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女,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复旦大学教师,陈果曾师从哈佛大学神学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Evelyn。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
陈果
在我还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的时候,家里的长者就希望我进入大学之后能够修读艺术、哲学或宗教,因为这些学问不仅仅只是知识,更多是蕴含了生命。长辈们期待着我成长为一个懂得幸福,也会创造幸福的人,而幸福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生活”。外婆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成熟。”外公说:“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母亲说:“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做事前想好因果,并愿意承担就可以了。”一位人生的挚友说:“豪华的大餐和街边的大饼油条都有此中的乐趣。”敬爱的复旦的我的导师说:“要爱人如己,听起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并不容易啊!”……
就在这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我成长着;童年时捧着一盒奶油蛋糕就像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一生的幸福,现在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成了“作一生的好人,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贵的尊严的好人”;原本认为“快乐”是多么吸引人的东西,可是现在却渐渐明白了:“乐”必然是“快”的,“心”却不一定是“开”的,所以“开心”成了我新的追求:过去以为对人的关怀是偶尔的问候,后来终于发现“关怀”源于恰当时刻的默默陪伴,或者是他人疲惫时的一杯清茶。这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偶获”,却成了我生命的定格。
最后证明长辈的期望都被实现了,我从小接受了一些艺术方面的培养,也从家人的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进入大学读我本科的时候一直进行着文学、哲学和历史的研习,尤其喜欢美学和艺术哲学,当时就冥冥中感觉到自己会很热衷于一些有关玄想和冥思的东西,于是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选择了西方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专门研读揭示一些玄奥真理的东西,自己也慢慢地学会放慢脚步看看周遭的风景。终于进入了博士的学习生涯,我选择了宗教哲学,因为经历了漫长的数十年的探究,我最终发现无论是艺术还是哲学,最后还是回归于宗教的维度,回归于一种超越性。因为个人对于玄奥事物的兴趣以及对于内在精神的好奇,所以博士的学习方向集中于基督教的经验结构。在复旦呆了很多很多年,去了香港进行基督教的研修,也去了北京探讨宗教之间的对话,下一站就是温哥华。
来到了温哥华,经历了那长长的夜,十多个小时的横跨太平洋的飞翔,我告别了我发自内心热爱和自豪的家园--上海,来体验“游子”的感受。一个月过去了,最初的新奇感、兴奋感淡却了,但更多的理性上的认识慢慢的浮现出来了。首先,我坦然的发现:我欣赏西方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和留心,对细微的生活细节的醉心享受和浪漫呈现,对他人的根本上的尊重。在面对美好自然时,我常常更感慨于片刻安宁的“发呆”,因为“发呆”就是无所思无所想无所惧无所忧,这是多么珍贵的瞬间,也算是传说中的“物我两忘”的境界的粗浅体验吧。其次,我深深地清楚了:我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西方人”。我的骨髓里甚至头发根里都埋下了中国的“种子”。虽然精致的西点,漂亮的洋装,友善的笑容,希腊式的或者欧洲风格的建筑令我赞叹,但是我还是喜欢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或者上海方言,还是喜欢泡饭榨菜臭豆腐干,还是怀念那种“天人合一”“低调而内敛”的风骨。最后,我也明白:要做好一个中国人,要做好一门学问,要自由而坦荡荡地享受生活,就要打开视野,更要打开心扉,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和实事求是的真精神。中国人要学的东西很多,可以发扬的好东西也很多。
我的内心满满地装着感恩。我喜欢温哥华的大自然的美丽,喜欢这里的人们可爱而纯真的笑容,喜欢Regent College 的Atrium里洒满阳光的温暖,喜欢许志伟老师的智者之风和大家气质,喜欢帮助我们顺利学习生活的老师们的认真和细心,喜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说得自己都好感动啊!
说一句“谢谢”,对温哥华的一切,因为在这里即将展开的半年生活将目睹我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也对我在这里结识的好朋友,我的知己,很幸运地获得了这样一份友谊,弥足珍贵。
要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永远也学不彻底的,需要用一辈子倾心学习的就是--爱。
陈果语录选摘
1.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 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 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 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 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 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 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 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 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 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 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友情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灵魂上的一体,他她不用承担我的琐事。
16. 朋友应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17. 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我理解为: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8. 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20.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某天你生病了,父母把你的药煎好放到你的床边。当有一天他们对你说:到桌边来吃药!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们变“坏”了呢?)
21.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有时候物理距离的增大,人的距离却变得如此之近)。
22.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23. 我不装QQ和MSN,因为我需要我自己的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和别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无意地陷入某些对话中去。
24.人是有“贱”性的。
谈爱情
爱情没有理性,爱情的发生就是个奇迹。
能够长相厮守,父母都排外了。
语言太有局限性,再描述爱情时,会显得苍白无力。
单纯。书籍《爱的艺术》
《新华字典》《圣经》《马克思恩科斯全集》。
没有人对于爱情是洒脱的和自如的。
当我们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是真诚的。
如何确立恋爱观,健康,健全的爱情观,如何保持一份热情的同时保持一份理智。初恋确定了自己的恋爱观,因此很重要。
世界上有真爱,但是不属于我,世界上没有真爱,只是玩玩罢了,这种恋爱观都是错误的。
一、容易混淆的是爱与被爱:
问题1:我怎样真正去爱他(她)?他(她)需要什么感情,我能不能提供?我能不能在与他(她)接触的过程中能够使自身的感情丰富?
如何使它很爱我,如何使它更爱我,如何使大家都爱我。
爱不是一种服务,而是默默的支持和坚定的关怀。
为了得到爱,大家都使得自己符合大众口味。
男性的选择的社会标准:取得成就。
女士的社会标准:美丽。
错误观点:如果喜欢我的人越多,我就越美丽。
当一个东西需要我们证实的时候,这个东西本身就值得怀疑。
马克思:只有爱才能播种出爱,只有信任才能播种出信任,只有寄予才能播种出寄予。
寄予要比接受更让人快乐。
二、爱的对象和爱的能力相混淆:
爱情是种感觉,同时爱情是种能力。
我时刻准备着爱,但是缺乏爱的对象。
爱情包括热度和持久度。
爱情是种能力。太物质的社会让人缺得很恐惧。
爱情是浪漫的,如何去经营,维护、修复一份爱情。这完全是爱的能力。
时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会两个人走近,也会让两个人走远。
如何学习爱,如何在爱中学习爱?
爱无能。
花花公子:他们缺少爱,爱无能,没有爱。猎奇心态,他们觉得很刺激,但是找不到依赖。他们耐不住寂寞,享受不到独处。
防止走近他心灵的人看穿他心灵的空虚,因此扯断这根线。
三、激情和爱情的混淆:
激情是爱情的一部分。激情帮你点燃爱情的火炬。爱情更关注这个火炬能燃烧多久。发现-关注-吸引-偶遇-交流-害羞-注意对方-嫉妒-表白-进一步熟悉-两情相悦-(那个环节是一个质变的环节)木已成舟-下一个起点。
偌大的复旦,遇到他,复旦确是如此之小
如何将激情维护成温情?
昙花一现的爱情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爱情怎么可能是感觉呢?
电影,整个环节。
确立关系-相同热吻-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爱情在激情散尽之后,一定会回归平淡。
帮助别人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成长。
四、关于性和爱的混淆:
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知识的、受过教育的、年长的女性的观点,完整的爱情并不是柏拉图式的,也不是罗素的唯性论。
真正的爱情:精神的默契,肉体的融合。也不是独立存在,互为体系的。
一切会很自然,过程会非常纯真,没有负罪感。
没有纯粹的与爱无关的性行为??有的,两个条件之间的一种:人类的生理本能,但不是胡作非为的接口,三个原则:千万不要犯法,千万不要伤害别人(对别人情感最大的伤害是欺骗),千万不要伤害自己(12月1日是艾滋病日)。
在这个所谓功利的时代,思想者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职业,印象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似乎就是传统的说教和理论,但真正享受于思想的人似乎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和时尚,欣赏陈果博文中提到的家人对他学习方向的选择和远见,如文中说“在我还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女孩的时候,家里的长者就希望我进入大学之后能够修读艺术、哲学或宗教,因为这些学问不仅仅只是知识,更多是蕴含了生命。长辈们期待着我成长为一个懂得幸福,也会创造幸福的人,而幸福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生活”。外婆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成熟。”外公说:“漂亮的女人到处都是,美丽的女人却寥寥无几,希望你能成长为拥有大智慧的美丽女人。”母亲说:“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做事前想好因果,并愿意承担就可以了。”一位人生的挚友说:“豪华的大餐和街边的大饼油条都有此中的乐趣。”敬爱的复旦的我的导师说:“要爱人如己,听起来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并不容易啊!”……”物质追求到最后是一种空虚,而精神的追求确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只有在享受到精神追求的快乐时,他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反思当前状态下的人群,当物质追求到一定程度时,或当自身出现信号或问题时,人类开始寻找的就是生命中的本源和精神的力量,庆幸陈果有这样远见的家庭和教育,也庆幸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来做老师,相信这样的老师也会越来越多。。。
[复旦美女情商教师陈果语录选摘(友谊、感恩、君子、生命、孤独寂寞)]相关文章:
1.陈果语录摘选
4.复旦教授陈果语录
6.有关陈果语录
7.陈果教授语录
8.陈果老师语录
9.陈果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