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荣
一、合理和谐的结构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的第一层次是第I卷阅读题70分,占全卷的47%;第II卷表达题80分,占全卷的53%。这样的切分符合新课改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设计的语文课程目标就是包括“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这样的分数比例也保证了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表达是语文的提高这一认识的落实。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的第二层次是第I卷阅读题分成两个板块“古代诗文阅读”(36分,占全卷24%)和“现代文本阅读”(34分,占全卷23%);第II卷表达题分成两个板块“语言文字应用”(20分,占全卷13%)和“写作”(60分,占全卷40%)。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结构第三层次的切分是在阅读题上,“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分成三个分题“文言文阅读”(4题19分)、“古代诗歌阅读”(2题11分)和“名篇名句默写”(1题6分);“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分成两个分题“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4题25分)。
二:试题分析
如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07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D)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
(2008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0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011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分析:
现代文本阅读板块,原高考第一个阅读文段常考科技说明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改考论述文;原高考第二个阅读文段常考散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考了小说和传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改变,就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一致起来,高考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就更加和谐了。
这就提示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备考时,要重点训练“论述文”的阅读,科技说明文可以少练习或者就不练习。
在题目配备上年基本上每年就是 1.定点型选择题(3分),2.散点型选择题(3分), 3.推断型选择题(3分)。
读文本的大致步骤:
①先找论述对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信息;
②再看主要的论点,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
③最后再看论据与全文的论证结构关系。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真对某一小题一小项时,大致步骤: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
②比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比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调动自己知识能力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007年)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2008年)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2009年)朱昭字彦明,府谷人。(节选自《宋史 朱昭传》
(2010年)花云,怀远人。(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2011年)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二]、恰当处理选择性和基础性
分析:基础性和选择性是新课改的两大特征。 “文言文阅读”节选的材料,均来自正史,均是人物传记,三道选择题词语解释、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考点准确、难度适中;
题目配备:4.词语-理解实词(3分),5.句子-信息筛选(3分),
6.文章-文意解析(3分),7.翻译-古文今译(10分)
文言实词要点
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即先排除。
信息筛选题
(2007年)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2008)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2009)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2010年)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2011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D (3分)
信息筛选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甄别,次要信息只是干扰;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筛选的方法,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致力于把握文意,不要致力于琐细方法的钻营;
④考试中依题目要求,把文句放回文本排除误点,快速判断。
(2007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08)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2009)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0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1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解析文意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内容的全面理解,错项的误点是明确的;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概括分析,而是逐次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逐项择定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逐一做比较判断;
④考试中,择定选项的文中对应句,快速突破选项的一处误点。
两道翻译题(2007年、2008年、2009年、 2010年、2011年))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考查了我们平时要求的句式、词类活用等。
文言翻译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为Ⅰ卷文言选句;
②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③备考中,要坚持直译为主,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
④考试中,快速理解句意,对照题目的理解;聚焦疑点、比较思辨。
通过对以上几年古文考试题的对比分析,我们会发现,文言文备考要点:
① 文言文考查是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紧密结合的考查;
②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③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
④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判断能力是:确认、整合和发散
高三文言文备考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细复习课本,要求学生对课本古文熟成诵,把120个实词在每一课文中落到实处,整理出每一课中的文言现象。
第二步,做一定量的精选的古文段,重点关注正史中的文化名人专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2007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2008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009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8.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2010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2011年)(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分析:
所选诗词特点:大都非是名人作品,生僻词少易懂,有注解。
赋分方面,与课改前相比,分值加大。8.简答题目(5分),9.简答题目(6分);难度方面,有所减低。特别是把07、08年与09、10年11年相比较,就更明鲜了。
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并且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将诗句意思连缀整合。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相关诗句推断。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散文、故事,变成诗人的一篇日记。这就是把诗给“泡”开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2007年“新课改”海宁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08年“新课改”海宁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09年“新课改”海宁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0年“新课改”海宁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011年(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分析:原高考有课内有课外,现在调整为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64篇诵读篇目(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14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要求默写的的14篇: 先秦散文,如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等》; 唐宋散文,如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等; 《诗经》,如《氓》等; 楚辞,如《离骚》等; 唐诗,如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等; 唐宋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50篇)
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摧) 李贺
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乙 选考题
选考其中一组。(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2007年林冲见差拨(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2008年《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2009年 《孕妇和牛》 铁凝
2010年 《保护人 》 【法】莫泊桑 2011年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2007年:叶圣陶在四川(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2008年《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2009年《寻找教育的曙光》写陶行知的。
2010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11年 《下笔不觉师造化》写画家黄宾虹的
分析:原高考第二个阅读文段常考散文,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考了小说和传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这个改变,就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致起来,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一致起来,
“文学类文本阅读”均选用小说作为阅读材料,命制了四道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均选用传记作为阅读材料,同样命制了四道题。
我们第一步解读,就是为什么挑选“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选考。那是因为这两类文体在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更因为这两类文体体现着学生不同个性倾向的发展需要。
第二步解读,就是为什么“文学类文本阅读”要选用小说作为阅读材料,“实用类文本阅读”要选用传记作为阅读材料?回答是今年是,小说、传记比较能代表这两大类文体。第三步解读,就是两个阅读材料都命制同类同分的四道题,即一道选择题(5分)(大现代文阅读中的选择题已有多年没考过了)、两道简答题(各6分)、一道探究题(8分)。
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命题者在选择内容,采用题型、试题等值等方面下了工夫。这个设计是巧妙的,稳妥的,可操作的。但也是有漏洞可钻的。据有的专家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相比,“实用类文本”相对较易,学生得分平均要高出5分之多。最好劝学生选作“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四解读:一道探究题(8分)。
文学类读本的探究题:
2011年:(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实用类文本的探究题:
2011年:(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这不是简答题,它要求考生去探索,去论述,探究题没有唯一答案,考生只要从某一方面谈自己阅读体悟的,能够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答题方法:要以原文中心为出发点,要顾及到原文的感精倾向及价值取向,最后是顺着其意去谈,这样易自圆其说,不会偏离大方向。
第II卷 表达题
表达题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两大项。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题原来有一道辨别错别字题,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把它移到作文题来考查,将作文评分标准“每3个错别字扣1分”改为“每1个错别字扣1分”,但在阅卷中,真正因为错字扣分的是很少的,除非是他的题目上,或是开头第一段的几句话就来上几个错别字。这样一来,五道小题都落在重要考点上,成语运用、辨析病句、连贯排序、仿写修辞、概括要点,能力考查十分清晰,所用语料都很阳光。
题目配备:13.成语使用题(3分),14.病句辨析题(3分),15.语言连贯题(3分),16.语言得体题(5分),17.仿用句式题(6分)。在这些题形中,仿写题负分最多,学生得分率低 ,是我们备考中的重点。
(一)成语使用
(2007年--2011年)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成语使用要点
①考查重点为成语,多是较常用的成语,少有过于浅白或艰偏的;
②偶或也考查某些常用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③考试中,快速聚焦于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成语正误的依据;
④备考复习中进一步充实积累,纠正望文生义、偏解语素等毛病。
(二)辨析病句
(2007-2011年)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辨析病句要点
⑴牢固掌握病句的六种类型 ⑵多读几遍,认真揣摩语言的应用习惯
⑶特别要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及并列短语是否合适的四个方面
⑷训练时,不要过分的多做题目,要把注意力放在分析病句原因上面及命题人经常喜欢命题的重点上面。
(三)句子的衔接
(2007-2008年)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2009-2011年)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句子衔接要点
一. 看语境是否相符 二. 看结构是否相应 三. 看主语是否相同
四. 看事理是否相承 五. 看语意是否相连
句子衔接的十六项基本原则
1. 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的原则。2.保持句式的一致的原则
3.如果语境或选项中出现一些指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那么要让这些指代性的短语紧跟在他所指代的内容后面。 (指代就近的原则)
4. 首尾相接的原则 ;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5. 一 一对应的原则 ;注意语境中暗示的顺序及有关信息。
6. 首尾呼应的原则 ;为使衔接紧密,用上一句的宾语作为下一句的主语。
7. 首尾相近的原则 ;为使衔接紧密,让下一句的宾语或句末部分与上一句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8. 强调置后的原则 :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9. 情景和谐的原则:使选项的意境、氛围与语境所表达的情调吻合。
10. 总分一致的原则:根据语境所举的例子及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首句。
11. 连动相连的原则:在连动句当中,两个动作之间没有宾语的间隔是衔接较紧密的。
12. 基调一致的原则:注意作者要强调的感情基调。
13、关联词一致的原则: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14事理相通的原则 15音节和谐的原则
16结构严密的原则
(四)仿写修辞
(2007年)22、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2008年)2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
(2009年)17.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6分)
(2010年)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2011年)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具体做法:
①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
②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多注意排比、比喻、夸张、对偶)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
③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五)概括要点
(2007年)23、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报“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
(2008年)没有概括要点题,增加了一个虚词填空题
(2009年)没有概括要点题,增加了一个修改病句题。此题有些重复,因为前面有一个病句选择题
(2010年)16.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011年)没有概括要点题,增加了一个句式变换题
具体做法
一是解题步骤。首先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其次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这样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三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第四要搜寻标志性语言,筛选出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言,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甸、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最后要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信息,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信息。
1,事件概括类。可采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如果是物,可采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
2,主旨概括类。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议论文的主旨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主旨是文章介绍的事物特征或说明的事理,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
3,思路概括类。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应从不同的体裁入手。
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从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入手把握线索,概括思路。
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根据文中交代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发展的关系,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议论文的思路,可以从议论文的“三段论”式结构入手,即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种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组成。
4,形象概括类。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5,内容概括类。
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可直接摘取,也可提取合并,还可提炼归结。
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 二是归纳要点时要全面。不能有遗漏。
三是归纳的角度应与试题的要求和指向一致。四是表述要到位、简明。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运用版块是每年稳中求变的“变”,五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变化在这一部分体现的特别明显,备考时要给予关注。这一类变化近几年有句式变换、病段修改(一段话中有几处错误请修改)、词语选择,另外语言运用中常规的句子扩张、语段压缩、选用句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及图文转换要照常复习,有可能今年会在这些方面变化出题目。
六、写作部分
2007年-2011年作文要求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全国课改卷作文题,五年来一直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话题;材料蕴涵深广,具有现实意义;可多角度立意,但观点不能脱离材料;有“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从写作的角度看,新材料作文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的开放性与严格的限制性相结合。
1.平稳过渡,稳中略有变化
2007年宁夏、海南同一试卷,是课改后全国命题的第一年,其作文就是后来被许多专家认定的“新材料作文”。这一年的“新材料”设置了许多障碍,使得许多考生所选的角度游离了原文,所以2007年的高考作文分数普遍很低。2008年的“新材料作文”,所选择的角度大大增多了,更具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09、10、11年的作文则延缓了这一特点。( 就材料本身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题立意:
2.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把视野引入到考生的生活中,引入到考生的实际中。归纳起来至少有三个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作文与社会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学生的实际贴近,体现当代基础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导向。
二是语言会更美。考场作文的语言美一直是教师与考生所追求的,今年的作文题目贴近生活实际,使考生有话可写,减少了空话。
三是更加开放。考生尽可“自定立意、文体、标题”,可谓达到了开放的极致。
3.语言锤炼必不可少,联想、想象至关重要
教师一味地让考生去审题、去立意,而偏偏忽略了语言的锤炼。大多数作文说的是大白话。我们看到的满分作文卷,在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均是优秀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语言美。只有语言美,才能让阅卷老师有眼睛一亮之感。
对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建议
1.新材料作文:材料含义理解要准确
2. 议论类文体:立意开掘要深,论证材料要新;
3.语言要出彩,文章中最好要多用一些对称的句子、排比的句子
4、结构要一目了然,前后层次要清楚,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要体现出为什么和是什么的层次关系。
5、文体以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为主,如果在情节及事件的独特性和出人意料性方面没有把握,最好不要写记叙文或小小说。一些别出心裁的结构样式如果不是必须如此,最好不要使用。
6、可提前准备一些材料(至少30则以上),以备高考使用,使用时注意变换角度。
7、字迹要工整,遇到错字或自己觉得不合适的语句,不要在卷子上面改动。
杨长荣
[全国高考语文课改试题五年高考研究及备考策略 高考复习(人教版高三)]相关文章:
2.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5.高考语文复习测试题
7.高考复习计划参阅
10.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