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把握词的内容和情感,品味词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词,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3、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词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掌握朗读四步法,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开展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这首不朽名词.
二、读词悟词:
第一步: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考考你:这些字你都会读吗?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g 素裹guǒ
妖娆ráo 稍逊xùn 分外fèn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自由朗读全词,要求:准确流畅、把握节奏
【自由朗读;个别朗读(学生点评);齐读】
(扫清字词障碍后,我们一同来看看这首词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首词呢?)
第二步:整体感知,确立朗读基调:
一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课文已经用空行将这两部分隔开。在之前朗读的基础上,同学们是否能在上阕和下阕中各找一个起到总领作用的字呢?
【参考】望、惜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词,思考:
上阕词人望见了哪些画面?下阕词人惋惜了什么?
【参考】上阕:长城茫茫图、黄河失滔图、山舞银蛇图、原驰蜡象图、
(想象)雪后初晴图;
下阕:惋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短于文治
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呢?
【参考】上阕:(表达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喜悦豪迈;下阕:惋惜之情
链接背景:
(朗读不仅要把握整体的语气语调,还要具体研读,把握情感,做到抑扬顿挫)
第三步:品读赏析,把握诗歌情感
这首词在国共合作时,于1945年发表在国民党的《新民报》上后,引起了轰动,当蒋介石看到这首词,气急败坏,要求他手下的文人一定要写出压倒这首词的作品,结果他手下的众多的文人绞尽脑汁,也没能写得出来。可见这首词的魅力无穷,下面我们从修辞手法或用词准确生动的角度赏析上阕。
(这首词上阕写景)
1、从修辞手法或用词准确生动的角度赏析上阕,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本空白处做好批注。
范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赏析:Δ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之意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和豪迈的气势。“望”字直贯以下七个短句,“望”字之下展现了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所以,朗读时要略有停顿,字音拉长,读出远眺之态和豪迈之势。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注意辅导朗读)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可是词人却批评他们短于文治)
2、你完全认同词人对于五位英雄的评价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不完全认同。因为文学才华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而这五位英雄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均有所功绩,所以并不能完全否定他们短于文治。
(具体功绩略)
精通史学的毛泽东不可能不了解这些,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参考】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指谁?)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那么对于点睛之笔,我们又应该如何朗读呢?
【参考】慢、拉长、一字一顿、坚定有力…
(吟诵诗词时若是可以结合配乐并合理分工将更为完善,效果更好)
第四步:结合配乐,分角色吟诵
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五步:拓展训练:对对子:
1 上联:写景,纵横数万里
下联: , (论人,上下几前年)
2 上联:望江山,壮雪景横卧北国
下联: , (惜英雄,伟丈夫气吞寰宇)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首词内容和情感,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朗读的步骤、方法、技巧。我相信只要多读多练我们一定可以在下半年的“艺术节朗诵比赛”中夺魁,成为赛场上的“风流人物”。
王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