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2-10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2.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3. 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重点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介绍两位词人(柳永、苏轼)及写作背景

1.柳永与苏轼的情况简介

2.写作背景:

A)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B)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已四十五岁,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事业无成,时不我待。

二、朗读两首词,疏通文字。

三、比较鉴赏

1.诗词中有”景语”“情语”之分,请从两词中找出各自的“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情态、情事),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从内容、特点等去考虑)

A)景语 (景物描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   凄美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      壮美

B)情语(情态、情事)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缠绵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却敌        豪迈

C)情感       清秋离别之苦 凄凉               壮志难酬之恨 悲愤

2.区别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

婉约词派                             豪放词派

题材:A多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题材。          

 B抒情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写法:A尚贵含蓄,语言精丽、清新,严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意,语言流利畅达。

境界:A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                 B 雄奇阔大,豪迈奔放

《赤壁怀古》实写:赤壁形胜  早生华发               虚实相济

                 虚写:火烧曹营  雄姿英发(宾主相衬)

3.这两首词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这两个名句,说说它们的好处。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单影只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像东流的江水,后浪推前浪,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而且点出了词作“怀古”的旨意。               

4.小结:“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第二课时《声声慢》

一、导入

复习初中学过的《如梦令》、《武陵春》。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集有《漱玉词》。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写闺情相思和少女、少妇悠闲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悲叹身世、思夫、思乡、思国:浓愁、哀愁--凄苦深沉

三、鉴赏《声声慢》

1.解题:(朗读)

这首词又题为“秋情”,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从词意上看,作品当写于丈夫赵明诚死后,这时侯,词人孤苦无依,晚景极为凄凉。作品通篇都写哀愁,但这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同,这里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

2.结合注释,理解全词大意。

(1)开头十四个字有何特点?写了什么内容?有何表达效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内心      内心

明确:“寻寻觅觅”写出了词人在南渡之后苦闷孤寂、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写的是眼前冷落凄清、-派肃杀的秋景和凄凉的内心。“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凄然寡欢、惨然不乐的情感。短短十四字,用叠字,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内心,把词人凄凉的处境和内心的孤独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全词定下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叠字在诗歌里有多种表达功能:①摹声,使声感更强;②状物,使物更加生动形象;③叙事,使事增加情致;④抒情,加重感情浓度。音韵和谐优美。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词人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

明确:词人和大雁都是从北方来到南方,看到大雁,不禁使词人想起了北方的家乡。

此外,词人曾在《一剪梅》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大雁,又使他想起了以前常与自己鸿雁传书的丈夫。

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亡夫的悼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意象:鸿雁

常用来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象:梧桐细雨

常用来表达凄凉、孤独、伤悼、思念之情。

明确:词人本已孤独寂寞,又看到窗外梧桐和绵绵不断的细雨,又使他想起了亡夫,伤悼之情更深了。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情景

明确:以愁字作结,既点出全词的主旨,也表明愁是道不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秦观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小结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她内心的感情的?(从叠词的运用、铺叙手法、语言特点等角度具体说说。)

①创造情地使用叠词:

“寻寻觅觅” → 动作,表现了心神无主、内心空虚,如有所失;                   

“冷冷清清” → 环境,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 → 心境,极言心情的悲怆、凄惨                                           

    词人先感于外后感于内,有组织、有层次地运用叠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孤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且富于音乐节奏感。

②铺叙日常生活,烘托人物心情: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铺叙手法,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作为秋(愁)情的衬托,情景映衬,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营造出凄凉惨淡的意境。

③语言通俗,贴切自然,具有音乐性:

词人多处运用口语,如;“窗儿”、“怎生”、“这次第”、等明白如话的语言,绝无矫情造作之感;词中还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憔悴”、“黄昏”、“冷清”等,听起来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的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

5、把握诗歌主旨

归结起来,词人的愁究竟包括哪些?

明确:国破夫亡、漂泊他乡、晚景凄凉

四、拓展延伸

课外欣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第三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导入

欣赏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墓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二、写作背景简介:

(1) 解题:永遇乐   词牌

京口北固亭  登临之地,英雄生活过的地方。

怀古   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古对比,以古讽今。

(2) 知人论世: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他的词风以豪放见长,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他的作品多是抒写抗金复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3)背景介绍: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韩侂胄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任他为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三、鉴赏

1、诵读

2、鉴赏上阕

思考(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京口是南朝宋刘裕居住过的地方,刘裕两次从京口起兵,先擒燕王和秦王,成就北伐大业,稳固自己的江山。

英雄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思考(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赞扬了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慨叹千古英雄难再。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3、欣赏下阕

思考(1)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思考(2)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有何作用?

与前文对比,43年前在的扬州地区看到的抗金战火弥漫的情景与如今眼前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思考(3)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说明自己虽老,还想为国效劳,但当年廉颇还有赵王想起,准备起用,而自己处境却连廉颇都不如。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小结: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四、词作特色

手法: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风格:豪放悲壮

五、据《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

相同点:

      A结构:“地点+怀古”

      B意境:雄浑壮阔

      C主旨:托古喻今,追慕古代英雄,抒发内心忧愤之情。

不同点:

        A 抒情   苏词:多直抒胸臆

辛词;多典故结合,蕴藏在其

        B风格  苏词:开阔明朗

辛词:激情愤世

六、拓展延伸

欣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诗中的形象、技巧、语言,分析诗中寄寓的情感,体会其艺术风格。

 

的手法还不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散曲选读教案参考

2.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3.高二物理选修3-1试题答案

4.高二选修1物理第四章单元测试题

5.粤教版小学科学课件:物体与材料

6.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

7.化学选修5试题及答案

8.【潘阆】宋词大全

9.张先宋词大全

10.关于战争的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