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教学实录(完整篇)(两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7-10-1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高二(4)班理科

记录:余珍

这是《论语》中篇幅最长,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意境最深远的孔子的课堂实录。里面充满了生成的智慧。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千年以来,生机不减,令人神往。不愧为教学大家、不愧为千古圣人。本节课的设计无非是围绕“志”的展开,但如何展开,如何再现两千前的风范、风采、风度。以及这背后的故事,则使我们后学者要仔细揣摩之处。

师: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写过的文章应该不少了。文章的题目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一篇文章,老师相信绝大多数的同学一定写过,那就是《我的理想》,写过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

师:果真如此,你还记得当时你写的文章的内容,可能是小学时候了。(学生自由交谈)

师:老师小时候,在作文里,我经常这样写 “看着胸前的鲜艳的红领巾,我在心里暗暗想:将来一定要当一个科学家报效祖国”结尾,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碰撞时,人们调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今天我们还是要谈论理想这个老话题,只是玩个时空穿越,来到了两千前,孔夫子的课堂。我们敬爱的孔老师正在给四个学生上一堂生动的主题班会课,讨论的主题就是“畅谈人生理想志向”文章的标题就给我们温暖的感觉,夫子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我们来看文章中的的插图

师:这幅插图的名称是--

生:侍坐

师:什么是侍坐。

生:就是陪坐

师:谁陪谁?

生:当然是学生陪老师。

师:出现了四个高足,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在插图中你能对号入座吗?(要善于利用课本资料,用插图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对文章的内容有概括功能,尤其是人物的形态的描摹,优秀的插图可以是文字的生动的体现,能展现人物的个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生:孔子是中间一个,个子高大的

师:历史上的孔子的确是高个子,说不定是个灌蓝高手。

生:子路就是紧挨老师旁边的大胡子,有点像张飞,李逵。

生:曾皙一定是站着的一个,侃侃而谈,旁边不是有把琴吗

师:文中叫瑟。

生:老师,公西华和冉有,有些弄不清(学生争论)

师:老师出示他们的年龄根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

生:年纪轻的漂亮的就是公西华,夹在子路和曾皙之间的就是冉有。

师:这就是老师和四大弟子间的坦率的交流。我们来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表情和语气。(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们刚才说,这是一节班团活动课,相对比较自由,主题是“我的理想”,文中哪个字表示理想

生:志

师:我们把这句话来读一读

生: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师:翻译这句话(学生翻译)我们说文章可以围绕“志”字展开。牵涉到一个文章的结构问题。我们把文章的结构来理一理?

生:孔子提出问题,问学生的志向。然后学生开始回答老师的提问

生:学生回答后,老师加以点评,

师:讲的很准确。我们可以更简洁的概括。孔子问志

生:弟子言志,孔子论志。

师:我们改为夫子评志可能更恰当。在教学中,话题的提出十分重要,孔子是怎样提出话题的,他和我们平常有什么不同,我们朗读第二节,注意其中的句式,然后来理解。

生:“不吾知也”是倒装句式,就是不了解我的意思,还有何以哉就是以何哉。

生:一开始说老师比你们“大不了几天”, 不要因为这个别不敢跟我说真话,是鼓励学生说真话。

生:然后从学生平时的牢骚来说,没有人了解我,意思是说也不能全怨老师吧,不说出来我怎么了解你们,还是让学生说。

师:宋朝的朱熹曾经评论,这是孔子“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这些就是孔子的教学风格,平易近人,循循善诱,亲切温暖。让学生有话可说。当然,举手最积极的当然是

生:子路,

师:子路字

生:由

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子路这位学生,孔子的成绩单上的评语是“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管理该国军事)。”可见子路确有军事才能。子路对这个评语是牢记在心,我们看他的回答(生朗读),你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用自信的响亮的语气读,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

师:你读一读。(生大胆的朗读)

师:在《仁者爱人》中,孔子也问过子路的志向,子路怎么回答

生: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无憾。非常大方、大度、大气。

生:子路要治理的国家必须是动荡不安,有内忧外患的,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外部经常遭军事侵犯,内部又老是闹饥荒,如果让我来治理,时间不多,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师:子路为何要挑利比亚和伊拉克这样的动荡闹心的国家,难度系数挺高的。

生:更能显示子路的才能,我是子路我怕谁。自信强悍。

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生:只要三年,就可以国泰民安,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幅上升。

生:子路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两手都抓,自信的很。

师:我看子路恨不得把治理的国家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志向高的很,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子路的为人,这就是子路的语言和子路的性格。

生;说话直截了当,有勇气、有志气而无心机的。

生:把问题看的简单化,有说大话的倾向。吹牛皮。

师:孔子曾说,暴虎冯河

生: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师:夫子的表态很细微,

生:哂之,微微一笑。

师:不过孔子却是“哂之”,微微一笑,这一笑,弟子们就嗅出了不以为然的味道。

师:孔子对冉求的评介是“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这里的宰就是管家的意思。我们评论冉管家的志向。

 生:冉求比子路谦虚一点,只设想治理方圆六七十里的小国,甚至更小的国家,且只能做到解决温饱,礼乐教化还要等高手来。

师:这里的俟就是

生:等待的意思。

师:冉有和大师兄两人一对比,真是活灵活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刚才我们说年纪最轻的是

生:赤。

师:赤是一位帅哥。年轻有型,孔子对这位学生有这样一个评介,“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可以朝哪方面发展?

生:外形儒雅,有气质,先天的外交人员。

生:穿上外交服装,彬彬有礼,风度翩翩。

师:他的表态是

生:我不敢说能做到,愿意学这方面的东西。宗庙里的事,以及诸侯相会见,披着玄端衣,戴着章甫帽,我希望能在那里面当一个小小的相礼者。

师:首先声明说的不见得做得到,但愿意朝这方面努力:做一个诸侯盟会祭祀时管管司仪的最低级官员罢了。用我们常见的一个词,

生:低调,相当低调。

师:这三位学生的志向有不同的重点,这些又跟个人的性格有关,比如子路的志向就偏向用军事武力来解决一切问题,时间短,见效快,就是短平快,而冉有是--

生:偏重于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

生:公西华侧重于礼仪治国,

师:三位学生的志向的相同点是--

生:其实都是从政,都希望能治理国家。

生:儒家的子弟是积极投身于政治,都想在社会有所成就。

师:说白了就是考上公务员,并且是高级公务员嘛。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至于最后一位弟子的志向是什么?我们下节课见。

                   《沂水春风》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高二(4)班理科

记录:余珍

课前背诵上节课内容,老师抽背。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哪里呢?(学生自由的回答。)

师:是孔夫子的三位高足的志向,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尽管志向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共同点都是积极从政,当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的志向,你们想不想当公务员,大声的真诚的告诉老师。

生:想

师:理由是

生:公务员待遇高,工资高,还有其他收入。

师:其他收入,什么收入,哦,天知地知,

生:你知我知。

生:工作清闲,假期长。

师:你们很实在,但也不要忘记要为人民作些贡献,我们刚才提到了三位高足,还有一位?

生:曾皙

师:文中称他为

生:点。

师:对于曾点,老师有话说。他是孔门狂士,喜欢自由自在。据说脾气不太好。有一次,他的儿子种瓜时,不小心把瓜根刨断了。为了这样的小事,曾点居然大怒,一大棍把儿子打昏在地。很像现在网络上盛传的把儿子打进北大的“狼爸”啊。

师:曾点的出场很另类,孔老师点名要他回答时,我们注意曾点同学的造型、pose(学生翻译)

师:点在什么的干活?

生:鼓瑟。弹琴。

师:在开小差吗?就是在课堂上玩手机,听MP3。

生:曾点上课听是听得很仔细的,他是弹中学,学中弹。

生:我倒是很欣赏点的,动作很儒雅,很有风度,还要再鼓捣几下(“鼓瑟希”),最后弄出一个“铿尔”的余音,才站起来。

师:此等狂生,今日早已惹得老师我不快了,而从曾点的表现看,无组织,无纪律。好,他的理想是什么?

生:他的理想是,只想在换上春装时,和哥儿们小子们洗个温泉澡,爬到高坛上吹干了头发,唱着歌回家。非常逍遥,看起来也似乎最没出息。

生:就是洗洗澡,吹吹风,唱唱歌,回家0K。万事大吉。

师:你们对这个志向怎么看?

生:就是陶醉在春光之中,自由自在的享受幸福生活。没有考试,没有作业,每天玩玩,我们非常渴望。

师:看来你是真心的神往啊。

生:我看不象儒家的所作所为,暮春时分,穿上色彩缤纷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来了。虚无飘渺的感觉。像道家无为的作风。

师:说的不错。能和道家比较。“虚无飘渺”这个词用得好。一幅多么美妙的“暮春咏归图”,一个多么盛世承平的理想景象!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师:对于曾点这样另类的回答,夫子的回答也出乎意料,这就是孔子的可爱之处。

生:吾与点也。

师:“与”是什么意思?

生:赞同

生:你们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孔子的回答?(学生模仿朗读,有的读出潇洒,有的读出凝重,有的读出无奈)

师:喟然的意思是

生:深深的感叹。

师:本文中的一“笑”和一“叹”真是神来之笔。关于这一叹,成为了千百年的探求的一叹。真是千年一叹啊。你们怎样看这一叹。(学生自由谈论,最后分为两派说法1.体现了礼治的最高理想。说法2,体现了归隐的人生境界)

师: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资料一、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指尧舜气象)矣。夫子志乎三代之世,能不喟然兴叹。    (清初学者  张履祥)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 资料二、曾点之学,入皆自得,到处受用。其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而乐行忧违,用行舍藏,老安少怀,自有与圣人相印合者。     (康有为《论语注》卷十一) 

师:我们归纳。四位弟子的回答各不相同,其实都离不开一个中心:政治思想、治国理念。无论是子路的军事、冉求的政务、公西赤的礼仪外交,仅仅是方法手段。曾点的理想,却是根本。终极幸福是什么呢?礼乐教化之下,没有征战杀伐,没有横征暴殓,自由自在,幸福满怀。这是儒家的终极理想,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

(出示投影,师生共同朗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师:所以曾皙的回答既精练、优美地描摹了一种人生意趣,也传达了孔子倡导的“仁”的意义。难怪孔子要“喟然叹曰”。这一叹,不是悲叹,不是哀叹,不是感伤人生失意,而是对美好人生和理想中的儒家社会生活的由衷赞美。看来曾晳是说到老师的心坎上去了。

师:孔子的这节关于学生志向的班团课就到此结束,结尾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是什么?

生:大家散了,曾点留在后面。还要问老师对其他三人志向的看法。

师:这就是夫子评志。唐代的韩愈曾有经典名言,师者

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孔子就以身作则,实践了这一观点。孔子的点评很精辟到位。为何要笑子路?

生:孔子笑子路,是因为子路态度不够谦让,太高调。

师:那其余几个呢??

生:冉求表面上谦让,没有说能治国。公西赤好像更谦虚,但他说的,也都是国家大事,

生:孔子对公西赤是鼓励的,像公西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事呢。希望他要自信。

师:所以这是一节很完整的思想教育课,有问志、言志、评志三个版块构成。此时此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似乎复活了:平易的态度、温和的话语、适度的启发及恰当的点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这样的一个孔子:师生平起平坐、淡化年龄差异,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在沂水边,在春风中,孔子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不经意的暗示中,将自己的理念体现了出来。这样的画面,已经成为了经典时刻。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微微的,有风吹过。这种感觉真好。

                                   

 

小刘

[《沂水春风》教学实录(完整篇)(两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日记两则教学实录

2.故都的秋教案两课时

3.日记两则优秀教学实录

4.《日记两则》课堂教学实录

5.诗经两首教学实录

6.小石潭记两课时教案

7.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8.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9.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10.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