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6-7-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指出了语文学科教学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优势和突出特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这些才能吸收全部营养。由此看来,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那么,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它的优势呢?以下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要注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交往自尊、人格自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应在注重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自主学习习惯包括预习整理,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积累、善于表达、倾听等多种习惯。

1、养成良好的预习整理习惯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会学”。面对起始年级的学生,最初要规定预习项目,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生字新词、文章大致内容,认识发现疑难困惑等几方面。学生在预习时都有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记录或根据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加以指导整理,做到勤检查,多展示,以便发现问题,以后可逐渐放开。

在具体预习时可采取如下步骤:

读,即读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精读教材,重在理解与体会。

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在《蝙蝠与雷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根据仿生学来制造的。

议,即让学生与家庭成员或同学们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如: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在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练,即尝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写一些小练笔。

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在供课上质疑。如:课文中有哪些生词句子不理解,同学们预习时让同学们记录下来,待课上师生共同探讨。

2、养成广泛阅读与圈点批注习惯。

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培养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书,读各种名著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圈点批注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3、勤于积累习惯的培养。

我针对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文章,诗词、人物等都会因趣导入,开展“古诗文背诵赛”“现代诗歌朗诵赛”,还可以根据学生积累,自办报纸作文周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各项活动。

4、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合作交流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合作交流学习应以自主探究为基础,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那么,我们就要让学生恰当把握交流学习的时机。

产生疑难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起到释疑、解疑的作用。

在辨析知识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同学们明确课文的内容大意,句子的含义等。

一题多解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同学们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概括时与人交流:此时的交流有利于同学们在总结概括时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地总结归纳。

以上所提出的与人交流中的“人”,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家长。只要同学们真正地动起来,问题就会摆出来,疑难就会攻下来,同学们就会主动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养成勤于表达,善于倾听的习惯。

一要培养正确的听说态度,使之乐说喜闻:二要训练必要的听说技能。为学生在听说实践中提高能力,培养习惯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听说的实践机会,如课前三分钟说话,课外调查等。

以上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几个方面,其中注意二个“勤”字,学生要勤于动手、动口,老师要勤于检查,指导。自主习惯养成后,学生的主自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很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更加明显地提高。

二、搞好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过程是同学们不断地“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有疑问是主动探究的体现,我们要使学生由不敢问变为敢问,变不会问为会问,从而不断地使同学们养成善于思维,勇于质疑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必先学有所疑。因此,每次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都会提前一天告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预习要求,让他们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感知,并圈点出文章中的难词难句,借助工具书提前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在本子上做好笔记,留待课堂上或者小组内解决。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自主查阅工具书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特别是有些同学有不会的问题,老师让其他同学回答,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看他们脸上的自信表情,就能感受他内心的喜悦,这样就更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已初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总体的感悟;并且对文章的某些内容存在着疑问。所以,他们上课是带着疑问听课,听课就特别认真,理解得也格外深刻,疑问让他在老师讲这篇课文之前就充满了期待。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学习起来将会更加主动,特别是分析到他们的疑难之处时,热情将会十分高涨,收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了。

搞小组合作学习就得把学生划分小组,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把全班同学分为了8个学习小组,每小组6人,各小组分别配备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好的带动差的,勤的带动懒的,学习上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课前,我要求各小组长必须要认真检查好各组员的预习情况并作好登记,收集好小组成员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汇总。此外,老师每次还要作好个别抽查工作。这样,逐渐地养成习惯,以后,老师的检查就可以省了。

 三、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

以前上课时,我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我发现,自己忽略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和疑惑,没有以学生的体会和原有的认知作为自己施教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如在教学《文成公主进藏》时,当我写出题目时,有学生便对本文提出疑问,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是怎样进藏的?为什么要进藏?藏指的是哪里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举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回过头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文成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再读读,再议议,后来我发现,整节课的问题与学习都是学生在引导我,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节课一篇文言文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后来我总结真正的一节好课应该是让教师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自己轻松,而学生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以后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问、读、思、议,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时,学生不明白“雷达”这样一种先进的东西怎能和蝙蝠联系在一起呢?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重点内容。

四、注重课后精练,自主地进行阅读获取。

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的学习还没有结束,在学生已经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后,选取文章的重点词句、精彩文段以及相应的课外阅读,以练习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然后以小测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堂上限时完成,老师堂上进行评讲,同学们交差互改。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紧迫感,而且能减轻老师课外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学生互改,也加深了对练习内容的印象,真可谓一举三得。但有时时间较紧,则只能以课外练习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课外完成,教师另选时间进行评讲,学生交差互改。这样做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对于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及阅读分析能力也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我还给有些学生布置其他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到网上,或图书中查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五、注重课堂评价与小组评价。

    在课堂上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也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示意,一句极平常的温馨话语,都会在学生内心荡起涟漪,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作者的内心情感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等语言进行评价。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同样采用鼓励的方式,如: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另一半,再想想……。”等鼓励性的语言。

六、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老师只能起引领,启发的作用,我们当老师就是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张飞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文章:

1.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2.教育论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评课

3.数学自主学习计划

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论文

5.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6.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论文

7.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小论文

8.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9.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10.语文教学课件如何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