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2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语言形式。
3感悟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学习:
1 搜集整理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
2 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
课堂学习:
一、导入: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写道:“凡在北国过过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梁实秋在《北平的冬天》里写道:“说起冬天,不寒而栗”、“冬天实在是很可怕”。而跻身济南的冬天,你却能如坐春风,心旷神怡。
二、探索一:
自由朗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三、探索二:
再读课文,说说围绕这一特点,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 板书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暖--不结冰
水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备注:说雪也对;说水还有清、静、净等特点也对)
四、探索三:
文中说: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那么出奇的究竟是什么呢?
预设:出奇的是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了人的感情。
由温晴→温情,探究作者怎样写出“温情”的。
1.联系“探索二”板书括号里的内容: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出“温情”;
在文中作者将比喻、拟人交互使用,赋予外物以人性,更亲切动人,具有精神的细腻性。达到了情景交融,神与物游,情与物融之境。
2.品味语言形式:口语化的京味语言体现“温情”
出示示范句子: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
(各示范一例,反复朗读品味让学生找其他的句子朗读品味,感受语气情感)
预设:用在句末的这些语气词(吧,呢,呀),可以表示请求、期待、商量、提议、同意、认可等语气。仿佛在和人交谈商量,显得亲切自然。而多用于口语中的儿化音往往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老舍独有的口语化的京腔京韵使得“温情”毕现。
3.写作背景介绍:因为爱济南所以情真才会动人。
出示背景介绍:文中对济南的冬景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他不加掩饰的喜爱源自他的经历。老舍25岁以前一直在北京生活,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多雾的伦敦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又在新加坡的毒日头下居留了半年。一回国,就定居济南。和北京的风沙、伦敦的雾气、新加坡的艳阳相比,济南令他格外地陶醉、情不自禁地喜欢。所以,他爱济南。就把那份真诚的情感倾注在了文章里。恰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唯有情真,方能动人。
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客居的地方很多,但是写关于一座城市的文章却极少,就是家乡北京也写的并不多,惟独济南。他不但写了,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而且都写得那么典雅、精致、动人,富有诗意!
五、结束语:温晴的冬天;温情的济南;温情的老舍。
课后学习:背诵“最妙的下点小雪呀……”一段。
王朝一
[《济南的冬天》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