于“名言”问题的思考

8.有关交通问题的论文

9.关于就业问题的论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