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闻鸡起舞》写作训练(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12-1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正方                                   反方

“闻鸡起舞” 应该提倡                  “闻鸡起舞”不应该提倡

学生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资料,如名人从小刻苦学习的例子,或睡眠对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的重要性等。为讨论作好准备。

学生按照自己所支持的观点自由组合,分别坐在各自所支持的观点的两侧(正方和反方),前面一排是主持人和五位裁判员(都是由学生组成的)。

一、导入

首先请四位学生表演的“闻鸡起舞”故事。

二、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

正方观点:“闻鸡起舞” 应该提倡。

反方观点:“闻鸡起舞” 不应该提倡。

第一环节:

1、请正、反双方主辩阐述本方的观点(各1.5分钟)。

正方主辩(林昆):我方认为“闻鸡起舞”我们中学生应该提倡。“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对中学生是宝贵时间。专家们认为早晨是人们记忆力最佳的时刻,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读书或学习,为何不把早晨睡觉的那段时间改为读书或学习呢?……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闻鸡起舞”应该值得在学生中推广!

反方主辩(潘伟锦):对方辩友,对不起,我方不赞同你们的观点。爱迪生曾经说过:“健康是智慧的条件,快乐的标志,高尚的天性。”因此我方一致认为,中学生不应该提倡“闻鸡起舞”的做法。“闻鸡起舞”的做法会导致睡眠不足。美国教授威廉.德门特曾指出,长期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会带来一系列机体损害。……广告上不是有这样的话,“有健康,才有将来。”所以,我方坚决不提倡“闻鸡起舞”的做法。

2、请正、反双方一辩、二辩用例子来阐述观点说服对方(每人1分钟)。

正方一辩(潘秀敏):晋代有一个学者,名叫孙康,因为家里贫困,在有雪的晚上,他靠着月亮映着白雪“借光”苦读。……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要不停地走,脚下的路才会被拓宽,而且还会发现那个叫“成功”的驿站已越来越近,就正我们不断运动的双足一样。所以我方认为“闻鸡起舞”应该提倡。

正方二辩(邱炳斌):陶铸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极有限的,人总是免不了一死的,那就应该在活的时候,尽可能的使生命之光发得更亮一些。”这句话正应到我们身上,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拼搏,不期而去努力奋斗,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我们中国历史还有许多关于伟大努力奋斗的故事,就比如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每天日夜地苦练着自己的书法,而且还把家中院里的十八缸水用毛笔给练干了。王羲之不正是这样一点一滴靠自己的苦练成为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吗?所以我方坚决认为应该提倡“闻鸡起舞”这个观点。

反方一辩(陈小款):所谓“健康是生命的本钱”,曾经在河南一个贫困的山区,有一个聪明的年青人,全村对他寄予厚望,用全部的力量资助于他,他也不辜负大家的希望,每日苦读,经常加班加夜,但是长期的疲劳过度,使他的抵抗力下降,使病毒有机可乘,导致他患上(病毒疾病)肺癌,在他考取省重点大学,拿到毕业证书时,他却住进医院,不久后,离开了人世,多可惜的一个人才啊!……我想问对方如此刻苦是否为了将来,如果是,也无须,只须合理的安排时间。那么在将来的幸福生活中,就有一个健康的生命去享受,而又如果你身体倒了你如何享受。不要说,你坐在轮椅上,左边放着拐杖,右边是护士在喂药。然后喂完拐着拐着又躺在床上,这叫享受。

反方二辩(潘华娟): 2002年,上海少工委在1700多青少年中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1%的青少年,节日最想要的礼物是美美地睡上一觉,……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而按正方所说,学祖逖“闻鸡起舞”那么我们必定会缺少睡眠,所以我方坚决反对提倡“闻鸡起舞”。

3、请正、反双方三辩两位学生总结本方的观点(每人各1.5分钟)。

正方三辩(陈旭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无数事实可以看到,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不是经过勤奋的努力,才成就了他们的丰功伟绩。……所以我方坚决认为应该提倡“闻鸡起舞”

反方三辩(沈丽芳):……陶行知说过:“忽略健康的人等于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为了让孩子多做习题而牺牲孩子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就会白天上课打磕睡,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随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更不能很好地吸收和理解教的内容。爱迪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孩子怎么可能学好知识呢?所以,我方坚决反对提倡“闻鸡起舞”。

第二环节:

一对一的反驳,请双方的四位学生向对方某一辩有疑点,进行反驳。(略)

第三环节:

自由辩论。请每个学生举手提出对方的疑点。(略)

第四环节:

请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用简短的话来总结自己本节的表现情况或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在这次辩论赛中我学到了一个人既要勤奋学习,也要适当的休息,这样劳逸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这两个观点只是站得角度不同,一种是学习方法,一种是学习态度。” “对于今天的表现,我觉得还行,可惜没有更多的时间,不然,我会表现得更出色。”“从这次辩论赛上,我从中领悟到:我们只有正确对待成长问题,排除一切阻碍。靠勤奋学习,靠踏实苦干,靠不懈努力,那么成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举行这种激发头脑细菌和脑思维的辩论赛。”“这次辩论赛我表现的不是很好,但是我相信我方是对的。当今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需要的是知识、才能。只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才能迎接未来,用所学的知识和才能,挑战困难。”“在这次辩论中,我认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与勤奋离不开,因此,一个人的宏伟志愿要与勤奋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这次辩论无论哪方赢我觉得这已经不是重要的。通过这次辩论使我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敢于发言的积极性,从而使我进一步了解“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但我始终认为我方是最棒。” 学生们是这样总结的。

第五环节:

请五位裁判用简短的话来点评本节课双方的表现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第六环节:

请参与听课的老师评委为这场辩论赛作点评,并评出优秀辩论员2名和积极参与者2名。

第七环节:

请一两位同学来谈谈对这次辩论赛有何看法。

教师小结:“闻鸡起舞”现在对每个同学来说,比较熟悉。通过辩论之后,正反两方都指出精辟之处。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吸取精华,弃去糟粕,我们应该有的放矢的学习“闻鸡起舞”的好处,让每位同学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这次辩论各位同学都表现得很好,老师很满意。经过这次的辩论,希望每位同学都要重视口语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课后请每位同学按正、反方的观点写一篇听后感。

 〖个性备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写作:改写<<十五从军征>>

注意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将人物具体化。 

注意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比原作的描写更细腻、形象。

 

         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讨论改写步骤

    1、被匾洹妒五从军征》内容,把握主题,拟个特色标题。

    这是一个老兵的自述:十五岁被征服役,八十岁免役回家,亲人死尽。全诗犹如一部纪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古代兵役制度的血泪控诉。反映封建社会奴役人民和战乱造成的灾难,揭露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

    学生自拟标题,并根据学生所拟进行交流,提供更多信息参考。

    [参考标题]

    一个复员军人的自述、回家、回乡偶书

    一个老兵的故事、归来见……到乡翻似烂柯人

    “家中有阿谁?”

    都是战争惹的祸

    2、比范ㄎ奶澹理清线索,将诗歌内容划分为几个板块,拟出结构提纲。

    [参考结构形式]

    基本板块:入征前--入征中--返家途中--返家之后

    离家--从戎(1)主人公的军旅生涯(2)家人的家庭生活--回家

    根据基本板块,可变化出多种结构形式,即前面所说的改变结构,顺叙改成倒叙,重新组织材料等。

    3、焙侠碚箍想像,让人物丰满、情节生动起来。

    (1)人物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有选择地展示同学们搜集的资料,揭示战争的冷酷杀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播放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残酷画面:配画外音--杜甫的《兵车行》(提醒学生在观看时注意时代背景,士兵的穿着,使用的武器,战争的形式等,为改写时的描述作准备)。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战争史。翻开历史,败也好,胜也罢,写满的是灾难。正如元散曲家张养浩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怎样才能丰满?

    读[例2]

    不朽的失眠

    张晓风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于地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起先,是睡眠排拒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4、闭故靖鲂裕写出特色。

    (1)巧设对比:离家时,试想像他离家的原因以及离家时的穿着打扮、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当时当地的环境描写,家人送别的场景与回家时的所见所闻形成对比。

    (2)以诗丰富诗。想像这位老兵六十五年的从戎经历,表现战争的残酷。注意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注意多角度描写人物,丰满形象。

    十五岁被征服役,八十岁免役回家,其间六十五年啊,他也曾有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急行军;有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激烈战斗场面的体验;有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与豪气;有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无奈;有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愤;有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的温馨怀念;有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痛,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他也曾见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六十五年,其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惟独不知家中情况,惟独不能回家看望亲人。请同学大胆想像这位老兵六十五年的从戎经历,表现战争的残酷。注意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注意多角度描写人物,丰满形象。

    (3)用插入法、点评法来丰富。

    用插入法,在适当之处插入“在他离家六十五年间,他的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家人的生活状况怎样?”

    用点评法点明:六十五年的浴血奋战,大命不死的他有幸回乡了,照理说,就算是兵役期长了些,可还有命在,已经是幸运了,应该高兴才对。可残酷没有终结--他的家没了,只落下松柏参杂其间的一块墓地!出示“读《十五从军征》”加深学生理解。

    [例3]

    读《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成白话,诗题可以叫做“一个复员军人的故事”。

    这是个什么样的复员军人啊?

    十五从军,八十得归。倘无高寿,早已不知何时死于荒野矣,其间六十五载艰辛险恶,生死莫测,诗中一句未提,无限空间凭君想像,只从这里写起:回来了。

    由此忆起张永枚1953年所写的《还乡曲》里的句子:

    走着走着心直跳,

    我的家拐弯就来到。

    低声说句:我回来了!

    试一试口音变了多少!

    乡音没改人变了,

    紧一紧腰带正一正军帽,

    擦一擦红星多自豪,

    这就是六年前的庄稼佬!

    远归相似,心情不同。都是“从军征”,古诗悲而张诗喜,时代不同了。张永枚的过节诗,写得朴实、真切,有切身感觉。即便在90年代重读,这些诗句依然有时代气息和感人的力量。同时军人还乡,这位古代八十老翁的沧桑感慨就更深刻,更具有古今中外军派还乡者共同的人世悲凉。

    我想起葛利高里(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编者注)最终回到顿河时的结局,他的结局和他远征土耳其的祖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被战争“始乱终弃”,曾经沧海,一无所依。

    而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情景却比一般的老兵还乡更具沧桑感,因为这个老兵实在太老了。当他出现在家门口时,那个本应是最宁静地等待着他的一切亲熟故物,都已被岁月之手涂抹得面目全非了。此诗的厉害处正在这里,它以动变之眼观静变之景,以静变之景感动变之心,“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物生人灭,时移景非,岂不令人泪落沾衣呢!

    自古就有这类老兵还乡的故事,而且古今中外各种文艺作品中,此类题材层出不穷。为什么?就因为这里面最具情味,人情、乡情、亲情,毕竟是人类感情中最基本的,最原始的,因而也是最能长久牵动人心的。

    所以有一种统计认为在各类职业当中,有过士兵生涯的人产生作家的比率较高,我相信此说。

    在世间创立的这一以冷酷杀伐为职的行当中,上帝(或命运)用人间最集中的感情力量,拨动了他们躯体中的那根人性的琴弦!

    使他们泪如雨下,无限忏悔。

 〖个性备课〗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年级:      科目:      备课人:          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25.桃花源记

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

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在之前的积累上学生自读解答学案题

              第一课时

 

一   自主学习

 作者及作品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        ,号        ,谥号        ,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        期诗人、文学家、        、散文家。东晋浔阳        (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        》《        》等。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

缤纷(  )  豁然开朗(    )  平旷(  ) 俨然(   )

阡陌(    )  怡然自乐(     )  诣(  )   垂髫(  )

(二)再读课文,完成练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3、不足(    )为外人道也。

4、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6.通假字:

便要回家:通“   ”  

7.一词多义:

为:  捕鱼为(   )业   不足为(   )外人道也    

志  处处志(   )之   寻向所志(  )    

舍:  屋舍(  )俨然   便舍(  )船        

之:   闻之(   )     渔人甚异之(     )          处处志之 (      )         

寻: 寻(   ) 病终      寻(   )向所志   

 遂:遂(   )与外人间隔     遂(   )迷

(3)、翻译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后遂无问津者。

第二课时

一、练习提升

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 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桃花源 )--(   桃花源 )

3. 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⑴悉如外人    (     )       

⑵便要还家    (    )

   4第二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5. 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选择一个,解释它的含义。)

二. 合作探究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4、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6、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

   

  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8.后来南阳刘子骥“规往”而“未果”,为什么要这样写?

    

四、展示探究

五、拓展延伸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想像桃源之“美”。 

自然风光美: 

社会风情美:                                                                            

(二)理解桃源之“乐”。

(三)评读桃源之“奇”。

  

(四)写作活动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

2.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3、收集有关理想的名言。

    夺冠百分百

    基础训练

 〖个性备课〗

 

吴国军

[《我看闻鸡起舞》写作训练(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八年级语文下册默写训练试题及答案

3.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

4.语文版小学课件

5.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6.闻鸡起舞读后感500字

7.闻鸡起舞的文言文翻译

8.闻鸡起舞的手抄报

9.语文版九下教学计划

10.八下语文版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