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作文:命题作文登高 作文指导(高三)

发布时间:2017-12-2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写作指导和优秀例文赏析

题目

请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读题

“登高”,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过无数名篇绝唱。有范仲淹登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杜甫的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有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悠闲,有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豪情;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有“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孤寂;有“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的人生感悟,有“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的家国情怀……

【审题突破也可从“此”开始!】

审题指导

1、从作文题目的内涵上看,这道题属于寓意型命题,即“登高”与“望远”既有表面的意义,也有其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针对寓意型命题,则要理解清楚题目的寓意是什么,它可以比喻什么或象征什么。

2、从作文题目的结构上看,这道题属于关系型命题,即“登高”与“望远”是两个概念,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针对关系型命题,首先要理解清楚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因果,还是条件?是目的,还是互补?

明确1:“登高望远”,表面的含义为: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但立意肯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含义,而要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修养、道德、人格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理想、目标、思想境界,更宽广的胸怀、抱负和人生境界。结合古往今来名人“登高望远”的事例,来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今天的社会现实,写出因“登高”而“望远”的独特生活体验和生命感悟。

【以上寓意在立意时,任意确立若干组即可,如登上“知识”的高处,我们可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明确2:“登高”与“望远”之间,可以理解为条件关系: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或者要想望得更远,必须登得更高。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或因为期待“望远”,所以需要“登高”。还可以理解为目的关系,“登高”是为了“望远”,或者为了想望得更远,我们就要登得更高。

【三种关系任意选择一种立意。】

审题提示

任何类型的作文在审题立意过程中都不可忽略下面三个要素: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办。

只是在具体的作文中以上三个要素各有侧重,但不可缺漏。

【本道题目的立意适合从“是什么”的角度突破。即登上什么高处,我们将会在哪一方面“望得更远”。】

审题技巧

(一)添加语素,化大为小

(二)虚实结合,化实为虚

(三)审清题眼,化暗为明

(四)把握内涵,化繁为简

(五)由表及里,化隐为显

审题示例

第一组立意: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四面湖山收眼底,一腔豪情砺壮志。

第二组立意:

1、登上群峰的高处,我们可以极目远望;

2、登上修养的高处,我们可以至诚至善;

3、登上人生的高处,我们可以高瞻远瞩。

第三组立意:

1、只有登高,你才能欣赏到更多更远的风景;

2、只有登高,你才能延伸出更长更远的思绪;

3、只有登高,你才能品味出生命更重更远的价值。

第四组立意:

1、凌生活之顶,鸟瞰世间苦乐,感受超脱的幸福;

2、凌人生之峰,俯看巨细得失,感受淡然的幸福;

3、凌命运之巅,睥睨否泰变迁,感受恒定的幸福。

第五组立意:

1、登高望远是一种态度,给予我们蔑视困难的信心;

2、登高望远是一种动力,给予我们进取奋进的力量;

3、登高望远是一种追求,给予我们迈向成功的阶梯。

第六组立意:

1、登高望远,突破云遮雾障,极目无限风光;

2、登高望远,历经艰难困苦,方显英雄本色;

3、登高望远,收获成败得失,成就美丽人生。

第七组立意:

1、登上信念的高峰,我们希望“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登上成功的高峰,我们希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上生命的高峰,我们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优秀例文赏析

登高望远

题记: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是谁在暗夜里点亮心灯?

是谁在风雨后送来彩虹?

是信念,是我们登上高峰的信念。我们希望看到彩虹,所以必须历经风雨;我们希望看到山尖最美的日出,所以必须登山;我们希望寻找世间最瑰丽的风景,所以必须远足。因为我们有所希望,所以我们必须付出。

人们总是相信,世间最美丽的风景总是隐匿在不为人知的密林深处。古人留有“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的诗句;今人留下探索原始天坑、原始森林的足迹。不论是古人的记录还是今人的实践,都向人们昭示着:无限风光在险峰。

世间最美的风景不仅隐藏在险远之处,更藏匿在每一个探索者的足下和心里。路是被人踩出来的,理想是靠不懈的追求实现的,美好的生活也是因艰辛的努力而得来的。人类在探寻美丽风景的征程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足迹:从欧洲封建王室开辟新航路到中国明朝徐霞客游遍湍流峻岭,从西方的《马可波罗行记》到东方的《水经注》都留下了人类为追求梦想而留下的足迹。他们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的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最终他们站到了高处,看到了远处。他们不仅升华了自己的生命,更提升了人类历史的高度。

要望远必须登高,但是登高却不一定可以望远。中国古代的甘英出使大秦,因为陆路不同,虽然他经历了两次共计数十年的艰苦的跋涉,但最终并未到达大秦,并未完成国君交予的使命。后来,大秦派使者从水路到达了中国,这才实现了中国与大秦的交流与往来。两者同样都付出了努力,甚至前者的努力更为艰辛,但收获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望远的愿望想必人人都有,登高的决心或许也人人都有。但最终可以成功的登上高处,望见自己心中神往的风景的人就不多了。因为,望远不仅需要登高的决心和毅力,更需要登高的技巧和方法。

人们应该记住:登高不一定能够望远,但望远必须登高。

登高望远

唐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可以见得更远,视野更为开阔。

站在一个山顶,你的目光所能达到的地方很远,站在山脚,你的目光只能触及山脚的那一点地方。不远处就是天地之界,处的位置不同,目光的范围也就不同,既然位置能决定目光的所见,你何不选择一个更高的位置?此时,高处的寒冷不会被目之极的美丽风景驱除吗?当你站在一个高度时,会不会因为这个高度有蜂拥而至的人群而迈上更高的高度呢?我想,你会,因为人类就是在不断攀登中取得社会进步的。

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牛顿站在与巨人相同的地面上,会有他的三定律吗?当然,牛顿的这句话更多地是赞扬前人的努力,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登高而望的牛顿,他的目光比别人看得更远。

你的位置会影响你的目光,目光也会决定你的位置。桃花源里的百姓,不知魏晋,过着自己简单的农耕生活。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悲苦的。不知道战争的痛苦,怎能珍惜现在的美好?不与外界竞争,怎能发展进步?因为有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才有了生态的平衡,有了生物的进化。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位置,才有利于生存。桃花源中的人,目光注定是短浅的,他们在社会上的位置也必然会处于劣势。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初中毕业就不愿读书,看重现在打工可挣到的那几百元钱,而他们的同学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去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那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每天为温饱的生计忙碌奔波,早已忘记生存的意义;那些去深造的人,每天除了生计,更多的注重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心系大事,他的眼中有着更多的人。

生活告诉我们,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位置可以影响到目光,目光更能决定位置。一个生命的意义,需要一个好的位置去实现;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

我们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去选择一个好的位置,拥有一个好的位置,就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那么,就登高吧,征服它,你就会比别人先步看见旭日东升!

登高望远

率领千军万马的曹操曾在战火未熄之时,登高抒怀,放声吟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深远的佳句;心怀报国壮志的杜甫曾在面临巍峨的泰山之时文思泉涌,挥笔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此满怀豪情的壮志;纵是安逸恬退如晏殊,也曾在月圆之夜登上高楼信口诵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般大气开阔的境界……登高望远,向上仰视青天,向下俯瞰万物,岂不悠哉!人生路上也如此,须得登高望远,奋力拼搏。

登高望远是一种动力,给予我们奋斗的力量。我国清代重臣曾国蕃曾题诗曰:“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从他对自己的这首劝勉诗当中,我们也可窥得一二启迪。正因为心有高山,他才在少年时就寒窗苦读十二载,三更起五更眠,志存高远。正因为他心有高山,他才在宦海里沉伏跌宕四十年,依然胸有万壑,屹立不倒。他的登高望远,是站在低处却心怀高远奋斗不懈,站在高处仍眼光睥睨天下。

登高望远更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给予我们蔑视困难的信心。屈原背负着他的抱负,惦念着他的“美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武牧羊于漫漫黄沙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及高尚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们心中都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信念的高远和生命的高度。

试想就算才高八斗,却如刘伶般未有所为流连山水,却如阮籍般整日醉酒乘车败兴,生命的海拔又有几何?人生的远足又何来精彩?想想青莲居士当他有将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的机会时,他兴奋激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若身处逆境,前途迷茫,他并不失落彷徨,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的登高望远,是顺利之时更认真,更努力,坎坷之时不抛弃、不放弃。

张中行大师也曾说过:“人生唯有攀登直上,俯览无余,方可谓大视野、大境界”。而在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畏难而下者,自暴自弃者却有不少,面对一次偶尔的失败就无法承受,涕泪满面。君不闻“男儿不展风之志,空负天生八尺躯”;人也常言“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是暂时的,只要有站得高才能见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波澜壮阔的憧憬,只要有站得高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爱胸怀,只要有站得高才会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自信,只要有站得高才会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志,就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人的生命,就好比沧海中之一粟,万物中之一叶。然而漫漫长路,总有险滩,总有荆棘,只有登高望远,才能处在喜悲之外,才能淡看江湖风雨,只有登高望远,才能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从容不迫地向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发起挑战。总有一日,你会在顶峰俯视来路,蓦然回首曾经的歧途无畏,如今已心香绵长。

  

 

马占才

[押题作文:命题作文登高 作文指导(高三)]相关文章:

1.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2.胜似亲人作文指导教案

3.作文课指导教案

4.高三教学计划学法指导

5.高三学习计划指导

6.看图作文指导课件

7.小学作文指导教学课件

8.优秀作文指导教案

9.小学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10.登高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