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意契合出华章--《心中那片绿》升格过程展示

发布时间:2016-8-12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湖北枝江一中 董云

                                 初春,校园的巳是万物争春,百花初绽了。校园图书馆前的人行长廊上,一根根葡萄藤静静地卧在长廊的藤架上,藤节处还看不到一丝的绿意。我将全班同学带到了学校图书馆前那片葡藤架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探究这些葡藤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的。同学们在一番探究后发现,形似枯萎的葡藤竟然还是活的。大家议论纷纷,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回到教室后,趁势布置了作文题:

以葡藤为对象  ,运用联想思维方式,写一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二节课结束后,在分组讨论推荐基础上,大家认为下面这篇文章比较理想。                                                                              心中的那片绿       

                                                                     何珍珍            

九九夏天,在与同学的道别声中,我进入了市一中,从这一天起,我的一切希翼,一切渴望都深深埋入了心底,没有了生活的热情,没有了观察的兴致,学业负担,学习成绩已压得我失去了自己。尽管天天从图书馆前经过,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人行长廊上的那片葡藤。

春天伊始,我灰暗的心有了绿的渴望,第一次站在葡藤下,寻找春天送给人们的礼物,同时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

冬的气息还没有消尽,葡藤上的枯枝,横七竖八,牵牵连连地躺在藤架上,全然没有春的景象。我有点失望,细细地寻找着春的痕迹,一处处地拔弄着,开始有点心烦意乱了。忽然,枯藤的藤节处一个茸茸的、嫩嫩的小球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枯藤将春的希望藏在最深处,正如我将自己的企盼藏在心底一样。

那绿,一跳一跳的,让我辩不清是真实的,还是幻影的,只觉得自己心中也有一片绿在萌芽

曾经告诉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我经不起冬的凛冽,寒的刺骨。还在寒气刚袭来的初冬,我就开始等待春天,但那漫长的冬季,让我等待春的信念一点一点的淡下去,最终只是懒懒地呆着,听天由命。或许,葡藤也有如我的想法,是它有比我更顽强的信念而已。

很想有葡藤的这种洒脱,不管春夏秋冬,烈日狂风,尽管来吧。春的希望,夏的繁盛,秋的凋零、冬的枯萎,烈日的炙烤,狂风的侵袭,只会更加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而我呢,只会逃避,纵使有一百个使自己欢笑的理由,我也会找出一百零一个理由让自己哭泣。我渴望春夏的到来,但我又逃避、不敢面对秋冬的残酷。我渴望让自己变得更坚强,但我又惧怕烈日狂风的洗礼。我不要,也不想让自己孤零地只剩下生命;我渴望,也寻找属于自己更多的东西。我在太阳下低头,我在狂风中躲闪,我不要看见自己习惯流泪的双眼,我只需要对人生的另一种领悟。可是,我却学不到葡藤的洒脱。

经历了许多的岁月,葡藤仍有一颗年轻的心,而我,虽然有一颗年轻的心,但却仿佛已经历了许多的岁月。绿的种子在我的心上萌芽。永不能放弃的是成长的意义,永不能丢失的是我们自己。我将铭记这份对生活的理解,将不再有习惯流泪的眼睛,将永远向生活展开心灵,因为我的心中也有一片绿……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从总体看全文结构清晰,意旨鲜明,语言流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对葡藤描写不具体细腻。作者的感悟是由葡藤的景象产生的。葡藤的景象不具体鲜明,感悟生发就没有了着落。二是物意契合不紧。写托物言志的记叙文关键是要做到物意契合,只有抓住葡藤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葡藤特点与作者心中的意旨达到紧密融合,言志的目的才能达到。三是语言不够形象生动,概述性的语言偏多。具体表现在:

〔1〕文章第一段就说“人的一切希冀……失去了自己,”如此开门见山地说自己的心情,说自己失望,令人感到突然,令人顿生疑惑。为什么进入了重点高中还令人失望呢?为什么才进入一中第一天,就知道“学习成绩已压得我失去了自己”。因此第一段在全文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可以删去。

〔2〕将第二段作为开头,既暗示了自己的心情,又点明了全文的意旨,有点亮全篇的作用。

〔3〕第三段是全文的关键语段,作者感悟就是由此生发而来。但作者在描写上略显粗糙,不够细腻。可作这样的修改:“冬的气息还没有消尽,脱去了艳妆的葡藤,挂上了片片深褐色的铠甲,横七竖八,牵牵连连地躺在藤架上。原本光滑的枝干已经枯萎,起绉的的外皮似要剥落,浅浅的绉纹深嵌在藤枝上,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似的。僵硬的躯干在风的侵蚀下,摇摇欲坠,象一位年迈的老人,全然没有一点春的景象。”又如:“葡藤上……全然没有了春的景象”一句,怎样没有春的景象,作者并没有去细致描绘,精心刻划;又如“我有点失望,细细寻找春的痕迹”,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对枯萎的葡藤有点失望,又仍在苦苦寻找的心里过程没有完全交待清楚,因为寻找葡藤的过程与下面几段写寻找心中的那片绿紧密相连,也可作这样的修改:“我有点失望,总想在它身上找到一点春的气息。沿着葡藤一处处地拔弄着,深褐色的藤皮,轻轻一碰便飘落下来,在枯萎的藤节处,长出了绿荫荫的霉纹,似一副早已枯死的模样。我开始有点心灰意冷了。忽然,……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枯藤将春的希望藏在最深处,正如我将自己的企盼藏在心底一样。”

〔4〕第四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做到物意契合靠这段来过渡。

〔5〕第五段中说“但那漫长的冬季,让我等待春的信念一点一点的淡下去”,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的信念一天天淡下去的呢?文中并没有交待。其实交待淡下去的原因,正是点明自己的经历与葡藤有相似之处,以达到物意契合的目的。文中可以这样修改:“自从我进入了享誉全市的重点高中,我的一切希翼,一切渴望都深深地埋入了心底,没有了生活的热情,没有了业余的兴致。家长的期盼,教师的嘱咐,繁重的学业负担,已压得我失去了自己。尽管天天从图书馆前经过,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人行长廊上的那片葡藤。”

〔6〕第六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作者的感悟升华全在这里。正是葡藤的品性和特点深深打动了作者,从而引发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悟。但作者对葡藤特点的归纳不十分准确。文中说“很想有葡藤的洒脱”,从下文描写看,道是葡藤的“执着”深深打动了作者。所以,这句可改成“很想有葡藤的执着”

〔7〕“经历了许多的岁月”一句过于抽象,不够生动,也应改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又进行了修改。

                                                    心中的那片绿 〔第二稿〕      

   &nbspp;                                                       何珍珍

春天伊始,我灰暗的心有了绿的渴望,第一次站在葡藤下,寻找春天送给人们的礼物,同时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

冬的气息还没有消尽,脱去了艳妆的葡藤,挂上了片片深褐色的铠甲,横七竖八,牵牵连连地躺在藤架上。原本光滑的枝干已经枯萎,起绉的的外皮似要剥落,浅浅的绉纹深嵌在藤枝上,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似的。僵硬的躯干在风的催促下,摇摇欲坠,象一位年迈的老人,全然没有一点春的景象。我有点失望,总想在它身上找到一点春的气息。沿着葡藤一处处地拔弄着,深褐色的藤皮,轻轻一碰便飘落下来,在枯萎的藤节处,长出了绿荫荫的霉纹,似一副早已枯死的模样。我开始有点心灰意冷了。忽然,枯藤的藤节处一个茸茸的、嫩嫩的小球映入我的眼帘,用手轻轻地剥开小茸球,里面露出了藤芽,嫩嫩的,绿绿的。我的心猛地一颤,原来枯藤将春的希望藏在最深处,正如我将自己的企盼藏在心底一样。

那绿,一跳一跳的,让我辩不清是真实的,还是幻影的,只觉得自己心中也有一片绿在萌芽

曾经告诉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可我经不起冬的凛冽,寒的刺骨。自从我进入了享誉全市的重点高中,我的一切希翼,一切渴望都深深地埋入了心底,没有了生活的热情,没有了业余的兴致。家长的期盼,教师的嘱咐,繁重的学业负担,已压得我失去了自己。尽管天天从图书馆前经过,也从来没有注意过人行长廊上的那片葡藤。还在寒气刚袭来的初冬,我就开始等待春天,但那漫长的冬季,让我等待春的信念一点一点的淡下去,最终只是懒懒地呆着,听天由命。或许,葡藤也有如我的想法,只是它有比我更顽强的信念而已。

很想有葡藤的这种洒脱,不管春夏秋冬,烈日狂风,都以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着。春的希望,夏的繁盛,秋的凋零、冬的枯萎,烈日的炙烤,狂风的侵袭,只会加深葡藤对生命的理解。而我呢,只会逃避,纵使有一百个使自己欢笑的理由,也会找出一百零一个理由让自己哭泣。我渴望春夏的到来,却又逃避、不敢面对秋冬的残酷。我渴望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却又惧怕烈日狂风的洗礼。我不要,也不想让自己孤零地只剩下生命;我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创造的美好未来。我在太阳下低头,我在狂风中躲闪,我不要看见自己习惯流泪的双眼,我需要的是对人生的另一种领悟。可是,我却学不到葡藤的洒脱。

经历了风雨洗礼的岁月,葡藤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心,而我,虽然有一颗年轻的心,却仿佛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绿的种子在我的心上萌芽,永不能放弃的是成长的意义,永不能丢失的是我们自己。我将铭记这份对生活的理解,将不再有习惯流泪的眼睛,将永远向生活展开心灵,因为我的心中也有一片绿……

                                                      (《三峡晚报》2000年8月)

【点评】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记叙文,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对“绿”的渴望。全文有两方面值得肯定:

〔1〕做到了物意契合。托物言志记叙文,关键有物、意两方面的参与,这两方面互相契合,文章才有意义。本文在描绘中始终抓住深冬葡藤的特点--不论经历什么样的打击,它始终将“绿”的希望藏在心底,企盼着春风的到来。“我”一度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正是葡藤的景象启发了“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样构思,突出 了中心,点明了题旨。

〔2〕意旨鲜明而突出。作者用泠色语勾画出了灰暗、苍桑的生活背景,让葡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显现出坚强、信心、力量,也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步悟出:一个人不要因一时失意而烦恼,不要因不尽已意而无奈。我们应在漫长的冬天里,一点一点地积蕴力量,一层一层地蕴藏绿色,顽强地生活下去。总有一天会象葡藤那样经住严冬的考验沐浴到明媚的阳光。

【底蕴揭示】 写托物言志的记叙文,其关键是从寻常的现象中生发事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要做到这一点,须在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生发契合。在对某一事物产生感悟之后,就会对事物所蕴含的深意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找到物与意之间的合乎情理的紧密联系。作文构思的萌发,必须有物与意两方面的参与,只有这两方面的参与,且相互契合,作文的雏形才可初具。同学们在以葡藤为素材,构思托物言志的作文时,必须找到葡藤物与意之间的契合点。

 定点展开。所谓定点,是指分析事物众多特点之后,从中选择一点或几点进行引伸联想。否则,多点游移,目标不明,就不能就某一问题想深想透。对葡藤的感悟,不同的角度会生发不同的感想,这些感想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都写到,只能抓住一点生发开去。

 升华意旨。引伸联想不是无休止地进行。某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清楚之后,就要把联想的内容总结一下,形成一个鲜明的观点,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只有点明了问题的实质,阐明作者的观点,作文才能闪烁出动人的光辉。

构段联篇。写物意契合式的记叙文,要特别注意“起、承、转、合”的变换。起始段要考虑如何入题,承接段要思考如何转换到描写葡藤上来,转换段要思考如何去描写葡藤的形态和特点,并为生发主旨作好铺垫。点题段就是要升华主题,悟出深意。

[物意契合出华章--《心中那片绿》升格过程展示]相关文章:

1.团队士气展示创意口号

2.年会团队展示创意口号

3.创意团队展示口号大全

4.那片星空那片爱

5.绿豆发芽的过程日记

6.绿豆发芽过程日记

7.红情绿意造句

8.年会团队展示口号

9.公司团队展示口号

10.团队士气展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