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争教两处销魂
摘要:《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朝四大悲剧之一(其余三部分别是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取材于昭君出塞。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出塞,被迫送爱妃出塞和亲。主角是汉元帝。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作者是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
关键字:女性悲剧 历史 命运的无奈
引言: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
正文: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可以说是四大美女中唯一的一个正面形象,由其称号“落雁”即可看出。一直好奇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然而西施是大脚,貂蝉是大小眼,王昭君是溜肩,杨贵妃有狐臭。那么古人的审美观到底如何已不可考据,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绝世美人不需要风华绝代,只需“倾国倾城”。就像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几千年前的人类还未进化完全,长相实在值得商榷,但是人家确实倾国了。转回正题,我一直认为王昭君是四大美人乃至中国古代所有名美女中最为悲情的一个。她本只是一个无辜少女,有着父母、哥嫂的疼爱,有着美貌和才气,她的一生合该找一个会疼爱她,门当户对的良人。然而,命运开了一个玩笑,“重色思倾国”的汉元帝在全国征选少女入宫,理所当然的,王昭君入选了。当日那个抱着琵琶入宫的少女天真地认为凭着自己的才色一定会得到君王的宠爱,然后满门荣光,她或许从未想过以后她的人生会如此波澜壮阔。因为没有向画师毛延寿行贿,所以她成了“貌若无盐”的丑女,避居永巷。说起永巷不得不多提几句。长门宫是汉武帝废后陈阿娇的居处,是冷宫;而永巷则更为不堪,当年吕后将汉高祖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挖掉双眼,封住双耳,毒坏喉咙,砍断四肢,称之“人彘”至于瓮中,就弃置在永巷。时隔千年,恍惚间我看见一个绝代佳人抱着琵琶,在步步生莲间,一步步走向了宿命,不仅仅只是那朝堂之上令众人魂悸心动的光彩,还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坚定。
汉元帝刘奭,是汉朝第八个皇帝。当汉武帝刘彻英武的身姿倒下已然暗藏了汉朝的没落。将皇位传与年仅八岁的幼子刘弗陵,是为汉昭帝,为了避免以后的外戚专权,下令杀了昭帝之母钩弋夫人,令霍光辅政,埋下了权臣的祸端。昭帝21岁即薨,霍光找到当年因“巫蛊之祸”流落在外的皇孙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有着立帝之功且是三朝元老的霍光并不把宣帝放在眼里,仍然掌权。甚至野史有传为使女儿被册立为皇后,霍光之妻毒杀了宣帝的患难妻子,也就是汉元帝的母亲许平君。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刘奭,怯懦软弱,喜好儒学,这也是导致后来与昭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将眼光调回到那个晚上:避居永巷三年的昭君弹起了琵琶,夜游的汉元帝听到乐声发现了昭君。月光色,女子香。他踏着月光一步步来到他的面前。在马致远的笔下,元帝和昭君提前相遇了。相遇,填还了他们的遗憾,却让来日的分别更加肝肠寸断。小黄门提着灯笼,元帝就着光看去,一时色授魂予。这怀抱琵琶,罗衣轻寒,亭亭而立的美人使她怜惜。她像流落凡间的月中仙子,他从未想到冷宫中还有这样的遗珠。就像后世的康熙在辛者库看到了良妃。烟笼波渺的娇怜美人闯入,帝王占有的本色显露。当触及她幽怨的目光,他不由得放下矜持自重的身份,向她表白兼道歉:“休怪我不曾来往乍行踏。我特来填还你这泪揾湿鲛绡帕,温和你露冷透凌波袜。天生下这艳姿,合是我宠幸他。今宵画烛银台下,剥地管喜信爆灯花。 ”在作者的笔下,借用了诸多诗词的语言显示汉元帝是一位多情天子。从未涉男女之事的昭君面对如此一位温柔,体贴,多情且富有天下的男人是倾心相许的。纵使他曾冷落她,那也是毛延寿的错。陷入情爱的女人总是如此,即使情人有任何不是,也愿为他开脱。在她心理,既是情郎又是天子的他是多么值得倾慕,她对他是全身心的顺服。久居高位的元帝已许久没有享受到如此纯粹的崇拜与恋慕,所以对她更是怜爱。沉溺与情爱中的男女似乎忘了处置导致二人错过三年的毛延寿。
广袤世间不只大汉一个王朝,匈奴骚扰汉室已久。为保边境安宁,和亲从开国伊始就有。及至武帝,由于国力强盛,使得匈奴不敢再犯,和亲便告一段落。到宣帝时,汉室式微,与匈奴的和亲又摆上了。毛延寿为避昭君的追究,于是将昭君的画像献于呼韩邪单于,撺掇其向汉朝求取昭君。此时,昭君已被册封为“明妃”,明妃并不是元帝给昭君的封号,而是后来为避晋太祖司马昭之讳而改称的。事实上,两人在昭君出塞之前从未相见,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昭君自请和亲后的皇家谒见典礼。史书上难得用了“顾影徘徊,悚动左右”八个字来细腻地形容昭君的美。呼韩邪单于大军压境,指名要纳昭君,元帝手足无措。做梦也想不到刚和昭君相爱,转眼就要分离。帝王暗中思索,掂量了无数遍,是否需要暗中调包或假传死讯,终究是不行。他求助于臣子,大臣或面露难色缄默不言,或义正言辞劝他舍弃妃子。读到这里,有人不免困惑,深受儒家熏陶的大臣怎会劝君王将妃子赠予他人,这于礼不合。须知在宋以前,礼教并不严。昔匈奴和亲时,使者曾向吕后求亲,只是最终被吕后推掉而已。汉元帝不是其祖汉高祖刘邦,没有如此权势,昭君也不是吕后,没有其手段,和亲不可避免。此时的元帝进退维谷,即算他在朝堂上义正辞严的怒斥那帮道貌岸然的臣子虚伪,贪生怕死的本性,后世对此有诗评价:“何时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我觉得这是马致远在借元帝之口讨伐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此时的马致远仍未忘记民族的沦亡。然而面对如此困境,总算他反抗,也只是困兽之争,遥想着先人的威仪,他不得不为了江山放弃美人。江山美人并重之时,他只能屈服,中国的道德观不允许一个男人倾一国之力去保卫一个女人,哪怕是保卫一种稀世之美。否则,这个男人愧为一国之君。
昭君之美历来被人称颂,没有争议,就在于她的美不具备侵略性。任何人包括帝王看到她只会觉得内心平息,不会掀起滔天欲火。当她的眼睛向汉元帝望去时,元帝魂销魄散;当她的眼睛向呼韩邪望去时,如春天的微风,柔和了他霸道的掠夺之心。黯然销魂的是昭君自审的眼神-你是帝王,也是我的丈夫。我不要求我的良人有多么伟大,只期望在风雨来袭时,他能抱紧我,给我温暖。我要的不是金玉砌成的宠爱,只是一个温暖有力的胸膛。凄艳的背影,荒凉的前程。尽管我背对你时已泪湿衣襟,但我要用我柔弱的肩膀为你筑一道最坚固的城墙。我的夫君,你拥有的是天下,我拥有的天下是你。《汉宫秋》里关于送别有大段的台词,未免过于繁琐,一国之君像个怨妇一样絮絮叨叨。其实有什么好说的,一国之君将妻子拱手让人,这时他毕生难忘的耻辱。关于离别最好的描述就是柳永的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尖锐的离别痛楚全都隐于优雅的描述之下。由于不甘,马致远让昭君在取酒祭故土,祝告后就投江自尽了。她的一生戛然而止,保全了所谓的名节。而呼韩邪单于居然不觉得自己丢脸,被戏弄了,反而敬佩这个女人,将毛延寿交给了元帝处置。多么牵强的转变。如果呼韩邪单于在昭君死后迁怒于汉室,举兵进攻怎么办,之前昭君和元帝所做的牺牲岂不白费。悲剧色彩从来都不是强加的。而关于昭君的结局,并不需要担心。既是自己所选择的路,她一定能走好。绝世美人如同绝世珍宝,无论在哪都会发光。关于昭君在塞外的生活: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在呼韩邪死后依匈奴“父死,妻取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两女。在塞外的生活远比她幽居深宫,与一大堆人争夺帝王那稀少的宠爱要幸福得多。更何况汉元帝之后就是宠爱赵飞燕,死于赵合德床上的昏庸天子汉成帝,不久,王莽篡位,汉朝灭亡。
结语:《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取材于昭君出塞。他尊重历史事实,又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变,通过对汉元帝和昭君悲剧爱情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某些悲剧,也阐发了一种世事变迁,历史兴亡之感。更透露了命运的无常与无奈。《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曾说:“情之所钟,在帝王之家罕有。”因此,《汉宫秋》对于元帝与昭君的爱情描写是比较深刻准确的。用清纳兰性德的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参考资料: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百度百科
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