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不知归路--我的读书生活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1-2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杯清茶,手持长卷,沉沉焉不知月上西楼,醉醉焉已然穿越时空……

晨曦初露,斜倚桌边,任窗外风筝满天,欢呼不断,我的心却固守着与书的约定。傍晚临近,独坐窗前,听窗外细雨如诗,看书中人生如戏。“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无奈抉择;“卧薪尝胆数十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韧毅力;“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的绝代风华…… 

行行文字仿佛片片美丽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悠远的天籁。工作以前,我就这样在一片书香中体味着作品的精髓,这时候的读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需求、一种消遣,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工作之初,经常听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又听前辈们说,要想教好书必须熟悉教材、考纲、考题。为了让学生多考几分,我每天也发愤读书,潜心研究,只是关注的焦点往往是教材、教参,摆放案头的也多是考王、考典,习惯于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强调“标准答案”,应对“统一考试”。原以为凭着我的刻苦与虔诚,我的教学生涯将会充满阳光。最初几年,在碰碰撞撞中,教学成绩也还不错,自然也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自以为找到了教育教学的一条捷径。

但,仿佛在一夜之间,话题作文出现,诗歌鉴赏、文言翻译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高考试验田翻新,考点变化,考试内容与生活贴近。一系列的变化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像通过时空隧道到了一个全新而陌生的世界。学生仿佛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自我意识明显加强;逆反、自卑、抑郁焦虑、狂噪,做事缺乏恒心、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学习做事“冷热病”严重,知难而退;情绪非常急躁易怒,言行鲁莽盲目,对他人有攻击倾向,动辄大打出手,无责任感、羞耻感,缺乏同情心,生活学习无计划无目标,无兴趣;发泄式地破坏公物,美丑是非观念模糊甚至错误;以自我为中心,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我从自设的天堂坠入了现实的深渊。教书,书难教;教人,人难教。一时间,教育、教学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苦闷、忧郁的日子很不好过。有机会就外出散心,石经寺里听禅诵经,三岔湖中冲浪消愁,五凤山里寻幽探险,但正如苏轼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所有出行的快乐都是暂时的,回来的日子依然得面对那原本得心应手现在却一筹莫展的教育、教学。原本可爱的学生再也无法激起我的爱心。

后来,有幸与《四川教育》的编辑先生们谈过一次话,先生问:读过哪些教育专著呢?我虽然不好意思,但还算老实地回答:除上师范时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外,一本教育专著也没读过,关于教育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各种杂志。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杂志是快餐,真正有营养的大餐还是那些教育大家的名著、专著。并且,很耐心地给我开列了一长串书单:《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教育文集》、《和教师的谈话》(赞科夫)、《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论语》、《大学》、《中庸》……古今中外,应有尽有。于是,很快地跑到书店,书单上的一本也没买到,只好另外买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国际比较》、《世界教育危机》等书,回家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让我认识到,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他们独特的感受,教师绝不能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甚至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于是,我愿意去听、去想、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观学生之所观,如此,不管提要求还是做思想工作,都容易对心思、中肯綮,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王丽编著的《中国语文忧思录》一书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及主要的弊病,初步感知了解决这些弊病的途径与方法,加深了自己对语文教育的本质的理解,也使自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自己过去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我的语文教学开始不断接近本真,接近语文本质的内核,是读书给了这个可能。

顾明远编的《世界教育危机》一书更让我站在了全球的高度来认识教育,了解到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学习需求、教育在数量质量上的发展、教育与财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差距与不平等、教育的国际合作等等方面存在的危机,这些知识虽然不直接作用于我的教学工作,但在客观上却增强了我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

看教材教参,读教育专著,自然有补于教,是教师读书的分内之事,但看看杂书,社科人文、科幻神怪、言情武打,对教师教育教学来说,也时时有无心插柳之功。有一回,一个崇拜韩寒郭敬明,比较狂傲的学生,写了一篇自认为另类的小说让我提意见,并说:可能只有毛老师可以看懂我的文章。我在惶恐之余感到庆幸,因为自己恰好翻过这样的小说。戏说西游,语言轻松诙谐的《悟空传》;行文押韵,颇似说唱的《蛋白质女孩》;乃至特立独行,大俗又大雅的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我都不陌生。至于他这篇类似“传奇”游戏情节的小说,让我一下子看出有网络写手慕容雪村《遗忘在光阴之外》的痕迹。听了我的看法和建议,他不断点头称是,道谢而去。

读书藏书的习惯,被学生知道了,便有学生来找书看。找书的时候,向他们介绍看过的书,谈谈自己一些心得体会,即使只言片语,在学生看来,也算是一种入门导读;借好了书,再闲坐聊天,听他们也谈读书的乐趣,说他们自己看过的顶喜欢的一本书,常常让我也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虽然谈不上有意而为之的“寓教于乐”,却也有一种“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潜移默化吧。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人。”当身心疲倦,觉得教师作为职业是一种痛苦的时候,我会暂时抛开教材教参,看看金庸的武侠,读读卫斯理的冒险,品一品选文精萃的《小说月报》,翻一翻本周的《南方周末》,随意的阅读,放松的品味,更容易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干枯暗淡的生活会重新让人感到满足、享受和向往。正所谓“烦恼似飘絮,书香吹万里”,健康、开朗、乐观、恬淡的心性随之而生。 

回首来途,我想这辈子定然离不开书的了。是读书,滋养了我的底气和灵气,保持了我的年青与激情,开掘了我的潜能与创新,我的工作因此而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我要买书,无论收入再少;我要读书,无论时间再紧;我要藏书,无论房子再小。家无烟酒味,唯有书卷香;人骂迂夫子,我自乐陶陶。

作者:毛红宇

 

毛红宇

[沉醉不知归路--我的读书生活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教师读书故事随笔

2.教师假期生活随笔

3.教师生活随笔

4.生活随笔:工作给我的感想

5.我的初中生活随笔

6.教师读书随笔400字

7.数学教师读书随笔

8.小学教师的读书随笔

9.教师读书随笔500字

10.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