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0-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课时:1 教师:毛勇

导学

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文体知识。阅读课文后,复述《最后一课》情节。

2、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4、品味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物的形象。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导学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

分析品味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刻体会“爱国主义”这一主题思想。

导学

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导学

过程

设计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yī)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3、小说文体知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小说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4、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郝(hǎo)叟(sǒu) 膝(xī)盖   诧(chà)异   惩(chéng)罚   钥(yào)匙(shi)

祈(qí)祷(dǎo) 哽(gěng)住   挟(xié)持    懊(ào)悔   惨(cǎn)白

5、解释词语: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课堂学习与研讨

课堂研讨 课堂笔记

一、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复述故事情节。

2、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读了这篇小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谈阅读感受)

三、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划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句子。说说各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2).“我每次抬起头来,……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写了两个大字……做了一个手势……

2、概括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以“我从_______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_____的人。”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的感悟。

四、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

小说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

例如:“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五、品味语言,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1、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2、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课前,小弗郎士是个贪玩、不爱学习、害怕老师、还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上学晚了,因害怕老师,就想“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甚至看到普鲁士军队操练也认为“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当他来到学校,发现了这里不同寻常的情况后,先是感到意外,再是羞愧,后来是吃惊。上课后,听了老师“最后一课”的宣布,他“心里万分难过”,受到了震动,又产生了“多么懊悔”的心情。说不出分词用法,他内心难受;拿到新字帖,激起了他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看到老师一动不动的姿态,他充满了对老师的同情;最后一课结束时,他更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总之,在这“最后一课”的过程中,小弗郎士迅速觉醒、成长起来了。

(1).描写韩麦尔先生不同寻常的服饰,表现他要告别祖国语言时的万分悲痛而又镇定的心情。

(2).描写他的神态,可猜想到他告别与之相伴一生的母语而悲痛不已的心情。

3.描写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悲愤、无畏的心情。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动荡年代里战乱频频,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将要发生一件大事。为后文埋下伏笔。

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这篇课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文体知识。阅读课文后,复述《最后一课》情节。

结 六、总结。

1、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

2、这堂课我学到了                                                       

我懂得了      

业 分层巩固训练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赫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ī)    赚(zhuàn)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四、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①描写的对象是:韩麦尔先生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

③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①描写的对象是:小弗郎士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

③表现了: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  )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________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________穿戴。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________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选文加黑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

 A.  fèn hǎo sǒu xī hénɡ      B.  fēn hǎo sǒu qī hénɡ

 C.  fèn hǎo suǒ xī hènɡ       D.  fēn hǎo sǒu xī hénɡ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正确的是( B )。

 A. 平静 宁静  B. 平静 肃静  C. 宁静 安静  D. 平静 安静

3..在选文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C )。

 A. 只、才、但是、而且             B. 只、就、因为、所以

 C. 只、才、而且、还               D. 只要、就、虽然、却

4."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这一动作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听了韩麦尔先生温和的话,出乎意料,大受感动,顿感轻松和安慰,赶紧回座听课。

5.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简析其作用。

服饰描写表现韩麦先生对最后一课的珍惜,对国土沦丧的哀痛与深沉纪念的爱国之情。

6.扼要概括“教室里不平常的气氛”表现在几个方面?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老师穿上的礼服;②教室里坐满了镇子上的人,他们跟我们一样肃静;③个个脸上都很忧愁。这样写的用意一方面烘托这是最后一课,另一方面表现对国土沦丧的悲痛及对即将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祈祷( qǐ   )(dǎo    )    惨白( cǎn   )    哽住( gěng   )

2.在, :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4.“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D   )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韩麦尔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痛苦。

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8.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B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C  )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A

教学

后记

 

毛勇

[《最后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2.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3.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4.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5.七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课件

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课件

7.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8.汉语拼音复习导学案

9.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10.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